定價
:NT$ 480 元優惠價
:90 折 43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以反映吉林省地域性傳統文化為主打,樹立「傳承梳理重口味的可讀性」風格。其立足於挖掘吉林省內傳統經典或是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培育民間藝術潛在市場,推介吉林文化名人,展示吉林文化風采。立足於吉林省,輻射半徑逐漸擴張,並逐漸覆蓋全中國。力主為讀者呈現吉林省乃至全國最前沿的藝術饕餮盛宴,給讀者帶去最具享受的藝術體驗。
目次
目次
弘揚長白山文化 打響吉林特色地域文化品牌
主編寄語
第一章.文化發展概述
014 臨江歷史沿革
024 臨江―滿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026 中原文化與鴨綠江文化的交融
029 繁盛千年的長白山文化通衢―鴨綠江水運
032 人文與生態深度融合的旅遊產業
046 文藝發展變遷
050 文化場館發展歷程
054 文物開發與保護
057 文化產業發展
059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063 文化市場管理
064 文化體制改革
第二章.文化事件
066 波及全國的抗日文化運動―臨江人民拒日設領鬥爭
070 「四保臨江」戰役期間的文化宣傳工作
074 臨江文工團的腳步叩響大江南北
076 臨江跨地域開展紅色史蹟地協作建設和文物交流
078 先輩子女傳承遺志 捐資助學情繫老區
080 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臨江演出
082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藝術團赴臨江老區慰問演出
083 《四保臨江》《陳雲在臨江》影視劇在臨江拍攝
086 紀錄片《外景地臨江巡禮》的拍攝
089 臨江被譽為大自然的「夢幻工廠」
092 《中國國家地理》攝製組赴臨尋訪當年演員及影視拍攝景地
094 偽滿皇帝溥儀退位後大批國寶級文物在臨江遺失及部分文物回歸
101 《清明上河圖》在臨江
105 第一次鴨綠江文化研討會在臨江召開
107 中國冬泳網第四屆版主會、第二屆冬泳文化節暨鴨綠江臨江文化旅遊節在臨江舉辦
108 「中國雪村.臨江松嶺」全國攝影大賽暨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松嶺攝影創作基地掛牌
111 中國.臨江首屆金秋紅葉節
113 鄉土作品登上文化國門
第三章.文化名人
118 臨江教育奠基人―李廷玉
119 早期臨江教育界領袖―陳寵鍵
121 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著名作曲家―呂遠
123 享譽海內外的人民藝術家―張束
126 獲國際哲士稱號的學者領導―林聲
128 奏出《英雄篇》交響曲的創作人―李序
129 長白山區中西合璧的水彩畫傳承人―孫澤孚
130 碩果纍纍的鄉土作家―王樹明
132 走出大山的美術家―張珍榮
134 楹聯被聯合國收藏的詩人―劉光和
第四章.文化景址
136 寶山―六道溝冶銅遺址
138 臨江遺址
139 七道溝遺址
140 東馬城址
141 夾皮溝城址
142 樺皮甸子城址
144 河南屯遺址
145 夾皮溝古城遺址
146 雲峰庫區墓群
147 臨城軍事遺址
148 館藏文物
150 石刻 碑刻
156 廟宇
160 「四保臨江」烈士陵園
162 陳雲舊居暨「四保臨江」戰役指揮部舊址
164 「四保臨江」主題景址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68 「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
172 「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碑廊
177 曹國安將軍殉國地
179 中朝鴨綠江國際大橋
180 中國界江第一漂―鴨綠江漂流
183 江心島陳雲公園
186 北山公園
189 荷花灣
190 望江樓景區
191 葦沙河景區
193 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
202 佛庫倫谷滿族風情園
204 七道溝火山地質公園景區
206 賈家營瀑布景區
207 中國雪村.臨江松嶺
210 老三隊溫泉度假村
211 三道陽岔朝鮮族民俗村
214 歷代文人推崇的臨江八景
第五章.文化產品
218 長篇紀實文學―《陳雲在東北》
219 再現「四保臨江」戰役的力作―《紅雪白山》
221 三十五集電視劇本―《知青樹》
223 長篇小說―《陳雲在臨江》
226 著名作曲家呂遠譜曲的《英雄的臨江》《滿江紅.鴨綠江上》
231 《鴨綠江文藝》
232 《臨江文史資料》
234 枝丫工藝製品風靡歐美
236 深受百姓喜愛的玉米皮編織品
238 藝術魅力獨特的民間剪紙
240 巧工天成的浪木根雕
242 琥珀木雕刻成新寵
243 吉祥如意的葫蘆畫
245 獨特的長白山浮石工藝品
247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彪哥大煎餅
252 利生源山珍
254 六道溝夾皮溝黃煙
257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陽參酒
259 長白山鹿文化―梅花鹿系列產品
第六章.文化風俗
262 年俗
265 婚俗
271 壽誕
273 冰雪游藝
278 木把文化
287 漁獵文化
290 人參文化
295 太平鼓舞
296 秧歌舞
298 手工作業時期的林業術語
300 民間故事及傳說
弘揚長白山文化 打響吉林特色地域文化品牌
主編寄語
第一章.文化發展概述
014 臨江歷史沿革
024 臨江―滿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026 中原文化與鴨綠江文化的交融
029 繁盛千年的長白山文化通衢―鴨綠江水運
032 人文與生態深度融合的旅遊產業
046 文藝發展變遷
050 文化場館發展歷程
054 文物開發與保護
057 文化產業發展
059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063 文化市場管理
064 文化體制改革
第二章.文化事件
066 波及全國的抗日文化運動―臨江人民拒日設領鬥爭
070 「四保臨江」戰役期間的文化宣傳工作
074 臨江文工團的腳步叩響大江南北
076 臨江跨地域開展紅色史蹟地協作建設和文物交流
078 先輩子女傳承遺志 捐資助學情繫老區
080 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臨江演出
082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藝術團赴臨江老區慰問演出
083 《四保臨江》《陳雲在臨江》影視劇在臨江拍攝
086 紀錄片《外景地臨江巡禮》的拍攝
089 臨江被譽為大自然的「夢幻工廠」
092 《中國國家地理》攝製組赴臨尋訪當年演員及影視拍攝景地
094 偽滿皇帝溥儀退位後大批國寶級文物在臨江遺失及部分文物回歸
101 《清明上河圖》在臨江
105 第一次鴨綠江文化研討會在臨江召開
107 中國冬泳網第四屆版主會、第二屆冬泳文化節暨鴨綠江臨江文化旅遊節在臨江舉辦
108 「中國雪村.臨江松嶺」全國攝影大賽暨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松嶺攝影創作基地掛牌
111 中國.臨江首屆金秋紅葉節
113 鄉土作品登上文化國門
第三章.文化名人
118 臨江教育奠基人―李廷玉
119 早期臨江教育界領袖―陳寵鍵
121 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著名作曲家―呂遠
123 享譽海內外的人民藝術家―張束
126 獲國際哲士稱號的學者領導―林聲
128 奏出《英雄篇》交響曲的創作人―李序
129 長白山區中西合璧的水彩畫傳承人―孫澤孚
130 碩果纍纍的鄉土作家―王樹明
132 走出大山的美術家―張珍榮
134 楹聯被聯合國收藏的詩人―劉光和
第四章.文化景址
136 寶山―六道溝冶銅遺址
138 臨江遺址
139 七道溝遺址
140 東馬城址
141 夾皮溝城址
142 樺皮甸子城址
144 河南屯遺址
145 夾皮溝古城遺址
146 雲峰庫區墓群
147 臨城軍事遺址
148 館藏文物
150 石刻 碑刻
156 廟宇
160 「四保臨江」烈士陵園
162 陳雲舊居暨「四保臨江」戰役指揮部舊址
164 「四保臨江」主題景址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68 「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
172 「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碑廊
177 曹國安將軍殉國地
179 中朝鴨綠江國際大橋
180 中國界江第一漂―鴨綠江漂流
183 江心島陳雲公園
186 北山公園
189 荷花灣
190 望江樓景區
191 葦沙河景區
193 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
202 佛庫倫谷滿族風情園
204 七道溝火山地質公園景區
206 賈家營瀑布景區
207 中國雪村.臨江松嶺
210 老三隊溫泉度假村
211 三道陽岔朝鮮族民俗村
214 歷代文人推崇的臨江八景
第五章.文化產品
218 長篇紀實文學―《陳雲在東北》
219 再現「四保臨江」戰役的力作―《紅雪白山》
221 三十五集電視劇本―《知青樹》
223 長篇小說―《陳雲在臨江》
226 著名作曲家呂遠譜曲的《英雄的臨江》《滿江紅.鴨綠江上》
231 《鴨綠江文藝》
232 《臨江文史資料》
234 枝丫工藝製品風靡歐美
236 深受百姓喜愛的玉米皮編織品
238 藝術魅力獨特的民間剪紙
240 巧工天成的浪木根雕
242 琥珀木雕刻成新寵
243 吉祥如意的葫蘆畫
245 獨特的長白山浮石工藝品
247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彪哥大煎餅
252 利生源山珍
254 六道溝夾皮溝黃煙
257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陽參酒
259 長白山鹿文化―梅花鹿系列產品
第六章.文化風俗
262 年俗
265 婚俗
271 壽誕
273 冰雪游藝
278 木把文化
287 漁獵文化
290 人參文化
295 太平鼓舞
296 秧歌舞
298 手工作業時期的林業術語
300 民間故事及傳說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