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滿額折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何以愛物:動物倫理二十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40 元
優惠價
90396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近年,動物保護運動呼聲四起,對關心動物的人來說確實令人鼓舞,但對於運動以外的大多數人而言,動物保護主義有時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 為什麼要愛護動物?

* 動保主義者怎可能肯定動物也有知覺情感?

* 反正最後都是被吃掉,為什麼要關心肉丸和火腿活得好不好?

* 植物也是生命,素食的道德高地從何而來?

* 為什麼人類不可以像獅子老虎那樣殘殺獵物?

* 動物不是大自然給予我們享用的資源嗎?何來諸多的限制?

* 而且,世上仍有那麼多人受苦,為何要顧及動物?

 

本書針對普羅大眾對動保理念和主張抱有的二十道常見問題,提出有理性和情感根據的正面解答。只有在誤解消除和相互理解後,動保圈內外才有機會展開有意義的對話。

 

===============

 

「坊間可推薦的動保或動物倫理書籍,或直接擇定立場訴諸篤志者,或由理論切入而艱澀難懂。偶有深入淺出之經典著作,又因年代久遠而缺乏更新。但是曾琬淋的這部《何以愛物》,卻恰恰彌補了這許多問題,也回應了華語讀者的需要。」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李鑑慧

 

 

「面對坊間衝著動物保護的相反意見或攻擊,琬淋選擇以理性梳理脈絡,並逐一回應與解答。書的重點,是為回應世態炎涼的好些說法,也唯有靠科學與哲學等學說,才更能在坊間輕率的說法中,站得住腳。」

作者簡介

曾琬淋

 

自小愛動物,卻仍偶會吃肉的彈性素食者,生活於吃肉者之中。經過多年思考和內心掙扎,發現此尷尬身份,正適合作為動物保護運動與大眾之間的溝通橋樑,便致力以寫作為動物發聲。日常主要以從事教育研究和教授粵語為生,同時亦為動物慈善機構擔任義務文字翻譯,譯文有〈動物產品的道德足印〉、〈公義、關懷和動物解放〉和〈中華文化中的動物〉等,主要見於《台灣動物之聲論壇》。

名人/編輯推薦

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嘉銘(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

撰序推薦

建立理解,才能打破牢籠

 

近數十年來,動物保護的呼聲和運動在全球各地冒起。很多人類開始思考自己的食物生活得好不好、死得痛不痛快,並會自我設限,不購買在動物身上試驗過的產品、拒絕穿著動物的皮毛和抵制動物表演。與此同時,當「局外人」看到這些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行為,聽到他們的口號,都會滿頭問號。大部分人對動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心,不過一說到要實際地保護動物,犧牲人類利益或享受去保障動物的生存和改善牠們的生活時,很多人又會猶豫——有需要嗎?人們的懷疑,主要來自一個古今中外根深柢固的觀念:動物是大自然給人類享用的資源之一。既是資源,即不與人類同等,又有何資格要求人類為了牠們的福祉而限制自己?而那些動保人說農場動物過得不好,動物園的猴子和海豚不想表演,他們又怎知道?素食者則更偽善,他們不也吃蔬菜?植物不也是生命?他們又怎知植物便沒有感受?再者,動物保護主義只是一時興起的西方概念,與重人倫親情的亞洲文化不相容,搞不好這動保運動可能還帶有政治目的!

以上種種對動保運動興起的反應並非虛構。作為一個在吃肉者和「局外人」之間長大和生活的人,筆者對這些質疑耳熟能詳。十來歲的時候,我便萌生了寫書的念頭,想以動物寫給人類的信件的形式,去為流浪動物、農場動物、實驗動物和表演動物等發言——不過後來學業繁忙便忘掉了,其實以當時的年紀也未有足夠能力去完成任務。直到大學畢業後,我才重拾以文字為動物發言的夢想。由於學習和工作的緣故,我經常需要搜集資料,做文獻回顧,寫論文和報告等等。某天我突然在想,既然我能為學分和工資而做這些事,何不也為動物而做?

 

我的背景可能會與讀者對於動保作家的想像相差甚遠。雖然我自小便開始思考人類對動物的剝削,會關注動物保護組織的工作,但我不是一名「正式」的動物倫理學者。出身於語言學系的我,靠著閱讀大量有關動物倫理的書籍、學術文章、網上討論,甚至上了好幾門網上課程,嘔心瀝血才得以完成此書。此外,行筆之時我仍然是一名吃肉者(雖然很少吃肉),也用過象牙筷子、看過海豚和海獅表演、陪家人釣過一次魚、生物課上解剖過白老鼠、買過很可能含兔毛的大衣……所以我不只沒有相關學歷,顯然也沒有道德高地可站。不過,我卻發現自己身處的位置,也許正適合寫一本向「局外人」講述動物倫理的書。在理性和情感上,我對兩方觀點都有所體會,同時我也算是「局外人」,沒有象牙塔內的「專業包袱」或動保圈中的「立場包袱」。或許我的文字,反而可更貼近普羅大眾的接收頻率。

 

此書名為「何以愛物」,這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是「為什麼要愛護動物」,二是「該如何去愛護動物」,就是此書要解答的大問題。世上不乏「愛」動物的人,因為動物的確可以很可愛,尤其是那些大眼睛、毛茸茸、樣子蠢蠢的,連害怕動物的人見了,也不得不承認有點可愛。這種觸動人心的可愛,相信也是社交媒體上某些明星動物能年收入上億的原因。不過,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可愛的小雞和小羊照片,轉頭便吃雞腿和羊架的大有人在。「愛物」所指,顯然不是這種對(某些)動物的片面喜愛,而是反思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反省自身和社會對待動物的方式,繼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去減少傷害。

 

這本書自然是寫給好奇「何以愛物」的讀者。對於一些動物保護人士或者組織的行動和所宣揚的一套,非「圈內」人可能覺得他們在說另一種語言,所以我想嘗試用這本書去做一下翻譯。此外,這本書亦是寫給動保人士和任何關心動物狀況的人,希望這本書給大家一個機會去再思考自己的理念。而且,動保人士平日一定收到不少提問,例如在餐桌上表示不吃肉時,逛街時表示不購買有動物實驗的產品時,旅遊時表示不想看動物表演時……一時之間可能真是被質問得啞口無言,可能大家從直覺上便知道這些行為是錯的,卻未深思過背後原因,又可能腦海裡混亂地浮現了動物被剝削的畫面,但不知從何說起。我希望這本書也可幫助大家整理思緒,以後碰見類似問題時,能為動物發聲,從而觸動對方的同理心。因為打破牢籠最有力的鎚子,便是建立理解。

 

願大家都能在此書中找到自己何以愛物的答案。

目次

推薦序一 為「同類」而寫之書 李鑑慧

推薦序二 我們需要人類世的愛的教育 陳嘉銘

自序  建立理解,才能打破牢籠

 

第一章 何謂動物?

第二章 我們怎知道動物能感知苦樂,而非單純像機器般運作?

第三章 魚也有感知嗎?

第四章 動物不是大自然給予人類取用的天然資源嗎?

第五章 植物同樣是生命,吃肉或吃素有什麼區別?

第六章 現代的肉、蛋、奶生產模式有何不妥?

第七章 「君子遠庖廚」是否便已足夠?

第八章 動物界中的捕食者也殘殺獵物,為什麼人類就不可以?

第九章 為什麼吃貓狗會惹來更多道德爭議?

第十章 如果我不是特別喜歡動物,動物的待遇又與我何干?

第十一章 動物福利議題牽涉很多政治和經濟因素,它還有道德意義嗎?

第十二章 有這麼多人在受苦,為何還要顧及動物?

第十三章 應該為了善待動物而捨棄某些傳統活動嗎?

第十四章 傳統中華文化思想支持愛護動物嗎?

第十五章 動物真的需要擁有「福利」和「權利」嗎?

第十六章 人和動物之間有利益衝突時該怎麼辦?

第十七章 人類要對動物多好才足夠呢?

第十八章 我可不可以在關心動物的同時,亦吃肉和使用來自動物的產品和服務?

第十九章 動物的處境有可能得到實際改善嗎?

第二十章 世界如此紛亂,現在是關心動物的合適時候嗎?

 

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9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