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250 元優惠價
:90 折 22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榮獲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由二〇一五至今,周昭亮醫生以新鮮詩人的面孔不斷地在新加坡與區域的平台裡嶄露頭角,成為不同報刊、雜誌、出版社力捧的新手。《萬有醫始》多次精選,為第一本個人詩集。
• 一本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詩集,以最親和溫柔的筆調,書寫出身為老人科醫生最生猛的觀察,並譜寫出各個生命面貌的最終樂章。
• 詩集夾雜了原鄉香港廣東話,以及新加坡式用語,無疑創造出了嶄新的「詩的語言」(poetic diction)。(詩集裡包含一些特別名詞的註釋,方面世界華文讀者閱讀!)
• 遊歷多國的見聞、感知與見識,使其書寫豁然開朗,往往一葉一微笑可見如來。即便如此,周醫生的書寫也十分嚴謹內斂,以內省觀反觀外相,以平凡彰顯慾望,在必要的人生轉折時,也曾向命運低頭,並於此重生。序
一
世界其實一點也不小。
盤古初開,宇宙一直膨脹。星宿獨自發育,在既定軌跡恆常運行;萬有引力下,每個星體亦與鄰近星體互相牽制,互相支持,偶然擦身而過,星火亦可燎原。
有趣地,人們的生活也跟星宿相差不遠。二十一世紀,我們很多人成長後,背上行囊,獨自在世界各地游走,以四海為家。同時,我們又透過現代通訊科技,與萬里以外的親朋戚友保持聯繫,以語言文字去反抗寂寥。
站在浩瀚的全球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熟悉的語言去認識陌生的話語,用既有的思考模式參透別國的文化;生活在異國的城市,由自身的角度去看待當地事物人情,既融入社會,亦同時誔生出新穎的想法。
我在香港成長,移居新加坡十多年。當既有的基礎,遇上地域差異的刺激,剛開始時火花併發,繼而沉殿,逐漸走入自身的語言思維。把它們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就孕育出一種文學。
二
撰寫這篇序時,我正在蘇格蘭享受著重返校園的生活。時間往往是充滿巧合,或冥冥中早有安排的。行醫多年,終於可以有一年的時間,重拾書本研讀法律;同時讀詩寫詩也有四年了,可以在這個時候出版第一本詩集,正逢今年四十歲,作為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紀錄。
詩集取名《萬有醫始》有幾重意義。
醫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十多年來,從香港到新加坡,在忙碌的臨床經驗中,看到、聽到、想到大量的故事和體會,確實有「血」有「淚」。我需要一種形式去記載,予以沉澱過去和重新瞭解,現代詩就順理成章成為這個載體,同時,行醫的領悟亦滋養了詩歌的內涵。所以,第一本詩集與我的工作背景實在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
再則,在華語裡「醫」和「一」是同音的,所以「萬有醫始」留下了第一本詩集初試啼聲的印記。而且,「一」也衍生自另一個更重要的根本:這本詩集和我第一次寫詩的起源。
二〇一五年六月以前,我並不會讀和寫現代詩。跟大部分在香港長大的人一樣,只是在中學背誦唐詩宋詞(當然要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是他啓發我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至於現代詩,只記得那時在學校讀過兩首五「四年」代的新詩罷了。因此要再次感謝「新文潮文學社」舉辦的「一首詩的時間」,在臉書一天寫一首現代詩,連續三十天;就這樣,我開始寫人生的第「一」首詩了。
在臉書群組中,那三十天與各位新來的和資深的詩人互動,啓發了我瞭解現代詩的美學:節奏感的基礎,運用意象的天馬行空,和最重要的在內容和風格上,以反映當代入世的角度去重看已有的態度和意識。就這樣,我就走了一個比大觀園更宏大更瑰麗的現代詩空間。
從網絡回歸真實,與很多詩人成為朋友,加深對現代詩的研究;更進一步開始大膽投稿到華語世界的詩刊和文學雜誌,榮幸地受到編輯們的青睞,漸漸地令「小昭」之筆名得到認識。
三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萬有的本質、生成和變化是跟隨「道」的規律,因此有「無為」和「無不為」去因循自然。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總是充滿變化,多變早已成為永恆的現象,我亦要不斷學習在「無為」和「無不為」之間拿捏分寸。在現代詩的路途上,有順應機遇的時候,也有主動出擊的日子,一步一腳印,成就了第一本個人詩集的出現。
因此,詩集的編排也跟隨這個生成的過程。詩集分為五個部分,由關於多年行醫的感受,而且很幼嫩的詩開始「望聞問切」;接著是關於情感的「情深欲淺」;第三部分收錄在各地詩刊文學雜誌發表的「初次登場」;最後走入第四和第五部分,以比較熟練的手法去描述我對香港、新加坡和蘇格蘭「城市倒影」的情意,和對 「生活日常」的詩意。
在香港長大,於獅城工作定居,今年到蘇格蘭愛丁堡進修;由讀醫行醫、寫第 「一首詩」、到第一本詩集,一切似乎是偶然,更是忻然。這個故事,同時證明並沒有什麼是太遲開始的,人到中年,第一本詩集,第一篇自序,得以能夠實現,請讓我再次感謝新文潮,感謝新加坡。
世界果然一點也不小,本地的文學領域更加不小,你與我其實並不孤單。
周昭亮
二〇一九年六月,寫於蘇格蘭書籍簡介
《萬有醫始》是周昭亮醫生的第一本詩集,精心挑選出2015至2019年之作品,並將他移民新加坡、工作(老人科)、遊學等經歷,通過詩意的轉化,細緻地呈現出生命的奏鳴曲,作品內容更跨越了香港、新加坡、蘇格蘭等。他日間行醫,晚上寫詩,希望用仁心仁術,格物觀人,將一把含蓄卻宏亮的聲音,醞釀出宅心仁厚的詩篇,並將文學和生活聯繫得更為緊密。
• 詩人小昭的作品反映了一位醫者柔軟的仁心,細膩入微而兼具大愛,並體現了作者在白色巨塔裡的日常與情境,同時是一位詩人和醫者的筆意,甚為難得。――陳克華,台灣詩人
• 作為醫生,周昭亮能接觸到生死邊緣的溫度,作為離鄉者,小昭能咀嚼時空距離帶來的虛實。兩者在詩中並沒有衝突,倒是讓它擁有新詩難得的理性與冷靜。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熱帶的憂鬱,在南洋琳琅的意象聲樂以外,是苦吟的執著與耿耿。――廖偉棠,香港詩人
• 昭亮的詩有一種粵語的優美,帶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不花俏的文字,誠懇地帶領我們走入他的人生,使之悸動與感動。――蔡欣洵,新加坡詩人、作家、講師
• 以詩作為生活的方式,在尋常事物中尋找詩意,是詩人的日常活動,周醫生出版《萬有醫始》是階段性總結,也為我們打開一扇門,歡迎我們進入他詩的世界。――陳可揚,新加坡文字工作者
• 詩人小昭在詩集中的種種叩問反射了當代人對生命的疑問,並毫無保留地向讀者交出自己的答案。《萬有醫始》細膩地切入現實,讀者可以分享內裡深藏的種種情緒,在冷峻與熱烈之間的觀察點徘徊:面對世界時既有靜默抽離的省思與批評,又有面對各種身分時坦誠的內心自白的作品。小昭提醒了我寫作的真誠,我在內裡聽到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回聲。――曾淦賢,香港詩人
• 《萬有醫始》記錄了小昭行吟香港、新加坡和愛丁堡的軌跡。在字距之間、詩行之間、綿密的意象之間、多變的節奏之間,醫者之心以詩音療愈疫世……――宋子江,香港詩人、學者
• 十八首詩,是醫生詩人的自我療程,是交付給讀者的聽診器,殘酷中夾著溫柔又捎帶風霜的字句,如〈生命〉「從頭頂出來/掉落一公升流言蜚語/放下血肉模糊的毒箭/曾幾何時連綿回眸」,若親眼目睹著心驚肉跳的降生;而結尾以「頭頂先出來/吸入第一口六月燒煙/迎接六十億人的大話荒謬/當時舉家慶賀快高長大/和我麻醉後的清醒之間/只是一剎那」就把直接新生命的所有期盼和即將面對的真相濃縮在一剎那,那是醫者父母心的慈愛與詩人尖銳刺骨的矛盾。如果說詩的形狀是綿里藏針,那這針隱隱約約地在詩人的詩集裡刺著靈魂的眼角,不小心會溢出血滴,酸酸地時而顫抖,然後我就在麻醉後清醒了,只是不知是在何時、何地。――黃文傑,新加坡詩人,最新著作《短舌》
• 讀周醫生的詩總讓我想起他的職場專業。醫生面對病毒、疾病和創傷,都得以理性和科學精神來對待,醫生在面對病人時,也要有感性和憐憫之心來撫慰病人心理的苦難。兩者不可缺,同時又會干擾對方,如走鋼絲般只能如履薄冰,得時時警惕自己。――張國強,新加坡小說家
• 繞過生命中迂回的泥與水迹,暗中排遣悶騷或邊緣的誤差,直至晝夜身份的形體消失爲止。這是作者給予讀者初夜的小確幸。――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 周昭亮文字清雅,淡淡的哀愁中,情感飽滿。他情感之具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場景的設置。也就是說,其「具體的情感」,是在特定的場景中生成、醞釀出來的。其中,非常鮮明個性的場景是:城市。詩人何以選擇「城市」呢?這涉及「現代性」。這是現代環境壓迫下的一種條件反射,是一種自然的心靈展現。詩人在人際疏遠的城市,透過寫詩,批判,抒情與療傷。――周錦聰,馬來西亞詩人
榮獲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由二〇一五至今,周昭亮醫生以新鮮詩人的面孔不斷地在新加坡與區域的平台裡嶄露頭角,成為不同報刊、雜誌、出版社力捧的新手。《萬有醫始》多次精選,為第一本個人詩集。
• 一本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詩集,以最親和溫柔的筆調,書寫出身為老人科醫生最生猛的觀察,並譜寫出各個生命面貌的最終樂章。
• 詩集夾雜了原鄉香港廣東話,以及新加坡式用語,無疑創造出了嶄新的「詩的語言」(poetic diction)。(詩集裡包含一些特別名詞的註釋,方面世界華文讀者閱讀!)
• 遊歷多國的見聞、感知與見識,使其書寫豁然開朗,往往一葉一微笑可見如來。即便如此,周醫生的書寫也十分嚴謹內斂,以內省觀反觀外相,以平凡彰顯慾望,在必要的人生轉折時,也曾向命運低頭,並於此重生。序
一
世界其實一點也不小。
盤古初開,宇宙一直膨脹。星宿獨自發育,在既定軌跡恆常運行;萬有引力下,每個星體亦與鄰近星體互相牽制,互相支持,偶然擦身而過,星火亦可燎原。
有趣地,人們的生活也跟星宿相差不遠。二十一世紀,我們很多人成長後,背上行囊,獨自在世界各地游走,以四海為家。同時,我們又透過現代通訊科技,與萬里以外的親朋戚友保持聯繫,以語言文字去反抗寂寥。
站在浩瀚的全球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熟悉的語言去認識陌生的話語,用既有的思考模式參透別國的文化;生活在異國的城市,由自身的角度去看待當地事物人情,既融入社會,亦同時誔生出新穎的想法。
我在香港成長,移居新加坡十多年。當既有的基礎,遇上地域差異的刺激,剛開始時火花併發,繼而沉殿,逐漸走入自身的語言思維。把它們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就孕育出一種文學。
二
撰寫這篇序時,我正在蘇格蘭享受著重返校園的生活。時間往往是充滿巧合,或冥冥中早有安排的。行醫多年,終於可以有一年的時間,重拾書本研讀法律;同時讀詩寫詩也有四年了,可以在這個時候出版第一本詩集,正逢今年四十歲,作為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紀錄。
詩集取名《萬有醫始》有幾重意義。
醫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十多年來,從香港到新加坡,在忙碌的臨床經驗中,看到、聽到、想到大量的故事和體會,確實有「血」有「淚」。我需要一種形式去記載,予以沉澱過去和重新瞭解,現代詩就順理成章成為這個載體,同時,行醫的領悟亦滋養了詩歌的內涵。所以,第一本詩集與我的工作背景實在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
再則,在華語裡「醫」和「一」是同音的,所以「萬有醫始」留下了第一本詩集初試啼聲的印記。而且,「一」也衍生自另一個更重要的根本:這本詩集和我第一次寫詩的起源。
二〇一五年六月以前,我並不會讀和寫現代詩。跟大部分在香港長大的人一樣,只是在中學背誦唐詩宋詞(當然要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是他啓發我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至於現代詩,只記得那時在學校讀過兩首五「四年」代的新詩罷了。因此要再次感謝「新文潮文學社」舉辦的「一首詩的時間」,在臉書一天寫一首現代詩,連續三十天;就這樣,我開始寫人生的第「一」首詩了。
在臉書群組中,那三十天與各位新來的和資深的詩人互動,啓發了我瞭解現代詩的美學:節奏感的基礎,運用意象的天馬行空,和最重要的在內容和風格上,以反映當代入世的角度去重看已有的態度和意識。就這樣,我就走了一個比大觀園更宏大更瑰麗的現代詩空間。
從網絡回歸真實,與很多詩人成為朋友,加深對現代詩的研究;更進一步開始大膽投稿到華語世界的詩刊和文學雜誌,榮幸地受到編輯們的青睞,漸漸地令「小昭」之筆名得到認識。
三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萬有的本質、生成和變化是跟隨「道」的規律,因此有「無為」和「無不為」去因循自然。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總是充滿變化,多變早已成為永恆的現象,我亦要不斷學習在「無為」和「無不為」之間拿捏分寸。在現代詩的路途上,有順應機遇的時候,也有主動出擊的日子,一步一腳印,成就了第一本個人詩集的出現。
因此,詩集的編排也跟隨這個生成的過程。詩集分為五個部分,由關於多年行醫的感受,而且很幼嫩的詩開始「望聞問切」;接著是關於情感的「情深欲淺」;第三部分收錄在各地詩刊文學雜誌發表的「初次登場」;最後走入第四和第五部分,以比較熟練的手法去描述我對香港、新加坡和蘇格蘭「城市倒影」的情意,和對 「生活日常」的詩意。
在香港長大,於獅城工作定居,今年到蘇格蘭愛丁堡進修;由讀醫行醫、寫第 「一首詩」、到第一本詩集,一切似乎是偶然,更是忻然。這個故事,同時證明並沒有什麼是太遲開始的,人到中年,第一本詩集,第一篇自序,得以能夠實現,請讓我再次感謝新文潮,感謝新加坡。
世界果然一點也不小,本地的文學領域更加不小,你與我其實並不孤單。
周昭亮
二〇一九年六月,寫於蘇格蘭書籍簡介
《萬有醫始》是周昭亮醫生的第一本詩集,精心挑選出2015至2019年之作品,並將他移民新加坡、工作(老人科)、遊學等經歷,通過詩意的轉化,細緻地呈現出生命的奏鳴曲,作品內容更跨越了香港、新加坡、蘇格蘭等。他日間行醫,晚上寫詩,希望用仁心仁術,格物觀人,將一把含蓄卻宏亮的聲音,醞釀出宅心仁厚的詩篇,並將文學和生活聯繫得更為緊密。
• 詩人小昭的作品反映了一位醫者柔軟的仁心,細膩入微而兼具大愛,並體現了作者在白色巨塔裡的日常與情境,同時是一位詩人和醫者的筆意,甚為難得。――陳克華,台灣詩人
• 作為醫生,周昭亮能接觸到生死邊緣的溫度,作為離鄉者,小昭能咀嚼時空距離帶來的虛實。兩者在詩中並沒有衝突,倒是讓它擁有新詩難得的理性與冷靜。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熱帶的憂鬱,在南洋琳琅的意象聲樂以外,是苦吟的執著與耿耿。――廖偉棠,香港詩人
• 昭亮的詩有一種粵語的優美,帶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不花俏的文字,誠懇地帶領我們走入他的人生,使之悸動與感動。――蔡欣洵,新加坡詩人、作家、講師
• 以詩作為生活的方式,在尋常事物中尋找詩意,是詩人的日常活動,周醫生出版《萬有醫始》是階段性總結,也為我們打開一扇門,歡迎我們進入他詩的世界。――陳可揚,新加坡文字工作者
• 詩人小昭在詩集中的種種叩問反射了當代人對生命的疑問,並毫無保留地向讀者交出自己的答案。《萬有醫始》細膩地切入現實,讀者可以分享內裡深藏的種種情緒,在冷峻與熱烈之間的觀察點徘徊:面對世界時既有靜默抽離的省思與批評,又有面對各種身分時坦誠的內心自白的作品。小昭提醒了我寫作的真誠,我在內裡聽到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回聲。――曾淦賢,香港詩人
• 《萬有醫始》記錄了小昭行吟香港、新加坡和愛丁堡的軌跡。在字距之間、詩行之間、綿密的意象之間、多變的節奏之間,醫者之心以詩音療愈疫世……――宋子江,香港詩人、學者
• 十八首詩,是醫生詩人的自我療程,是交付給讀者的聽診器,殘酷中夾著溫柔又捎帶風霜的字句,如〈生命〉「從頭頂出來/掉落一公升流言蜚語/放下血肉模糊的毒箭/曾幾何時連綿回眸」,若親眼目睹著心驚肉跳的降生;而結尾以「頭頂先出來/吸入第一口六月燒煙/迎接六十億人的大話荒謬/當時舉家慶賀快高長大/和我麻醉後的清醒之間/只是一剎那」就把直接新生命的所有期盼和即將面對的真相濃縮在一剎那,那是醫者父母心的慈愛與詩人尖銳刺骨的矛盾。如果說詩的形狀是綿里藏針,那這針隱隱約約地在詩人的詩集裡刺著靈魂的眼角,不小心會溢出血滴,酸酸地時而顫抖,然後我就在麻醉後清醒了,只是不知是在何時、何地。――黃文傑,新加坡詩人,最新著作《短舌》
• 讀周醫生的詩總讓我想起他的職場專業。醫生面對病毒、疾病和創傷,都得以理性和科學精神來對待,醫生在面對病人時,也要有感性和憐憫之心來撫慰病人心理的苦難。兩者不可缺,同時又會干擾對方,如走鋼絲般只能如履薄冰,得時時警惕自己。――張國強,新加坡小說家
• 繞過生命中迂回的泥與水迹,暗中排遣悶騷或邊緣的誤差,直至晝夜身份的形體消失爲止。這是作者給予讀者初夜的小確幸。――歐筱佩,馬來西亞詩人
• 周昭亮文字清雅,淡淡的哀愁中,情感飽滿。他情感之具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場景的設置。也就是說,其「具體的情感」,是在特定的場景中生成、醞釀出來的。其中,非常鮮明個性的場景是:城市。詩人何以選擇「城市」呢?這涉及「現代性」。這是現代環境壓迫下的一種條件反射,是一種自然的心靈展現。詩人在人際疏遠的城市,透過寫詩,批判,抒情與療傷。――周錦聰,馬來西亞詩人
作者簡介
周昭亮醫生,1978年在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後移居新加坡工作,融入獅城生活和文化,認識了本地作家後,嘗試以詩記錄種種體會和經驗。作品多見於本地和香港的文學雜誌,2018年獲得新加坡詩歌節優異獎。
目次
自序
一、望聞問切
1. 深切
2. 白色房間
3. 傷口
4. 眼淚
5. 絕症
6. 手術前後
7. 生命
8. 回答不了的問題
9. 誰
10. 日與夜
二、情深欲淺
1. 嘗辣
2. 存亡
3. 第一章
4. 夜了
5. 泡沫
6. 情動
7. 摘花
8. 軌跡
9. 風塵
10. 觸及
三、初次登場
1. 第一交響樂•國
2. 藥石無靈
3. 下班後,茶几上的情書
4. 大掃除,茶几上的鑰匙
5. 廿年
6. 對倒
7. 似非而是
8. 百年以前
9. 蘇格蘭微涼
四、城市倒影
1. 餘恨中的雨痕――重回香港2014-2018
2. 白布鞋
3. 五點鐘
4. 不知道
5. 還是遺忘
6. 大寒
7. 第一故鄉
8. 白與黑
9. 移民前請選擇性失憶
10. 平行的備忘錄
五、生活日常
1. 致生活日子
2. 夜曲
3. 練習
4. 虔誠的詩
5. 雨季
6. 故事新編
7. 鬼影
8. 小確幸的溫度
9. 樹
一、望聞問切
1. 深切
2. 白色房間
3. 傷口
4. 眼淚
5. 絕症
6. 手術前後
7. 生命
8. 回答不了的問題
9. 誰
10. 日與夜
二、情深欲淺
1. 嘗辣
2. 存亡
3. 第一章
4. 夜了
5. 泡沫
6. 情動
7. 摘花
8. 軌跡
9. 風塵
10. 觸及
三、初次登場
1. 第一交響樂•國
2. 藥石無靈
3. 下班後,茶几上的情書
4. 大掃除,茶几上的鑰匙
5. 廿年
6. 對倒
7. 似非而是
8. 百年以前
9. 蘇格蘭微涼
四、城市倒影
1. 餘恨中的雨痕――重回香港2014-2018
2. 白布鞋
3. 五點鐘
4. 不知道
5. 還是遺忘
6. 大寒
7. 第一故鄉
8. 白與黑
9. 移民前請選擇性失憶
10. 平行的備忘錄
五、生活日常
1. 致生活日子
2. 夜曲
3. 練習
4. 虔誠的詩
5. 雨季
6. 故事新編
7. 鬼影
8. 小確幸的溫度
9. 樹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