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於內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相當於去打開兩扇大門。
門打開之後,自然可以發現裡面的寶藏物品,而測知人的氣質了。
曾國藩是一個重才舉賢的好官,他堅持「行政之要,首在得人」的原則,立志「引用一班人,培養幾個官」,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先後有四百多位學者、志士投身於他的門下。
本書就是曾國藩擇人舉賢的重要原則,透過這些準則的分析、觀察,他才能在芸芸眾生中找出真正的人才,為國服務、為民謀福利。
透過本書,或許可以作為您的參考,創造另一番的丰采,改變您的人生。
門打開之後,自然可以發現裡面的寶藏物品,而測知人的氣質了。
曾國藩是一個重才舉賢的好官,他堅持「行政之要,首在得人」的原則,立志「引用一班人,培養幾個官」,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先後有四百多位學者、志士投身於他的門下。
本書就是曾國藩擇人舉賢的重要原則,透過這些準則的分析、觀察,他才能在芸芸眾生中找出真正的人才,為國服務、為民謀福利。
透過本書,或許可以作為您的參考,創造另一番的丰采,改變您的人生。
序
序
曾國藩是一個朝延命官,曾任禮部侍郎、署工部右侍郎、署吏部左侍郎等職。
曾國藩是一個官運亨通、大紅大紫的大官。十年之中連升十級,並在京師贏得了較好的聲望。
曾國藩是一個重才舉賢的好官。他堅持「行政之要,首在得人」的原則,立志「引用一班人,培養幾個好官」。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先後有四百多位學者志士投身於他的門下。他一生舉荐近千人,其中有「才大心細,勁氣內斂」的李鴻章,有「取勢甚遠,審機甚微」的左宗棠,有「器識才略,實堪大用」的沈葆楨等。到他謝世之時,他所舉荐的門人中,任封疆大吏者二十六人,幾乎占有半壁江山。
曾國藩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明白官。他懷抱濟世之志,對「乾嘉盛世」的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認為「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敬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入骨。
「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鑒此,他主張危急之時需要任用德器兼備之才,以倡廉政之風,行禮治、仁政之道,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私的宦吏,毫不手軟,一律予以嚴懲。
曾國藩任官期間,多次上書朝廷,陳述改革措施,指出朝野三大隱患:即人才、財用和兵力三大問題中的弊端,並提出了解決辦法。他說,自古治世不外招賢能,安百姓,正風氣三件事:兵在精,不在多,建議裁軍:民心渙散的根本原因是銀價太昂,錢糧難納,冤獄太多,民心難伸等等。
曾國藩雖為清廷命官,但每為虛職,很少實權。但曾氏根本無視權力的大小,只管盡職盡責而已。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貫徹「經民致用」的思想,以「內聖」之學推行「外王」之道,並把它的實行,作為終身致力追求的目標。在長期的治政、督軍活動中,養成了注重實踐,講求實效,因時變通的作風。他的「士貴知古,尤貴通今」,「不說空話,不鶩空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可以說是這種作風的精粹概括。
曾國藩的官運可謂稀有,他的官品堪稱世人的楷模。毛澤東在致友人黎錦熙的信中,對他的這位同鄉的官品贊譽有加:「愚於近人,獨服曾文」,認為曾國藩是位「大本大源、倡學促教、陶鑄人心、移風易俗」的學者和政治家。
曾國藩一生為國舉才無數,本書可以說是他選人的準則。透過本書,或許可以作為您的參考,創造另一番的丰采,改變您的人生。
曾國藩是一個朝延命官,曾任禮部侍郎、署工部右侍郎、署吏部左侍郎等職。
曾國藩是一個官運亨通、大紅大紫的大官。十年之中連升十級,並在京師贏得了較好的聲望。
曾國藩是一個重才舉賢的好官。他堅持「行政之要,首在得人」的原則,立志「引用一班人,培養幾個好官」。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先後有四百多位學者志士投身於他的門下。他一生舉荐近千人,其中有「才大心細,勁氣內斂」的李鴻章,有「取勢甚遠,審機甚微」的左宗棠,有「器識才略,實堪大用」的沈葆楨等。到他謝世之時,他所舉荐的門人中,任封疆大吏者二十六人,幾乎占有半壁江山。
曾國藩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明白官。他懷抱濟世之志,對「乾嘉盛世」的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認為「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敬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入骨。
「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鑒此,他主張危急之時需要任用德器兼備之才,以倡廉政之風,行禮治、仁政之道,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私的宦吏,毫不手軟,一律予以嚴懲。
曾國藩任官期間,多次上書朝廷,陳述改革措施,指出朝野三大隱患:即人才、財用和兵力三大問題中的弊端,並提出了解決辦法。他說,自古治世不外招賢能,安百姓,正風氣三件事:兵在精,不在多,建議裁軍:民心渙散的根本原因是銀價太昂,錢糧難納,冤獄太多,民心難伸等等。
曾國藩雖為清廷命官,但每為虛職,很少實權。但曾氏根本無視權力的大小,只管盡職盡責而已。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貫徹「經民致用」的思想,以「內聖」之學推行「外王」之道,並把它的實行,作為終身致力追求的目標。在長期的治政、督軍活動中,養成了注重實踐,講求實效,因時變通的作風。他的「士貴知古,尤貴通今」,「不說空話,不鶩空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可以說是這種作風的精粹概括。
曾國藩的官運可謂稀有,他的官品堪稱世人的楷模。毛澤東在致友人黎錦熙的信中,對他的這位同鄉的官品贊譽有加:「愚於近人,獨服曾文」,認為曾國藩是位「大本大源、倡學促教、陶鑄人心、移風易俗」的學者和政治家。
曾國藩一生為國舉才無數,本書可以說是他選人的準則。透過本書,或許可以作為您的參考,創造另一番的丰采,改變您的人生。
目次
前 言 009
第一章 神骨 曾國藩相人的祕訣 011
第二章 剛柔 識別人的性情 059
第三章 容貌 識別人的體格與個性 095
第四章 情態 識別人的才氣 155
第五章 鬚眉 早成與晚熟的標誌 179
第六章 聲音 聞聲辨人的相術 199
第七章 氣色 識別綜合素質的依據 227
第一章 神骨 曾國藩相人的祕訣 011
第二章 剛柔 識別人的性情 059
第三章 容貌 識別人的體格與個性 095
第四章 情態 識別人的才氣 155
第五章 鬚眉 早成與晚熟的標誌 179
第六章 聲音 聞聲辨人的相術 199
第七章 氣色 識別綜合素質的依據 227
書摘/試閱
第一節 總論神骨
神骨,是神與骨的合稱。神,主要集中在人的眼睛裡。骨,主要表現在人的面部上。在內為骨,外現為神;表裡相應而為精、氣、神。
【原文】
語云:「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唯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譯文】
俗話說:「去掉稻穀的外殼,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穀糠,但稻穀的精華︱米,仍然存在著。」這個精華,用在人身上,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狀態。
俗話又說:「山岳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岩石。」這裡所說的「鎮石」,相當於一個人身上最堅硬的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主要集中在他的兩隻眼睛裡;一個人的骨骼豐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張面孔上。像工人、農民、商人和軍士等各類人員,既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他們的體勢形態。作為以文為主的讀書人,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於內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相當於去打開兩扇大門。門打開之後,自然可以發現裡面的寶藏物品,而測知人的氣質了。兩扇大門──精神和骨骼,是觀人的第一要訣。
神,集中在人的眼睛裡
本節總論「神」和「骨」,說明「神」和「骨」的涵義,如何看「神」、「骨」,以及它們在《冰鑑》中的提綱挈領、開門見山的重要性。
首先,這裡的「神」並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詞,它有比「精神」內涵廣闊得多的內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和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而這裡所論的「神」,不會因人一時的喜怒哀樂而發生大的變化,貌有美醜,膚色有黑白,但這些都不會影響「神」的外觀;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越過人貌的干擾而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氣質,是「神」的構成之一。從這裡也可看出,「神」與日常所言的「精神」並不一樣。
「神」並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東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這就是說「神」為「形」之表,「形」為「神」所依,「神」是蘊含在「形」之中的。
神藏於形
前面說到,「形」是「神」存在的基礎,與「神」的外在表現緊密相關,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陽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來普照萬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東西,它發射出來的就是光。
這就說明:「神」藏於「形」之中,放射出來能為人所見:如光一樣;「形」是「神」的藏身之處,但文與「神」有著分割不開的物我關係,「神」必須通過「形」來表現。這種複雜的關係:說明平常觀人時,既要由「神」觀「形」,又要由「形」觀「神」,二者相輔相依,不能完全割離開來、單獨地看。
在實際運用中,這個關係特別明顯。
「神」有清濁之辨
眼睛是心的窗戶,因而看「神」、必須看人的眼睛,準確地講,看人的目光是清澄還是昏濁。神清,則目光清,其人貴福;神昏,則目光濁,其人卑賤。
著有《人物志》一書的漢代劉邵,非常注重對人的眼神的觀察。用現在的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我們認識人,必須從觀察眼神入手。劉昺注:「目為心候,故應心而心不傾倚,則視不回邪;志不怯懦,則視不衰悴。」這句話指明了內心與眼神的關係。
神與形、氣、血
關於這個問題,古代有以下說明:
夫形以養血,血以養氣,氣以養神,故形全則血全,血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是知形能養神,托氣而安也,氣不安則神暴而不安。……是形出處於神,而為神之表,猶日月之光,外照萬物,而日月又在萬神之表,其神固在日月之內也。有詩云:
神居內形不可見,
氣以養神為命根;
氣壯血和則安固,
血枯氣散神光奔。
莫標清秀心神爽,
氣血和調神不昏;
神之清濁為形表,
能定貴賤最堪論。
眼明則神清,眼昏則神濁。清則貴,濁則賤。清則寤多而寐少,濁則寤少而寐多。
神與形及貴賤
關於「神」的清濁及其貴賤的關係,古人也有說法:
夫望其神,或灑然而清,或凝然而重,然由審發於內而見於表也。神清而知,光明而澈者,富貴之相也;昏而柔,弱濁而結者,短薄之相也。……凡相,寧可神有餘形不足,不可形有餘而神不足是也。神有餘者志向遠大,形有餘者精力旺盛。所以古人認為神有餘者貴,形有餘者富。
論神有餘
神之有餘者,眼光清瑩,顧盼不斜,眉秀而長,精神聳動,容色澄澈,舉止汪洋。儼然遠視,若秋日之照而步深山;處眾迢遙,似丹鳳而翔雪路。其坐也、如磐石不動;其臥也,如棲鴉不搖;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峰之聳。言不妄發,性不妄躁,喜怒不動其心,榮辱不動其操。萬態紛錯於前,而心常一則;可謂神有餘也。神有餘者,處世嚴謹公正清廉,故皆為上貴之人,凶災難入其身,天綠永其終矣。
論神不足
神不足者,似醉非醉,常如病酒;不愁似愁,常憂如戚;不睡似睡,才睡便覺;不哭似哭,忽如驚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驚似驚,不痴似痴,不畏似畏。容止昏亂,色濁似染。癲痢神色,淒愴常如大失,恍惚張惶,常如恐怖。言論瑟縮,似羞隱藏,體見抵拒,如遭凌辱。色初鮮而後暗,語初快而後訥。此皆謂之神不足也。神不足者,多胸心狹隘,私心重重,故多招牢獄枉厄,官職失位矣。
論形有餘
形之有餘者,頭頂圓厚,腰背豐隆,額闊四方,唇紅齒白,耳圓成輪,鼻直如膽,眼分黑白,眉秀疏長,肩膊臍厚,胸前平廣,腹圓垂下,行坐端正,五岳朝歸,三停相稱,肉膩骨細,手長足方。望之巍巍然而來,視之怡怡然而去,此皆謂之形有餘也。形有餘者,心寬體健,豁達大方,故令人長壽無病,富貴之形矣。
論形不足
形不足者,皆頭頂尖薄,肩膊狹斜,腰肋疏細,肘節短促,掌薄指疏,唇蹇額撻,鼻仰耳反,腰低胸陷。一眉曲,一眉直;一眼仰,一眼低;一睛大,一睛小:一顴高,一顴低;一手有紋,一手無紋;睡中眼開;男作女聲;齒黃口露:鼻準尖薄,禿頂無絲髮;眼深不見睛;行狀欹側,顏色痿痣,頭小而身大,上短而下長;此之謂形不足也。形不足者,陰鬱壓抑,先天不足,故多病而短命,福薄而賤也。
骨,表現在面部上
《冰鑑》中所言的「骨」,並不是現代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骨骼,而是專指與「神」相配,能夠傳「神」的那些頭面上數量不多的幾塊骨。「骨」與「神」的關係,也可以從「形」與「神」的關係上來理解,但「骨」與「神」之間,帶有讓人難以捉摸、難以領會的神祕色彩,一般讀者往往難於把握,只有在實踐中自己去多加體會。
對此,古代醫書中記述道:「骨節像金石,欲峻不欲橫,欲圓不欲粗。瘦者不欲露骨,肥者不欲露肉,骨與肉相稱,氣與血相應。骨寒而縮者,不貧則夭。日角之左,月角之右,有骨直起,為金城骨,志向高遠。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柱骨,從天庭貫頂,名伏犀骨,毅力頑強。
「面上有骨卓起,名顴骨,主威嚴。顴骨相連入耳,名玉梁骨,主壽考。自臂至肘為龍骨,欲長與大;自肘至腕名虎骨,欲短而且細。骨欲峻而舒,圓而堅,直而應節,緊而不粗,皆堅實炎相也。顴骨入鬢,名驛馬骨,左目上曰日角骨,右目上曰月角骨,骨齊耳為將軍骨,磽日圓謂龍角骨,兩溝外曰巨鰲骨,額中正兩邊為龍骨。骨不聳兮且不露,又要圓清兼秀氣。骨為陽、肉為陰,陰不多兮陽不附。若得陰陽骨肉均,少年不貴終身富。骨聳者夭,骨露者無,立骨軟弱者壽而不樂,骨橫者凶,骨輕者貧賤,骨露者愚俗,骨寒者窮薄,
「骨圓者有福,骨孤者無親。又云:木骨瘦而表黑色,兩頭粗大,主多窮厄:水骨兩頭尖,富不可言;火骨兩頭粗,無德賤如奴;土骨大而皮粗厚,定主多福;金骨堅硬,有壽無樂。或有旋生頭角骨者,則享晚年神祿,或旋生頤額者,則晚年至富也。」
詩曰:
貴人骨節細圓長,
骨上無筋肉又香。
君骨與臣應相輔,
不愁無位食天倉。
骨粗豈得豐衣食,
綠位定無且莫求。
龍骨不須相克陷,
筋纏骨上賤堪憂。
在內為骨,外現為神
為比較具體地說明「神」和「骨」,曾國藩用了兩個比喻,以便讀者能充分地理解「神」和「骨」的奧妙。
稻穀的精華是米,米蘊藏在殼內,碾殼成糠,皮去掉了,精華猶在,也才有用。半邊隨糠去,因而「神」也不會因「形」︵相貌等︶而有什麼損失。「神」與「形」,猶如「米」與「糠」。所以說「脫殼為糠,其髓斯存」。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體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與人體,猶山石與泥土。泥土脫落流失,但山石巋然屹立,仍足以見其雄壯;人體相貌即使有什麼損傷缺陷,但骨之豐俊神韻不會變化,仍足以判斷人的顯達。所以說「山騫不崩,唯石為鎮」。
人們常用「雙目炯炯有神」來描述一個人的精力旺盛、機敏幹練。從這兒就會發現,「目」與「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按中醫理論,眼睛與肝和腎是相通相連的。一個人肝有病變,從眼睛是可以看到一些徵兆。如果一個人雙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輝,表明腎氣旺盛,身體狀況良好,是健康的標誌;反之,精神狀態不佳,缺乏活力,難以集中精神工作。
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與人的感情、內心活動等都有聯繫。血氣運行為精,因此透過眼睛可以準確把握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和痛等各種感受,都會從眼睛中流露出來。甚至人的智愚忠奸、賢肖明濁,都能通過眼睛看出一點名堂來。因此,眼睛是觀察一個人各種屬性能力品質的指標。「一身精神,具乎兩目」,就足《冰鑑》對上述思想的一種綱領性的總結。
神骨,是神與骨的合稱。神,主要集中在人的眼睛裡。骨,主要表現在人的面部上。在內為骨,外現為神;表裡相應而為精、氣、神。
【原文】
語云:「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唯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譯文】
俗話說:「去掉稻穀的外殼,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穀糠,但稻穀的精華︱米,仍然存在著。」這個精華,用在人身上,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狀態。
俗話又說:「山岳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岩石。」這裡所說的「鎮石」,相當於一個人身上最堅硬的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主要集中在他的兩隻眼睛裡;一個人的骨骼豐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張面孔上。像工人、農民、商人和軍士等各類人員,既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他們的體勢形態。作為以文為主的讀書人,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於內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相當於去打開兩扇大門。門打開之後,自然可以發現裡面的寶藏物品,而測知人的氣質了。兩扇大門──精神和骨骼,是觀人的第一要訣。
神,集中在人的眼睛裡
本節總論「神」和「骨」,說明「神」和「骨」的涵義,如何看「神」、「骨」,以及它們在《冰鑑》中的提綱挈領、開門見山的重要性。
首先,這裡的「神」並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詞,它有比「精神」內涵廣闊得多的內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和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而這裡所論的「神」,不會因人一時的喜怒哀樂而發生大的變化,貌有美醜,膚色有黑白,但這些都不會影響「神」的外觀;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越過人貌的干擾而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氣質,是「神」的構成之一。從這裡也可看出,「神」與日常所言的「精神」並不一樣。
「神」並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東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這就是說「神」為「形」之表,「形」為「神」所依,「神」是蘊含在「形」之中的。
神藏於形
前面說到,「形」是「神」存在的基礎,與「神」的外在表現緊密相關,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陽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來普照萬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東西,它發射出來的就是光。
這就說明:「神」藏於「形」之中,放射出來能為人所見:如光一樣;「形」是「神」的藏身之處,但文與「神」有著分割不開的物我關係,「神」必須通過「形」來表現。這種複雜的關係:說明平常觀人時,既要由「神」觀「形」,又要由「形」觀「神」,二者相輔相依,不能完全割離開來、單獨地看。
在實際運用中,這個關係特別明顯。
「神」有清濁之辨
眼睛是心的窗戶,因而看「神」、必須看人的眼睛,準確地講,看人的目光是清澄還是昏濁。神清,則目光清,其人貴福;神昏,則目光濁,其人卑賤。
著有《人物志》一書的漢代劉邵,非常注重對人的眼神的觀察。用現在的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我們認識人,必須從觀察眼神入手。劉昺注:「目為心候,故應心而心不傾倚,則視不回邪;志不怯懦,則視不衰悴。」這句話指明了內心與眼神的關係。
神與形、氣、血
關於這個問題,古代有以下說明:
夫形以養血,血以養氣,氣以養神,故形全則血全,血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是知形能養神,托氣而安也,氣不安則神暴而不安。……是形出處於神,而為神之表,猶日月之光,外照萬物,而日月又在萬神之表,其神固在日月之內也。有詩云:
神居內形不可見,
氣以養神為命根;
氣壯血和則安固,
血枯氣散神光奔。
莫標清秀心神爽,
氣血和調神不昏;
神之清濁為形表,
能定貴賤最堪論。
眼明則神清,眼昏則神濁。清則貴,濁則賤。清則寤多而寐少,濁則寤少而寐多。
神與形及貴賤
關於「神」的清濁及其貴賤的關係,古人也有說法:
夫望其神,或灑然而清,或凝然而重,然由審發於內而見於表也。神清而知,光明而澈者,富貴之相也;昏而柔,弱濁而結者,短薄之相也。……凡相,寧可神有餘形不足,不可形有餘而神不足是也。神有餘者志向遠大,形有餘者精力旺盛。所以古人認為神有餘者貴,形有餘者富。
論神有餘
神之有餘者,眼光清瑩,顧盼不斜,眉秀而長,精神聳動,容色澄澈,舉止汪洋。儼然遠視,若秋日之照而步深山;處眾迢遙,似丹鳳而翔雪路。其坐也、如磐石不動;其臥也,如棲鴉不搖;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峰之聳。言不妄發,性不妄躁,喜怒不動其心,榮辱不動其操。萬態紛錯於前,而心常一則;可謂神有餘也。神有餘者,處世嚴謹公正清廉,故皆為上貴之人,凶災難入其身,天綠永其終矣。
論神不足
神不足者,似醉非醉,常如病酒;不愁似愁,常憂如戚;不睡似睡,才睡便覺;不哭似哭,忽如驚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驚似驚,不痴似痴,不畏似畏。容止昏亂,色濁似染。癲痢神色,淒愴常如大失,恍惚張惶,常如恐怖。言論瑟縮,似羞隱藏,體見抵拒,如遭凌辱。色初鮮而後暗,語初快而後訥。此皆謂之神不足也。神不足者,多胸心狹隘,私心重重,故多招牢獄枉厄,官職失位矣。
論形有餘
形之有餘者,頭頂圓厚,腰背豐隆,額闊四方,唇紅齒白,耳圓成輪,鼻直如膽,眼分黑白,眉秀疏長,肩膊臍厚,胸前平廣,腹圓垂下,行坐端正,五岳朝歸,三停相稱,肉膩骨細,手長足方。望之巍巍然而來,視之怡怡然而去,此皆謂之形有餘也。形有餘者,心寬體健,豁達大方,故令人長壽無病,富貴之形矣。
論形不足
形不足者,皆頭頂尖薄,肩膊狹斜,腰肋疏細,肘節短促,掌薄指疏,唇蹇額撻,鼻仰耳反,腰低胸陷。一眉曲,一眉直;一眼仰,一眼低;一睛大,一睛小:一顴高,一顴低;一手有紋,一手無紋;睡中眼開;男作女聲;齒黃口露:鼻準尖薄,禿頂無絲髮;眼深不見睛;行狀欹側,顏色痿痣,頭小而身大,上短而下長;此之謂形不足也。形不足者,陰鬱壓抑,先天不足,故多病而短命,福薄而賤也。
骨,表現在面部上
《冰鑑》中所言的「骨」,並不是現代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骨骼,而是專指與「神」相配,能夠傳「神」的那些頭面上數量不多的幾塊骨。「骨」與「神」的關係,也可以從「形」與「神」的關係上來理解,但「骨」與「神」之間,帶有讓人難以捉摸、難以領會的神祕色彩,一般讀者往往難於把握,只有在實踐中自己去多加體會。
對此,古代醫書中記述道:「骨節像金石,欲峻不欲橫,欲圓不欲粗。瘦者不欲露骨,肥者不欲露肉,骨與肉相稱,氣與血相應。骨寒而縮者,不貧則夭。日角之左,月角之右,有骨直起,為金城骨,志向高遠。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柱骨,從天庭貫頂,名伏犀骨,毅力頑強。
「面上有骨卓起,名顴骨,主威嚴。顴骨相連入耳,名玉梁骨,主壽考。自臂至肘為龍骨,欲長與大;自肘至腕名虎骨,欲短而且細。骨欲峻而舒,圓而堅,直而應節,緊而不粗,皆堅實炎相也。顴骨入鬢,名驛馬骨,左目上曰日角骨,右目上曰月角骨,骨齊耳為將軍骨,磽日圓謂龍角骨,兩溝外曰巨鰲骨,額中正兩邊為龍骨。骨不聳兮且不露,又要圓清兼秀氣。骨為陽、肉為陰,陰不多兮陽不附。若得陰陽骨肉均,少年不貴終身富。骨聳者夭,骨露者無,立骨軟弱者壽而不樂,骨橫者凶,骨輕者貧賤,骨露者愚俗,骨寒者窮薄,
「骨圓者有福,骨孤者無親。又云:木骨瘦而表黑色,兩頭粗大,主多窮厄:水骨兩頭尖,富不可言;火骨兩頭粗,無德賤如奴;土骨大而皮粗厚,定主多福;金骨堅硬,有壽無樂。或有旋生頭角骨者,則享晚年神祿,或旋生頤額者,則晚年至富也。」
詩曰:
貴人骨節細圓長,
骨上無筋肉又香。
君骨與臣應相輔,
不愁無位食天倉。
骨粗豈得豐衣食,
綠位定無且莫求。
龍骨不須相克陷,
筋纏骨上賤堪憂。
在內為骨,外現為神
為比較具體地說明「神」和「骨」,曾國藩用了兩個比喻,以便讀者能充分地理解「神」和「骨」的奧妙。
稻穀的精華是米,米蘊藏在殼內,碾殼成糠,皮去掉了,精華猶在,也才有用。半邊隨糠去,因而「神」也不會因「形」︵相貌等︶而有什麼損失。「神」與「形」,猶如「米」與「糠」。所以說「脫殼為糠,其髓斯存」。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體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與人體,猶山石與泥土。泥土脫落流失,但山石巋然屹立,仍足以見其雄壯;人體相貌即使有什麼損傷缺陷,但骨之豐俊神韻不會變化,仍足以判斷人的顯達。所以說「山騫不崩,唯石為鎮」。
人們常用「雙目炯炯有神」來描述一個人的精力旺盛、機敏幹練。從這兒就會發現,「目」與「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按中醫理論,眼睛與肝和腎是相通相連的。一個人肝有病變,從眼睛是可以看到一些徵兆。如果一個人雙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輝,表明腎氣旺盛,身體狀況良好,是健康的標誌;反之,精神狀態不佳,缺乏活力,難以集中精神工作。
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與人的感情、內心活動等都有聯繫。血氣運行為精,因此透過眼睛可以準確把握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和痛等各種感受,都會從眼睛中流露出來。甚至人的智愚忠奸、賢肖明濁,都能通過眼睛看出一點名堂來。因此,眼睛是觀察一個人各種屬性能力品質的指標。「一身精神,具乎兩目」,就足《冰鑑》對上述思想的一種綱領性的總結。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