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滿額折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者醫學、神學及輔導這三個領域,可說是學養俱佳、訓練有素。
本書不僅列舉了輔導上常見的四種情緒之實際分析,與聖經的解決之道;亦列舉基督徒為何崩潰的整合式分析,及基督徒輔導員如何提供獨到的協助,同時亦提供輔導上常用的心理量表及參考資源等。

戴序

技的進步帶來人類不少的享受,但是也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壓力和疾病。為此,心理諮商與輔導吹遍了歐美各國及其他先進的國家,也吹進了台灣各大專院校。自從衛理神學研究院於一九九九開辦教牧諮商以來,各神學院也相繼的設立了諮商相關的科系和課程,教牧諮商與輔導已經蔚為風潮。然而過去有關教牧諮商與輔導的華文書籍相當有限,能符合教牧諮商專業要求的更是寥寥無幾。《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將是一本難得的參考書。
明顯的,《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是以聖經的教導為主,就如他在第一章所提基督教輔導的定義時,說︰「一個人根據神的話語來協助另一個人確認、瞭解、並解決自身問題的努力。」米氏帶領讀者從聖經輔導概念的確定、常見的四種情緒、聖經輔導的七個步驟、一直到概念的應用,作者都一一的詳細論述。此外,米氏更進一步在每一章的後面提供「重點歸納」,讓讀者能夠回顧與提醒所閱讀的資料,這對讀者很有幫助。
然而筆者認為最值得推薦的,在本手冊的最後部份列舉了許多的基督教輔導資源,從「基督教輔導使命宣言」到「症狀的自我評估」,佔了相當多的篇幅。有關「DSM-IV精神疾病分類」的介紹,讀者仍然需要參考孔繁鐘翻譯的《DSM-IV精神診斷準則手冊》,以便有更詳細的說明和解釋。

戴俊男
衛理神學研究院院長
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


陸序

得民國68年左右,曾經取樣研究並在《校園雜誌》上報導國內教會弟兄姊妹中,心理與精神問題遠高於一般社區民眾,因為教會本著神的吩咐,伸出慈愛的手,接受了「勞苦擔重擔的人」,因此這本基督教輔導的書更顯得格外重要。
其中一些精神疾病的診斷分類、治療藥物、有關倫理、被輔導者所需簽署的同意書,及如何書寫病歷、病程記錄等,樣樣都是教牧輔導、一般社會的諮商師、臨床心理師可能遭遇的困難,甚至是個嚴苛的挑戰;但對於逐漸要步上正軌的專業輔導工作,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很願意將這本《米氏基督教輔導手冊》給目前正在從事輔導,或未來要從事輔導工作的人,能夠仔細地研讀與瞭解並充分的應用,必能對國內輔導工作有所助益。

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成大醫學院教授


張序

我拿到這本書的譯稿時,幾乎是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一方面因為這是我有興趣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因為它引用很多的聖經資訊。我讀完之後發現它的確是一本實用的手冊。下列是它的特色:
一、合乎聖經的大前提:特別在看待人的問題時,是從整全的人觀來探討。也就是看人是被上帝所創造,已經墮落,而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作者特別強調輔導者需要活出耶穌基督,成為榜樣,並且要引用聖經及其他屬靈資源。
二、精神醫學的資訊:作者同時擁有醫學和神學博士,又是臨床的精神科醫師。這種雙重背景,使他能很簡明地,把常見的情緒和精神疾病,作了一些基礎性的介紹,對於在基督教輔導入門者,是很有益的材料。
三、受傷的醫治者: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對於人,有一顆溫柔慈祥的心。原來,他自己帶著四十多年糖尿病的病史,在十五歲時差點因此喪命;而且很多時候,他也與因疾病而引起的憂慮、焦慮面對面。卻靠著上帝的恩典,和專業的智慧,得勝至今。
四、實用性很強:本書除了有很豐富的具體建議、自我評估表之外,也提供初入行的人,很實用的相關資源、表格。在這些材料中,很自然地把該注意的事項呈現出來了。
當然,也因為本書設計是以實用手冊為取向,因此,作者似乎有意避開一些爭論性或複雜度較高的議題,特別是有關於同性戀的看法、墮胎、家暴及藥物濫用等。還有在教會中也經常會遇到的婚姻家庭問題,都未談到。或許,在美國這個凡事都有證照的制度下,作者執意自限吧!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授
兼教牧博士科主任


前言

麼是基督教輔導?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一個人根據神的話語來協助另一個人的嘗試。」它建立在特定前提之下,若缺乏這些條件,便不足以構成真正的基督教輔導。這些前提包括:沒有基督人便失迷,以及罪的問題必須加以重視。
基督教輔導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人的組成要素,亦即靈、魂、體。無論是二元論或三元論人性觀,都無法否認基督教輔導的必要性。
既然基督教輔導以輔導一詞為基底,本書將以它在聖經希臘文與希伯來文的語彙意涵來闡釋這個概念。
基督教輔導的根本精髓就是在基督裡成長。許多輔導歷程所要處理的問題會隨著個人在基督裡的成熟而緩解。因此,看似簡單的基本原則,如讀經、禱告、團契及見證,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基督教輔導中,焦慮、內疚、憤怒、憂鬱等情緒似乎較其他情緒困擾更為常見。此處將詳細分析這些情緒反應,並提供合於聖經的解決之道。
基督教輔導者需要一套關於輔導事工的明確指引。本書在一一解說基督教輔導七個符合聖經的步驟之後,將進一步加以彙整,並接著探討基督徒何以走入心靈困境,以及輔導者應該如何提供協助等問題。此外,本書也提供合於聖經之自我練習供讀者參考。
最後,本書羅列不少基督教輔導者經常需用的隨手參考資源。從重要聯絡電話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編號系統介紹等多樣資訊包羅萬象;此外,書末也從基督教觀點出發,概觀幾種世俗心理治療法。
簡言之,基督教世界似乎缺少、也需要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容並蓄,且收納各類實用表格的書籍,可藉之建立起一套執行與發展基督教輔導事工的系統。我相信本書可補其中不足。無論輔導者需要的是幾份表格,或是一套完整的系統,都可以在這裡獲益。

目次

目錄
戴序戴俊男院長 3
陸序陸汝斌教授 5
張序張宰金教授 6
前言8
1基督教輔導基本原則13
2基督教輔導與人的組成要素29
3聖經中的「輔導」意涵39
4在基督裡成長47
5輔導常見的四種情緒──實用分析與處理57
6七個合乎聖經的輔導步驟73
7整合式分析──基督徒為何崩潰83
8概念應用──被輔導者自我練習範例95
自我練習一:對抗心力耗竭95
自我練習二:對抗憂慮100
自我練習三:內疚與自由105
自我練習四:認識神的旨意110
自我練習五:減肥116
自我練習六:改善學業表現――拿高分訣竅118
自我練習七:處理憤怒的十種方法131
基督教輔導資源
參考資源A:基督教輔導機構使命宣言140
參考資源B:收費及保險系統142
參考資源C:各種精神疾病特徵143
參考資源D:DSM-IV精神疾病分類150
參考資源E:具有生理作用的情緒因子187
參考資源F:保密申明192
參考資源G:輔導同意書193
參考資源H:診療行事曆194
參考資源I:電話留言表195
參考資源J:資料釋出表196
參考資源K:輔導機構摺頁文宣197
 範例一197
 範例二202
參考資源L:機構信紙205
 範例一205
 範例二206
 範例三207
參考資源M:心理評量與病程記錄208
 範例一:簡式初診個人資料表208
 範例二:詳細初診個人資料表210
 範例三:簡式心理評量表219
 範例四:詳細心理評量表223
 範例五:簡式病程記錄230
 範例六:詳細病程記錄232
參考資源N:名片範例235
參考資源O:精神疾病的基因影響236
參考資源P:輔導者常用電話241
參考資源Q:心理問題的生理成因246
參考資源R:精神科藥物254
參考資源S:基督教觀點看世俗心理治療法267
參考資源T:症狀之自我評估表277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整體評估278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ADHD)280
症狀之自我或家屬評估表:癡呆症狀282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類多巴胺異常(可能為精神病性)症狀283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低落性情感症狀284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廣泛性焦慮症狀285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輕躁狂症狀286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重鬱症狀287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強迫性症狀289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恐慌症狀291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創傷後壓力症狀292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社會畏懼(社會焦慮)症狀294
症狀之自我評估表:特定對象畏懼症狀295
參考資源U:基督教輔導者必備能力296
參考資源V:身心問題的屬靈衝擊302
參考資源W:員工體制304
參考文獻305
作者簡介319

書摘/試閱

1
基督教輔導
基本原則

麼是基督教輔導?我們可以將基督教輔導定義為「一個人根據神的話語來協助另一個人確認、了解、並解決自身問題的努力。」以上定義僅強調兩種個體──病人與治療師。儘管這樣的強調恰當,然而在基督教輔導中,這層意涵有了進一步延伸。歸屬同一社群的整個基督肢體都有責任關照其成員的情緒需求,輔導者若能妥善運用地方教會所提供的豐富造就資源,將會大幅提高輔導效能。
基督教輔導的獨特性
當我們談及基督教輔導時,無論意指一對一的個體關係、或是整個社區教會的互動,也無論輔導者是牧師、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或社工人員,都有一套特定的基本原則,使基督教輔導有別於他。
首先,基督教輔導以聖經為終極權威標準。也就是說,基督徒不須獨自在哲學百家中潛修摸索,憑藉自己的邏輯思考進行推演分析,指望著有幸能發現一套是非對錯的真確標準。
此外,基督徒無須完全仰賴自己的良心,作為一切行為的準則依歸。他有神的話語作基石。如果他的良心反應與神的話語相符,則此良心為真;反之,則此良心便有失真確。舉例來說,在某些文化當中,男性可能在見到妻子赤身露體時心生罪惡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告訴他隨著自己的良心反應來生活嗎?他的良心過於僵直,需要依照神的話語加以調整教化。另一方面,一個人也可能因為負面的社會認同而顯得良心匱乏。他可能認為社會與他人都鄙陋不堪,因此他再如何侵犯他人,也無傷大雅。與前一個例子相反,這是良心過於薄弱的例子,他同樣需要神的話語加以改變。
如此說來,基督教輔導不僅透過聖經提供實用指引,它更指出了一套終極權威標準,亦即聖經本身。所有精神醫學學派都須具備一套理論基礎與思想架構,作為理論建構的依據。而對基督教輔導者而言,聖經就是這樣的架構基礎。
聖經主要並非一本論定是非的法則書。它的目的乃在於提供指引、滋養靈性、並帶來生命。主耶穌基督在以下這段話中,將此概念清晰呈現:「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
聖經為基督教輔導者提供了一套理論基礎與思想架構。它不僅為人類行為提供深入洞見,更給予我們一個恰當完整的視野。它解釋了人是誰、人從何而來、人的目的何在、以及人的本質如何。若將這個基礎與精神醫學的科學研究觀察結合起來,基督教輔導者將取得助人解決困境的極佳條件。
聖靈的力量
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它不單單倚靠人的意志力,更仰賴神賜予能力、內住人心的聖靈,來克服人的困境。這不是說人不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確實須負起責任;而許多基督徒卻選擇抱持迴避責任的態度。然而,我們肩負責任的心意與企圖必須和神的能力相結合。藉著神的大能,人不須再作薄弱意志、過往經驗、或是社會環境的俘虜。一個人接受基督並不代表他的問題將煙消雲散,然而他將以嶄新的能力迎接挑戰。
親神的生命特質
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即便人的本質自私,他──若身為基督徒──還擁有更為堅實的親神特質。在羅馬書七章23節保羅描述了一個人的內心爭戰。這段描述所呈現的景象,是人心的善律與肉體的罪律相違抗。其結果是人的意志被罪律壓倒,唯有倚靠基督的靈才能得勝。此外,也唯有倚靠基督的靈,人才能獲得真正的靈命啟悟。使徒保羅說:「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在希臘原文中屬血氣的人意指屬心理層面的人(the psychological man)。
時間因素
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同時有效處理了一個人的過去與現時生命。精神醫學一些早期學派幾乎只談過往經驗,而較新進的學派則有專注於現時生活者。基督教輔導者能同時兼顧兩者。對於有效處理內疚與憂慮的方式,以下兩節經文透露了一二:「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3-14)當然,輔導者不能總是期待在指出此類經文之後,被輔導者便立刻有所改善;他必須依個別需要與被輔導者共同努力,協助對方透察自身問題並找出得勝之道。
神的愛
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它以神的愛為基礎。使徒約翰說:「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四10)基督教輔導者與其他基督徒維繫著一份靈命關係,並期待協助對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在基督裡成長。基督教輔導者同時也期待非基督徒信主。基督為前來尋求輔導的這個人而死,而他要尋找真正心靈平靜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基督。
普世合用
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它的普世性。它適用於所有人類,不分種族、社會、教育、與文化背景的差異。無論是精神分析學派(psychoanalytic school)、溝通分析師(transactional analysts)、或是現實治療師(reality therapists),都承認他們所採用的方法對某些特定對象產生較為顯著的效果。基督宣告祂能幫助一切來尋求祂的人(參見太十一28;約六37)。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基督教輔導者可以協助所有人;然而基督是輔導者助人的基礎,祂能幫助一切願意歸向祂的人。
全人的概念
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嘗試完整看待一個人。基督教輔導者知道人的生理、心理、與精神層面緊密連結的特性,也很清楚當一個層面受影響時,另外兩者必定受到波及。舉例來說,胃潰瘍可能產生於生理層面。有些人的胃壁較脆弱,體內又帶有一種稱為幽門桿菌的細菌,因此在體質上容易罹患胃潰瘍。而其中又有人因為個性嚴肅,容易擔心害怕,而加劇了潰瘍的惡化。最後,某種個人的罪或對神的懷疑所引起的靈命危機,促使一個人與造物主的關係產生隔閡。這些生理、心理與靈命因素交錯,衍生了輔導者所要處理的個案問題。
基督教輔導的五個聖經要則
最後,基督教輔導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具備了一些不可或缺的基本聖經原則。若捨去這些基本原則,基督教輔導者就不再與眾不同,不再有獨特恩賜,不再優於才智相當的世俗輔導者。下文列舉出這些基本原則:
1. 沒有基督,人便失迷
輔導者若想為他的案主提供任何幫助,就必須對人的本質有一番通透的了解。關於人性的一項根本事實就是:沒有基督,人便失迷。在協助被輔導者解決當前問題的同時,卻忽略他的永恆去向與歸宿,是完全不合邏輯的做法。沒有基督,人便失迷(約十四6)並要走向地獄的永恆厄運(太十28;帖後一9)。對於此一事實的體認必須貫穿整個輔導過程。因著基督的愛(林後五14),基督教輔導者渴望看見被輔導者藉著相信基督為自己的罪而死,領受救恩(約一12;羅六23)。沒有任何事物比白白領受基督的救贖更能解決問題、化開衝突(約六37;弗二8-9),這是無庸置疑的。基督教輔導者熱切期盼他的每一位案主有一天都能向基督敞開心門,就如夏樂蒂‧伊利奧(Charlotte Elliott)寫下「照我本相」(Just As I Am)詩歌的心境一般:
照我本相,無善足稱,
惟你流血,替我受懲,
並且召我就你得生,
救主耶穌,我來!我來!

照我本相,不必等到
自己改變比前更好;
因你寶血除罪可靠,
救主耶穌,我來!我來!

照我本相,反覆不定,
疑信參半,如浪不平;
內有掛慮,外有惡行,
救主耶穌,我來!我來!

照我本相,你肯收留,
接納饒恕,赦我愆尤;
主,我相信你的應許,
救主耶穌,我來!我來!
2.沒有基督,人便有失完整
沒有基督,人不僅失迷,還有失完整。人若靠著自己,將面臨無數衝突與存在的孤獨。他欠缺宇宙中最厚實的慰藉和最能予人能力克服問題的源頭──耶穌基督。當一個人接受基督為個人救主時,聖靈便降臨內住在他的生命中(林後三 16-17),給他力量(弗三16)、引領他(羅八14)、教導他(約十四26),並使他脫離罪惡與死亡(羅八2)。一個人一旦接受基督為救主,神便親自成為他處世生活(約十五4-7)與應對問題(彼前五7)的寶藏資源。當人學會與神親密同行,生活中各種衝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便會大幅消減。聖經中許多人物的生命彰顯了與神親密同行的極大祝福,摩西(出卅三)、希西家(王下十八)、亞薩(詩七三)和使徒保羅(腓三)便是其中幾個例子。我們迫切需要基督給予我們完整的生命。侯克絲女士(Annie S. Hauks)與勞理博士(Robert Lowry)所寫下的這首古老詩歌將此真理傳達得巧妙。
我時刻需要你,救主恩深,
誰有柔聲像你,安慰我心。

我時刻需要你,與我親近,
魔鬼若來試探,靠主得勝。

我時刻需要你,或憂或樂,
主若不來同住,我就枉活。

我時刻需要你,我神我主,
從此你我合一,永遠無阻。

我需你,我真需你,每時刻需要你,
望主隨時施恩惠,我來就你。
精神醫學研究指出,一個孩子若要有健康的身心,他必須感受到父母親能滿足他的需求,並且絕對不會排拒他。同樣的道理當然也適用在神家中的兒女身上。人有一些需求只有神能滿足,這樣的體認對於整個輔導過程具有重大的意義。
簡恩是個三十歲的年輕女性,因為婚姻衝突而罹患了憂鬱症。她既不認識基督,也沒有其他可以求助的對象。已經瀕臨絕望的她正在考慮自我了斷生命。在一次治療過程中,簡恩接受了基督。接著,她開始獲得基督肢體間的互助扶持。許多客觀環境問題仍然存在,然而如今有耶穌在她心裡,她已能承受外在的壓力。簡恩自己所說:「因為憂鬱和焦慮而住院兩次之後,我接受了耶穌基督作我的救主。過去,我不願意檢視自己的內心,不願意承認我的自我中心。我向身邊所愛的人作過度的要求好讓自己快樂。然而,只有當一個人能安然接受自己與他人原原本本的面貌時,才能以基督的愛來愛人。」
3. 人類的墮落
沒有基督,人便失迷殘缺。與此息息相關的,是人類的墮落。人的本質並不是善。他也許具有某種判斷是非的良心(羅二14-15),並未將惡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提後三13),也可能表現出某些善行(賽六四6),然而他仍跳脫不出墮落的人性。世上沒有人全然無罪(羅三9-20),人的本質趨向於惡(羅七14-25)。他可能嘗試建立自己的義(羅十3),卻永遠無法令神滿意。即使在接受基督之後,人仍是墮落的。他雖有了新的生命,卻也不時受到老我罪性的拉扯糾葛(羅七20;加五17;弗四22-24)。
能看清人類墮落本質的輔導者深知,一切所謂「自我實現」的嘗試終究都必失敗。也就是說,人自身既沒有足夠的能力、也沒有必備的善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並克服內心的惡念。基督教輔導者認同先知耶利米的觀察:「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人心狡猾,充滿欺謊;人運用各種心理防衛機轉,以避免誠實面對自己。
合理化,是較為常見的防衛機轉之一。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會說:「我只是不再愛我的伴侶了。神一定也不希望我和一個我不愛的人保持婚姻關係。」事實上,這個人可能有了婚外情,而嘗試為自己的行徑找個合理的藉口,他顯然已陷入罪中。基督教輔導者無時無刻將墮落視為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人受到攻擊
人不僅失迷、不完整、墮落,他更經常受到強敵撒但的攻擊。撒但的勢力、狡猾與卑劣程度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像。魯益師(C. S. Lewis)在他的暢銷書《地獄來鴻》(The Screwtape Letters)裡面生動刻劃了撒但的幾種詭詐技倆。
撒但冀望讓所有非信徒停留在靈命黑暗之中(約三19-21)。牠更隨時伺機破壞基督徒的心靈健康(弗六11-16;彼前五8-9)。撒但運用各種手段達到這些目的。牠可以矇騙,誘惑人相信假學說(提前四1-3)。牠可以左右意念,讓人專注於自己的事而不顧神的事(太十六21-23)。牠可以阻擋福音的傳揚(帖前二2、14-16)。牠可以引誘(林前七5)。牠可以壓迫人的心靈,甚至使人瘋狂(路八26-39)。
雖然魔鬼附身的事確實存在,然而撒但通常採用更不易察覺的方式傷害人。例如,牠最常攻擊基督徒的方式,就是在他最軟弱的地方一再引誘他,這可以是崇尚物質主義、驕傲、肉慾、憂鬱的傾向,任何弱點。撒但的各種詭計是基督教輔導者必須時時考慮察覺的另一項因素。
5. 人有罪性
最後,人不僅失迷、不完整、墮落、受到攻擊,他更具有罪性。你上次聽到以罪為主題的證道是什麼時候?你上次聽到論及地獄的信息是什麼時候?你上次聽到有如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落在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講章般的教導是什麼時候?已經有好一段日子了,是嗎?我猜應該是。我記得孩提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接著一個有關於罪的證道,但現在卻大不如前。沒有罪的概念,就沒有對錯;沒有道德標準,就沒有基督教輔導。對於罪的危險與難以捉摸若沒有穩固的認知,基督教輔導者就無法有效服事基督。罪的概念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曾經從幾個不同面向研究這個主題。我相信罪的概念如今式微,至少有十一個理由。
隨著時間推進,人們將越來越不想聽到有關於罪的教導。大眾想聽的主題絕對不是罪。「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提後四3)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是因為人們掩耳不聽嗎?
現代人越來越專注於個人財富問題,而逐漸輕忽了道德與罪的議題。我痛恨那句據說描繪了美國社會特質的口號:「傻瓜,一切都是經濟啊!」民意調查顯示,對美國社會的多數人而言,只要經濟蓬勃發展,人們的私生活如何並不重要。金錢變得比道德更重要。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它是否被金錢給收買了?
許多人對於心理學理論照單全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佛洛伊德提出了幾項心理學原則,而這些原則有時被強調得過火。當人犯罪時,問題不再是他做了什麼,而是他為什麼這麼做?──是親子問題嗎?是潛意識驅力嗎?是受壓抑的記憶使然嗎?是移情作用嗎?這些說法被過分誇大了。我們的文化不再強調個人的責任、選擇與罪。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心理學成為它的藉口了嗎?
福音運動家(愛德華茲、芬尼、慕迪、桑德、葛理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嗎?你知道哪一位即將崛起的年輕福音主義者,能承繼先驅的精神切切告誡眾人罪的問題?時代已經改變,而罪則逐漸模糊隱匿。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抵擋罪惡的英勇戰士們消聲匿跡了嗎?
電視、電影、書籍、雜誌和網路使人們對於罪不再敏感。曾是令人羞恥的各種罪行,如今成為可以接受甚至是受到提倡的行為。當罪氾濫到一個程度,它就變得容易接受,而人們也對它感到麻木不仁。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罪是否不再被當作罪?
最新的醫學研究針對人類行為,提出了各種難以駁斥的解釋。當這些針對各種不負責任的人類行為所進行的基因研究,提出了難以推翻的生理成因時,我們該如何回應?我相信我們仍可秉持二元論觀點。醫學發現無法否定屬靈層面。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以醫學理論將它敷衍過去?
有時候,對某種罪採取堅定反對的立場,將有礙於個人晉升或政治生涯發展。這在世俗團體和基督教世界中並無異。權力是威嚇力十足的勁敵。今天有多少人願意為信仰背水一戰?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它是否屈就於政治的恫嚇?
「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這三樣大罪中,哪一樣在今天最難分辨?哪一樣是基督針對當時的宗教領袖們所提出的告誡?哪一樣可能已悄悄地滲透了今日的基督教信仰?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哪一樣罪可能在神要賜下祝福時帶來潛藏的危險?
驕傲是謙卑的反面。很明顯,神所喜愛的是謙卑。「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十二3)你認識多少在言行、舉止、應對上謙遜柔和的基督教領導者?你知道多少基督教神學院提倡謙卑更甚於學術成就?據你所知,有多少基督教委員會的組織型態以謙卑為首則?我們當然都知道一些實例,然而驕傲的罪是否也是個問題呢?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是否有某個層面的罪被遮蔽起來呢?
罪的誘惑極大,也帶來許多歡愉──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6)。最近我和一位曾經十分敬虔的朋友敘舊。在過去,他通曉聖經,也能辨察罪的危險,我們經常一起演講。如今他卻離開年少時所娶的妻子,和一位年紀小了許多的女士同居。他說,他剛剛與她墜入愛河。使徒保羅說:「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提後四11)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愛上了罪?
神是一位很有耐心的神。在今天的文化中,我們是否已經不再畏懼祂?我從精神醫學中學到,出於懼怕的動機不如出於愛來得好;然而它究竟還是一種動機。我們是否不再認為罪有一定的後果?你上一次見到一個人因犯錯而畏懼神是什麼時候?我們是否太輕易將某些經文撇在一旁,如加拉太書六章7-8節:「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生永生?」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傳講愛,到了忘記畏懼的地步?
若要完整討論罪的概念如何淡化,就不得不提到這整個現象的幕後首腦。先前我對這個概念大致上已有所認識,而神學院的訓練則進一步協助我歸納出三個因素。我認為罪的概念式微的主要成因就在於此。這記載在約翰壹書二章14-16節。這段經文談到「那惡者」(撒但)、「世界」、與「肉體」。「肉體」意指人性中帶罪的部分,它趨向那「惡者」所掌權的「世界」,使我們偏離正道。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被這幕後首腦的詐術所矇騙?
罪的概念出了什麼問題?在我孩提時候,人們總是嚴肅地討論看待它。許多人可能都還記得費爾摩(T. H. Fillmore)所寫的詩歌。
我今定意,不再留連
世間浮華雲煙;
更美的事,更好的事,
早已據我心田。

我今定意,親近救主
拋開罪惡爭鬧;
祂是真實,祂是公義,
祂有永生之道。
沒有基督,人便失迷、殘缺、墮落、蒙受攻擊、顯露罪性。基督教輔導者若要進行有效能的輔導,必須採納以上所有原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