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滿額折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從頭到腳按摩養骨法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骨骼影響人一生的健康
從頭到腳的養骨方案
觀念決定健康‧養骨防病治病
嚴選從頭到腳簡易養骨法
美體護脊,讓身體年輕10歲、身材不變形!
●按摩是養護骨骼的核心方法?
●養骨應該攝取哪些營養?
●頭痛、暈眩,可能是脊椎問題所引起?
●每天勤敲大腿根部,能增強性功能?

名家聯合推薦
北京中醫藥大學名教授 曲黎敏
北京最貴的中醫師 武國忠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莒光診所院長 何一成
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許維志

健康最的重要任務是養骨
五十肩‧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骨刺‧長短腳
坐骨神經痛‧膝蓋軟骨退化‧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
媽媽手‧網球肘(運動傷害)‧肩周炎

◎第一本保養骨頭的使用手冊‧健康說明書
擺脫腰痠背痛,展現美好優雅體態、漂亮曲線
了解骨骼和身體器官、經絡、臟腑之關係
駝背‧傷害脊椎的錯誤姿勢‧久坐少動‧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很多疾病都和骨骼有關,骨骼的好壞強弱是「因」、疾病是「果」
沒有健康,一切歸零;腰齡年輕,人才年輕!
教您對症發現問題根源,遠離病痛、找回健康!

◎本書治療實例證明,養好骨骼就是養好身體
著名脊骨理療師許美陸以治療實例,說明骨骼與人體經絡、臟腑關係,教你瞭解人體骨骼的奧祕。針對許多常見病,只要找對骨骼位置,養護脊椎,輕鬆祛除病根,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養骨得到健康,才能過著幸福的生活方式
本書精心設計「親人互動養骨法」,跟隨許醫師淺白的口語和書中生動的圖片,在步調忙碌的生活中,為家人輕柔的按摩,改善痠痛、掃除疲憊、調理氣血,還能增進家人感情、幸福養生。

【本書特色】
◎50個養骨防病法
專業醫師告訴你:原來這些病要從骨骼去治療。
◎6大人體部位養骨解析
從頭到腳全方位圖解按摩健康養骨方案。
◎6式養骨正氣操
融合中西醫精華,形似養骨、實為養生,晨昏運動半小時,做好保養,
身體氣血順、精氣通。
◎35個養骨小技巧
對症找出相應骨骼,快速減輕不適。

骨是身體之本,養好身子骨,身體上的很多疑難雜症,將會不治而癒;
養好身子骨,連感冒發燒、頭痛腳痠等小毛病,都終生不會降臨。
古人刮骨以療毒,今日養骨享天年。
骨骼好壞影響器官強弱,
挽救已經失衡的骨骼,巧手根治百病!
健康靠自己,不是靠醫生,
給父母、夫妻、親子、伴侶的健康方案,
人人掌握不生病的智慧!

名人/編輯推薦

 【名家推薦序1】
養骨是人體健康的要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名教授 曲黎敏
這些年興起一股養生書風潮,其中有些無非是跟風者。當人類出版社把《簡單速效養骨力》發給我,並囑咐我寫序時,我眼睛為之一亮。我多年來一直關注整脊和按摩,因為骨骼對人體非常重要,現代人由於運動不當、車禍或碰撞,骨骼、關節多有損傷,修復不易,因長期錯位已造成肌肉扭曲,有時錯位雖矯正過來,但很快就又恢復原樣,所以想徹底恢復,還要病人的長期配合。我一直認為,養骨不僅重要,而且是未來臨床醫學的要點,能越早認識就對人類的身體康復貢獻越大。
沒想到此書的作者是位賢淑溫柔的女士,見面後,發現她不僅說話輕柔、動作俐落,且有廣大的慈悲心,在字裡行間,也能感受到這種溫柔慈悲,不禁感歎:當此末法時代,醫藥在解決人類諸多困境時已顯力不從心,拯救人心、重倡道德才是要務,而女性慈悲的天性,恰可充分發揮作用,所以非常欣喜能與許女士相遇並交流,故而作序,以慰藉我們孤獨而又寬廣的內心。


【名家推薦序2】
整脊醫學的突破和實踐
北京最貴的中醫師 武國忠
整脊醫學風靡歐美多年,其治療所取得的效果也舉世矚目,一些有識之士,通過學習西方現代的整脊技術,與古老的中國傳統醫學相結合,擴大脊椎醫學的應用範圍。本書作者許美陸女士就是精通脊椎整復技術的智者,通過多年的研習,將過去單一手法整復治療骨傷病的狹隘內容,擴充為廣泛治療各種內科疾病的全方位綜合療法,是對於脊椎醫學的突破。
書中羅列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法,對人的整體結構,從內到外,由上至下,由軟體(軟組織)到硬體(骨骼系統),進行詳盡的剖析,這與我所傳承丹道醫家的三關通脊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許女士對佛學研究也有很深的素養,潛心實證修煉,以菩薩心腸對待她的每一位患者。面對很多棘手的頑疾,通過手法的整復,都能使患者得到極大的緩解及至臨床痊癒。我認為許女士的書,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都有益的佳作,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此書並從中受益,故樂為之序。


【名家推薦序3】
養護骨骼改善全身健康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莒光診所院長何一成
脊椎理療專家許美陸在書中指出:骨骼關節若不健康,不只會造成局部疼痛,還可能導致如頭痛、暈眩、高血壓、胃腸或腎臟疾病、痛經、容易感冒等,養護骨骼關節可改善以上情況。作者融合中西醫學提出「平衡」的觀念,包含骨骼和臟腑、飲食和運動、養生與養心間的平衡,力求全方位養護身體,說明正確的運動方法與姿勢,引領讀者如何以症狀找出相應骨骼,進行保養。
書中提出具體的養骨方法,如6式養骨正氣操,35個養骨小技巧,按摩頸椎以改善高血壓、失眠、頭痛、頭暈、青春痘,矯正骨盆位置改善痛經,勤敲大腿根部以改善性福,利用枕頭、毛巾保護脊椎並塑造窈窕體態;還針對五十肩、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骨刺、椎間盤突出、長短腳、坐骨神經痛、脊椎側彎、富貴手等常見疾病,提出具體保健方法。
本書以「骨骼保養」為主題,延伸至身體、飲食、心理的保健之道,既有簡潔易懂的理論,也有實際操作應用的方法,是一本兼顧養骨養生的好書。


【名家推薦序4】
醫學發展是一段不斷變化嘗試的過程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許維志
每種文化與社群對疾病與療癒過程,都有源自相應於其文明展演而生的理論基礎。1570年代,醫學教授齊威格(Theodor Zwinger)體認到,醫學是累積數世紀學習的成果。
直到今日,齊威格的體悟仍彌足珍貴、顛撲不破。畢竟,現代西方醫學的發展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浴血」匍匐前進。《維多利亞女王的基因》(Queen Victoria's Gene)中,描述英皇喬治三世的孫女夏綠蒂公主,因難產遵循當時醫學理論密集放血,導致母子雙亡,當時西方醫學有其獨特的醫療實務行為,卻也是一頁荒謬史。近百年來,西方醫學在微生物學、藥理學、基因學與實證醫學的發展,使其成為主流醫學,也為口耳相傳、經驗療法與專家意見的「準科學」轉化成「科學」的過程,做了最好的證明。
本書作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將知識以簡馭繁地與大眾溝通。本書最大的貢獻,由此書開啟讀者對整脊醫學的認識、由整脊醫學衍生的自我調理之道,並接觸有別於當代醫學的立論基礎。

 

作者序 
身心健康的關鍵在「養骨」
我們常會說:「瞧瞧誰,年紀那麼大了,身子骨還是那麼硬朗,真是有福氣。」在日常生活中,「身子骨」已經成為對中老年人健康的評定標準。
「身子骨」,並不是文學修辭,它其實道出人體生理的祕密:身心健康,重點落在「骨」上;防病袪病,最關鍵的切入點,在於「養骨」。
◎「補鈣即可養好骨」是錯誤觀念
養生必須先養好骨,骨養好了,才能百病不侵。養骨在生活中已有很大共識,呈現在「補鈣」這種全民運動。但鋪天蓋地的補鈣廣告,又讓我們誤以為養骨就是補鈣。這絕對是大錯特錯!古今中外,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明白「養骨之道」,把養骨提升到「養生」,更是絕無僅有。
其實,補鈣只是養骨的一小部分,即便是補鈣,也不只是吃鈣片、喝牛奶這麼簡單,因為如果骨頭本身功能受限,不能充分地吸收,即使補再多的鈣,也是白費功夫。
◎養骨是一種養生理念
「養骨」是一種源於生命之根的天然養生之道,更是有章可循、有法可行的養生理念。骨骼是身體直立和運動之本,與身體的五臟六腑及其他器官,具有非常奇妙的功能相關性。養好身子骨,身體上很多的疑難雜症,都會不藥而癒;養好身子骨,可能連感冒發燒、頭痛腳痠等的小毛病,也都不會再上身。
養骨可防病治病,我看過的案例不勝枚舉。例如,一位老人突然血壓飆高,他的女兒鎮定地揉按老人的頸椎和頭顱,救護車趕到時,老人已神情自若、談笑風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骨骼強弱和疾病互為因果
這件看似天方夜譚的故事,來自於我的臨床經歷。多年來對中西方和骨骼相關原理,做深入研究和診療實踐,我發現:大多數疾病都和骨骼有關,骨骼的好壞強弱是因、疾病是果。
簡單地說:脊椎有31對神經,分別由脊椎骨與脊椎骨間的椎間孔伸出,而貫穿全身;脊神經是負責傳遞大腦和身體各部位間的訊息,因此,當脊椎發生異常,就會影響到器官。當器官不健康時,也可從脊椎骨上找到異常處,且可直接透過養護脊椎、拔除病根,永保年輕與健康。
◎維持骨骼平衡—養骨的首要任務
如何「養骨」才是養在根本、養到核心?做任何事,首先都必須遵從自然定律,養骨也不例外。地心引力是對骨骼影響最大的自然力量,如何順應地心引力、維持骨骼平衡,成為養骨的首要任務。「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從物理力學上,是最能抵抗地心引力,維護骨骼健康。
但知易行難。現代人斜臥沙發、睡軟床的行為使人很難長期保持,最符合健康需求的動作和姿勢。再加上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精神緊張,讓肌肉緊繃,骨骼受牽扯而加重失衡。
◎養骨也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如果長期保持正確良好的體態,對您而言實在有困難,本書提供一整套補救辦法,只要您隨時翻閱,即可在第一時間獲得幫助。例如,如何利用閒置的枕頭、普通的毛巾,來幫助自己塑造健康體態;怎樣把一招致勝的養生動作,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天;如何挽救已經失衡的骨骼等。
對於已罹患慢性病,或深陷「亞健康」狀態無法自拔的人,可從本書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招半式,也許是一個按摩法、一劑養骨湯藥,又或許是一個貼心、受用的養骨小技巧,書中涉及數十種防病治病的養生新思維,在您需要的任何時候,請隨時取用。
養生絕不該是一門枯燥乏味、不得已而為之的「功課」,它是指引您走進幸福大門的一條捷徑。當您翻閱書中為每一個家庭精心設計,親人互動的養骨場景,您可以在充滿愛和喜悅的文字敘述中、在欣賞生動具體的動作插圖時,與家人一起進入全新的養生殿堂,您會發現:擁有幸福竟然是如此簡單!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養骨謬誤
最後強調,全身骨骼是一個相互關連的完美結構,牽一「骨」而動全身,養骨要有整體觀念,從頭到腳都要在平日悉心養護,生病時也要循全身骨骼的線索尋找病源。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是養生大忌,更是養骨的謬誤。
如果感覺全方位的養骨,對您而言實在太難,建議讀者可直接翻閱本書第一篇第二章,有您目前最需要、最簡單、最快捷的養骨速成法,既有美味滋補的食療妙方(見54~56頁),又有能調理全身氣血、身心同治的養骨正氣操(見65~71頁)。
養骨是我們追求健康的首要任務,正如本書要告訴您的:養骨不只是養一個人的精氣神,更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目次

【推薦序】養骨是人體健康的要務 曲黎敏
【推薦序】整脊醫學的突破與實踐 武國忠
【推薦序】養護骨骼 改善全身健康 何一成
【推薦序】醫學發展是一段不斷變化嘗試的過程 許維志
【作者序】身心健康的關鍵在「養骨」
【對照表】脊椎對應內臟&疾病表

【引子】我們為什麼要「養骨」?
● 從頭到腳的養骨方案
● 「平衡」是養骨、養生的根本
第一篇 健康之鑰在「養骨」
第一章 培護正氣首在養骨
1 如何讓人體的脊椎之樹長青?
2 脊椎就是身體器官的伺服器?
3 人體的脊椎就是「龍骨」?
4 脊椎的挺拔和健康,取決於骨盆位置?
5 保護核心肌肉群可穩定脊椎?
6 按摩是養護骨骼的核心方法
7 家人間的親密接觸-檢查脊椎
第二章 平衡養骨才可提升正氣
1 養骨應該注重如何攝取營養?
2 如何善用心理平衡這把健康金鑰?
3 身心合一是健康王道?

第二篇 從頭到腳養骨力
第一章 頭頸養生法—養骨從頭開始
1 按摩頭骨縫隙,可調節自律神經?
2 頸椎是身體的定時炸彈?
3 頸椎舒服,頭痛、頭暈不再來?
4 按摩頸椎可改善高血壓?
5 頸椎是引起失眠的關鍵?
6 打通頸椎血脈,能增強記憶力?
7 按摩百會穴,可治療過動症?
8 頸椎按摩—預防頸椎側彎和錯位
第二章 胸椎養生法—心,身體之君主
1 胸骨是保衛心肺的尚方寶劍?
2 兩肋有力,緩解壓力?
3 胸椎易位讓器官生病?
4 想戰痘,就從「兩椎」開始?
5 胸椎開闊,能治駝背、保心臟?
6 緩解胃潰瘍,試試按摩後背部?
7 按摩上胸部,能治哮喘?
8 肩頸、胸椎按摩-緩和身心壓力的妙方
第三章 腰椎養生法—「腰齡」年輕,人才年輕
1 為何腰齡會大於實際年齡?
2 為什麼說「腰為腎之府」?
3 腰痛透露哪些身體警訊?
4 什麼是壯腰的不二法門?
5 勤敲大腿根部,性福來敲門?
6 「舒適」是椎間盤突出的元凶?
7 敲打腰椎的按摩功效?
8 腰腿按摩-增強腿骨重獲支撐身體的重量
第四章 骨盆養生法—養護生命之根
1 骨盆位置和疾病有何關連?
2 養骨、養腎必須相輔相成?
3 陽剛之氣,為何要從骨盆生發?
4 骨盆為何是女性一生的幸福關鍵?
5 長短腳導因於骨盆不正?
6 安撫坐骨神經,腿腳就能永遠16歲?
7 女性舒服度過生理期的祕訣?
第五章 肩臂養生法—維護身體的天平
1 肩膀平衡的重要性?
2 性感的鎖骨有何作用?
3 利用刮痧能改善肩周炎?
4 想要乳腺健康,先照顧好雙肩?
5 如何減輕運動造成的肘傷害?
6 上肢養護,從手腕處開始?
7 十分鐘肩頸推壓法-預防肩頸疾病的困擾
第六章 腿腳養生法—如有活力腿部來
1 腿上的氣血為何影響全身健康?
2 雙腿平衡才有全身平衡?
3 健康生活為何從腿部開始?
4 為何足部有如生命之樹的根基?
5 腳踝常扭,是腰腿氣血不足?
6 「足下保暖」的功效為何?
7 腿抽筋是需要補鈣的徵兆?
8 為何膝關節炎要從脊椎根治?

【附錄】
● 懶人健康法-仰天平躺睡
● 平衡肩胛肌肉


 

書摘/試閱

從頭到腳的養骨方案
完整的脊椎養護效果更佳
「病從骨治」的思想,古已有之。我們都知道,奇經八脈的主脈之一:「督脈」正好行經脊椎部位。而中醫始終強調,「督脈」是諸陽經脈的總綱,統率全身的陽氣,人體任何部位陽氣變化和病邪的產生,均和督脈陽氣的強弱變化有關。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說,經脈有長短,是營養、支配五臟六腑的。《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
此後,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許多傳統中醫著作,都對督脈所引起的各種病變,有更詳細的記載,認識到某些疾病,是源自督脈及脊椎旁足太陽膀胱經穴位的病變,主張對這些穴位施行針灸治療。事實上,督脈行走的方位,與現代脊神經支配區域,是基本一致的。
脊椎—有非凡健康意義的人體中軸
透過恢復脊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打通人體任督二脈,提升整個人的氣血,實現養生的目的,這是最初吸引我深入實踐,且始終堅持的保健理念,也是這套養骨法的核心。
但是多年以來,隨著診治經歷不斷增加、研究領域的拓展,我漸漸發現人體是一個從頭到腳的整體,脊椎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儘管脊椎做為整個人體的中軸,對健康的意義非凡,但僅有脊椎養護的思想,是相對局限的。
在廣泛蒐集古今中外與骨骼相關的文獻、典籍,鑽研養骨真理之後,我終於領悟到:頭骨與骨盆,分別在脊椎的頂端和底部,它們決定脊椎的位置,養護脊椎,要從滋養頭骨和骨盆開始;四肢骨骼雖然是附屬的骨骼,但它們卻是維護中軸骨平衡的必備元素,故同樣需要加以保護!
至此,我才終於理解整套養骨法,而多年臨床經驗也證明,從頭到腳的養骨方案,比起單純的脊椎護理,來得有效且效果持久。
一本實用的養骨保健法導覽圖
全身骨骼的任何一部分,都是養骨過程中不可遺漏的環節,對於讀者朋友來說,並沒有深入瞭解的必要,所以本書不做理論方面的探討。如果您對於某方面感興趣,可以自行研讀相關的專業書籍。
在這裡,只需要跟隨我的腳步,學習一些根據我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來最簡單實用的方法,運用於自我養生保健,就已經足夠。
在本書的第一篇第一章中,我對骨骼的基本常識和整套養骨保健法的原理,先做簡單介紹,旨在為讀者建立一套整體的養骨概念,擇要說明養好骨骼對於一個人的健康,有何決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提供一些可供日後實踐隨時查閱的基礎知識,例如脊椎與神經、五臟六腑有何關係?四肢骨與中軸骨有何關係?如何透過最簡單的方式,檢查自己的骨骼狀況?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本書後續章節中介紹的所有養骨法,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
第一篇第一章就像一份關於養骨保健法的導覽圖,您在閱讀本書有任何疑問的時候,都可以求助於它。
從頭到腳的養骨保養方案
在第二篇中,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依次介紹全身不同部位不一樣的保養方案。每一章節都從簡單易懂的骨骼常識開始,展開生動有趣的解釋,盡可能地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在愉悅的心情中,感受骨骼健康帶給我們全身的安適。然後馬上針對該部位,在圖文並茂的說明中,學習如何動手,為自己和家人實踐養骨、提升體質,為預防疾病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篇也依據臨床的經歷,整理出一些最為常見、與養骨關係最密切的疾病,結合實際的案例,具體講述防治方案。讀者從這一部分中,可以得到兩方面的收穫。
一方面,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剛好患有此類疾病,則可直接按照書中所介紹的步驟依次操作;另一方面,如果您並沒有該類疾病的病史,也可以從這些具體的操作方案中,感受我的養生思維,從養骨的角度,重新定位自己的養生方案,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

平衡」是養骨、養生的根本
提升人體正氣,在於真正平衡的養生法
「平衡」兩字是養骨乃至整個養生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的理念。「平衡」不僅是說「骨骼平衡乃人體健康之本」,「平衡」還包含養骨和養臟腑之間的平衡、飲食和運動平衡、養生與養心的平衡等。
平衡是養生的根本,也是我在診療和保健中,所一貫強調的。只有真正平衡的養生法,才能讓人體正氣,自下而上地提升起來、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讓整個人維持在最健康的狀態。
掌握精華要點,靈活運用
使用本書的過程中,還有一些通用的原則,在此重點強調,希望讀者能夠注意:
1 養骨的概念是整體的
第一,為了閱讀的方便,本書將全套養骨法,分為六個身體區域,分別講述,但絕不是表示讀者養骨時,可將人體分成這幾個區域分別維護。我倡導的是整體的養骨理念,最佳的方式是按照本書每個章節開頭的基本保健法,進行日常保健。只是在有特殊需要時,例如哪個部位特別疼痛,或患有哪種疾病時,可針對該部分,進行重點保養。
2重視按摩細節,但勿過於拘泥手法
第二,按摩是養骨保健法的重點,由於按摩手法本身是具象、生動的過程,不宜僅以文字表現,本書使用較多篇幅,以圖文的方式,詳細描述每個手法的具體注意事項,希望讀者能重視每個按摩動作的細節(因為按摩動作越準確,效果越好)。
另一方面,也不要過分拘泥按摩手法的研究,畢竟按摩只是整個養骨保健法的一部分,想要達到最佳效果,必須把正確的日常動作和姿勢、按摩及食療等,完全融入於日常生活中,具體的方法在本書中也有講解,請讀者千萬不要忽略。
3 注意按摩力道的控制
第三,所有按摩動作,在針對老人和小孩進行時,請務必注意力度的控制。因為他們的骨質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因為力度太大而發生意外。在按摩頭頸部、胸部時,特別注意按摩動作和呼吸的配合,例如必須在吐氣到底時,施加按摩的力量,否則容易導致嗆咳或氣息不順。具體的情況,都已在每一個動作的說明文中,清楚闡述,請讀者務必認真閱讀。
4按摩後隔天泡澡,效果加倍
第四,如果是初次嘗試按摩,因為肌肉裡已經常年淤滯氣血,當藉由按摩,將其驅趕出來,身體會因新陳代謝突然加快,而感到疲憊。這是正常現象,只要多休息、多喝溫開水,加快排除淤積的氣血,在一、兩天內就可緩解,請不要緊張。
如果希望更快、更徹底地打通氣血,可以在按摩之後的第二天,泡澡或泡溫泉,更能促進代謝,增強按摩效果。
在此強調,所有本書中提到的按摩、刮痧、拔罐及食療方式,只適用於日常養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的日常調理。如果您的疾病是「急性發作」,就不適合使用本書中的方法,請務必前往醫院進行治療,並詳細詢問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和飲食宜忌。

脊椎就是身體器官的伺服器?
脊椎神經—身體器官協調運作的關鍵
為什麼脊椎一有問題,就會造成身體器官和組織受到疾病威脅呢?因為體內把各個器官和組織協調起來的中樞就是「脊椎」,脊椎裡布滿重要的神經,這些神經向四周延伸,與身體的各個器官緊密相連。脊椎就像控制所有器官的伺服器,按照大腦指令,調配整個身體的資源,讓五臟六腑能有條不紊地配合工作。
沿著脊椎有31對神經,分別從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孔伸出,且貫穿整個脊椎。由上至下依次為:頸椎神經8對、胸椎神經12對、腰椎神經5對、骶椎神經5對、尾椎神經1對。
每一對神經,又可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軀體神經」掌管肌肉、皮膚、骨骼和韌帶等;「內臟神經」則負責管制全身器官。所有的脊神經都負責傳遞大腦與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訊息。因此,當脊椎發生異常時,就會影響身體器官;同樣地,當我們的器官有病時,也可以從脊椎上找到病象。
疾病的根源—因脊椎移位引起五臟不協調
內臟的功能,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兩套神經系統配合控制的。「內臟」好比一個孩子,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就有如嚴父與慈母。
「內臟」在如同父親的「交感神經」嚴厲督促下,不得不打起精神,奮力工作;「副交感神經」則如母親般溫柔可親,「內臟」在她的臂彎裡,會感到無比放鬆,盡情地玩耍、休息。
任何一方在進出脊椎的過程中,若受到壓迫,就像是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發生分歧或矛盾,孩子︵臟器︶肯定無所適從,各種疾病也就可能隨之產生。
我們的神經傳導、血液走向,都隨著脊椎的變化而變化。一旦脊椎偏離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經、血管、經絡,都會隨之移位,引起五臟不協調,這種不協調,正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脊椎移位還會壓迫到神經,久而久之,體內與受壓迫神經相連接、接受該神經管理的某個器官,就會受到一定影響。例如,有人感到心臟不舒服、覺得自己總是胃脹、時常頭暈噁心或手臂發麻,但是到醫院接受專項檢查時,卻發現該器官沒有任何問題。
為什麼會如此呢?罪魁禍首其實就隱藏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它就是「脊椎」。
人從坐姿到站姿、睡姿,常常接觸的工具,例如靠背椅、汽車座椅、沙發床等,無時無刻都在透過與人之間的作用力,對脊椎乃至全身骨骼造成影響,引發各種問題。要想身體健康,首要任務就在於好好維護生命的主幹「脊椎」。

頸椎舒服,頭痛、頭暈不再來?
椎動脈循環通暢,跟頭痛、頭暈說拜拜
「頭痛」、「頭暈」是困擾很多人的頑疾,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頭部疾病。有些人被頭痛的毛病所困擾,痛苦多年也得不到治療,甚至連診斷都很困難,最後又統統被歸類為「偏頭痛」一族。
因為現今醫院裡,還沒有一個專門的「脊椎科室」,這些容易被醫院忽略的疾病,最終都被我從脊椎上找到病源,也得到徹底的治療。
頭頸按摩可改善原因不明的頭痛
頭痛和頭暈的原因非常複雜,但在排除腫瘤或損傷的情況後,大多數原因不明的頭痛,都與血液循環不良有關。
另外,也有一些人的症狀,是因為錯位的頸椎骨,直接壓迫到腦部神經而導致。幾乎所有找不到具體原因的頭痛,都可以透過頭頸的按摩,得到極大的改善

【許醫師看診實例】
按摩調理,改善頸椎錯位
我認識一位男士,30多歲已是跨國公司的總工程師,正處在事業巔峰的他,令朋友羡慕萬分,但莫名的「頭痛」,卻讓他不得不提早退休在家修養。
每一次頭痛發作,伴隨著嚴重的耳鳴,日子久了,連聽力也下降。他說:「感覺自己現在腦袋,都變得很遲頓,真是苦不堪言。」
我為他檢查頸椎,發現肌肉非常僵硬,且第1頸椎橫突左右不對稱,從第2~5節頸椎依次向後突出。之後他去醫院做的頸椎X光片檢查,很清晰地驗證了我的判斷。
選擇符合頸椎需求的枕頭
我告訴他:「當務之急,是回家後馬上換一個合適的枕頭。」現在市面上有賣一種特殊海綿製作的波浪形記憶枕頭,其弧度是依據人體躺下以後,頭部、頸椎到肩膀的整個曲線設計的,只要選擇合適的高度,就不會給頸椎帶來任何壓力和傷害。
怎樣的枕頭高度才算合適?
至於枕頭,怎樣的高度才算合適?就是躺下之後,看額頭和下巴是不是在水平的高度。額頭高了,說明枕頭太高,必須調低;下巴高了,就是枕頭太低。總之,必須找到能讓額頭和下巴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的枕頭,因為這才是符合您的頸椎需求。
經過脊椎按摩和調理,當時他就已經感覺好很多,回家後又換了一個波浪形的保健枕,很快就重回工作崗位。
這是個頸椎出現嚴重錯位的例子,在按摩之後,其感受尤為明顯,就好比常年得不到灌溉的田地,有一天突然得到充足的水分,您會看到這片土地,頓時充滿生機。


迅速甩頭竟導致骨質磨損
關於頸椎的養護,您未必需要專業的按摩和復位手法,也未必每次都必須進行一整套完整的按摩,才能夠有效果。
如果您很忙,可以在有空時捏捏脖子、前後左右地慢慢做幾個頭部的旋轉動作,足以讓您頓時神清氣爽,且不再有頭痛、頭暈的毛病。
但我看到有不少年輕人,在長時間的伏案工作之後,喜歡猛力甩頭,甚至讓頸部發出「喀噠」聲,他們以為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放鬆頸椎。
這實際上是很危險的,因為「迅速甩頭」的動作,很可能讓頸椎根本來不及,以正常的角度回復原位,就被強行扭過來,很容易導致嚴重的頸椎易位。從長遠來看,更是導致骨質磨損、老化的危險因素。
頭部刮痧—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
「頭痛」往往是因椎動脈循環受到阻礙而引起,頭骨按摩法不只針對骨縫的走向,調整自律神經,按摩方向更是遵循椎動脈的走向而行。頭痛的當時,就可以馬上進行自我按摩,當然若能平躺下來,讓家人或朋友幫忙按摩,效果會更好。
依我的經驗來看,許多人頭痛,都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頭部的保暖,例如,冬天出門不戴帽子、洗頭之後不及時吹乾、頭髮未乾就上床睡覺等,這些都會導致風寒從頭部(尤其是頭骨接縫脆弱處)進入,而寒氣又沒有得到及時疏通,長期淤滯在頭腦裡。沿著整個頭骨縫,順椎動脈的走向,對整個頭部進行「刮痧」,是非常有效的緩解方式。
「刮痧」其實是很簡單的自我保健方式,能很有效、快速地釋放內部的淤滯氣血、舒緩肌肉,可做為任何一種按摩手法的加強方式。
刮痧不一定要出痧,但是如果出痧,尤其是「紫痧」,說明氣血淤滯比較嚴重,需要加倍注意。請記住,頭部刮痧後8個小時內,請勿洗頭。
只要不是其他嚴重疾病引起的頭痛、頭暈,透過按摩和刮痧,基本應該可以消除症狀。如果您照著做,卻始終不見緩解,就請找專科門診好好檢查,看是不是罹患其他疾病,必須趕緊接受正規治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