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誰的?
商品資訊
叢書:iREAD愛閱讀
ISBN13:9789571467757
替代書名:Snow for Everyone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安東妮‧許奈德(Antonie Schneider)-文; 張蓓瑜-圖; 柯倩華-譯
出版日:2020/01/31
裝訂/頁數:精裝/32頁
規格:28.0cm*21.5cm*0.9cm (高/寬/厚)
版次:初
適讀年齡:學齡前
【套書優惠】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GIaaoO6VM
★榮獲2020年「Openbook好書獎」最佳童書★
★入選北市圖2020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推介★
最好的,從來不是爭執你我他,
最好的,從來不是比較或佔有,
最好的,是愛,是分享,是寬容。
★3~7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行閱讀
「張蓓瑜的插畫展現了故事的分量,使這個充滿希望的小故事趣味橫生。」──美國《紐約時報》
「《雪是誰的?》帶來不同的宗教和迥異的文化背景,引領你體認並好好享受真正重要的事物。這本書開啟了一個多元的宇宙!」──德國《POLA》家庭雜誌
【必看!重量級導讀】
★張蓓瑜親自接露創作過程的甘苦談和小彩蛋
★柯倩華帶你親自剖析故事中的人性奧祕
【來自各地的同聲推薦】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吳駿聲(資深中東導遊、《帶這本書去聖地》作者)
★吳維寧(以色列媽媽、幼教老師、親子教養作家)
★奇慈飛(臉書「蹲點阿拉伯」版主)
【故事簡介】
耶路撒冷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它將許多人聚集在這裡。這裡很少下雪。有一天,它下雪了,引起三個朋友進行一場有趣的辯論﹕雪是誰的?他們分別詢問自己最信任的人,卻驚訝的發現──神父、拉比和伊瑪目導師都說了同樣的話。
這個愉悅的故事述說分享的意義,以及看似不同的我們,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本書特色】
★經典故事注入全新靈魂
本書故事脫胎自德國作家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經典劇作《智者納坦》(Nathan der Weise),作者以童心和智慧翻新原作中著名的寓言故事,藉由雪天裡三個孩子的對話與爭論,娓娓道來信仰與寬容的真諦,不說教,不評判,有的只是溫柔、哲思,與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希望。
★異國風景開啟無限想像
有別於其他單純虛構的兒童故事,本書作者將場景設定在「耶路撒冷」這個無比真實的城市,畢竟,世上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適合用來展示衝突與和解、差異與寬容?它不僅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及猶太教三教的聖地,也是數千年來衝突與紛爭的中心,閱讀本書,帶領孩子一窺耶路撒冷的美麗與複雜,開啟對多元文化的想像與理解。
★溫柔深刻的普世寓言
《雪是誰的?》以寓言故事為骨幹,雖然蘊含濃厚的宗教氣息,但其中展現的愛與寬容精神,是人類共有的普世精神,無分宗教、種族、文化、疆界。它告訴我們,有時候,只要一點善意、一點寬容、一點慷慨,就能帶來小小的希望與奇蹟。
作者簡介
安東妮‧許奈德(Antonie Schneider)
出生於德國明德爾海姆市,從小喜愛圖書和故事。她至今已出版六十多本書,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為成人及兒童寫的詩集,獲得國際讚譽和許多獎項。她現為自由作家,住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三國交界的地方。
張蓓瑜
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畢業於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輔仁大學語文與德國文學研究所。隨後她遠赴德國,進入明斯特大學的博士班研究「文學中的混沌理論」,卻在那裡發現自己對於書籍插畫的興趣。2012年進入明斯特應用技術大學的設計學院研讀視覺傳達設計和插畫。她的第一本繪本《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獲得高度關注與好評。目前她住在德國明斯特市。
柯倩華
輔仁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曾在大學教授幼兒文學、圖畫書賞析等相關課程。目前專職從事童書翻譯、評論、企劃諮詢,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工作。翻譯圖畫書及青少年小說共逾百本,現為臺灣兒童閱讀學會與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顧問。
名人/編輯推薦
吳駿聲(資深中東導遊、《帶這本書去聖地》作者)
這是一本用輕風寫成的書,讀這本書,就像微風輕轉你的臉,讓人回首看看最初的信仰。作者用純真的童語,討論耶路撒冷這塊三教聖地,神是誰的?但其實三教的神是同一個,只不過人去劃分區別而已。只有擁有童心的人,才能接近到神。
吳維寧(以色列媽媽、幼教老師、親子教養作家)
耐心等候一個和平相處的契機
嫁到大多數台灣朋友口中「戰火連連」的以色列後,這些年來,除了對於異文化的好奇,從朋友口中聽到最多次的疑問是:
「和平相處,有那麼難嗎?」
難啊,怎麼不難。
位於歐亞非交界處的以色列,在歷史上一直是東西強權擴張領土時必奪之地。這裡又一直沒有建立起屬於該地的政權,所以在不同時期,被不同的政權統治,不管是古早的希臘,羅馬,拜占庭,還是十六世紀後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以及英國。
不同的統治者,在這裡留下了不同的文化,建築和宗教。耶路撒冷就這樣成為了同屬於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的聖地。
在目前的耶路撒冷舊城,劃分成「猶太區」,「回教區」,「基督教區」以及「亞美尼亞區」。各區內有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宗教生活,甚至是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不管做為旅行者的你位於那一區,都會被屬於古耶路撒冷的氛圍和歷史淹沒,我在星期五的晚上從舊城的「猶太區」穿越到「亞美尼亞區」的餐廳吃晚餐。在「猶太區」裡看到因為安息日而全面關閉的街道,昏黃的燈光下,看到幾百年來穿著都沒有改變的正統猶太教人士前往猶太會堂,剎那之間以為自己穿越了時空,回到古耶路撒冷,而猶太人已經在那裡住了很久很久,久到讓你覺得,那就是他們的。
我想,在「回教區」和「基督教區」亦然。
這個城市,寫滿了三大宗教的歷史。大家都覺得耶路撒冷是他們的血肉,他們的根,他們的精神寄託。
也因為如此,不同宗教之間的大小衝突,一直都在。而以色列的建國以及和周圍阿拉伯鄰國的戰爭,也讓以色列境內的種族文化融合變得困難重重。
仇恨,恥辱,誤解,以及衝突中親人的血,讓信任,愛與和平,愈來愈遠。
和平相處,有那麼難嗎?
有啊,真的很難,很難!
而在這麼難的環境中,以色列政府並沒有做出太多「種族融合」的政策,沒有像一些歐洲國家要求學生必須拋棄宗教服裝改穿制服,也沒有要求不同宗教的孩子要在同一個學校唸書,彼此適應。
這個國家裡,有明顯的屬於阿拉伯人或猶太人的城市,從小學到高中,有大量清楚劃分的希伯來文學校和阿拉伯文學校(當然也有基督教學校)。甚至大學入學考試的考卷,也有分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和英文。這裡的生活,就像在「雪是誰的」這本繪本裡所寫的,不同宗教的孩子們,在自行劃開的雪地上,各自過各自的,雖然有些小衝突,但也有彼此尊重的生活空間和領域。這是和平共處的第一步。
只有降低衝突與沾染彼此親人的血的可能性後,我們才能期待有重新開始的時候,才能等候一個真正和平相處的契機: 總有一天,在耶路撒冷下雪時,不同宗教的孩子可以共同堆雪人,打雪仗....
強力推薦「雪是誰的」這本繪本,在細膩而具親和力的畫風中,慢慢品嚐作者在淺白而優美的文字裡頭,對於寬容與和平的期待。
奇慈飛(「蹲點阿拉伯」版主)
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語裡稱為al- Quds القُدس, 神聖的意思,是三大一神教的聖地,宗教文化的重鎮。她不僅神聖,更有著奇幻的力量。當踏進石門那剎那,彷彿搭上時光機回到千年之前。穿梭在老城區內,先是遇見轉角賣阿拉伯大餅的伯伯,包著頭巾的阿拉伯婆婆正在掏錢買熱騰騰大餅。身邊快速穿過的是大鬍子猶太教伯伯,頭戴大黑帽,腳步敏捷,他正在趕著太陽下山前去哭牆。鬢角兩個小辮子,隨著步伐有節奏地彈跳著。登上高點,可以看見金頂清真寺在夕陽下閃著金光,而旁邊聖墓教堂屋頂上堅毅的十字架,視線再過去一點,看著朝聖人群裡的哭牆。沒錯,耶路撒冷的神奇迷人魅力,來自她的千年來多元文化共存下所產生出的迷人風情。正也是因為這文化、宗教、種族等多樣性,卻也在這近年中因為政治利益,各宗教在此強調自己的正統性,與種族價值歧見的衝突等。這些紛爭耶路撒冷多了一分剪不斷理還亂的哀愁。
許少下雪的耶路撒冷,這次難得飄下晶瀅透亮的細雪。這來自天上珍貴的「雪」到底是誰的呢?『來自於神?而這神應該是我的那個神吧?』三個小朋友相互堅持己見,興奮地拿著雪開啟了尋找答案過程。
過程中,用有形的白雪去思考無形的神,而最後這白雪又再次化作無形。留下一灘水和來自智者深奧的答案。不經思考,剛剛為了佔有這珍貴的細雪所有權,為了爭辯無形的神,卻忽略如何享受已有存在的美好。最後孩子們拋下了「宣示佔有」,晶瑩剔透的細雪,像是希望與愛灑在每個人心中。
真正的美好是來自當下,不是那些爭執與佔有。
真正的美好是來自相信,存在心中的那份理念。
真正的美好,是來自分享,包容以及尊重彼此心中的價值。
除了作者溫柔帶出宗教的寓意外,《雪是誰的?》繪本生動且細膩地描繪出耶路撒冷的日常。透過繪者筆下的世界,帶著我們神遊在聖城之中。彷彿真的感受遊走在異國的街道上,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不同宗教的建築及宗教服飾,多元樣貌的市井小民,栩栩如生穿梭在城中。
一起閱讀吧!一起神遊吧!一起旅行吧!帶著孩子一窺這有著魔幻力量的聖城耶路撒冷;引導著孩子認識不同宗教,世界何其大,學習尊重及寬容。未來有機會,大手牽小手,和孩子一起真正走訪這個城市吧!
序
重量級導讀看這裡!張蓓瑜 × 柯倩華帶你深入「遊」本書!!!
文/張蓓瑜
《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在德語區出版的前幾個月,我受邀到蘇黎世參加北南出版社(NordSüd)的五十五週年社慶。當天認識了許多繪本工作者,但我和一位和藹、溫暖的女士聊得特別投緣。稍後,發行人赫維希‧畢切先生告訴我,他最近剛收到一個題材相當特別的故事,希望介紹我和作者認識,沒想到,竟然就是和我相談甚歡的那位女士──安東妮‧許奈德。就這樣,我們展開了長達兩年的密切合作。
「雪是誰的?」的靈感來源有二,其一是安東妮‧許奈德的導演女兒所拍攝的紀錄片「瓦拉」(Walaa),電影講述以色列籍阿拉伯裔的年輕運動員瓦拉‧侯辛(Walaa Hussein),如何跨越文化隔閡、宗教仇恨,同時為以色列足球隊和巴勒斯坦國家女子足球隊效力的特殊經歷。其二是德國啟蒙時期戲劇家萊辛著名的《戒指寓言》,《戒指寓言》為其概念戲劇《智者納坦》的核心內容,背景設定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的統治者蘇丹薩拉丁問猶太商人納坦,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哪個才是真正的信仰?納坦用戒指寓言作為回答:
有一枚戒指,擁有神奇的力量,能讓擁有者獲得神和人的喜愛,和持家的權力。這枚戒指世世代代由父親傳給他最喜愛的兒子。傳到一位父親,他同等的愛他的三個兒子,於是讓工匠另外仿造了兩枚戒指,在死前交給他們。兄弟們為了誰擁有真的戒指爭吵不休,鬧上法庭,智慧的法官告訴他們,真的戒指應該擁有神慈愛的力量,所以,誰能放下衝突,他擁有的就是真戒指,或者,真的戒指早已丟失了,他們擁有的戒指都是假的。
安東妮‧許奈德希望以短篇寫實小說的風格,創作現代兒童版的《戒指寓言》,不過,寫作過程卻不如她想像的順利。如何用兒童能理解的方式,闡釋宗教寬容、多元文化、人本主義這些龐大複雜的主題?戒指代表什麼?是否有其他隱喻,能更精簡的表達戒指所指涉的概念?有一天,她突然想起幾年前到以色列旅遊時,經歷的一場如夢似幻的降雪。雪飄落在哭牆上、教堂和清真寺的塔頂,城市彷彿靜了下來。於是,「雪」成為貫穿整個故事的軸心。
收到故事後,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呈現故事蘊含的複雜題材,如何將安東妮‧許奈德極富詩意又淺顯的文字轉換為圖像,並表達對三大信仰族群的平等對待和尊重。題材的敏感性,也讓出版社對於人物造型、版面安排,和我做過多次討論。但是,戰戰兢兢的心,為了繞過各種刻板印象做出的努力,卻反而讓草圖變得中規中矩和樣板化,於是我們決定休息一段時間再出發。我反覆翻看自己2014年到以色列旅遊時的照片和筆記,回憶和當地藝術家、居民、路邊小販的交流。同時,我也重新思考這個故事對我的意義,我想說的是什麼?對等的尊重是否能靠量化的「公平分配」達到目的?我對畫面的「設計」是否真能逃脫意識型態的框架,不偏向任一方?
最終,我決定採取儘可能直觀的方式,以我從以色列帶回的攝影素材為基礎,來呈現這個故事。書中許多場景的細節,都來自我在當地的見聞。例如古牆上各式各樣的有趣塗鴉、寫滿文字的房門、巷道內小巧可愛的商家、凌亂中卻有次序的建築、和善的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各懷目的觀光客。我用一層又一層稀釋過的顏料,希望堆疊出時間在古城牆和石板路上留下的韻味,跳蚤市場上購得的舊畫報、民謠歌譜,用剩的郵票票邊,都成為我的拼貼素材,書中麵包店招牌上的麵包,是從關於農穫的歌譜上裁下來的,希伯來文的字母印章,也被我用來蓋出棕梠樹的樹幹。
如果說,安東妮企圖用「雪」的意象,找到一種宏觀的方式,來闡釋「寬容」和「人本」,那我就是希望能從微觀的角度,捕捉、挖掘出人們在處處危機和隔閡的處境下,發展出來的日常軌跡。這趟旅程走來不易,但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為不同族群的相互寬容和理解,打開一種看見的可能性,在迷霧中帶來一絲光亮。
文/柯倩華
人心的奧秘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目前由以色列控管並定立為首都,然而巴基斯坦自治政府也宣稱擁有主權,目前國際社會並沒有最終一致確認,因此經常發生衝突。這個地方主要居民有猶太人、穆斯林人、阿拉伯人等,主要使用語言有希伯來語、阿拉伯語、英語,它的宗教、種族、政治、文化內涵既多元又複雜。這裡地處亞熱帶,屬於地中海型氣候,最冷的一月均溫十二度。「雪是誰的?」這個故事以耶路撒冷下雪做為使人驚奇的開場,有現實的依據。
雖然故事的背景和主軸充滿宗教意涵,但它處理的並不是神學問題,也不是要解決宗教爭議。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翰.史坦貝克曾說,所有誠實的寫作都在企圖理解人類。這個故事的核心概念以及嚴謹鋪排的情節,仍是探討文學的課題—人性。
雪在耶路撒冷罕見,並使人歡樂(孩子們都興高采烈)。而這些寶貴的雪並不源自於任何人的努力或作為,純粹是從天而降、白白的賜給人們的恩典。白白領受的人們,「選擇」如何回應呢?原本一起遊戲的三個小孩,卻爭吵起來。爭吵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表面上說的「宗教理由」(哪一個是真正的神),而是人性的私欲和貪念。因為就邏輯上來說,「我的神創造了雪」不等於「雪都是我的」,兩個命題並無因果關係;就創造的概念而言,雪是屬於創造者的,人只是領受的對象而已。人想要自私的占有全部,假借宗教名義進行爭搶,或驕傲自大的以為可以掌控神意,在爭吵、搶奪的過程中,製造仇恨對立,結果只有虛空。
幸好,人性雖然有軟弱,會跌落黑暗;卻也有美善,可以進入光明。人有理性可思考反省,也有自由意志可做選擇。三個小孩面對遺憾的結果,對自己的錯誤感到後悔,陷入沉思。他們在沉思中想些什麼?故事沒有明說,或許施恩者聽到了呢。白白的恩典再次降下,三個小孩有了第二次機會,重新選擇更好的回應方式,與所有人和動物和花草樹木等受造物一起讚嘆奇妙景象。
奧秘,超越人的理性解釋。故事中用雪來比喻,表示人可以憑理性和信心不斷追求更認識神,但永遠無法等同於神的地位而完全知道,所謂「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因此我們若說「三個宗教都是一樣的,所以不用爭吵。」這種和稀泥式的語言,只怕也是僭越。只能說不同信仰或信念的人,最好是存著謙卑虛己的心,不斷以對話來代替對抗,尋求對真理的理解和共識,才不致於讓人心私欲白白浪費恩典的好處。
故事文字用平行的敘述式描繪三種宗教。基督教有教堂、鐘聲、神父,伊斯蘭教有清真寺、宣禮員(在宣禮塔上揚聲召喚信徒祈禱禮拜的人)、伊瑪目(地位崇高的導師學者或教長領袖),猶太教有會堂、拉比(主持儀式並嫻熟教義的智者)、哭牆(猶太人聚集在此流淚親吻聖牆以悼念先祖歷史)。書裡的圖像也以充滿喻意的場景、圖案、服裝等細節創造出和諧自然、三者並存的世界,不專屬於特定宗教或文化,而是包容一切。以色列實行徵兵制,十八歲男女皆徵召入伍,因此圖像裡出現手持武器的女兵。麵包店出現的阿拉伯文字及人物裝扮,暗示不同的文化生活就是日常。畫面從全景(神所造的世界)逐漸轉為近距離特寫(個人的作為),最後回到全景結束;在過程中,三個小孩的位置關係也隨情節而適當變化。三個小孩爭吵時,目中無人,口吐的惡言就像射箭似的刺向對方。圖像敘述清晰有力,文圖的節奏和戲劇張力都恰到好處。
駱駝是沙漠地帶經濟實惠的運輸工具,在以色列常見。聖經裡多次提到駱駝,耶穌曾用比喻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說明神的國在人的心裡,但人要保守清潔無瑕、謙虛敬虔的心,多麼困難啊。除了雪和大自然的一切奇妙,我們在生活裡其實也經歷許多恩典:家人的愛、陌生人的善意、朋友的幫助、美好的巧合運氣,以及自己天生而有的才能。但願孩子們能存感恩的心數算自己的恩典,感受活著的喜悅,並相信自己擁有充足夠用的恩典。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