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周策縱論詩書
滿額折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論詩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0540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超過半世紀,收錄的文章,總括而言有好幾大類,第一類包括了一九四九年周教授去國前的文章,大部份見於香港浸會大學特藏部的周策縱資料檔案,分散於他晚年的書信資料夾。第二類見於他四九年之後發表在《大陸雜誌》的幾篇與專家學者討論文學研究的文章,與之書信往還的均是一時名家。第三類則是周教授去國之後早年曾以單行本出版的兩部小書:《續梁啓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兒》――兼論對聯與集句》與《論王國維《人間詞》》。這三類文章,加上周教授其他探討古典文學、書法象棋以及追憶故人的文章,全書稿總計超過十五萬字,可以說是探究周教授文學批評典範不可錯過的文集。

作者簡介

周策縱(1916-2007)

湖南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為知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代表作有《五四運動史》、《中國浪漫文學探源》、《海燕》等,一生中英文著述頗豐,計有40餘本專著和180餘篇論文出版刊行,並有多篇隨筆、散文、詩詞等作品傳世。


王潤華

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已出版文學創作包括《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王潤華詩精選集》、《重返詩鈔》(詩集)、《秋葉行》、《重返集》、《榴槤滋味》(散文)等創作。學術著作有《王維詩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華文後殖民文學》等。


黎漢傑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故事》,詩論集《新詩餘話》。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序文集》、《周策縱論學書信集》等。


大學者的古今詩學對話

一、周策縱被忽略的詩歌論述

黎漢傑賢弟是我最佩服的周策縱教授未成書的遺作專家與出版人,他很有系統又細心收集周策縱生前尚未結集的作品出版。我有幸參與出版計劃的有《風媒集》(心笛、王潤華、瘂弦、黎漢傑編,臺北秀威資訊,二〇一七),這是周公早在一九五七年就翻譯好的歐美各國的現代詩歌,曾命名為《西詩譯萃》(見《周策縱文集》附書目)約一百二十多首,一直沒出版,他逝世前也一直不停的在增刪與修改。二〇一八年黎漢傑又帶頭,我從中協助,收集出版在世界各國報刊雜誌發表的各國學者訪問周策縱的文章《修辭立其誠:周策縱訪談集》(王潤華、黎漢傑編,香港初文出版社,二〇一八)。二〇一九年我們再收集與出版了周策縱教授為很多學者的書寫的序文《周策縱序文集》(王潤華、黎漢傑編,香港初文出版社,二〇一九)。
這本《周策縱論詩書》原發表在各種書刊或存在於遺物中,學者不容易一起閱讀,是周策縱被忽略的詩歌藝術論述一部分,加上我以前與朋友編的《周策縱文集》(香港商務印書館,二〇一〇),與上述三本第一次出版的《風媒集》、修辭立其誠:周策縱訪談集》與《周策縱序文集》,我們可更全面認識周策縱如何給詩論與藝術帶來一種新的解讀語言與方法、一種新的世界文學的比較與批評視野。所以黎漢傑經過辛苦收集與編輯,終於出版了。

二、多元的學識種子、經驗與見解的《周策縱論詩書》

周策縱是當代異類的詩學專家,他帶著多元的學識種子、跨學科見解進入文學領域。一九四二年中央政治大學行政系畢業後,曾先後主編《新認識月刊》、《市政月刊》、《新批評》等刊物,並一度供職於重慶市政府。一九四五年始,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侍從室編審(秘書),與陳佈雷、陶希聖、徐復觀等文人共事。蔣介石在臺灣二二八事件後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就是他所執筆。這時他被肯定為撰寫官方文告的一流高手。
一九四八年周教授赴美國留學,計劃成為政治行政專家,卻最後專心從事文學創作、著述與研究。一九五五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其研究五四運動的博士論文,後來在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時改寫,以超越民族感情、超黨派偏見,多角度的全面客觀的分析中國現代的文化思想革命巨著《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文化思想革命》(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一九六〇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以英文出版,成為國際五四論述的權威,至今無人超越。之後周教授專心文學研究、文化、歷史,他發表了大量紅樓夢研究的專著,突破許多版本考證與文本結構藝術的結論,從曹紅學的社會家族史料、《紅樓夢》小說寫作內在的藝術結構,論定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的編輯與出版技術證明《紅樓夢》一百二十回的程乙本為曹雪芹一人之著作,還以多元方法帶領東西方等國際學者建構《紅樓夢》為世界經典小說的經典著作。

三、深入西方詩學與文論尋找新視角

其實周策縱教授在一九五〇年代到了美國以後,研究興趣與著述非常多元化,其中一個重心放在西方詩學。他熟讀西方與世界名著,而且翻譯成中文。目前已出版的世界詩歌有泰戈爾的《螢》(臺北晨鐘出版社,一九七一)、《失群的鳥》(臺北晨鐘出版社,一九七一)與歐美現代詩譯萃《風媒集》。他還有未出版成書的荷馬《奧德賽》、《希臘小詩選》(見本集〈 西洋的古代幽默 〉)、《美國民歌選譯》等。值得注意的,這些翻譯都是一九五〇年以後就開始進行,如《失群的鳥》與《螢》早在一九五二翻譯,我與淡瑩一九七〇年前後在其門下讀書,得知老師有翻譯,把譯稿抄一份給白先勇與白先敬的晨鐘出版社,很快一九七一就出版了。泰戈爾說「蝴蝶的生命不用月而用刹那計算,卻擁有充足的光陰。」這位印度詩人的小詩形式與意象與中國絕句相似,更何況泰戈爾說《螢》的一部分根源在中國。所以周教授對印度泰戈爾與波斯的奧馬爾.凱亞姆(Omar Khayyam)的《魯拜集》(Rubaiyat)又譯作《狂酒歌》,這類格律詩非常有興趣,他也有翻譯,但至今未見遺稿。
除了熟讀世界名著,他也用心研究西方古今文學理論,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現代的經典理論著作如華論與韋禮克(Austin Warren and Rene Wellek)的《文學理論》(Theory of Literature),作者以文學的外部研究和文學的內部研究構築其理論體系,超越了多年以來文學理論架構的傳統模式,在文學研究方面最富條理、範圍最廣、最有針對性的嘗試之一。另外他對艾布拉姆斯(M.H. Abrams)的《鏡與燈》(The Mirror and the Lamp)到讀者反應理論的接受美學理論他也熟悉。周教授更深入研究新批評的系統源頭理論如 I. A.理查茲(I. A. Richards, 1893-1979)的《意義的意義》(The Meaning of Meaning, 1923)、《文學批評原理》(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1924)以及《實用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 1929)等書。理查茲努力將語義學、心理學等科學方法引入文學批評。周策縱與I. A.理查茲在哈佛同時期,因後者著有《孟子論心》(Mencius on the Mind: Experiments in Multiple Definition, 1932),原本要與I.A.理查茲合作建構詮釋中國經典文學的理論,後來因後者去非洲而沒進行。理查茲原是英國文學評論家、語言學家、詩人,早年攻讀心理學,在批評、語言學、美學這三個人文學科的領域內,不論在理論建樹還是在實踐運用方面,他都作出了富有獨創性的突出貢獻。理查茲也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和溝通中西文化的交流使者。他與周教授的多興趣、多學識個性與修養很相同。如果合作研究一定會發出很多智慧的火花。
周策縱對新批評的詮釋理論有全面研究。從威廉.燕卜遜(William Empson)朦朧的多義性理論《七種多義性》(Seven Types of Ambiguity)到文本細讀、語義分析、結構肌質、語境理論,他都善於運用,因為這是文學詮釋與批評的基本方法之一,舉世皆準,對當今的文學批評尤其是詩歌批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今文論也存在著相似的理論與詮釋方法。從古代《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鐘嶸《詩品》、劉勰的《文心雕龍》,下至唐代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宋代嚴羽《滄浪詩話》,都建構世界性的文學理論詮釋方法。以前我們在威斯康辛大學修讀周策縱的《中國文學批評》課,他一定要我們熟讀西方古今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典籍。他當時正在開始寫一部英文中國文學批評史,一九六八年寫的「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Word Shih (Poetry)」(詩字古義考),他曾說,這是這部文學批評史的第一篇。(見英文《文林》期刊》
我們閱讀這本《周策縱論詩書》裏的論述,便可發現周策縱的文學細讀的透視與分析力量之厲害,就因為結合中國傳統文學與西方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方法與精神。

王潤華

目次

目錄

第一輯

與潘重規教授論「陶詩」書
與饒宗頤教授論詞書
與劉若愚教授論李商隱「無題」詩書
與吉川幸次郎教授論錢謙益〈梅村詩序〉及情景論書
再論李商隱〈無題〉詩答徐復觀先生
論杜甫
關於錢謙益〈梅村詩序〉問題的結論
與葉嘉瑩教授論杜甫秋興八首書
論胡適的詩
與王潤華論《長恨歌》
與孫康宜論《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第二輯

漢晉詩歌中所表現的婦女生活及婚姻問題
襲定盦的詩和詞
如何加強文字的表現力
從〈哀郢〉論屈原的放逐
金釵謠及其他
金縷衣與金縷玉衣
忘年詩友:悼念蕭公權先生
西洋的古代幽默
海外論詩失哲友
一察自好:清代詩學測徵
《詩經.關雎》為不斷追求的詩新解
「話霸」
陸放翁詩的「郎中」問題

第三輯

文初書法走過五四時代
從造型象棋談到通文
中國書法的對稱性
續梁啓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兒】――兼論對聯與集句
論王國維《人間詞》

書摘/試閱

論詩小札――與潘重規教授論「陶詩」書

邇來拜讀《清華學報》文學專號上大作〈陶詩析疑〉一文,論據精確。其中如解釋「交貰」、「停出」、「平津」、「扶路」諸條,皆確切不移,發前人之所未發。「章山」即「商山」亦屬可信。此於了解陶詩,皆大有助益者也。

「每憾靡所揮」句,傅東華選注淵明此詩已云:「揮,揮杯也。」似前人已有此釋,或非傅之創見,且不如吾兄之有徵引。

〈贈長沙公〉詩「允構斯堂」句,尊論揭陶澍之非,至為中肯。弟意前人之誤,似皆在誤以「斯」字為指詞,而以「堂」字為名詞。實則「允構」與「斯堂」對文,皆為副詞、動詞關係。「斯」猶《詩》〈七月〉:「朋酒斯饗」及〈賓之初筵〉:「弓矢斯張」之「斯」。按《尚書》〈大誥〉原文,於「弗肯堂,矧肯構」下即有對稱句「弗肯播,矧肯穫」。雖古人名動不常分,惟此「堂」與「構」之為動詞,亦猶「播」與「穫」之為動詞,則頗顯然。《後漢書》〈章帝紀〉引帝詔書云:「不克堂構」。是後漢人猶知此字用為動詞。范蔚宗與淵明同時,殆亦能明此義。「堂」字如此用法,似頗特異,故為揭出。不知尊意以為然否?

尊論〈遊斜川〉詩作「開歲倏五日」,正梁任公諸家之誤,事涉淵明年歲,關係尤鉅。年紀鄉里係別紀於詩之外,此說尤見匠心。(按除尊引〈金谷詩序〉外,《世說》〈企羡篇〉注所引王羲之〈臨河序〉即〈蘭亭詩序〉末亦列舉人名。)又詩與序文意多相應,亦至確當。弟意「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實即序文所謂「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吾生」與「吾年」對稱,「開歲倏五日」則與「日月之遂往」相應。且詩中前後亦自相照顧,如末云:「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特舉「今朝」、「明日」,正欲及時「計日」行樂,故首句云:「倏五日」也。淵明於短促時間之迅逝,最有敏感。如〈雜詩〉稱「倏忽日月虧」,亦猶「倏五日」之意境。〈榮木〉詩更數興「晨夕」「朝暮」榮𣨛之嘆。〈雜詩〉又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一日難再,則因五日之倏逝而嘆吾生之將盡,實亦不足異。且〈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詩稱:「發歲始俛仰,星紀奄將中。」言發歲一俛仰(傾)[頃]刻之間,忽將六月;其意境遣詞與「開歲倏五日」亦極相類,一稱五日,一示五月已過,皆著日月歲時,不指行年幾何也。(淵明對短暫光陰之易逝,最具敏感,似曾於無意或有意中受其先祖陶侃惜分陰說之影響。《晉書》侃傳引其言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淵明〈雜詩〉亦云:「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古直箋此,曾略加比引,惜未詳其旨。〈雜詩〉前七章皆深志此感,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淒,終曉不能靜。」尤慨乎其言,與士行語誠有同感。惟士行戒醉,嘗取諸參佐酒器投之於江,而淵明則嗜飲,若不相侔。然蕭統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迹者也。」此論至確。蓋時既牴牾,不能違己;又深悟百年瞬逝,無可解免,即菊酒可以延年,亦難久計,則一日之醉,聊以輕終身之憂耳。且淵明於人生時間悲劇「終曉不能靜」之外,於其先祖「死無聞於後」之言,似亦未能忘懷,雖常欲薄身後之名,然如〈詠荊軻〉諸作中,對「後世名」又計較頗切。惟淵明之個性與其時代皆與士行異。「生無益於時」,已成定局;「死無聞於後」,則尚杳茫難知。除於菲薄空名之道家哲理中略可自解外,情緒終不能安,故不得不另求忘憂之物。此固自適其適之道,實亦他無可為之舉。淵明詩類皆自悲天憫人矛盾痛苦無可奈何之餘得之,故其言雖淺而實深,似遠而卻近,即泛而至親,超邁隱逸不掩其切膚關懷之情。蓋於社會、人生、時間之悲劇,體會特深,不得已而存遺世感以求不可解脫之解脫,於是其摯情益熱,非寂滅之比,此其所以能感人深切也。古今來最能臻此境界者惟《莊子》與陶詩耳。偶論及此,未敢自是,方家當有以教我。)

關於〈時運〉詩中「山滌餘靄,宇曖微霄」句,吾兄據「昭昭宇天闊」,定「宇」為「天宇」,謂二句意即「山滌餘氛,天翳微雲。」而認陶澍引「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景狀註釋為未得其旨意。按〈擬古〉第七首「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淵明固嘗以「雲」「天」興感。王瑤註「宇曖」句亦云:「上下四方為宇。曖,隱蔽。霄,雲氣。」惟弟意《說文》:「宇,屋邊也。」高誘註《淮南子》亦云:「宇,屋檐也。」淵明詩文中「宇」字屢見,除「天宇」句外,幾皆指屋檐室屋。如〈戊申歲六月中遇火〉:「一宅無遺宇」。〈答龐參軍〉:「棟宇惟鄰」。〈癸卯歲十二月與從弟敬遠作〉:「蕭索空宇中」。〈祭從弟敬遠文〉:「齋宇廓然」。至〈讀山海經〉中「館宇非一山」,是為「宇」「山」並稱之例。而〈雜詩〉第十首:「庭宇翳餘木」,則「宇翳」連文,正如尊論「曖猶翳也」。〈自祭文〉中亦稱:「翳翳柴門,事我霄晨。」淵明固頗喜因檐宇而及微雲光景。如「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擬古〉詩第四首以「迢迢百尺樓」為「暮作歸雲宅」。次章更明謂「白雲宿簷端」。皆其例證。且飛宇微雲,綴屬為境,由來已久。楚辭〈涉江〉:「雲霏霏而承宇」。王逸註:「室屋沉沒,與天連也。……雲以象佞人……佞人並進,滿朝廷也。」此以宇為室屋而方朝廷,而以雲接天。又〈哀時命〉:「雲依雯而承宇」。王註亦云:「浮雲依雯,承我屋霤。」降及魏、晉,左思〈詠史〉:「列宅紫宮裏,飛宇若雲浮。」其後沈約〈學省愁卧〉詩亦云:「虛館清陰滿,神宇曖微微。」「神宇」指靈殿。休文去陶公不遠,「宇曖微微」與「宇曖微霄」尤近似,則晉、宋、齊、梁間詩人於「宇曖」之「宇」殆尚沿積習以指宅宇或檐宇也。惟作者已邈,義例難必,「天宇」之說,或可兩存。取捨之間,仍乞尊裁。

一九六九年十月五日
(附)潘重規教授覆信

奉讀十月五日手書,承 齒及論陶詩小文,聞示周詳,真足以祛積年蓄疑矣。 尊論「堂構」為動詞,讀「斯」為「斯饗」、「斯張」之「斯」,說新而切。據 左右新說,「允」當讀如〈周頌〉「允王維后」、「允文文王」之「允」,則「斯」、「允」蓋皆語助詞,文義至為豁然矣。「宇曖微霄」,弟解「宇」為「天宇」,義雖可通;然 兄以本義釋之,證以陶公詩文及同時人用語,遠較弟解為勝。「斜川詩」關係陶公生平志事至為深鉅。弟不敢苟同當世鉅子之說,内心時覺惶恐,乃荷 左右深許,為之增氣,用以自壯,至於尊說揭發陶公心事,至真至切,實為異代知己。弟偶能識陶之文,而兄則能得陶之心,賢者識大,不賢識小,此語真不虛也。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六日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