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滿額折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9029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走在時代前沿、榮獲微軟「董事長獎」殊榮的前微軟技術中心負責人,引導你認清「沉沒成本」,學會「放棄」的技術,以更自由的方式,設計你的人生。
★面對新常態,和全新的自己相遇!儘管疫情使人不安,繼續待在過去的延長線上,才是人生最大的陷阱,是時候改變了!
★讀者一致好評:「感到疲憊時會想看的人生指南書。」「被瑣事追著跑時閱讀本書,感覺被理解而治癒了。」

「試著放棄看看吧!」――
這麼想的時候,你的人生就開始朝「自由」轉變了。
認清生命的「沉沒成本」,為將來找到轉變的支點!

明明是不想做、也沒有必要做的事,自己卻絲毫未覺,只因為「難得做了……」「好不容易才……」等理由而持續,殊不知這些正是人生的「沉沒成本」,會在不知不覺間變成我們的重擔。

曾締造上億業績的微軟高層,在疫情期間選擇急流勇退,透過本書告訴你,如何正視並接受「放棄」的可能,不對自己說謊,不勉強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拓展自己的無限可能!

‧工作:不需要自己出席或發言的會議,就不要去了。
‧人際關係:與其一心想建立人脈,不如建立讓現在的自己覺得舒服的人際往來。
‧物品和金錢:放手很難?那先從「讓給別人」開始吧!
‧夢想和目標:就算不用倒推法、逼迫自己何時一定要達到什麼階段也沒關係。

貪戀過去的成功經驗、曾經投入的心力、好不容易獲得的薪資和社會地位……並無法讓你成長!現在就放棄這些沉沒成本,找到新常態下的新機會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澤圓(Madoka Sawa)
前日本微軟業務執行幹部。圓窗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立教大學經濟系畢業後,曾任職於人壽保險公司的資訊科技分公司,1997年進入微軟公司(現在的日本微軟)。歷任資訊顧問、售前規畫系統工程師、競爭策略專門業務團隊經理、雲端平臺業務總經理,2011年就任微軟技術中心負責人,後續擔任業務執行幹部,於2020年8月離職。
2006年,榮獲全球微軟公司員工中只有表現卓越者,才能由比爾.蓋茲親自頒發的「Chairman’s Award」獎。現在則是擔任法人代表,同時兼任琉球大學客座教授、武藏野大學專任教師,另外還從事新創企業顧問、NPO導師,並舉辦講座、演講活動,廣泛活躍中。2020年3月起,也開始以日立製作所「Lumada 創新傳教士」的身分活動。著有《最強表達高手的攻心簡報術》《讓客戶立即買單的簡明表達》等多部作品。
twitter: Madoka Sawa (@madoka510)

【譯者簡介】
陳聖怡
曾留學東京,享受有日文的生活,熱愛筆譯。譯有《基本設計力》《左撇子的隱形優勢》《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等各種歷史、旅遊、心理、生活實用書。

【前言】
給被工作追著跑又無法放手的你

你對「放棄」這個詞有什麼印象呢?會解讀成「死心」「斷念」「失去」這些意思的人,應該出乎意料地多吧。 這本書就是專為將「放棄」一詞解釋成負面意思,害得自己心神不寧的人所寫的。 總覺得自己彷彿被拋入時代變化的浪潮,感到焦慮不安,開始覺得自己過去通用的行事手法變得有點不太管用,或是覺得現在這份工作有些不對勁。明明已經很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了,但是一回神,才察覺自己竟然深陷於沒那麼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裡。 「這樣下去不行!」縱使你奮發起來,打算學習新的技能,卻又因為生活忙碌而抽不出時間,也不再像以往一樣精力充沛⋯⋯ 在現代,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許多人都把「放棄」想得太極端、太悲觀,「不是零就是一百」「全心奉獻,否則就離開」「非敵即友」,始終拘泥於這種對立的二分法。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脫離「應當⋯⋯否則⋯⋯」的偏見。本書想要傳達的,就是擺脫這種思維的「放棄」方法論。 當然,這種思維的背後一定包含了「希望人生更美好」「不想放棄」「肯定還有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些積極樂觀的心態。 但是,當我們準備開始行動時,卻會遭受各種阻礙,導致事情無法盡如人意。這是為什麼呢? 我發現,問題就出在我們長年下來,不知不覺累積而成的人生「沉沒成本」(Sunk Cost)。 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出自經濟學的概念,意思是「對某種經濟行為付出成本,但不論採取何種對策都無法回收」,如果該經濟行為持續下去,成本的損失恐怕會更加擴大。 本書引用這個概念作為關鍵字,簡單來說,它是指當我們持續執行過去可以順利通用的思維和方法時,思考模式就會固定在過去,結果在不知不覺中,思維就侷限在過去的延長線上、無法跳脫的狀態。 換成我個人的說法,這種思維和行為模式可以套用的句型就是「好不容易都⋯⋯了」。 「好不容易都努力到今天了。」 「好不容易都進入大企業上班了。」 「好不容易都走到這一步了。」 這種想法彷彿一道「重擔」壓在你身上,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害你的人生停滯不前的成本。 因此,我想要幫助那些覺得「都這麼努力了,為何還是沒有成功」的人,找出他們自己的沉沒成本,並且逐漸將成本歸零。此時最關鍵的思考和行動,正是「放棄」這個選項。 我們大可擺脫「應當」,重獲自由 「放棄」並沒有那麼難。雖然要一下子改變過去長久以來持續至今的事,的確會非常辛苦,不過我們可以像是一點一點放下壓在心頭的那個「重擔」一樣,慢慢地放棄。 比方說,你可以抽點時間回顧自己平常的行動,找出那些讓你覺得「不做好像也沒關係」的事情,然後從中選出一件放棄去做。 你也許可以將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委託給其他擅長的人,或是婉拒過去總是基於義務而參加的例行聚會,只要從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小小行動」開始做起就好了。 本書會提出許多具體的方法,介紹哪些事情可以用什麼方式慢慢放棄,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下定決心「放棄」從以前到現在理所當然一直在做的某件事,從根本逐漸改變自己行為的態度。 如果你仍繼續做著和以前一樣的事,那不管過了多久,都是在原地踏步。說白一點,既然這些事情是沉沒成本,狀況可能只會不斷惡化下去。 在你還沒「沉沒」在過去的人生以前,必須趕快趁現在改變你原有的思考和行為。 選擇「放棄」,就能遇見全新的自己。全新的自己,就是能夠滿懷期望度過每一天的自己,能夠做著自己真心喜愛的事、將一整天都過得很充實的自己,能夠與各式各樣的人對等交流、享受富足時光的自己─這樣才能帶領你走向「幸福的生活之道」。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走向這樣的人生。 為了充分品味這段不能重來的人生,就光明正大地選擇「放棄」吧。
[書摘]
〈序章〉忠於自我的生存之道──放棄也是個選項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

這個席捲全世界根本上的改變,就是大重設(Great Reset)。在距今約25年前也曾發生過,就是網際網路的問世。 和這次的新冠疫情一樣,在網路的草創時期,我們所見的景色和以前的時代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家庭和辦公場所慢慢開始設置電腦,後來普及到幾乎人人都有一部電腦的程度,家裡除了電視以外,還有其他螢幕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 在街上拿著手機講電話的人變多了,一搭上公共運輸工具,以前同車的乘客都是在看報紙或漫畫,如今都低著頭在傳訊息、逛網站或是玩手遊。用手機拍照,也陸續衍生出全新的行動模式和文化。 世界的「外觀」開始改變了。 以全球的觀點來看,網路的普及速度極其快速,但就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而言,卻是經過階段性的演變,對許多人來說幾乎是沒什麼感覺就自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網路這件事也沒什麼負面元素,有了它,生活要比以往更便利,樂趣也更多,給人很酷炫的印象。 可以說,我們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接受了這個大重設。 然而,在25年後的這場重設,世界的外觀幾乎沒變,但是卻會危害生命、各方面都受限的負面元素非常多,是一種無法讓人輕易接受的變化。 除了部分國家以外,越是宣揚自由和民主主義的國家,疫情就越嚴重,而我認為這是一種象徵。事實上越能做到專制管理的國家,也越能控制疫情的擴散,於是全世界再度開始陷入不同理念激烈衝突的狀態。 從個體現象發展到宏觀的動向,每當我從各種階層推測疫情後的世界時,無論如何都只會得到一個結論。 那就是「世界已經回不去了」。 只有採取行動的人才會察覺到的事 在2020年春季,日本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期間,我有一件不得不出門的急事,於是在夜晚開車上了路。結果,原本喧囂不已的東京夜晚,街上居然一個人影也沒有,呈現出「外觀」徹底改變的異樣光景。 我從以前就在很多場合告訴過大家,科技的存在是為了「以假想的方式解決時間和空間的乖離」。 解決「空間」課題原本是科技的存在意義,但是從某種意義來說,新冠肺炎完全破壞了這個狀況。 在病毒肆虐的世界裡,不論開發出多少可以在空間內快速、方便移動的科學技術,當移動本身受到限制時,這些都毫無用武之地。 從以前開始,就有部分學者和經營者指出,突發的傳染病疫情會造成社會混亂,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做好準備和覺悟。所以,疫情初期才會一直維持著空蕩蕩的飛機和列車、按時在空間中移動的狀態。 但是,透過網路「不須通勤工作」的模式卻能因應這個狀況,人們可以在網路上配合彼此的時間、互相提供服務。 我開車奔馳在疫情肆虐下夜晚的東京,突然領悟到一件事。看著車窗外的光景,我發現會感覺到「異常」的,只有實際體驗過的人而已。 夜晚的街頭沒有人跡,這是只要在家看新聞報導就能知道的事,並不是透過自己的身體和感官而有的實際感受和體會。而且,家裡的景象一如往常,充其量不過是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外觀」幾乎沒有改變才對。 這是一種悖謬。 親身感受過疫情肆虐下「夜晚異常外觀」的,只有身不由己必須外出的人,而這些人算是極少數。那種獨自置身在「空間」裡的感受,終究只有實際體驗過的人才能了解。 總之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是「只有實際行動的人才會察覺」。 在強制重設的時代,難道不是只有實際上採取全新的行動、有所感覺和有所體驗的人,才能得到全新的發現嗎?這就是我的感想。
先馳得點、先做先贏的時代來臨了

「買超市的菜就好了嘛。」 「方便省力不是更好嗎。」 也是會有人這麼想。既然光靠「二手資訊」和「三手資訊」,就能讓人生過得很幸福,當然這樣就好了。 但是,網路及其他科技都不斷在進步,現在這個時代只要用手指輕輕一點,就能透過網路連結到地球另一側的人生觀。不知道該說是幸還是不幸,我們都因此得知了世界上有更多采多姿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觀。 在這樣的時代,我希望正在閱讀這本書的各位,都能夠追求屬於自己的「一手資訊」、邁向豐富的人生。 而且,我姑且舉個例子,如果只侷限於「在超市買菜」的選項,就會導致當超市一停止供應蔬菜便無計可施的風險。在這種緊急狀況下,隨時能夠獲得自己專屬「一手資訊」的人,就不會受到社會體系牽連,可以發揮強韌的求生能力。 如果更深入一點,連「一手資訊」的作法也瞭若指掌的話,就可以營造出隨時隨地都能夠「自給自足」的架勢。 這才是在已歷經了大重設的今後,足以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充實生存下來的主要因素。 參考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價值觀,並且靠自己的頭腦思考、設計人生,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行動。 這種堅強又柔韌的力量,今後將會更加重要。 在疫情後的現在,我們都完全被重置歸零,處於大家都還沒有任何成功和失敗經驗的狀態。我認為,正因為時代如此,所以最好要秉持「我今後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全新的」這種心態。 在沒有正確答案的時代,無論你做什麼或用什麼形式去做,這一切都會成為你的新體驗、成為屬於你的「一手資訊」。 換言之,現在已經進入「先做先贏的時代」了。 我在2020年8月以前,是任職於日本微軟公司的商務人士。我從1997年進入該公司,整整在那裡待了23年。 當初我告訴友人我要離開長年任職的微軟公司時,很多人都非常驚訝。 「你要在疫情期間辭職喔?」 「蛤,這樣好可惜喔!」 在看不清未來的狀況下毅然辭職離開公司,不管怎麼看都是項高風險的行為。 但是,這恰好完美地證明,疫情已經徹底破壞了從以前到現在的連續性。 我覺得在「同一件事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狀況下,只要待在過去的延長線上就能安穩無虞的想法,反而才是高風險的思維。 像這樣忍不住脫口說出「在這個時候辭職?」的人,或許就是在無意識中,將自己的心靈框限在過去的經驗和價值觀內,變成了沉沒成本。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不爽的話就辭職」「要清理所有你不滿意的人際關係」,而是針對盲目地相信「只要繼續維持現狀就好,船到橋頭自然直」,或是彷彿置身事外般認為「又不是大家都能像你一樣」,對這些停止思考的心態提出警示。 請各位把我接下來要提到的「放棄」思考法,當作是無論現在的你處於什麼狀態,為了讓你從目前的所在地出發、靠自己的雙腿走出自己的路,都必定派得上用場的方法。 換句話說,我認為就算無法真的放棄工作、人際關係等等各種事物,但相信各位一定都能夠在自己的心靈裡「放棄」。 大家不妨先在目前的處境下,暫且忘卻自己內在的常識和規範、執著和成見、過往的成功經驗,開始步入新的人生吧? 對於遲遲不敢踏出一步的人,下一章介紹的內容肯定能派上用場。 我在自己以前的著作裡,寫道「要是被常識綁架,思考就會停止」。在因為疫情而使工作和生活條件有所改變的世界裡,我們必須加倍質疑那些「理所當然的常態」、逐漸為自己建構出全新的價值觀。 掌握事物的本質,也可以說是「設計」的能力,人的視野一旦變得開闊,就不會再侷限於做事的方法,而會培養出「如何將自己的人生設計得更精采」的觀點。從今以後,這股「自己設計人生的能力」將會非常重要。懷疑「常態」的能力,往後還是一樣重要。但是,既然質疑的前提本身被重設過了,那麼今後需要的就是每一個人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人生的能力。 我們早已置身在「不得不質疑」常態的時代了。 現在正是需要活得「忠於」自己的時刻。 獲得自我專屬的一手資訊,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行動,走在自己設想的道路上。就趁這個絕佳的時機,鼓起勇氣踏出最完美的一步吧。
第2章 以「自我中心策略」活出精采

與病毒共存時代的最佳武器 第2章的關鍵字,是我在各個場合告訴聽眾的「自我中心策略」,藉此談論如何在沒有正確答案的時代活出精采。 我在2020年自立門戶以後,到目前都在從事比過去更多元化的活動。但根據我的推測,大多數人對我的了解,大概就是「簡報」這個關鍵字,而且也以為我要談的是簡報技巧吧。 不過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我認為技能必定會商品化、可以取代,而且最終會變得落後。很多人都強調「要學習一技之長」,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先了解所謂的技能,就是在早已確立的世界裡練成的能力。 舉例來說,要磨練棒球打擊技術,這項技能必須先有棒球這項運動才能成立。因為有已經確立的世界,人們才會追求所謂的「揮木棒」技能。說得極端一點,如果棒球從這世上消失了,或是大家突然都不在乎棒球了,那麼揮棒打擊的技術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而且,不論再怎麼磨練已經商品化的打擊技術,也未必能夠成為活躍在職棒領域的選手,因為這是需要「品味」的事。 我的簡報技巧也一樣。我在2019年做過306次簡報,但是在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幾乎沒有出現在集會的場合,面對面的簡報也就十次左右。由此可見,如果將簡報定義為「站在臺上面對觀眾傳達資訊的行為(技能)」,那我在這一年幾乎沒有做過簡報。 當然,我在網路上做了非常多簡報。剛開始,線上簡報的委託很少,大約從2020年5月才有逐漸增加的感覺,結果變成一年做了196次線上簡報的型態。 這麼說來,是原本面對面做簡報的人全部都直接轉換成線上作業了嗎?其實也不是,據我所知,還是有不少人「缺乏線上簡報的設備和技術」。 總之,我可以發揮一部分上臺簡報的技巧,但是網路上的簡報技巧依然和面對面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如果你擁有的是只能在疫情以前通用的技能,結果就只能停在原地無法前進了。 那我為什麼可以順利轉移到線上活動呢?因為我打從一開始就一直把簡報視為一種「粉絲服務」。 培養粉絲,就是建立「讓對方的行為自動化」的機制。這樣聽起來好像很無聊,白話一點來講,就是把對方變成自己的粉絲,喚起他們的自發性行為。 粉絲並不會因為受人委託而特地出門、參加活動,而是因為自己想做才去做,因為「喜歡」才這麼做,這就是「行為自動化」的意思。 我從以前到現在,始終都是以粉絲服務的心態來做簡報,結果我的技能成功創造出通用化,幾乎不會受到輸出方式的限制。 這種通用的元素,以及訴諸人類本質的元素、身為人類最重要的元素,不論在什麼時代,都能夠轉化成可以彈性運用的技能。 重點在於,這種通用的、本質上的、對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的元素,又會透過自己「想要做」的自發性行為而產生。 倘若維持著「因為客戶要求,所以就這樣吧」「這件事大略談談就好吧」這種程度的心態,一旦不再被人需要,很快就會完蛋了。 重要的並非是否有人需要,而是自己是否擁有這種強烈「想做!」「想說!」的事物。只要具備這種「自我中心」的品味,不論時代再怎麼變化,也完全不會影響到你。 當眾談話、為粉絲付出,是我骨子裡最珍重的事。而這件事的表現形式,湊巧就是我技能組合裡的簡報技巧。 換言之,即使疫情導致時代驟變,我骨子裡重視粉絲服務的部分依然沒有改變,只是切換成網路線上的形式罷了。所以除了簡報之外,在語音平臺 Voicy 也有很多聽眾收聽我談話,線上沙龍也經常有200位以上的成員來參加。 這些在我的骨子裡都一樣,全都是粉絲服務。
「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培育出自信 前面提到技能會商品化。要是把自信的根源放在這種技能上,它就會跟著商品化,說得更清楚一點,自己的身分認同也很有可能會商品化。 所謂的自信,本來是指相信自己,照理說並不會商品化。能讓自己的人生走下去的專家只有自己而已,所以自己商品化是「不可能」的事。 各位可以先這麼想就好,只要從這種角度去理解,應該就能擺脫原本的思維了。 但不知為何,我卻遇到很多無法這樣思考的人。「我接下來該學習什麼技能?」「我現在該進修什麼才好?」他們彷彿被什麼東西追趕似地,急著向我尋求意見。 為了避免招人誤解,先聲明我並不是要批判為了某些目標而讀書學習,或是打算考取證照的人。 我的前提是,先追尋「自己喜歡的事」或「想做的事」,過著充實豐富的人生,最終若能將這些元素應用在工作上,那是最幸運的了。 至於沒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許正打算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否同時也想著「想好好利用它來增加收入」「我想要爭一口氣給大家看」呢? 如果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內心希望這件事能夠應用在工作上,人生應該會很開心,但這件事無論如何都無助於提高收入,所以也會令人備感挫折。 金錢和收入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主題,所以我就再多談一點。 剛才我提到,粉絲的「行為會自動化」。如果改用金錢的觀點來看,不管粉絲要向他的對象做什麼(當然負面行為除外),都需要付出金錢。 舉例來說,粉絲會付錢看最喜歡的歌手在舞臺上唱歌、說話,而那位歌手即便只是在紙上簽個名、為簽名板標價出售,粉絲都會大方地掏錢買單。 仔細一想,這只是在紙上寫名字而已。那位歌手到公家機關辦手續、簽約時,也都簽名簽到手軟了吧。但這些場合的對象並不是粉絲,所以對方當然不會付錢。 也就是說,粉絲是「能夠發掘自己價值」的重要對象,只要自己的行為能夠吸引粉絲,金錢也會隨之入袋。 說到粉絲,我們很容易只聯想到「人」,不過它也可以是市場,或是某種架構。薪水或銷售額正是在某個市場或架構下,符合自己表現的等價酬勞,整體而言,「架構」才是主體。 不過,在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有哪個架構能夠包容你做自己喜歡或想做的「自我中心」行為,就可以盡量利用它。 「如果我正在做的事可以利用這個架構的話,說不定就可以賺錢了。」 這麼一想,或許還有更具主體性、更貪心的運用方法吧。畢竟網路可以輕鬆傳播資訊,也能夠非常容易就發現可運用的架構。 在沒有架構的情況下,要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而且還要靠它賺錢,實在是很不容易。但是,如今人人都可以宣稱「我正在做某件事」了,現在這個時代,就算是賺錢,也是越「自我中心」的人越具備良好的環境條件吧。

目次

【目次】
前言 給被工作追著跑又無法完全放手的你
我們大可擺脫「應當」,重獲自由

序章 忠於自己的生存之道──放棄,也是個選項
疫情造成的本質性變化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
只有採取行動的人才會察覺到的事
疫變造成人們「停止思考」的原因
創造一手資訊的行動體驗
先馳得點、先做先贏的時代來臨了

第1章 將人生「無形的重擔」具體化
什麼是導致人生停滯的「沉沒成本」?
「用不到卻丟不掉」也是人生的沉沒成本
拒絕只用身分地位評斷的人際關係!
用「喜不喜歡」作為判斷基準
下定決心升級自我作業系統吧!
現有的技能也可以升級成個人品味
技能的融合就好比和風義大利麵
開放自我的人才能吸引同類
繼續做不適合的工作,無疑是沉沒成本
「應當」是僵化思維的魔咒
不安時,就專注在可控的要事上吧!
你試著揮棒了嗎?
妄想,能激發出瞬間爆發力
立刻放棄,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第2章 以「自我中心策略」活出精采
與病毒共存時代的最佳武器
各位,要不要活得更「自我中心」啊?
邁向唯有「自我中心」才可靠的時代
「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培育出自信
支持賈伯斯和比爾˙蓋茲的「狂熱粉絲」能量
「自我中心」的思維能與「尊重他人」共存
以3D印象造就思考深度
讓身邊充斥著自己喜歡的事物
「自我中心」是與他人友好不可少的條件?
從自己主動付出開始
過去會奪走現在的自由

第3章 放棄的技術
【人際關係】再舒適的關係也會變調
放棄淪為沉沒成本的人際關係:
①減少單獨相約的頻率
②只約定「大家相聚的機會」
③人際關係不是資源,就只是關係
④當志工練習付出
【工作】以貢獻為軸心,評估工作的重要程度
放棄淪為沉沒成本的工作:
①事先決定好「先後順序」
②「不做也沒關係的事」就不要做
③不擅長的事就盡量交給別人
【物品.金錢.時間】判斷基準是「時間的充實度」
放棄淪為沉沒成本的物品.金錢.時間:
①注意自己平常運用時間的方法
②提高幸福的解析度
我在微軟工作23年所造成的「沉沒成本」
【執著.窠臼.成功經驗】徹底聚焦在「目的」
放棄執著.窠臼.成功經驗:親身實踐才會產生具體的疑問
【夢想.目標】改變自己對「全力走到這一步」的看法
放棄淪為沉沒成本的夢想.目標:
①雞蛋放在同一籃的CP值很低
②用「會不會後悔」來決定
③才能只不過是一種配備

第4章 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理想中的自己,就在「自我潮流」的尖端
我現在的幸福就是發呆,那你呢?
不論年紀多大,都要有所憧憬
我向來都不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工作是成為「理想中的自己」的手段
為何嚴重自卑的人更需要「讚美別人」
總而言之,先就定位預備!
誠實面對自己現在想做的事
平等對待,是最強的絕招
尋找自己史上最棒的「新鮮事」
現在的我,想讓20多歲的自己知道的事
放棄以他人的想法為重心
放棄,會害自己視野狹隘是偏見

結語 走在自己設想的道路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9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