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滿額折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少年讀世說新語03:思潮下的智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專為青少年打造的經典國學讀本
全面剖析讀者不知道的魏晉大小事
帶領孩子探索自我存在的價值

《少年讀世說新語》透過最會講故事的歷史老師張小椿,輕鬆導讀90篇有趣的《世說新語》故事,帶領我們學習魏晉名人的言行生活、軼聞趣事――包含曹操、王羲之、謝道韞、陶侃等數十多位重要人物,了解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狀況、哲學思想,是奠定讀者文學和歷史素養、古文賞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套經典。

本書特色:
1. 人物故事――生動活潑的對話趣聞
2. 原典精選――精妙絕倫的經典釋譯
3. 古文新學――詳實歸納的文言遣辭
4. 詞語運用――活學活用的成語典故

孔融讓梨、謝道韞詠絮之才、曹植七步成詩、王羲之坦腹東床、王徽之雪夜訪戴、楊修絕妙好辭、祖逖聞雞起舞、嵇紹鶴立雞群、潘安擲果盈車、顧愷之倒吃甘蔗、桓溫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小說,由南朝劉義慶編撰,主要記載當時名士的言行生活和軼聞趣事,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等文學技巧,不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書中的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常被後世取材、引用,是奠定文學歷史素養不可或缺的經典。本書主要節選自「賢媛」、「術解」、「任誕」、「簡傲」等篇目。

作者簡介

張小椿
一九八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研究所畢業,現任小學語文教師、福建省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致力於《論語》、《世說新語》、古詩等國學經典研究,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主持課題「小學語文書中的歷史故事研究」,開設微信公眾號「國學『椿』秋」。曾共同編著出版《世說新語》、《讀詩賞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作品。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立志成為一名會講也會寫歷史故事的語文教師。

【推薦序】
讀者不知道的魏晉大小事
新竹縣新埔國中校長 何美慧

現在處於資訊爆炸、人心不古時代,我們期待國家的生力軍可以擁有跨域國際思維能力,在中國博大精深文化底蘊中有充滿許多智慧的經典之作值得學習。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的主軸,目的在培養學生成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均衡發展的終身學習者。如何涵育學生的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邏輯與運算思維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及資訊社會中公民應有的態度與責任感,是目前重要課題。「最混亂的時代,最自由的時代」所衍伸背景時代特性提供我們另類學習觸發,《世說新語》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古典文學經典。

《世說新語》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士名流之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的筆記小說。全書言簡意賅,多則百來字,少則數十字,讀來不費工夫,能引人入勝,亦是奠定語文修養的經典之作。全書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則,各類人物共有一千五百多人,善用對比、誇飾與摹寫等文學技巧,不僅毫無重複之處,並且趣味橫生,具有高度文學價值。除此之外,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出處及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讓莘莘學子得以從中練就觀察人物的獨特眼光,進而借鏡模仿,是最值得青少年閱讀的文學經典。

《少年讀世說新語》一套三冊,由作家張小椿(致力於經典研究和推廣的小學語文教師)編寫,透過閱讀《世說新語》人物故事,了解魏晉名士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對文學藝術熱愛的精神。小天下∕未來出版邀請我為這套書進行推薦,看完這套書籍真的是愛不釋手,是時下青少年知識讀物的優質選項。

「主題故事」、「原典精選」、「輕鬆學古文」、「詞語大補帖」系列,為青少年開啟一條通往中國文學、美學欣賞的捷徑,全面剖析所有讀者不知道的魏晉大小事,以淺顯簡練的文字、活潑輕鬆的導引、有趣的注釋與生動的補充說明,跳脫枯燥乏味的學究式說理,重新編撰可以輕鬆閱讀的文學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領略他們的思想脈絡,了解當時社會文化的狀態,並找出可以學習借鏡的智慧精華。因為了解、欣賞,才能借鏡學習;因為借鏡學習,才能延伸應用;因為應用,才能承先啟後,激發創意的思維。本書將魏晉時期文人的豪邁曠達、綺麗浪漫名士風流躍然紙上。

在本套書中,保留了三十六門的分類,運用現代的觀點予以重新編排順序,各門類中也精選較具代表性的篇章,讓青少年能夠綜覽魏晉時期文人隱士的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技藝、智慧等,乃至於詼諧、放浪、瀟灑、自由、敦厚、積極等多樣面貌。針對某些章節特地論述不同觀點,探索各種相關聯的典故與細節,期使青少年更加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由於當時政權的混亂,造成人心不安,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許多人選擇逃進文學裡,以似真似假的故事情節諷刺現實生活。

作家張小椿近年致力於《論语》、《世說新語》、古詩、文言文等國學經典研究不遺餘力,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主持課題「小學語文書中的歷史故事研究」,期盼帶領青少年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學習語文,領略中國文化內蘊。《少年讀世說新語》細緻貼近生活經驗學習,知微見著,值得你我再三捧讀,體會它的精華、內蘊。

價值觀會影響態度、態度會影響行為、行為會成為習慣,而具備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翻轉我們契機的源頭在哪?就是價值觀。記住:不虛此行,用心過生活!開卷將有如此美麗的邂逅。

【自序】
標榜自我,找到存在的理由

第一次讀《世說新語》,吸引你的一定是裡面任性荒誕的人物故事:捫虱而談、酗酒裸奔、與豬共飲……這些在常人看來極不正常的奇葩故事,在魏晉人看來根本不算什麼。書中專門記錄這種怪事的章節,主要有「任誕」和「簡傲」篇。其中最突出的人物代表當屬阮籍,他喜歡駕著馬車,不辨方向,一直駛到路的盡頭,然後哀號痛哭;母親過世時,他喝得酩酊大醉,披頭散髮;母親的遺體要下葬了,他竟然蒸了一隻小豬,狂喝了兩斗酒,隨後口吐鮮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在晉文王司馬昭面前也是「箕踞嘯歌,酣放自若」……他的姪子阮咸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任性到能與豬共飲酒、放誕度日!

有人要說這太不正常了!但背後的原因卻再正常不過:漢末以來,傳統禮教已淪為統治者強化政權、剷除異己的工具,如此的「禮教」怎麼會有號召力、向心力呢?對於魏晉士人來說,蔑視禮教是發洩不滿的藉口,標榜自我是為了找到存在的理由。

魏晉士人蔑視禮教還不夠,還要蔑視俗務。當官的以空談玄理為榮,以苦幹實事為恥。比如王徽之,身為政府官員,卻每天蓬頭垢面,根本不理政事,上司桓沖找他談工作,他不但一問三不知,還強詞奪理;桓沖好言相勸,王徽之不但不買帳,還用奏板撐著臉頰說:「西山的早晨,極有清爽之氣!」王徽之如此隨意任性,不把上級放在眼裡,桓沖卻拿他沒辦法,因為王徽之的出身是響噹噹的魏晉名門―琅邪王氏!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以此選拔官吏,來自世家大族的子弟憑門第血統就能當上高官,而一個寒門庶族的子弟如果沒有高人推薦,縱然有絕世才華也難以出人頭地,陶侃母親截髮留賓就是絕好的例子。這樣的選官方式,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做官的不做事,做事的沒有官職。

而文人雅士的生活豈能少了酒的滋潤?魏晉士人借酒澆愁、以酒避禍,加上酒後狂言,更是他們身處亂世的生存之道。文人酗酒不僅不是醜行,反被視為雅事。
劉伶這號人物便是其中翹楚。劉伶嗜酒如命,常常坐著車,喝著酒,派人扛著鋤頭跟在後面說:「如果我醉死在哪裡,你就把我埋在那裡。」喝到高興處,竟脫掉衣服,赤身裸體在屋內上竄下跳。面對別人的譏笑,他說:「我把天地當房子,把屋子當褲子,諸位為什麼跑進我褲子裡來呢?」魏晉的酒鬼多,喝酒的理由也多,喝酒的名言更是數不勝數。

王薈說:「酒的確能把人帶到美妙的境地。」王蘊說:「酒真的能讓人在朦朧之中忘卻自己。」王忱說:「三天不喝酒,我就感覺身體與精神不相依附,有點魂不附體了。」被譽為江東步兵的張翰更是放言:「讓我有身後的好名聲,還不如眼前的一杯好酒。」

生逢亂世,縱酒避禍的做法,讓後人同情,更令人深思:這樣喝酒,傷了身體,亂了心思,不學無術,內心縱然有心報國,現實也終將回天無力。

無論如何「今朝有酒今朝醉」,亂世的不確定使得「重在今朝」成了魏晉人的處世之道。王徽之暫借別人的房子數天,也要叫人種上自己鍾愛的竹子,原因是「怎麼可以一天沒有此君(指竹子)呢?」沒錯,當下的感覺最重要!王徽之雪夜訪戴的故事,簡直把這種任性發揮到了極致:黑燈瞎火的雪夜裡,他乘舟趕了一百多里的路,到了戴逵家門口卻不進門,別人問他緣由,王徽之笑答:「我本來就是乘興而來,現在興盡而返,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逵呢?」讀過這番言論的人無不反覆玩味:大多數時候,人本來就該行事灑脫自適,寄興於生活過程的本身價值,而不拘泥於目的!

魏晉人還善用幽默的語言說出生活的智慧:孫楚本想告訴老友王濟自己想去「枕石漱流」,喻指要隱居山林,卻誤說成「漱石枕流」,面對朋友的取笑,他解釋得頭頭是道:「我頭枕流水是想要洗乾淨自己的耳朵,用石頭漱口是想要磨礪自己的牙齒。」丞相王導和周顗是老交情,周顗才學一般,度量卻很大。借著酒勁,王導用手指著周顗的肚子問:「你這裡都裝著些什麼呀?」周顗笑答:「這裡空蕩蕩的沒什麼東西,但是卻能容得下幾百個像你這樣的人。」晉元帝喜得皇子,遍賞群臣,大臣殷羨矯情,說自己無功卻受祿不好意思,晉元帝笑道:「這事難道可以讓你有什麼功勞嗎?」高高在上的皇帝,信手拈來的幽默,妙不可言。魏晉人的幽默無處不在,在這幽默中見出的是心靈的光輝與無窮的智慧。

「明日有愁明日憂」的思想風潮自然要滋生奢侈浪費之風。晉武帝司馬炎貪財好利,賣官鬻爵;大臣何曾生活豪奢,日費萬錢,還說沒處下筷;王濟家的烤乳豬肥嫩鮮美,原來他家的乳豬竟是用人乳餵養!最過分的是石崇和王愷:石崇殺美人勸酒,在他們家上完廁所還得由婢女換上新衣;石崇用花椒當泥巴來塗牆,王愷就用更昂貴的赤石脂來抹牆。王愷亮出他的絕世寶貝,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樹,石崇看了之後,竟然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敲了個粉碎,拿出十多棵更好的珊瑚樹,任由王愷挑選……西晉君臣的奢靡之風,上行下效,卻也加速了國勢的衰微。
魏晉人這些光怪陸離的故事,其實是標榜自我,為了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展現了當時人的處世智慧。

本冊書稿,主要節選自「賢媛」、「術解」、「巧藝」、「任誕」、「簡傲」、「排調」等篇目內容改編而成。

目次

編著者序 標榜自我,找到存在的理由

1. 賣了頭髮招待客人――陶侃母親的故事
2. 兩個世族的才藝競賽――謝玄和張玄之的故事
3. 趣談喝酒――王薈、劉昶等名士的故事
4. 點睛之筆――顧愷之的故事
5. 把酒當成命――劉伶的故事
6. 禮法豈為我而設?――阮籍的故事
7. 與豬共飲――阮咸放誕不羈的故事
8. 一往情深――桓伊、張湛和袁松山的故事
9. 記憶力超強的「吃貨」――羅友的故事
10. 任性需要理由嗎?――王徽之的故事
11. 呂安題鳳――嵇康交友的故事
12. 不做送信的郵差――殷羨的故事
13.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周顗的故事
14. 長相與才情――康僧淵和支遁的故事
15. 東山之志――謝安的故事
16. 不會跳舞的仙鶴――劉爰之的故事
17. 倒吃甘蔗――顧愷之的故事
18. 有趣的文字遊戲――桓玄、殷仲堪等人的故事
19. 無處不在的幽默――桓玄的故事
20. 氣量狹小的代價――劉惔的故事
21. 狡詐多疑的戲精――曹操的故事
22. 忠孝不能兩全――溫嶠的故事
23. 鐵漢柔情――桓溫的故事1
24. 遺臭萬年――桓溫的故事2
25. 炫富爭豪――石崇和王愷的故事
26. 跟雞蛋有仇 ――王述的故事
27. 進退維谷――殷仲堪、賀循父親的故事
28. 「卿卿我我」的由來――王戎妻子等人的故事
29. 香草和臭草――陸玩和王導的故事
30. 大鬍子參軍――郗超的故事
後記 我為什麼寫《少年讀世說新語》:打開學習經典的一扇窗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1.賣了頭髮招待客人――陶侃母親的故事

陶侃是東晉名將,也是當時的風雲人物,他從小胸懷大志,很想做出一番事業,無奈家境貧寒,一直苦於沒人引薦。
他有個同鄉范逵,名望很高,被舉為孝廉。有天夜裡,范逵到陶侃家借宿。當時接連下了好幾天的雨雪,天寒地凍,陶侃家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范逵的車馬僕從卻很多,陶侃憂心著該拿什麼來招待客人呢。他的母親湛氏拍拍兒子的肩膀說:「沒事的,你儘管到外面去招呼客人,我自有辦法應付。」陶母一咬牙,把自己一頭如雲的長髮剪了,做成兩段假髮賣掉,換來幾十斗米。米的難題解決了,陶母又把家裡的柱子劈了一半當柴燒,還把草蓆割碎了當作餵馬的草料。
吃飯時,陶母準備了許多道菜餚來招待客人,連范逵的僕人都受到了很好的招待。陶家母子的熱情款待讓范逵很過意不去。當晚,范逵與陶侃長談許久,范逵發現陶侃才華出眾,思辨能力超群。
第二天,等風雪稍小了些,范逵一行人要上路了,陶侃執意要送行,這一走,竟然送了一百多里遠。「陶兄,您送了這麼遠的路,該回去了。」范逵感動的說。
「沒關係,我再送一下!」陶侃還是不肯回去。
「陶兄,您是不是有意出來做官?」見陶侃有些猶豫,好像有什麼話想說卻又沒說出口,范逵便輕聲問道。
「是……是啊!只是沒有人引薦!」魏晉時期實行的選官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十分重視門第高低,選出來的官員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像陶侃這樣出生寒門的有為青年,想要得到推薦並不容易!
范逵回到京都洛陽之後,便在羊、顧榮等名士的面前大力誇讚陶侃,陶侃因此獲得了極高的美譽。
後來,陶侃當上了管理漁業的小官吏。能有這個成果,陶母可謂功不可沒!據說陶侃任職期間,曾託人送一罐醃魚給母親,陶母卻把醃魚原封不動的退回,並回信責備兒子:「你身為國家官吏,怎能拿公家的東西來孝敬我呢?這非但沒有好處,反倒徒增了我的煩惱啊!」陶侃很慚愧,再也不敢做出假公濟私的事了。
陶侃終於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成為東晉的國家棟梁,這都歸功於母親的諄諄教誨。

輕鬆學古文:
《孝經》裡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頭髮對古人來說,無論是男是女,都很重要。割髮在古代是大不敬之罪,曹操就曾經以身作則,用割髮代首(以割頭髮代替砍頭)的方式懲罰自己觸犯軍紀。古代有一些犯了罪的人,要接受剃髮的刑罰,叫作「髡刑」。如果頭髮稀疏或是禿頭,該怎麼辦呢?那只好戴上假髮了!上文的「髲」,也就是假髮。古代的髲相當珍貴,文中陶侃的母親賣頭髮的所得,竟能招待這麼多客人,就足以說明。所以除非實在迫不得已,古人是不會賣頭髮的,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