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老子道德經闡釋
滿額折

新老子道德經闡釋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就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分別依序,逐句解釋其句意,逐章申明其章旨。尤其老子於道德經中所揭示之主題,所謂「道」者,其宗趣,一則詮釋自然宇宙化化生生之本源與過程;另則為世間生活開闢一精神境界,並啟示自我超昇之義理途徑。此外,老子於道德經中所表現之思想,每每運用辯證之思惟理路、詭譎之展示方式,而臻於圓融之境界。凡此諸義亦皆本書所著重以闡釋者。

作者簡介

朱維煥 福建省、惠安縣人,一九二六~二○○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歷任高中國文教師、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計四十年而退休。著作,專書計有《論語要義選釋》、《國學導讀》、《周易經傳象義闡釋》、《歷代聖哲所講論之心學述要》、《老子道德經闡釋》等。論文則有〈儒家精神生活之境界〉、〈王船山宇宙觀心性觀之探源與闡釋〉、〈中華民族之生命形態〉、〈周易古經之性質〉……等篇。

改版序
大學及研究所求學期間,得緣與內子我沄相識相知,由此因緣得以親炙 維煥教授教誨。然年輕不知珍惜,未能把握機會好好學習,轉眼岳父竟已仙逝近二十年。
當年泰山將畢生研究心得付梓排印,交學生書局發行。境遷時易,原版式、字體大小均不符現代人閱讀習性,然思索岳父進德修業、寅夜伏案之心血,猶可供後之進修者參考。遂徵求岳母、妻眷及學生書局同意,將《周易經傳象義闡釋》、《老子道德經闡釋》兩書搭配篇題之書法、篆刻,重行版排付梓面世。
大學求學時,得緣追隨棲安先生學習書法及篆刻,是時尚稱勤學精進,哪知就業後俗事纏身,遂將此藝束之高閣,任其荒蕪封塵!驀然回首,匆匆已三十餘年歲月…。
近些年來,夜深人靜之際,屢屢內心忖思:年過半百,隨波逐流、隨業沉浮而一事無成,更因愚痴無明造作諸多荒唐惡業。屢屢夜半夢中驚醒,汗涔涔而茫然不知所措…,此心此境豈是「慚愧」兩字了得!然懺悔之餘,亦慶幸一路走來,總有諸多善知識、貴人提攜扶持。這些年雖是搖擺晃盪,不至撲倒不起,此情此景又豈是「感恩」兩字可了得!
經歷歲月洗鍊及種種世間法考驗,遂重拾研讀岳父著作,原來這些年自己竟是懷珠行乞,聖哲之生命智慧唾手可得,卻是心猿意馬,外求奔波不歇!種種因緣促使吾人發心篆刻《易經》、《道德經》、《心經》、《金剛經》等經典,藉此自我沉澱靜思,並期透過書法及篆刻與有緣人分享聖哲經典之智慧。漫長過程幾度身心疲憊、腸枯思竭,幾生退心之際,幸得諸多增上緣方不至退轉,進而心生清淨歡喜。已過知天命之歲,對於「天命」依然茫然懵懂無知;行將耳順,卻是耳背眼花手抖,還能於世事繁雜中偷空完成這些功課,因緣之不可思議,令人讚歎啊!
衷心感恩所有相扶持之親朋好友及一切因緣。感謝岳母李敏女士、內弟我帆、內子我沄、家父沈正德先生、家母鄧玉江女士、手足崇聖、吉博及小女佳茵、小子昕牧的鼓勵支持;感謝恩師棲安先生提供篆書;感謝潘燕玉老師協助校稿及指導編輯事宜;感謝學生書局及蘭潭印刷廠鼎力協助,《周易經傳象義闡釋》及《老子道德經闡釋》得以重新改版面世。
掠借泰山所著的篇題,藉篆刻之藝來詮釋,旨在冰冷的鉛字中賦予另一面貌。雖吾師評吾篆刻作品膽大於藝,然有篆書及經文闡釋穿插其間,一來記錄見證吾人與泰山維煥教授之翁婿情緣、與棲安先生之師生情誼,再者除掩篆刻之瑕,更祈使讀者於觀讀印語之餘,能見篆書、注文而曉經文真義;觀印而見文,循文而得義,藉此拋磚引玉爾!吾人不揣謭陋、野人獻曝,稚嫩拙劣之作,尚祈方家笑而見教!
己亥夏 沈崇詩

目次


原版序 釋餘附識─代自序 朱維煥 3
改版序 吾常見笑于大方家 沈崇詩 9
老子道德經 17
上經
道常無名 一 18
處無為事 二 24
無為而治 三 30
道沖不盈 四 34
天地守中 五 38
玄牝天地 六 42
天長地久 七 46
上善若水 八 50
功遂身退 九 54
抱一玄德 十 58
無之為用 十一 64
去彼取此 十二 68
寄愛天下 十三 72
致詰混一 十四 76
濁靜徐清 十五 82
致虛守靜 十六 88
事遂自然 十七 92
仁義孝慈 十八 96
見素抱樸 十九 100
有餘若遺 二十 106
惟道是從 二十一 112
抱一曲全 二十二 118
同道同德 二十三 124
有道不處 二十四 130
道法自然 二十五 134
燕處超然 二十六 140
雖智大迷 二十七 144
知雄守雌 二十八 150
去甚去奢 二十九 156
以道佐人 三十 162
恬淡為上 三十一 166
知止不殆 三十二 170
自知者明 三十三 174
功成不有 三十四 178
淡乎無味 三十五 182
微明脫淵 三十六 186
無樸無欲 三十七 192
下經
處實無華 三十八 196
天清地寧 三十九 202
生於有無 四十 208
道隱無名 四十一 212
負陰抱陽 四十二 218
至柔至剛 四十三 224
不辱不殆 四十四 228
大巧若拙 四十五 232
知足常足 四十六 238
不為而成 四十七 242
為道日損 四十八 246
天下渾心 四十九 250
出生入死 五十 254
尊道貴德 五十一 258
見明守柔 五十二 264
行於大道 五十三 270
見觀天下 五十四 274
和常曰明 五十五 278
和光同塵 五十六 284
無欲自樸 五十七 290
禍福相倚 五十八 296
深根固柢 五十九 302
若烹小鮮 六十 306
牝靜勝牡 六十一 310
道奧萬物 六十二 316
報怨以德 六十三 320
慎終如始 六十四 324
玄德深遠 六十五 330
江海善下 六十六 334
慈儉忌先 六十七 338
不爭之德 六十八 344
不敢為主 六十九 348
被褐懷玉 七十 352
聖人不病 七十一 356
知不自見 七十二 360
天網恢恢 七十三 364
民不畏死 七十四 368
無以生為 七十五 372
柔弱處上 七十六 376
不欲見賢 七十七 380
正言若反 七十八 384
有德司契 七十九 388
安居樂俗 八十 392
為而不爭 八十一 396
天道好還 相反相成 402
超然物外 順應自然 403

書摘/試閱

釋餘附識──代自序
老子、道德經者,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以為道德經乃老子所作,時代則在春秋末年。然而,近代考據大家並起,對史籍所記載,老子其人之生世、事蹟,以及道德經其書之原始作者、成書年代諸問題,重新檢討,抉發疑惑;因而多方假設,廣博求證,不過一時尚無定論。(參見古史辨、羅根澤編、第四冊、下篇;及第六冊、下篇所收諸文章)邇來,大陸上又有古鈔本之出土,亦無從緣之以釐清其正誤。復以今之所傳者,版本不一,異文尤多。凡此,莫不令人心生敬慎!無奈,本書之作也,乃以魏、王弼、老子注、新興書局影印、華亭張氏本為依據,並參照校勘家之意見,校正其或有不妥者。
老子、道德經,論其學術源流,班固、漢書、藝文志,以為「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此自官制職掌所推衍而言者。論其精神形態,西漢初年有所謂「黃老」並稱者,蓋附會以稱其託始於黃帝。論其思想淵源,當於周易古經之卦象系統有所契悟。夫周易古經,乃周民族之筮法用書,經日積月累,至西周初年,始編輯成書。(此取劉大杰、中國文學發達史、第一章、二、之說)而周易古經乃以卦辭、爻辭解惑指迷;卦辭、爻辭則繫於卦象系統之下,即以卦象系統為超越根據。
卦象系統,乃以「—」、「–– 」兩符號為基礎,表現心靈中之意象,而象徵宇宙人間兩種相對相反、相感相應、相生相剋之象。憑此兩符號,即足以窮盡宇宙人間諸現象,此其「變動不居」之一層次。而此變動不居之現象,乃永續無間斷,此其「不變」之一層次。如斯,「變而不變」、「不變而變」,是為宇宙人間永無終止以發展之「規律」。至於卦象系統再由「 —」、「–– 」兩符號交錯重疊,成兩畫之「四象」、三畫之「八卦」、六畫之「六十四卦」,並依序排列,則所窮盡之宇宙人間諸現象之「規律」,更為普遍、周密。是以周易古經之卦象系統,實已蘊涵宇宙人間「變而不變」、「不變而變」之「規律」,此即宇宙人間之發展所共同遵行之途徑,亦即所謂「道」也。
老子、道德經之內容,即將其所契悟於周易古經、卦象系統所蘊涵宇宙人間諸現象,之「變而不變」、「不變而變」之「規律」,轉為觀念化系統之建立並申述,且提煉「道」之觀念,而賦予特定意義與內容,以作為其觀念系統之綱領;且反以詮釋宇宙人間諸現象、之「變而不變」、「不變而變」之「規律」,並指導人主、百姓之遵循實踐。
周易古經之卦象系統,所蘊涵宇宙人間諸現象、之「變而不變」、「不變而變」之「規律」,乃屬於自然性質者。老子、道德經所契悟,並轉為觀念化系統之建立並申述,以及所提煉以為綱領之「道」,亦定性於自然意義者。由是可知老子、道德經,對周易古經之卦象系統,實有血脈之傳承。
老子、道德經,既以「道」為其觀念系統之綱領;對「道」之展示,乃扣緊四大要義,以為義理骨架,即;○1、道之「體」義,此指「道」之自己,而定位於形而上一層次,以為萬物所共由以生成之本源,作形而上之安立。此即「不變」之一層次。、道之「用」義,此分解「道」之自我破裂而呈現其自己,以為萬物所共由以生成之義理途徑,作超越之詮釋。此屬「變」之一層次。○3、道之「玄通」義,此謂「道」之通徹其體用,並渾化而為一,以見道之「體」「用」一如之渾全;亦即玄通道之「變」而「不變」,「不變」而「變」,臻於圓融之境界。○4、道之「實踐」義,此示「道」之大用,必須落實於政治社會,以為政治、社會所遵循之原則,故對現實政治、社會之亂源、亂象,多所批判。此老子、道德經,為迴應其「道」實踐於政治、杜會諸活動之必要與價值、所作之基礎理論工作。
由於老子、道德經之思想,既超昇至形而上、「不變」一層次,亦涵蓋及於形而下、「變」一層次,且善於出、入形而上、形而下之「不變而變」、「變而不變」,而圓融為一;又能適切照應現實政治、社會之現象,以建立實踐之基礎,故其義理骨架之思惟方式,特別善於設定「相反以相成」、「矛盾而統一」之句法,運用「遮撥以反顯」、「詭譎而超昇」之理路;又能特別彰顯其「恣縱之辯證筆調」、「瑰奇之學術性格」:因而,亦為我華族開拓一足以上下飛躍、縱橫奔馳之精神宇宙。
老子、道德經之既成,即成一家之言,開一派之學,(此必須假定,依傳統之說,老子為春秋末年之人,道德經為老子之語錄,編成於戰國前期)影響及於列子之貴虛、揚子之為我、……及乎莊子之出,則消化老子之觀念化申述形態,轉化為虛靈之意念、遨遊於太虛之形容與描述,其學術性格乃顯現為廣闊而活潑之精神意境。後世則稱此學脈為「道家」。
我華族之民族實踐,至春秋、戰國,就建立領導觀念系統言,最主要者有儒、道、墨、法四家。大體上論之,儒、墨、法三家,屬於「致力以經營開拓其志業」者;道家則屬於「超然而掌握變化之樞機」者。
儒、墨、法三家之「致力於經營開拓其志業」,必須投注其精力,揮灑其才華,以創造其事功。然而,其生命亦因每每鼓盪其氣機,服從拋物線過程,以致有盛極或衰之時。其成就,固然有所造福蒼生;亦因往往由於理想與現實之落差,或者未必盡如人意,或者徒勞而無功,甚至可能流為負面價值,蓋不確定故也。
老子、道德經所申述者,則教人善於「超然而掌握變化之樞機」。蓋老子一則觀察政治社會之所以爭奪,乃起於人之意欲無盡;其所以追逐,乃緣於執著相對性價值之虛妄分別。另則,深諳盛衰消長、盈虧往復之理。故主張超然物外,無作無為;唯順應自然,以掌握事勢之迴旋。庶幾無所勞神費思,以保生全真,而志業自有成功。影響所及,如西漢初年,承暴政之後,戰亂之餘,社會元氣大傷,人民生計窮困。孝文帝用曹參為相,遵黃老之術,行無為之政,使民休養生息;因而培養國力,自然而導致孝武帝之盛世。
是以老子、道德經之治道,其實踐,乃於絕對性自然精神涵蓋下,掌握「天道好還」之樞機,道化人主之性格,芻狗百姓之存在;亦即消融人主、百姓之對待意識,拓展天清地寧之空間,於是上下相忘於化道。如是,主政者,垂拱無事,而政務雖無為而自然無不為;民情因而洋溢欣愉,社會為之日趨和樂。斯亦別一形態之「天地變化,草木繁」(易經、坤卦、文言傳之語)之功化乎!如是之政治形態,相應「致力以經營開拓其志業」、之儒、墨、法三家而言,實為於崎嶇挫折之過程中,另闢一休憩精神、慰撫創傷,以恢復活力之蹊徑。此為我華族之民族實踐過程中,生命力雖然有盛極而衰之時,卻又不旋踵轉出衰極復盛,以見其堅忍卓絕、生機健暢、而致悠久之孳生力道。
由是觀之,老子、道德經所展示者:其精神足以參契天道,其道心足以涵蓋宇宙,其玄智足以觀照變化,其治道足以曲成事功,其餘澤足以撫育生機。對於我華族之人文化成,自有其詭譎之貢獻。至於其後世,或緣之以引出陰森之詐術,或託之而墮為退避之情調,則非其初衷乎!闡釋之餘,附識此數端,用為代序焉。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二月,朱維煥自序於臺中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