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愛因斯坦與猶太拉比
滿額折

愛因斯坦與猶太拉比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榮獲美國提升身心靈貢獻「諾提勒斯書獎」金牌獎(Nautilus Book Awards)

靈魂是什麼?
可用語言描述這難以言說的東西嗎?

身為猶太拉比的暢銷書作者
受到愛因斯坦寫給一位悲傷猶太拉比的信件所啟發
因而展開一場對靈魂意義和目的的對話

本書是針對如何平衡生活和心靈教育的反思
對生與死、愛與失、信仰與懷疑的深刻探索
生命裡的許多困惑,都能從本書找到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類是我們稱為「宇宙」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是受時空侷限的一部分。
人將對自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等體驗,當成是與其餘事物分離的東西,
這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光學錯覺。努力擺脫這種錯覺是一個真正的宗教問題。
要在能力範圍內尋求心靈平靜,就要試圖克服它,而不是滋養這種錯覺。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萊維是一位猶太拉比,當她讀到愛因斯坦一封情真意摯的書信時,深受震撼,直抵其內心深處。愛因斯坦信中的話語完全體現她所相信的人類條件,即全體人類是緊密相繫,但我們對這個真理卻視而不見。

作者發現,收信人是拉比馬庫斯,他的兒子因病離世,當時正承受身為父母最難以忍受的痛苦,於是寫信給愛因斯坦。而作者十幾年前也因父親遭歹徒槍殺身亡,曾經遭遇作為人子女最難以承受的痛,而感同身受。

萊維想知道,是什麼激發一個科學家寫下這樣充滿靈性的智慧,就這樣開始她為期三年的探索,查訪愛因斯坦這封神祕信件的始末,並進入人類靈魂的奧祕。最後的成果便是這本充滿啟發又打動人心的書,對於所有心懷信仰的人來說,這當中充滿普世真理,將幫助我們重新獲得自己的靈魂,並瞥見一直在躲避我們的合一性。

在本書,作者結合愛因斯坦的信件、馬庫斯的故事,以及她自己和其父親的經歷,讓讀者意識到,靈魂能夠看見眼睛所看不見的東西。我們都渴望看得更廣,不要辜負我們的天賦,了解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的原因。萊維帶領我們展開一場充滿智慧、同情和幽默的驚險旅程,敦促我們清醒過來,留意聆聽內心的呼喚,聆聽召喚我們成為自己的聲音。

 

作者簡介

萊維(Naomi Levy)
暢銷書《悲傷、奮鬥和重新開始的慶賀》(Sadness, Struggle, and Celebration To Begin Again)、《與上帝交談 》(Talking to God )、《希望會找到你》(Hope Will Find You)作者。她是首批進入保守猶太神學院的女性,也是NASHUVA的創始人和領導者,這是一個以洛杉磯為基地的突破性猶太精神推廣運動。萊維被《新聞周刊》評選為美國前50位具有影響力的拉比之一,曾上過「歐普拉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今日秀」(The Today Show),以及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節目。


譯者簡介
王惟芬
臺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日前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偶爾還兼中文家教。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譯著以科普、科學史、藝術史、環境科學及傳記文學為主。

 

 

名人/編輯推薦

「萊維透過錐心刺骨的個人故事、猶太人的生活傳統,以及一封愛因斯坦寫給一位悲傷父親的至情至性的書信,在她的書中架構出要如何過一段有意義並且彼此相連的生命指南,非常激發人心。」──萊特曼(Alan Lightman),《愛因斯坦的夢》作者

「萊維拉比分享她充滿關愛的心神,她寫的這部關於愛因斯坦和試圖療傷止痛的拉比故事,以及她所聽到你的靈魂的聲音,都非常鼓舞人心。這本了不起的書直入我的心坎,我相信它也會對你的心說話。」──凱恩(Susan Cain),《安靜》(Quiet)作者

「拉比的任務是闡明猶太教的智慧和力量,將其深刻、神祕和樸實的層面展現出來。萊維以非常出色的手法做到這一點;她在猶太人靈魂深處發聲,不僅向猶太人提供猶太教的屬靈恩賜,還分享給整個世界。本書值得源於猶太女性的祝福,並透過向她這樣的人,持續祝福它。」──威廉姆森(Marianne Williamson),《回歸愛情》(A Return to Love)作者

「(萊維)是一位說故事高手,她勇敢、大膽、詼諧、聰明⋯⋯她的見解不僅鏗鏘有力、充滿智慧,還帶有一份詼諧的幽默感以及深切的慈悲心。然而本書還更上一層樓,散發出一種充滿勇氣和真實的親密啟示。讀者在讀完萊維的這本最新著作後,心中肯定會靈性充滿,這正是她在她所做的每件事中都企圖傳授的。」──《 猶太人雜誌》(Jewish Journal)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新書中,處處縈繞著(萊維的)智慧、開放和美妙精神。」──《耶路撒冷郵報》(The Jerusalem Post)

「引人入勝⋯⋯真切動人。」──《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每個人都需要讀這本書。這是一本為我們現在所生活的時代所寫的書,透過一段段從過去到今日的善意和理解姿態的歷史旅程,捕捉到人類精神。萊維以清晰而輕鬆的風格寫作,讓讀者能夠融入她的敘事,見證一段靈魂生活。」──馬格萊斯(Julianna Margulies),演員、製作人

「萊維拉透過她敏銳的洞察力、開放的心靈,以及她廣為人知的那份讓人容易領悟的智慧,寫出這本書,對所有閱讀本書的人來說,既會得到慰藉,同時也是一種挑戰。本書讓我流淚,也讓我思考。閱讀此書宛如是在溫柔的引導下,不斷往深層探索。」──夏比洛(Dani Shapiro),《奉獻》(Devotion)作者

「在整本書中,萊維擔任一位值得信賴的嚮導,只有剛好加一點(或減一點)幽默和無盡的慈悲心。」──《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任何信仰的靈性追求者都應該會在這些錯綜複雜的愛情、失去、痛苦和成功的故事中,找到指引和安慰。」──《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有坦率和動人的回憶,有鼓舞人心的靈性追求的描述。這本非比尋常的書,讓人手不釋卷。」
──莫傑爾(Wendy Mogel)博士,《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The Blessing of a Skinned Knee)作者

「千萬別錯過這本獨一無二的書,當中結合智慧、啟發,以及一則關於這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的神祕故事,還有對靈魂的現代追求。這樣的結合不僅讓人著迷不已,還會讓內心深處的靈性高歌。」──沃爾普拉比(Rabbi David Wolpe),《分裂的心》(The Divided Heart)作者

「萊維探究生命的兩極:生與死、愛與失、信仰與懷疑。透過敏銳的洞察力,她展現出每一種二元性是如何透過我們所謂的『靈魂』這股生命力聯繫起來。本書娓娓道來的故事,既鼓舞人心又能啟發視野。」──格羅普曼(Jerome Groopman),哈佛醫學院雷卡納蒂教授、《希望的解剖》(The Anatomy of Hope)作者

「萊維寫進我的心坎裡。她將我的猶太教和我的社會科學,以及我目前對愛的靈性追尋全都統合起來。」──德斯(Ram Dass)

「讀萊維的性靈之旅,展開一段跟隨她深入其內心世界的冒險。本書將會帶你踏上一段旅行中的旅行。」──李爾(Norman Lear)

 「『靈魂是什麼?』自古以來,這個問題一直為慕道者、聖徒和先知津津樂道。『是否可用語言來描述這難以言說的東西?』這問題也不斷出現在各個時代和各大洲的詩人的筆尖下。身為拉比的萊維,在本書中,也試圖探討這些問題,她在這本讀來宛如神祕小說的書中,以謙遜的口吻、博大精深的認識和無盡的詩意來回應,讓我手不釋卷。」──萊瑟(Elizabeth Lesser),歐米茄研究所(Omega Institute)聯合創始人、《破碎的公開》(Broken Open)作者

「萊維拉比的這本書非比尋常。受到愛因斯坦寫的一封著名信件所啟發,她悉心查訪,最後發現這封信背後令人意外的背景故事,原來這封信是寫給一位如聖人般的拉比,他剛經歷到為人父親所能遭遇的最深沉的苦痛。而萊維,這位幾十年前經歷過一個孩子能夠遭遇的最悲慘的喪父痛楚,將愛因斯坦的字句、拉比馬庫斯的故事,以及她和她自己父親的對話聯繫起來,讓我們明白靈魂真的可以看到眼睛所不能見的。跟著萊維這位嚮導,我們也可以學習如何跟著靈魂一起觀看,從而祝福周圍的人和我們自己的生活。」──台盧希金(Telushkin)拉比,《猶太人字彙》(Jewish Literacy)作者

「萊維為我們祝福,尤其是在讀她這本充滿光明的書時:『我祈禱在你身上會發生一些神聖的事。某種意想不到的事。一個轉捩點。一種覺醒。』確實就是如此,而且遠超過此。」
──波格列賓(Abigail Pogrebin),《我的猶太歲月》(My Jewish Year)作者

「在這個令人眼花繚亂,面對一切都常感到難以置信的時代,萊維的書是一帖重要且必要的良藥。完全沒有套用簡單想法或靈性用詞,而是向幾世紀以來的猶太思想請益借鑑,萊維向我們展示一種與靈魂相依的方式,讓人在這片物化世界中行走。本書是一本針對如何平衡生活和教育心靈的反思,溫暖而睿智。」──梅爾金(Daphne Merkin),《這算快樂》(This Close to Happy)作者

「對於那些熱愛愛因斯坦科學和佐哈爾靈魂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棒的讀物。愛因斯坦與拉比馬庫斯的通信故事令人著迷,這也將科學和靈魂融合在一起。」──德蕭維茨(Alan Dershowitz),《立場》(Taking the Stand)作者

「萊維將她作為拉比的角色編織成一系列故事,透過她個人歷經的病痛,以及對一封寫給愛因斯坦的信的非凡探究,呈現出靈魂難以言喻的本質。」──托波羅斯基(Stephen Tobolowsky),演員、《我與上帝的冒險》(My Adventures with God)作者

「萊維將個人回憶錄和哲學論述輕鬆編織在一起的能力,將會讓你感動。」──艾隆(Tom Allon),《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目次

譯者序

第一篇 追尋靈魂
第一章 與靈魂相遇
第二章 愛因斯坦與拉比:靈魂復活
第三章 在我的內部尋找我:尋找自己的內在本質
第四章 靈魂自拍照
第五章 遇見靈魂的三個層次

第二篇 接觸生命之力:視野和行動的關鍵
調高靈魂之聲的音量:滋養與喚醒靈魂
第六章 滿足靈魂的需求
第七章 冥想是靈魂的良藥
第八章 讓音樂提升你的靈魂
第九章 為滿足你的靈魂而吃
第十章 禱告和學習是理解的關鍵
第十一章 在自然中恢復靈魂
第十二章 迎接安息日:在休息的日子恢復你的靈魂
進入靈魂的廣泛視野
第十三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十四章 超越我們的狹隘視界
第十五章 信以為真
第十六章 瞥見大掛毯:探測隱藏的連結
發現行動的力量
第十七章 打破陳舊的熟悉模式
第十八章 永孕:找到讓你完成人生任務的勇氣

第三篇 傾聽愛之力:親密關係和聽見召喚的關鍵
學習深愛
第十九章 軟化:把石心變肉心
第二十章 體驗寬恕的治療
第二十一章 為聖戰祈禱:思而後行的學習
第二十二章 認識真朋友的救贖力量
第二十三章 尋找靈魂伴侶
第二十四章 帶著五種神聖特質進入婚姻
第二十五章 認識婚姻持久的祕密
第二十六章 與靈魂一起養育
發掘你的神聖召喚
第二十七章 聽從靈魂的召喚
第二十八章 明白自己就是合適人選
第二十九章 感受靈魂的拉扯
第三十章 把弱點轉化成強項
第三十一章 讓你的靈魂作用
第三十二章 擊敗靈魂的對手
第三十三章 知道你是誰:認識你真正的神聖力量

第四篇 迎接永恆的力量
經驗合一,一嚐永恆滋味
第三十四章 拉近距離返回家園
第三十五章 感受你靈魂的四十二場旅程
第三十六章 認識阻礙對你的提升
第三十七章 看到你的未來世界
懂得時間與永恆的深層含意
第三十八章 珍惜永不消亡的祝福
第三十九章 生活在靈魂時光
第四十章 體驗合一
第四十一章 為靈魂帶來樂趣
第四十二章 牽起連接線

圓滿:那封信
謝辭
注釋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三年前,我感到有另一個靈魂在拉扯我。這次不是親人的靈魂,而是一個我素未謀面的男人靈魂。我沒有注意到它的到來,那時我正忙著自己的事⋯⋯
我正在為一堂名叫「合一」(Oneness)的課程做研究。我想教學生看看我們與萬物相互聯繫的方式,舉凡生者、死者、動物與岩石等一切造物。我打算與他們分享我第一次教導我的孩子,關於靈魂與死後靈魂會發生什麼事的比喻。
我會說:「我們都裝在一碗宇宙湯中。」
「像雞湯一樣的湯?」他們會這樣問。
「不,更為濃稠。」我會這樣回答。
「像蔬菜濃湯?」
「不,」我接著會說:「比較像是燉菜。」
這就是我對我們在永恆之地所做的比喻。我相信我們所感知到的物質世界,實際上是屬於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十分接近我們,就像我們呼吸的氣息一樣。我們都是這鍋沸騰的宇宙燉菜的一部分,為我們看不到的靈魂所環繞。這股同樣永恆的氣流貫穿我們,以及我們周遭的一切。
一天下午,當我在為我的班級準備教材時,偶然發現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對我們與宇宙關係的描述:

人類是我們稱為「宇宙」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是受時空侷限的一部分。人將對自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等體驗,當成是與其餘事物分離的東西,這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光學錯覺。努力擺脫這種錯覺是一個真正的宗教問題。要在能力範圍內尋求心靈平靜,就要試圖克服它,而不是滋養這種錯覺。

愛因斯坦這段精闢的見解,讓我將原本的工作停下來。他的這段話,完全展現我所相信的一切,同時觸及我們有限的視野以及難以看到的合一,即將我們涵蓋其中的整體。愛因斯坦的這段文字貼切地捕捉到我多年研究的神祕教義:狹隘心靈和廣博心靈、分離世界,以及我們都可進入的整合世界。是的,我們生活在一種失明的狀態。我們的孤獨感是一種錯誤。愛因斯坦的話重申了我自己經歷的一切。愛因斯坦說,我們都是更大整體,萬事萬物的一部分。而我們對分離的錯覺導致我們陷入極大的痛苦、困惑和孤獨,但實際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連結和交織。
當時我根本沒有想到愛因斯坦這段關於宇宙的精彩解說,會把我引向一個陌生人的靈魂,並且讓我感到一定得追隨他故事中的神聖線索。就這樣,我偶然發現的這段愛因斯坦的話,讓我踏上一段加深我對靈魂和永恆認識的旅程。
我無法相信愛因斯坦曾寫過這些話。他對我們在宇宙中位置的描述,聽起來像是一位禪宗大師,或是古代的神祕文本。但向我們說這話的人,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神祕主義者,而是一個相信所有存在的統一性的物理學家,他看到了物質、時間,和空間之間的相互聯繫。
當我在網路上發現愛因斯坦這段動人的引文時,完全沒有任何背景脈絡。我想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想知道愛因斯坦在寫下這段文字時到底在想什麼。我需要知道他是和誰講些話。
這就是我這段旅程開始的地方。當我深入挖掘,我發現愛因斯坦是給一位失去孩子的男人的信中寫下這些話語。進一步搜索後,我得知愛因斯坦的這封信是寫給一位名叫馬庫斯(Robert S. Marcus)的醫師,對那些引用愛因斯坦精彩話語的人來說,他的真實身分毫不重要。無論我在哪裡找到愛因斯坦的這段語,總會在旁邊的括號中看到同樣的註解:(這是出自愛因斯坦寫給一位悲傷父親的信)。但我需要進一步認識這位悲傷的父親。
我腦中浮現許多疑問,這位醫師是誰?他是一名怎樣的醫師?他對愛因斯坦說了什麼,才激發他寫出這段關於宇宙美好特徵的話語,深深打動我的心?
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查找,想要得到更多關於馬庫斯醫師的資訊。然後,有一天早上,在我翻閱檔案文件時,赫然發現這位馬庫斯其實不是位醫師,而是拉比!
原來是拉比馬庫斯,這位悲傷的父親先寫信給愛因斯坦。我立即覺得和這個拉比非常親近。人痛苦時會向他們的神職人員求助,但神職人員要向誰求助呢?我想這位拉比馬庫斯一定很痛苦,正在尋找答案。但他為什麼會寫信給愛因斯坦呢?我在心中思忖著。
於是我展開一場為期三年的旅程,閱讀大量書信,進入布滿灰塵的閣樓和檔案館,並且進行數十次採訪面談。這項探詢任務引領我去紐約、辛辛那提以及耶路撒冷。慢慢地,我開始揭開這個謎團的神祕面紗。
拉比馬庫斯是在一九○九年出生於紐澤西州的紐澤西市。他於一九三一年被任命為東正教的拉比,並於一九三五年獲得紐約大學法學學位。他的拉比生涯從會眾拉比開始,但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因為小事或猶太會堂的政治而遠離目標。當時,希特勒得勢上台,不僅威脅到他同族人民的生存,也威脅全世界的良知,這時他感受到要為全體猶太人而努力的招喚。拉比馬庫斯決定離開他的講台,與美國猶太人大會著名的猶太活動家拉比懷斯(Rabbi Stephen S. Wise)一起服事。當美國參戰時,拉比馬庫斯立即入伍,擔任巴頓將軍軍隊中的猶太牧師。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他當時早已成家,妻子已生下兩個年幼的兒子,但當他知道自己有責任去鼓勵和安慰戰場上的兵士,他實在無法就這樣待在家裡。
拉比馬庫斯在一九四四年春天上船,剛好就在獨立紀念日那天。當時他的妻子費伊已經懷了第三個孩子。他幾乎每天都會寫信回家給費伊。通常在這些信的最後,他會特別寫幾句話給他的長子傑伊,當時他只有五歲,但卻有超齡的心智,相當成熟。拉比馬庫斯似乎與傑伊有深厚的精神聯繫。這些信件中的字句混合鼓勵、父親的擔憂,以及渴望。「親愛的兒子,⋯⋯外出時請小心,不要弄濕腳,因為在這樣嚴寒的天氣,很容易感冒⋯⋯愛你的父親。」「你有出去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嗎?」「我一天比一天更愛你。」「游泳時記得要小心。」
在信件中,他對傑伊說話的口吻,經常像是和一位比他年紀大很多的孩子說話一樣:「你必須保護(弟弟)史蒂芬,並關注媽媽。」在獨立紀念日,他寫給傑伊:「今天,我們的軍隊進入法國,攻擊納粹⋯⋯他們已經殺死四百萬我們猶太人,有男有女,還有小孩⋯⋯很抱歉,我不能回家慶祝你的六歲生日,因為我必須和那些為世界上所有孩子而戰的勇敢兵士們待在一起。我必須設法鼓勵他們,讓他們不致感到害怕。即使我沒有和你在一起,我也會想到你、史蒂芬和媽咪。」
拉比馬庫斯是空軍部隊第九戰術隊的隊長,曾獲得六顆戰役星章和銅星勳章。諾曼第登陸時,他也在那片海灘上,然後又前往在法國南部和德國,撫慰那裡受到驚嚇、受傷和垂死的士兵。在一封他寫給費伊的信中,我讀到他描述年輕男孩在他手臂中嚥下後一口氣的情景,也讀到拉比馬庫斯寫給那些陣亡士兵的父母的信件,信中充滿憐憫,並向他們承諾,他們的兒子的靈魂將生活在「永生之屋」中。
然後在一九四五年四月,拉比馬庫斯隨著第一批軍隊進入布亨瓦爾德(Buchenwald)集中營,參與解救任務。
當他走進布亨瓦德時,看到難以描述的不人道場景。屍體堆得很高,四處散發燃燒人體的惡臭。然後他走到還有氣息的屍體堆前,對著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喊道:「你自由了!你自由了!」
當他走進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時,找到一些孩子。這景象讓他難以置信。在集中營,兒童是第一批遭到屠宰。但不可思議的是,拉比馬庫斯發現九百零四名為營地囚犯隱藏和拯救的猶太男孩。他們營養不良,但還活著。拉比馬庫斯立即向日內瓦猶太人的兒童救援組織 (Oeuvre des Secours aux Enfants, OSE)發了一封電報:「在布亨瓦爾德找到一千位猶太兒童。立即採取措施將其疏散。」
這些孩童成為拉比馬庫斯的個人使命。其中一位名叫艾萊澤(Eliezer)的十六歲男孩,看起來生不如死。不過,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誰是艾萊澤,他是以魏賽爾(Elie Wiesel)的名字,逐漸為世界所認識。
拉比馬庫斯的同事拉比沙克特(Herschel Schacter) 有機會一窺這些孩子的心態。他發現一名叫呂勒克(Lulek)的小男孩,滿懷恐懼在一堆屍體中躲藏著:淚水從他臉上流下來,拉比沙克特抱起那個男孩。他以意第緒語(Yiddish)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我的孩子?」
「呂勒克,」孩子回答道。
「你多大了?」這位拉比繼續問道。
「年齡有什麼意義?」七歲的呂勒克這樣回答,繼續說:「總之我比你還要大。」
「為什麼你認為你年紀比我大?」拉比沙克特笑著問道。
「因為你像個孩子一樣,又哭又笑,」呂勒克回答:「我好久不笑了,我甚至不再哭了。所以,我們哪一個年紀比較大?」
這位小呂勒克長大後成為拉比梅厄勞(Rabbi Yisrael Meir Lau),擔任以色列的阿什基納茲大拉比(chief Ash¬kenazi rabbi)。
觀察這些男孩的人注意到,他們就跟呂勒克一樣,外表看起來像是孩子,除了兩樣迥然不同的特點。首先,是他們的眼睛。這不是一雙孩子的眼睛,而是看過太多苦難的成年人眼睛。其次,他們不玩孩童的遊戲,反而受到廣播和報紙頭條的吸引,他們需要知道世界上發生什麼事。
兒童救援組織需要幾週時間,來尋找收容這些孩童的孤兒院。這段期間,他們留在布亨瓦爾德由拉比馬庫斯保護。他的任務是讓他們再次成為孩子。他知道他們前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他決心在他們的生命中恢復天真和笑容。
這九百零四名無家可歸的孤兒,沒有在家中等父母回家,也沒有人會伸出雙臂擁抱他們。拉比馬庫斯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家,他們的父親、母親、拉比與老師,為他們打開雙臂,敞開擁抱他們的心房。
當他看到這些孤兒的漂亮臉孔時,忍不住也想起自己的孩子,想起在家鄉的傑伊和史蒂芬,他非常想念他。而且他也非常想見費伊在一九二九年八月生下的女兒塔瑪拉(Tamara),將她抱在懷中。
但是拉比馬庫斯繼續留在布亨瓦爾德,努力讓這些男孩恢復健康,為他們尋找新生活。他為他們進行個人討論,並帶領宗教服事。他想恢復他們的靈魂,教導他們相信新的人生,再次能夠信賴、希望,以及擁有信仰。
拉比馬庫斯在德國協助建立一座農場,教導十幾歲男孩和女孩,將來他們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所需要的工作技能。這地方稱為布亨瓦爾德屯墾自製區 (Kibbutz Buchenwald)。在那裡,他們學習建立農場集體生活。拉比馬庫斯於一九四五年六月寫道:「他們有牛、馬、羊、牛和拖拉機。他們學會再次開懷大笑、玩耍、唱歌,並為靈性事物所吸引。」沒錯,拉比馬庫斯正在幫助他們的靈魂復活。
幾週後,拉比馬庫斯成功地安排數百名布亨瓦爾德的男孩進入法國的安全路徑。他堅持要親自把他們帶到那裡。
在那次旅行的前夕,拉比馬庫斯自豪地站在一條大橫幅下微笑,這是為了要拍下這些孩子的照片,以紀念這個歡樂的時刻而特別製作。上面用意第緒語和法語寫著:我們正開始新的自由生活。
這天早上拉比馬庫斯護送十二輛載滿孤兒的火車車廂,當中包括布亨瓦爾德的魏賽爾。在火車上,這些男孩會對德國路人喊道:「納粹的謀殺者,我們的父母在哪裡?」經過四個難以成眠的夜晚,拉比馬庫斯帶領他的布亨瓦爾德男孩在法國重獲新生。他寫道:「我將這些孩子帶到一處更自由的世界,充滿燦爛的陽光。而我為此感到高興。」
當我得知魏賽爾是拉比馬庫斯在布亨瓦爾德拯救的其中一位男孩時,我決定聯繫他,希望能見到他。我想知道魏賽爾還記得什麼,想知道他對拉比馬庫斯的想法,以及他是否知道拉比馬庫斯和愛因斯坦之間有書信往來。當時,魏賽爾的助理告訴我他沒空,但她鼓勵我保持耐心,繼續和她保持聯絡。我只能抱持希望繼續等待,但我明白時間並不站在我這一邊。當年大多數獲救的布亨瓦爾德男孩目前都八十幾歲了,其中許多人的健康狀況不佳,有些人甚至已經出現失憶和精神錯亂。但我很幸運能見到幾位布亨瓦爾德男孩,和他們交談,分享他們寶貴的回憶。唉,但沒有一個人聽過拉比馬庫斯曾寫信給愛因斯坦。
奧斯特(Henry Oster)是一位身材高大的醒目男士,八十八歲的他仍然在洛杉磯擔任驗光師。他這樣形容跟隨拉比馬庫斯,從布亨瓦爾德到法國的旅程:「他是我們的摩西,帶領我們從奴隸生活走向自由。」許爾曼(Perry Shulman)則告訴我,乘火車到法國期間,他的腳遭到感染,當時拉比馬庫斯趕緊將他送往醫院,救了他的命。
搭火車護送孩子往法國三個月後,拉比馬庫斯回到德國。他奇蹟般地弄到前往巴勒斯坦的瑪塔羅瓦(S.S. Mataroa)八十張船票,他非常高興能親自護送另一組倖存的孩子前往自由之地,他們原先都是在布亨瓦爾德屯墾自治區的年輕男女。這艘船上的一名年少乘客,當時只是十七歲女孩,長大後成為著名的性心理治療師茹絲・韋斯特海默(Ruth Westheimer)博士。
茹絲博士跟我說,她還記得那段旅途充滿希望。她說,那是一段充滿期待和理想的時光。她告訴我,她和朋友在船上唱猶太人的民歌,並且跳民族舞,還在星空下聚集甲板上,享受夢幻般的新生活時刻。她說:「船上的設備很簡陋,但我們興致高昂,充滿理想。」
他們在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於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Haifa)登陸,拉比馬庫斯在船上領導聖潔日禮拜。這場新年禱告與船上的乘客產生深層的共鳴,終其一生都難以忘懷。拉比馬庫斯寫下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新年在清澈的地中海天空下與激動人心的禮拜中展開⋯⋯在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一刻覺得身為猶太人的感覺有這麼好⋯⋯這場從束縛到自由的漫長而曲折的旅程已經結束,他們終於回到家了。」
布亨瓦爾德的這批青少年,將在奈特澤瑟芮尼(Netzer Sereni)猶太人的土地上找一處屯墾自治區。二○一四年夏天,我很高興地前去參觀這個屯墾區,並與布亨瓦爾德屯墾區的倖存者會面。他們與我分享種種回憶,聊到照顧他們的這位充滿慈悲心的男人。我向他們提到拉比馬庫斯和愛因斯坦之間書信往來的事,但他們沒有任何人有這方面的線索。他們允許我讀他們那個久遠年代的日記,還讓我看一些珍貴的照片和信件。
費格(Sara Feig)是拉比馬庫斯拯救的其中一位少女,她從新家園給他寫了封信,要求他來主持她的婚禮:「給我在苦難時的救命恩人⋯⋯我覺得與你之間有一精神聯繫,你是我的救援者和嚮導,是我的老師、我的拉比。你以父愛的奉獻和無限的愛來照顧我⋯⋯我難以用言語形容,也沒有足夠的墨水或紙張來感謝你為我所行的善事,以及你用你的力量帶領我走向喜悅和美好生活之道。」
拉比馬庫斯曾經目睹難以描述的恐怖,但他很榮幸地得知他幫助這些孩童的靈魂復活,為此他滿懷感恩。
當他最終回到美國時,拉比馬庫斯終於與妻子費伊和三個孩子傑伊、史蒂芬和塔瑪拉重聚。他回家的日子非常珍貴。同樣,他在戰爭和集中營的經歷就像無法動搖的噩夢,盤踞他腦中。他的靈魂充滿對社會正義的熱情。不久後,他擔任世界猶太人大會(World Jewish Congress, WJC)的政治主任,在那裡他繼續孜孜不倦地為幫助倖存者重生而努力。他不僅是在為全球猶太人爭取權利,也是在為人類的靈魂而戰。
拉比馬庫斯成為世界猶太人大會的聯合國代表。他日以繼夜地為聯合國人權政策工作。種族滅絕和無國籍人民的身分,這兩大問題會讓拉比馬庫斯在夜間醒來,並且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時至今日,這兩個問題依然存在,而且變得更為急迫。當我讀到在蘇丹發生的屠殺事件,便想到當年拉比馬庫斯就是在努力防止這種不人道行為。在擔心數百萬敘利亞難民的命運時,也想到拉比馬庫斯預見到他們的困境,並為他們爭取可能前去尋求避難的所有國家的權利。
一九四九年夏天,費伊和孩子們整個八月都待在紐約州的凱茲基爾斯(Catskills)的度假小屋。這似乎是和其他家庭一起過暑假的理想方式。但突然之間,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流行起來,在兒童中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馬庫斯的三個孩子都受到感染。拉比馬庫斯那時正在一艘前往法國的船上,準備前去為留在歐洲的猶太人爭取更好的保護。他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搭上第一班飛機返家。但還是太晚了。傑伊,他心愛的十一歲兒子、他的長子,這個與他自己靈魂交織在一起的孩子,已經死於脊髓灰質炎。
悲傷和內疚向他襲來。
在痛苦中,拉比馬庫斯向愛因斯坦求助,愛因斯坦用他對宇宙的美麗描述來回應他。
這就是寫信給愛因斯坦,並引發他寫出關於宇宙概念的男人。他不應當只是歷史上的一個註腳,而是一個為人類尊嚴貢獻自己生命的偉人,他曾保護和照顧許許多多孩子,卻無法拯救自己最寶貝的兒子。

(摘自第二章 愛因斯坦與拉比)

得獎作品

美國提升身心靈具貢獻的「諾提勒斯書獎」金牌獎(Nautilus Book Awards)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