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從古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到如今的網路社會,流言從未消失過。
然而沒有流言,我們不會有朋友、人脈,甚至活不下去。
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英國前首相邱吉爾
這世上有一種危險,就叫「一知半解」!
輿論、謠言、八卦、陰謀論、都市傳說、小道消息、偽知識、假新聞、帶風向……
流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類社會當中。
2018年3月9日出刊的《科學》雜誌上,
發表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最系統性的假新聞傳播研究。
結果發現:假新聞跑得比真新聞更快、更深、更廣。
《今周刊》1166期封面故事更指出,假新聞已經成為新一代的淘金途徑!
明明這時代萬事「估狗一下」就能得到解答,
為何還是有流言產生?
如果「流言」經過千百年依舊存在,只是換個形式傳遞而已,
那麼在這資訊爆發的社群時代(或是流言社會時代),人類又該如何自處?
資訊無限,你我的時間有限,我們都希望將時間花在有價值的資訊上,
然而和人人都從同樣的少數幾家媒體獲取資訊的傳統媒體時代不同,
社群媒體時代大大降低發布內容的門檻,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生產者。
當每個人都是「新聞台」,隨時隨地都能發文,
我們又該如何分辨是「假消息」,還是「道真相」?
◤流言,歷久彌新的傳媒◢
人類是社會動物,我們喜歡與他人分享意見與資訊,而我們愛聊八卦的習慣,可以營造與朋友和同事間的關係。
本書以「流言」觀察人類社會的交際來往,描寫人際關係的串聯,
流言的廣傳特性也會影響到個人的行為,其帶來的效果有:
‧傳達資訊
‧鞏固人際關係
‧形成公眾輿論
‧抵制有權體制的不公義
‧口碑行銷(或者聲譽損害)
或許很多人覺得「八卦很無聊」,但它卻永遠不會從世界上消失。
透過此書的剖析,我們終將驚訝地發現,
縱使時代巨輪一直往前,人類行為卻似乎沒有改變。
想想我們看電影前會看影評、訂餐廳前會看食記、去旅行前看網友的遊記,
這些行為都在在證明,對於人類來說,獨立思考很難。
此書亦提出一個觀點:網路社會中,我們同時是訊息的發布者與接受者,
因為智慧存在於眾人之中,資訊在看似閒談聊天的偽裝下四處流傳,
所以流言才會出現。
如果沒有了流言,讓群體共享消息,個人甚至沒辦法活下去!
仔細閱讀本書,你將擁有能夠思考並洞察真相的頭腦,以及在流言社會生存的方法。
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野島剛:
「透過本書,可知道流言的世界無遠弗屆,同時也是一刀兩刃,既是具有殺傷力的武器,也可以做為擴散愛心的媒介。
雖然,流言也是社交上不可或缺的話題,但是發生災害時更可能是造成人心惶惶的亂源之一。尤其是現代網路發達,在流言一下子就擴散開來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從本書理解流言的本質。」
作者簡介
1968年生,兵庫縣人。
1991年東京大學文學系社會心理學專修課程畢業,1996年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暨社會情報學博士班肄業。
曾任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助理。
2003年任中央大學文學系副教授,2008年任該校教授,專攻領域為:溝通學、媒體學。
著有《流言的科學》,本書是其第二本個人著作。
林以庭
文藻外語大學日文系畢,現為專職譯者。
推理題材成癮者及資訊焦慮症患者,與一隻黑貓的共同生活邁入第三年。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流言的兩面性
野島剛,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
沒有任何的「媒體」可以像流言這樣,如此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吧。
可是,這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傳媒」的流言,到底是以什麼樣的結構被口耳相傳,又如何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卻鮮少有書籍正面深入探討這些問題,正因為流言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般,存在於無形之中。但是,松田美佐的《流言效應》一書則是深入淺出地介紹流言的奧妙之處。
作者在傳播學方面是實力堅強的研究者,從以前開始,在有關流言的歷史性、社會性意義的研究上,就累積了不少成果。透過本書,可知道流言的世界無遠弗屆,同時也是一刀兩刃,既是具有殺傷力的武器,也可以做為擴散愛心的媒介。
雖然,流言也是社交上不可或缺的話題,但是發生災害時更可能是造成人心惶惶的亂源之一。尤其是現代網路發達,在流言一下子就擴散開來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從本書理解流言的本質。
序
【前言】流言,歷久彌新的傳媒
如果有一天,朋友這麼對你說:「聽說A會辭職,是因為被你霸凌耶,流言傳得到處都是。」
然而你卻完全沒有頭緒。你平時和A相處得還不錯,他也和你聊過關於辭職的念頭,甚至最近中午都還會一起吃飯。你感到驚訝,接著不免冒出一個疑問:「是誰在散播這種流言的?」
你會接著否認:「那是騙人的啦,我和A很要好,我們最近才一起去吃過飯耶。好討厭噢~居然在傳這種不實流言。」
如果把流言告訴你的人和你關係不錯,想必他會相信這只是造謠,或許還會幫你向周圍的人澄清。但是,如果是和你沒什麼交情的人,聽見你的強力反駁,反而會這麼想也說不定:「嘴巴上說是誤會,但畢竟『無風不起浪』啊,搞不好真的發生過什麼事,不然怎麼會被說閒話呢?」
即使是與事實截然相反的謠言,一旦強烈否認,「否認」這個舉動本身在他人眼裡看起來就更不自然,為此生氣反而令人起疑,所以即便被散播奇怪的流言,比起四處否認、澄清,不如抱持「流言難過月,過月無人傳。」的心態等待流言平息。
非常遺憾的是,如果本來對你印象沒有特別好的人,偶然間聽見有關於你的流言,也只能說「眾口難防」。況且,流言基本上不會傳到當事人耳裡,即使你聽見了之後極力否認,「流言滿天飛」的情況本身,就會被視為流言的「根據」。「原來他是那種人啊,不意外。」──你帶給他人的印象,只會變得更糟。
與事實不符的事、毫無根據的事會經過口耳相傳逐漸擴散,當被問到「什麼是『傳聞』?」的時候,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通常是「沒憑沒據的流言」吧。
早在遠古以前,流言就已經存在了,對我們人類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法國社會學家卡普費雷(Jean-Noël Kapferer)將流言稱為「最古老的傳媒」。不過,這個「最古老的傳媒」即便在報章、電視等大眾傳播媒體普及以後,甚至是手機、網路被廣泛運用的現今,存在感亦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不過,究竟什麼是流言呢?
其實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定義,比方說,「沒憑沒據的流言」和「無風不起浪」這兩件事相互矛盾,卻又都能成立。除此之外,流言一旦擴散就停不下來,俗話說:「眾口難防」,但過了一段時間後自然就不會有人再討論了──「流言難過月,過月無人傳。」流言有沒有辦法人為平息?什麼時候才會完全平息?雖然人們都說:「流言止於智者。」但要怎麼做才能成為智者?
對於被謠傳負面流言的人或負面評價流傳的企業來說,想必會想找出散播流言的源頭,但想找出源頭卻是不可能的事。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的傳聞又稱為「評論」,評論是正確資訊,流言是錯誤資訊……真的這麼容易就能分辨出來嗎?
自東日本大震災以來,日本媒體上不時就會出現「風評被害」(意指聲譽損害)這個詞,它與流言的差別是什麼呢?不光是這次震災,發生一般災害的時候,流言也會傳得到處都是,這又是為什麼呢?
本書的目的在於,首先要和大家一起了解這「最古老的傳媒」──流言。
接著要帶大家一起思考,「都市傳說」是典型的流言之一,即使做為情報也並沒有什麼價值,但為何卻被人們廣為流傳。
提起「裂嘴女傳說」,一定年紀以上的日本人應該會覺得懷念。這是一個在一九七○年代末期,在小學生間大肆擴散的流言。當時我還只是小學生,從姐姐口中聽見這個傳說後害怕得不得了。隨著時光流逝,在幾年前我與這個傳說「重逢」了。我上小學的孩子借來的書裡,就印著這個傳說的插圖。現在裂嘴女已經成了兒童書籍、漫畫、動畫裡的「鬼故事」常客了。來自韓國的留學生也告訴我,他小時候也在故事書裡讀過裂嘴女傳說。為什麼裂嘴女會成為怪談的固定班底,甚至飄洋過海,傳到其他國家呢?除此之外,還有「耳洞的白線」「洗屍體的兼職」等,為什麼我們會聊起這種流言(都市傳說)呢?我們將把焦點放在這些會出現在日常對話裡的話題上,梳理出流言本身的多樣性,並試圖了解,究竟為什麼,我們會流傳特定的故事?
之後,我們將探討現今手機與網路普及社會中的流言。
網路上充斥各種不負責任的言論和假消息,所以被批判為「流言的巢穴」,但從手機與網路這種傳播媒介的特性來考量的話,實在難以贊同這樣的看法。
當然,流言經由手機與網路的普及而漸漸轉型是不爭事實。比方說,「流言的短命化」。東日本大震災當天,以首都圈為中心,「因為煉油廠發生火災,雨水中含有各種有害物質」的流言經簡訊或推特爆炸性地蔓延。然而,破解流言的資訊也接著傳了出來,流言在短短幾天就平息了。在網路社會中,流言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網路上,人人都可以是資訊的接收者,同時也可以是發送者。因此,隨著網路運用逐漸普及,過去以大眾傳媒為主的單向資訊傳遞模式開始發生轉變,人際關係與社會結構也因此將產生變化。不,也有人主張早已徹底改變了。不過,以「網路社會人人都可以是資訊的收發者」這個特徵來看,身為「最古老的傳媒」的流言,也擁有同樣性質。既然如此,「流言」本身是否也舉足輕重地握有左右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
歷久彌新的傳媒──流言。
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本書了解流言效應、感受它的魅力,並與我一同思考在未來社會中,人與資訊之間的關係。
目次
【前 言】流言,歷久彌新的傳媒
第1章 流言的影響力
1. 造成社會現象的流言
2. 定義:與造謠、謠言、八卦、風評、都市傳說間的關係
3. 社會動盪是如何產生的?
第2章 流言是什麼?從古典理論探究
1. 資訊的衰敗與產生
2. 流言與報導、輿論間的關係
3. 古典理論的不足
第3章 故事的誕生──都市傳說、學校怪談
1. 誕生於現代社會的「故事」
2. 從都市傳說到學校怪談
3. 細節的變化、主題的持續
第4章 維繫人際關係的流言(閒話家常)
1. 因流言而形成的「關係」
2. 流言也是一種社交工具──或是孤立工具
3. 流言,卻又如此真實
第5章 流言與新媒介的關係(網路與手機的普及之下)
1. 流言與媒介的不可分割性
2. 網路與流言
3. 因手機而產生的人際關係變化
第6章 網路社會的流言
1. 因電郵簡訊而生的新溝通方式
2. 網路的擴散效應
3. 活在流言社會的方法
【結語】以故事形式,將人們連繫在一起的流言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