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解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4000 元優惠價
:95 折 13300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99 點
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FinTech熱潮不斷席捲全球,不僅掀起金融變革風潮,更驅使FinTech加速器應運而生。FinTech加速器開展迄今,已開創出特色鮮明、獨樹一幟之加速風格,也孕育眾多知名FinTech新創活躍國際。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不僅全球產業發展遭受嚴峻挑戰,各國民生經濟同樣也受到嚴重衝擊。然危機即是轉機,諸多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抗疫之道不僅順勢受到市場矚目,更吸引投資者目光。此外,數位轉型近來蔚為風潮,企業追求數位轉型之際,對於顧客體驗提升之重視度更勝以往,因此能賦予消費者嶄新金融服務體驗之FinTech就顯得格外重要,相關新創業者解決方案同樣順勢受到投資者青睞。
數位經濟時代下,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的提供及新興市場參與者的加入,正考驗監理機關對新興金融的監管能力及金融市場本質的韌性。而在這些創新金融模式下,數位法幣也扮演關鍵角色。
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19年9月提出金融產業資料共享白皮書,認為金融服務多元,資訊涵蓋之廣,需要結合越多資訊,才能拼湊出越完整的樣貌。並循此觀點帶出資料共享之重要性與其背後價值,並切入隱私強化技術進行介紹,強調在這些技術逐步支援下,將能夠在不須揭露資訊內容的情況下進行資料共享,進而在金融領域創造出新的產品與服務。
2020年8月,台灣金融主管機關金管會正式對外發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作為完整的金融資安整體計畫,藉此強化金融業資安防護能力。其中有兩大亮點值得關注,其一是延續國內金融科技應用與創新的推展脈絡,聚焦在新興金融科技應用的資安自律規範;其二則是點出將參考美國推動的「避風港計畫」,研議資料保全運作機制,包括資料保護、資料可移性、資料復原性及關鍵服務持續性等。
監理科技方面,2007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危機,雖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卻也驅動監理科技(RegTech)應運而生。2020年初,我國金管會導入API做為金融機構申報相關資訊介面,目的在於提高場外即時監控能力。
更好的監管與合規性,是驅動監理機關與金融機構探索監理科技(RegTech)應用的動機。綜觀監理科技技術的發展處於不同開發與測試階段,從學術研究到概念驗證正逐步擴大應用範圍。「百花爭艷、群策群力」是監理科技(SupTech)與法遵科技(RegTech)發展現況的詮釋。「金融+科技」的發展迫使金融監理機關與受監管單位基於為實現有效的監管與更好的合規性目標,積極開展「監理+科技」與「法遵+科技」的探索與應用。2021年1月台灣第一間純網銀正式對外營運,且開放銀行亦將進入第三階段「開放交易資訊」,金融監理機關與受監管單位將面臨有別已往的監管與合規挑戰-高度敏捷式監管與合規需求;爰此,2021年可謂是台灣監理與法遵元年。
保險科技方面,回首2020年,COVID-19肆虐全球,舉世經濟受創。然而,遠在疫情爆發以前,科技化與數位化的進程已然於全球各產業中逐漸落地,疫情的出現無疑是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深入探究疫情對保險業的影響,就科技應用的構面來看,其實並未見破壞式創新;然當時間維度拉回至2020年以前,實可察覺技術與科技之應用早已漸進式地優化保險公司內部營運效能與外部客戶體驗。
隸屬於歷史悠久的金融產業之一,保險業在長久發展過程中累積不少問題,如:保戶常覺得保單條款複雜,然核保容易、卻在發生事故後不易獲得理賠;保險公司則在內部核保與理賠流程上花費高額營運成本,同時也須防範保戶詐領保險金。受益於新興科技助力,保險產業逐漸改變既有痛點並催生保險科技應用,從而對內提升營運效能,對外則優化客戶體驗。
企業資安保險方面,自198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以來,企業為了提升營運效能或優化客戶體驗,相繼將營運流程線上化。在資訊線上化的同時,資料曝險程度也隨之升高,進而催生新興資訊安全風險。企業即便在具備完善的資安防護下,仍可能因不可控因素而面臨資安風險、並帶來重大的財物損失。因此,資安保險應運而生,透過技術與人力協作,協助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資安防護。
金融科技與身分識別方面,網際網路的崛起,開啟資訊數位化發展契機。時至今日,數位化的概念與應用以無遠弗屆,但不論是國家層級倡導數位經濟發展、產業面金融科技(FinTech)與保險科技(InsurTech)等新型態金融服務模式、商品面虛擬貨幣或中央數位法幣(Central Banking Digital Currency, CBDE)的研究、抑或是新服務提供者(例如:電商、社群媒體等)的崛起,都有其共通性-「落實身分識別」。換言之,身分識別雖已有數百年歷史,但隨著創新科技的發展,已驅使身分識別運作機制的轉變。
網際網路發展,帶動資訊傳遞方式的革新,同時激發數位身分的發展與應用,諸如:社群網站、電子信箱、網站域名註冊、線上課程申請等,都是不同形式數位身分的表示與應用;隨著創新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不同階段數位身分的演進,由中心化身分到聯合身分,再到目前各國積極倡導的去中心化自主身分,目的是為擺脫傳統威權式身分管理所造成的資料壟斷與機敏資料侵犯問題,歸還身分控制於民。
本書以金融科技為主題,主要分析金融科技、監理科技、保險科技等領域之發展現況與趨勢,內容涵蓋新創商模、大廠動向、相關法制等,並提供趨勢上的觀點與建議,供產官學研等相關機構作為參考。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不僅全球產業發展遭受嚴峻挑戰,各國民生經濟同樣也受到嚴重衝擊。然危機即是轉機,諸多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抗疫之道不僅順勢受到市場矚目,更吸引投資者目光。此外,數位轉型近來蔚為風潮,企業追求數位轉型之際,對於顧客體驗提升之重視度更勝以往,因此能賦予消費者嶄新金融服務體驗之FinTech就顯得格外重要,相關新創業者解決方案同樣順勢受到投資者青睞。
數位經濟時代下,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的提供及新興市場參與者的加入,正考驗監理機關對新興金融的監管能力及金融市場本質的韌性。而在這些創新金融模式下,數位法幣也扮演關鍵角色。
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19年9月提出金融產業資料共享白皮書,認為金融服務多元,資訊涵蓋之廣,需要結合越多資訊,才能拼湊出越完整的樣貌。並循此觀點帶出資料共享之重要性與其背後價值,並切入隱私強化技術進行介紹,強調在這些技術逐步支援下,將能夠在不須揭露資訊內容的情況下進行資料共享,進而在金融領域創造出新的產品與服務。
2020年8月,台灣金融主管機關金管會正式對外發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作為完整的金融資安整體計畫,藉此強化金融業資安防護能力。其中有兩大亮點值得關注,其一是延續國內金融科技應用與創新的推展脈絡,聚焦在新興金融科技應用的資安自律規範;其二則是點出將參考美國推動的「避風港計畫」,研議資料保全運作機制,包括資料保護、資料可移性、資料復原性及關鍵服務持續性等。
監理科技方面,2007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危機,雖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卻也驅動監理科技(RegTech)應運而生。2020年初,我國金管會導入API做為金融機構申報相關資訊介面,目的在於提高場外即時監控能力。
更好的監管與合規性,是驅動監理機關與金融機構探索監理科技(RegTech)應用的動機。綜觀監理科技技術的發展處於不同開發與測試階段,從學術研究到概念驗證正逐步擴大應用範圍。「百花爭艷、群策群力」是監理科技(SupTech)與法遵科技(RegTech)發展現況的詮釋。「金融+科技」的發展迫使金融監理機關與受監管單位基於為實現有效的監管與更好的合規性目標,積極開展「監理+科技」與「法遵+科技」的探索與應用。2021年1月台灣第一間純網銀正式對外營運,且開放銀行亦將進入第三階段「開放交易資訊」,金融監理機關與受監管單位將面臨有別已往的監管與合規挑戰-高度敏捷式監管與合規需求;爰此,2021年可謂是台灣監理與法遵元年。
保險科技方面,回首2020年,COVID-19肆虐全球,舉世經濟受創。然而,遠在疫情爆發以前,科技化與數位化的進程已然於全球各產業中逐漸落地,疫情的出現無疑是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深入探究疫情對保險業的影響,就科技應用的構面來看,其實並未見破壞式創新;然當時間維度拉回至2020年以前,實可察覺技術與科技之應用早已漸進式地優化保險公司內部營運效能與外部客戶體驗。
隸屬於歷史悠久的金融產業之一,保險業在長久發展過程中累積不少問題,如:保戶常覺得保單條款複雜,然核保容易、卻在發生事故後不易獲得理賠;保險公司則在內部核保與理賠流程上花費高額營運成本,同時也須防範保戶詐領保險金。受益於新興科技助力,保險產業逐漸改變既有痛點並催生保險科技應用,從而對內提升營運效能,對外則優化客戶體驗。
企業資安保險方面,自198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以來,企業為了提升營運效能或優化客戶體驗,相繼將營運流程線上化。在資訊線上化的同時,資料曝險程度也隨之升高,進而催生新興資訊安全風險。企業即便在具備完善的資安防護下,仍可能因不可控因素而面臨資安風險、並帶來重大的財物損失。因此,資安保險應運而生,透過技術與人力協作,協助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資安防護。
金融科技與身分識別方面,網際網路的崛起,開啟資訊數位化發展契機。時至今日,數位化的概念與應用以無遠弗屆,但不論是國家層級倡導數位經濟發展、產業面金融科技(FinTech)與保險科技(InsurTech)等新型態金融服務模式、商品面虛擬貨幣或中央數位法幣(Central Banking Digital Currency, CBDE)的研究、抑或是新服務提供者(例如:電商、社群媒體等)的崛起,都有其共通性-「落實身分識別」。換言之,身分識別雖已有數百年歷史,但隨著創新科技的發展,已驅使身分識別運作機制的轉變。
網際網路發展,帶動資訊傳遞方式的革新,同時激發數位身分的發展與應用,諸如:社群網站、電子信箱、網站域名註冊、線上課程申請等,都是不同形式數位身分的表示與應用;隨著創新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不同階段數位身分的演進,由中心化身分到聯合身分,再到目前各國積極倡導的去中心化自主身分,目的是為擺脫傳統威權式身分管理所造成的資料壟斷與機敏資料侵犯問題,歸還身分控制於民。
本書以金融科技為主題,主要分析金融科技、監理科技、保險科技等領域之發展現況與趨勢,內容涵蓋新創商模、大廠動向、相關法制等,並提供趨勢上的觀點與建議,供產官學研等相關機構作為參考。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