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兩級法院個案研究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刑事基本法限制被害人可以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而司法習慣和相關司法解釋將訴訟範圍進一步收窄,以致部分被害人或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其物質損失求償權利不僅未能獲得全面保障,甚至其訴權和訴訟權利也被限制或否定。針對司法限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的問題,本書作者選取了四個基層法院和中級法院十年的兩級法院案件作為研究樣本,分析案件受理、審判、執行等方面的實際狀況,探究限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制度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考察和檢驗支持或反對限制的不同理論觀點,並就有關限制範圍制度提出完善建議,冀能推進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制度在保障被害人權利等方面的功能。
序
本書的完成得益於國家法官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聯合舉辦的「中國高級法官法學博士」課程的開展,正是該課程的順利進行,使我有機會於2012年來到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成為一名博士研究生。進入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之初,便修讀了賀欣教授的高級法學理論與研究方法課程,開始接觸我國傳統規範法學研究以外的方法―從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角度來研究法學問題,特別是源於歐美國家、目前仍興盛於世界法學研究領域的社科法學研究方法,當然,在我國也稱之為法律實證研究方法,對我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並激發了我的濃厚興趣。根據賀欣教授的推薦,我詳細地閱讀了北京大學法學院陳瑞華教授的文章〈法科學生如何撰寫學術論文―關於研究方法的對話之二〉和香港大學劉南平教授的〈法學博士論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論我國法學研究之流弊〉。三位教授有關研究方法的觀點,以及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其他教授所傳授的具有不同特點的法學研究方法,顛覆了我多年的規範法學研究方法的思維模式。自此,我的法學研究興趣開始從規範法學研究模式,轉向法律實證研究模式。根據老師們所傳授的「寫自己熟悉領域的」技巧,我確定了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這一領域,作為博士論文研究題目,而實證研究方法則成為此論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為了更好地掌握法律實證研究方法和寫好博士論文,在論文研究和撰寫的過程中,我閱讀學習了大量有關實證研究的專著和論文。首先,我系統地學習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雷小政著《法律生長與實證研究》、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仇立平著《社會研究方法》兩本有關法律實證研究和社會研究方法的專著。其次,我閱讀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瑞華著《論法學研究方法:法學研究的第三條道路》和宋英輝等主編《法律實證研究方法》、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由麥高偉等主編的《法律研究方法》等有關研究方法的書籍。此外,我還閱讀了賀欣、朱蘇力、左衛民、劉思達、趙旭光、侯猛、冉井富等學者的大量實證研究的文章和著作,聆聽了陳瑞華教授、左衛民教授等講授有關法學研究方法的專題課程。大量閱讀學習實證研究理論的文章和著作,使我對法律實證研究方法和社會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並對法律實證研究所具體實施的調查對象的確定、樣本的選取、研究材料的收集和分析等,達到準確理解和熟練適用的程度。為了彌補沒有進行過實證研究的經驗不足,參照維思出版社出版麥高偉等著《中國刑事司法制度之實證研究》和法律出版社出版郭松著《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四):審查逮捕制度實證研究》等實證研究專著中的具體方法,我設計了研究所需的許多調查問卷、訪談提綱,還借鑒了其對資料的分析與運用方法,來分析所取得的大量審判案件和訪談材料。為了全面客觀的收集所需要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審判材料,我請同事李繼亮主任擔任調查團隊的具體負責人,並請多名同事共同參與,由我給大家進行實證調查的培訓。在這一調查團隊的細致、客觀和全面的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所確定範圍案件信息資料的採集和與法官的訪談。
在確定好並能夠較好地掌握這研究方法的同時,我着手於研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理論研究狀況。筆者在研究之初始階段,主要通過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的電子法學數據庫進行搜索和查閱館藏圖書資料等方式,對研究資料進行搜索和收集;在研究過程中,根據其他研究者在其研究文章中所引用的論文與著作和通過到圖書館借閱,或者到書店、出版社訂購,或者採用網上定購的方式收集了部分理論性資料;同時還注意搜索有無最新研究成果出現。首先,通過中國博士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集到專題研究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論文一篇、涉及該項制度內容研究的論文八篇。其中,2007年3月中國政法大學高向武撰寫的〈附帶民事訴訟研究〉,是目前能夠查到的唯一一篇全面、系統研究中國當代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博士學位中文論文。其他相關的八篇中文博士論文,分別是吉林大學侯雪撰寫的〈刑事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學李貴陽撰寫的〈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中國政法大學張劍秋撰寫的〈刑事被害人權利問題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申莉萍撰寫的〈我國犯罪被害人損害救濟法律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張少林撰寫的〈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上海交通大學蔡國芹撰寫的〈刑事調解制度研究〉、吉林大學董秀婕撰寫的〈刑民交叉法律問題研究〉和中國政法大學徐艷陽撰寫的〈刑民交叉問題研究〉。其次,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集到有關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追繳或責令退賠違法所得措施、被害人救濟制度研究的論文一百三十餘篇。這些論文發表的時間是從1990年到目前為止,分別登載在《法學雜誌》、《法學論壇》、《法律適用》、《中國刑事法雜誌》、《中國政法大學學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各種期刊雜誌上。再次,為著作類的理論性研究材料,包括有關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的專著、包含該項制度內容的刑事訴訟類著作,以及涉及人權與被害人、被告人權利保障的著作等等。有關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的專著,主要有劉金友和奚瑋所著《附帶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邵世星和劉選所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疑難問題研究》、孫應征和王禮仁所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新論》、劉金友所著《附帶民事訴訟的理論與實踐》和孫傑冰主編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刑事訴訟類著作包含附帶民事訴訟內容的,主要有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王以真主編《外國刑事訴訟法學(新編本)》、陳衛東主編《刑事訴訟法》、王敏遠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上)》等。涉及當事人權利與人權保障的著作,主要有田思源所著《犯罪被害人的權利與救濟》、文勝所著《犯罪損害賠償制度研究》等。
大量的實證材料和理論資料收集完成後,在分析材料和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又遇到兩大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大量數據的採用,一般的統計分析方法,難以確保數據前後的準確一致,而且統計分析的工作量特別大。正在為此苦惱之際,山東省高級法院的高級法官羅瑩向我推薦和介紹了SPSS統計分析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統計分析的優勢。為了進一步掌握SPSS統計分析軟件的數據分析方法,我與同事吳慧星、王益新法官購置了相關專業書籍,聘請專業老師予親臨指導,使我能夠初步了解SPSS統計分析軟件數據庫的建立,以及分析與解讀常用的數據分析圖表。根據我的研究要求,經過吳慧星和王益新法官的努力,終於建立了本書所需的附帶民事訴訟範圍研究數據庫,並且設計形成了各種數據分析圖表,為本書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第二個困難是本書研究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內容廣泛,僅僅寫了本書的導論和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兩部分,就已經達到十幾萬字,顯然整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不能夠在本研究中全部完成。為此,我記起賀欣教授在講課時所說的「小處着手」、「小題大做」的選題要求,設想將研究的範圍由整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縮小到已經撰寫了十幾萬字的附帶民事訴訟範圍研究上。該設想得到了導師顧敏康教授的肯定,我便將已經寫好的部分重新進行章節分配,刪除其他不再研究的部分,並就新的章節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由此形成了共計十一章的初稿。根據導師顧敏康教授在審閱並對全文進行修改後提出刪除其中第九、十兩章的建議,便形成了目前本書九章的總體框架。
應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陳明慧編輯可在本書前增加一篇作者序的要求,以上所撰寫的,是我對法律實證研究方法產生興趣以及學習和運用到本書研究過程的回憶,權且作為本書的作者序吧。
為了更好地掌握法律實證研究方法和寫好博士論文,在論文研究和撰寫的過程中,我閱讀學習了大量有關實證研究的專著和論文。首先,我系統地學習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雷小政著《法律生長與實證研究》、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仇立平著《社會研究方法》兩本有關法律實證研究和社會研究方法的專著。其次,我閱讀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瑞華著《論法學研究方法:法學研究的第三條道路》和宋英輝等主編《法律實證研究方法》、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由麥高偉等主編的《法律研究方法》等有關研究方法的書籍。此外,我還閱讀了賀欣、朱蘇力、左衛民、劉思達、趙旭光、侯猛、冉井富等學者的大量實證研究的文章和著作,聆聽了陳瑞華教授、左衛民教授等講授有關法學研究方法的專題課程。大量閱讀學習實證研究理論的文章和著作,使我對法律實證研究方法和社會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並對法律實證研究所具體實施的調查對象的確定、樣本的選取、研究材料的收集和分析等,達到準確理解和熟練適用的程度。為了彌補沒有進行過實證研究的經驗不足,參照維思出版社出版麥高偉等著《中國刑事司法制度之實證研究》和法律出版社出版郭松著《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四):審查逮捕制度實證研究》等實證研究專著中的具體方法,我設計了研究所需的許多調查問卷、訪談提綱,還借鑒了其對資料的分析與運用方法,來分析所取得的大量審判案件和訪談材料。為了全面客觀的收集所需要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審判材料,我請同事李繼亮主任擔任調查團隊的具體負責人,並請多名同事共同參與,由我給大家進行實證調查的培訓。在這一調查團隊的細致、客觀和全面的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所確定範圍案件信息資料的採集和與法官的訪談。
在確定好並能夠較好地掌握這研究方法的同時,我着手於研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理論研究狀況。筆者在研究之初始階段,主要通過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的電子法學數據庫進行搜索和查閱館藏圖書資料等方式,對研究資料進行搜索和收集;在研究過程中,根據其他研究者在其研究文章中所引用的論文與著作和通過到圖書館借閱,或者到書店、出版社訂購,或者採用網上定購的方式收集了部分理論性資料;同時還注意搜索有無最新研究成果出現。首先,通過中國博士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集到專題研究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論文一篇、涉及該項制度內容研究的論文八篇。其中,2007年3月中國政法大學高向武撰寫的〈附帶民事訴訟研究〉,是目前能夠查到的唯一一篇全面、系統研究中國當代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博士學位中文論文。其他相關的八篇中文博士論文,分別是吉林大學侯雪撰寫的〈刑事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學李貴陽撰寫的〈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中國政法大學張劍秋撰寫的〈刑事被害人權利問題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申莉萍撰寫的〈我國犯罪被害人損害救濟法律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張少林撰寫的〈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上海交通大學蔡國芹撰寫的〈刑事調解制度研究〉、吉林大學董秀婕撰寫的〈刑民交叉法律問題研究〉和中國政法大學徐艷陽撰寫的〈刑民交叉問題研究〉。其次,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集到有關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追繳或責令退賠違法所得措施、被害人救濟制度研究的論文一百三十餘篇。這些論文發表的時間是從1990年到目前為止,分別登載在《法學雜誌》、《法學論壇》、《法律適用》、《中國刑事法雜誌》、《中國政法大學學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各種期刊雜誌上。再次,為著作類的理論性研究材料,包括有關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的專著、包含該項制度內容的刑事訴訟類著作,以及涉及人權與被害人、被告人權利保障的著作等等。有關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的專著,主要有劉金友和奚瑋所著《附帶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邵世星和劉選所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疑難問題研究》、孫應征和王禮仁所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新論》、劉金友所著《附帶民事訴訟的理論與實踐》和孫傑冰主編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刑事訴訟類著作包含附帶民事訴訟內容的,主要有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王以真主編《外國刑事訴訟法學(新編本)》、陳衛東主編《刑事訴訟法》、王敏遠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上)》等。涉及當事人權利與人權保障的著作,主要有田思源所著《犯罪被害人的權利與救濟》、文勝所著《犯罪損害賠償制度研究》等。
大量的實證材料和理論資料收集完成後,在分析材料和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又遇到兩大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大量數據的採用,一般的統計分析方法,難以確保數據前後的準確一致,而且統計分析的工作量特別大。正在為此苦惱之際,山東省高級法院的高級法官羅瑩向我推薦和介紹了SPSS統計分析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統計分析的優勢。為了進一步掌握SPSS統計分析軟件的數據分析方法,我與同事吳慧星、王益新法官購置了相關專業書籍,聘請專業老師予親臨指導,使我能夠初步了解SPSS統計分析軟件數據庫的建立,以及分析與解讀常用的數據分析圖表。根據我的研究要求,經過吳慧星和王益新法官的努力,終於建立了本書所需的附帶民事訴訟範圍研究數據庫,並且設計形成了各種數據分析圖表,為本書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第二個困難是本書研究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內容廣泛,僅僅寫了本書的導論和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兩部分,就已經達到十幾萬字,顯然整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不能夠在本研究中全部完成。為此,我記起賀欣教授在講課時所說的「小處着手」、「小題大做」的選題要求,設想將研究的範圍由整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縮小到已經撰寫了十幾萬字的附帶民事訴訟範圍研究上。該設想得到了導師顧敏康教授的肯定,我便將已經寫好的部分重新進行章節分配,刪除其他不再研究的部分,並就新的章節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由此形成了共計十一章的初稿。根據導師顧敏康教授在審閱並對全文進行修改後提出刪除其中第九、十兩章的建議,便形成了目前本書九章的總體框架。
應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陳明慧編輯可在本書前增加一篇作者序的要求,以上所撰寫的,是我對法律實證研究方法產生興趣以及學習和運用到本書研究過程的回憶,權且作為本書的作者序吧。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和司法限制之規範與理論
第三章 附帶民事訴訟之應然與實然
第四章 不同法院附帶民事訴訟之應然與實然
第五章 不同年度附帶民事訴訟之應然與實然
第六章 附帶民事訴訟替代措施之實施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替代措施之救濟與執行
第八章 附帶民事訴訟替代措施對程序權利和賠償的影響
第九章 結論
第二章 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和司法限制之規範與理論
第三章 附帶民事訴訟之應然與實然
第四章 不同法院附帶民事訴訟之應然與實然
第五章 不同年度附帶民事訴訟之應然與實然
第六章 附帶民事訴訟替代措施之實施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替代措施之救濟與執行
第八章 附帶民事訴訟替代措施對程序權利和賠償的影響
第九章 結論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