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滿額折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禪法寶藏01:雜阿含經講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收攝六根 正念正知
靜心觀照 心得解脫

如何修行,才能徹底解脫?徹底解脫的道路是什麼樣的一條路?《雜阿含經》非常清楚勾勒出修行的藍圖,因此透過這本書,讓佛子知道怎麼邁向解脫。

《雜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也是全體佛教的基礎,透過這部經典的精讀,將使我們掌握修行的方向、方法,並且明瞭基本的佛學專有術語。換句話
說,深入雜阿含經等於是兼顧實際的修行與基本佛學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日後研讀其餘佛典,一方面比較沒有阻礙,另一方面能逐漸邁向徹底解脫。

《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在這條路上該怎麼觀察萬物,這條路上會遇到的困難或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萬難,更上一層樓。經過深入研讀,將受到原始佛法的震撼教育,親身感受佛陀的睿智與慈悲。而且,唯有透過《阿含經》,才能真正知道阿羅漢是一個如何超凡入聖的徹底解脫者,不再誤解阿羅漢。

作者簡介

大寂法師

學歷: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著作:
‧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
‧ 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
‧ 瑜伽經
‧ 佛陀的啟示(1)
‧ 佛陀的啟示(2)
‧ 佛陀的啟示(3)
‧ 菩薩的禪修(1):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菩薩的禪修(2):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
‧ 禪法寶藏: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 大寂靜精舍住持
‧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 假日佛學班講師

網站:
‧ http://www.muchcalm.com.tw/

目次

目錄
1. 自我介紹
2. 五蘊
3. 當觀色無常
4. 解脱
5. 禪修方法
6. 正思惟五蘊
7. 大小乘問題
8. 淨土問題
9. 神通問題
10. 不能斷苦
11. 愛苦
12. 無常的時間觀
13. 三法印
14. 佛法講的「樂」
15. 被煩惱役使
16. 寺廟存在的必要性
17. 結所繋法
18. 禪修引導
19. 魔王波旬
20. 神通
21. 見法涅槃
22. 無漏
23. 觀察五蘊
24. 阿羅漢
25. 滅盡定
26. 解脱道與菩薩道
27. 正知正念充滿
28. 瑜伽
29. 行圓滿
30. 果圓滿
31. 淨土宗
32. 往生
33. 師圓滿
34. 比丘尼戒
35. 過午不食
36. 兩種法師
37. 舍利弗
38. 我見延伸的我勝、我等、我劣
39. 舍利弗的教學方法
40. 主動成為佛教徒
41. 愚相
42. 考試可以靠佛菩薩嗎?
43. 遠塵離垢
44. 見法
45. 不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
46. 五轉
47. 無明

書摘/試閱

五蘊

以下正式開始進入〈五陰品〉的經文:

第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是正見;正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見;正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時,世尊告知諸比丘「當觀色無常」,應當觀察「色」是無常的,觀察「色」是無常的,才是正確的知見,產生正確知見,才會讓心產生「厭離心」,厭離六道輪迴的世間。


何謂五蘊或五陰?即色、受、想、行、識。

「色」蘊:
「色」是什麼?一切色法之類聚,泛指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就是「色」,非指女色,所有物質世界的物質現象即是色法。

「受」蘊:
感受。所有感受(含以下六種感受)分為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亦是【捨受】)。

眼受:眼觸所生受,不外乎當眼睛看東西時,開始產生分別、判斷,進而有苦受或樂受等。

耳受:當耳朵聽到悅耳的聲音,產生樂受;聽到噪音,產生苦受等。

鼻受:聞到香氣,心生舒坦;聞到廁所散發出臭味,避之唯恐不及。

舌受:嘗到美味的食物,產生樂受;吃到難吃的飲食,產生苦受。

身受:碰到柔軟的東西,心生高興;碰到堅硬的東西,會受傷或不喜歡而感到痛苦。

意受:意識在幻想美好的事物,感到快樂;感到迫害時,因擔心而覺得痛苦。

「想」蘊:
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接觸外境而產生的「想」,幻想、計劃中的想都是。

「行」蘊:
除「色、受、想、識」之外一切有為法,身、口、意造作,意志與心的作用,內在意念上想作的,通常與思心所有關。人會造善惡業,通常也是因為行蘊。有些法無法歸納為「色、受、想、識」這四蘊時,通常可收入「行」蘊,通稱「諸行」,所有關於「造作」的諸法,都可稱為諸行,如身體殺人、舌頭講話等。「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舉例來說,光是有殺人動機是「意行」,開始跟同黨在口頭上計劃是「口行」,付諸實踐則是「身行」。

「識」蘊: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之類聚,產生認識作用,對應「六根」、「六塵」等。

例如: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提及「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即為上述所提;「空」,則指「色,受、想、行、識」皆空無自性。


問:何謂「一切有為法」?

答:「有為」就是指人為的, 例如: 涅槃是無為法,虛空也是無為法, 對照來說, 人世間的建築物要透過人為的努力去建造, 就是有為法, 洗衣、炒菜、上學或坐公車等等,都是有為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