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什麼顏色?:橫跨千萬年的人類色彩文化史
商品資訊
系列名:美學生活
ISBN13:9786263183605
替代書名:The World According to Colour: A Cultural History
出版社:商周文化
作者:詹姆斯‧福克斯
譯者:鄭煥昇
出版日:2022/08/11
裝訂/頁數:平裝/464頁
規格:21cm*14.8cm*3cm (高/寬/厚)
版次:1
適性閱讀分級:624【十年級】
商品簡介
結合藝術、文化、歷史、科學的感官鉅作
以七種色彩、七十餘幅插圖,訴說人類觀看世界、創造文明的迷人故事
―――――――――
從陰翳之禮讚、血液之腥紅、帝王之明黃、白人之重擔、綠色之希望,到地球的無邊湛藍
我們認識的世界因為色彩而存在
顏色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裡,我們的視覺受體和大腦能分辨數百萬種色調,但每個人感知到的顏色都是獨一無二。色彩影響我們的情緒及生理反應,但我們也賦予色彩意義,甚至自己製造色彩。
千萬年來,人類用色彩來表達希望、崇敬、恐懼、愛與美,創建出形形色色的文明。
在本書中,藝術史家詹姆斯.福克斯以全新方式探索色彩在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暗處的黑色,讓我們想起最深刻的恐懼;血一般帶著光澤的紅色,讓我們看到自身生命與身體的映影;
在炫目的黃色陽光中,我們瞥見了至尊至大的諸神;天空與海洋的蔚藍,讓我們想像地平線另一端的世界。我們把潔淨的白色奉為純淨的典範;把合成的紫色尊為科技進步的燈塔;自然界的綠色象徵天堂與新生,也體現了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危機。
在這趟色彩版的感官之旅中,讀者將跨越從遠古時代到人類世、從地球深處到宇宙,在視覺饗宴中遨遊人類獨一無二的色彩文明:
◆為何史前人類不約而同用紅色描繪自己?為何只有華人用紅色標示上漲的股票?
◆黑色何以從邪惡與死亡,搖身變為時尚的代表色?
◆為何各個文明花了最久的時間才發現藍色?
◆在亞洲與歐洲,黃色與白色各自背負著什麼樣的政治意涵?又是如何表現在藝術之中?
◆紫色為何象徵著科技對自然的征服?甚至掀起所謂的「紫色狂熱」?
◆最能代表「人類世」的顏色,是哪一種顏色?
透過美妙入勝的文字和70餘幅精美插圖,這部色彩之書訴說人類在宇宙中的故事,讓讀者了解色彩是繼語言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承載媒介。
▌各界讚譽
「令人驚嘆……一部卓越而輝煌的文化史。」
──Laura Freeman,《泰晤士報》(The Times)
「福克斯讓色彩成為一場知識饗宴,涵蓋了天體物理學、文明起源、道德隱喻。讓你眼花繚亂,卻又有跡可尋。……一切都完美地融為一體。」
──Ed Smith,《新政治家》年度好書(New Statesman Books of the Year)
「一本迷人至極的書……福克斯揭示了色彩與意義之間的聯繫並非隨機,而是由物質、社會與文化所決定。……行雲流水地在環境、道德與歷史論述之間穿梭,是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令你想拿起畫筆。」
──Joad Raymond,《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
「通過細緻的研究和權威的寫作,福克斯讓我們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
──《科克斯書評》(Kirkus)
「一部流暢易讀的色彩歷史,在廣闊的文化和科學景觀中馳騁。」
──Honor Clerk,《旁觀者雜誌》年度選書(Spectator Books of the Year)
「令人著迷……這本書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導引,讓我們可以享受周圍世界的非凡設計。」
──Anna Galbraith,《星期日郵報》(Mail on Sunday)
「讀來充滿愉悅……引人入勝且優雅。」
──Florence Hallett,英國i news網站
作者簡介
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
劍橋藝術史學家、作家、演說家、策展人,也是屢獲殊榮的節目主播,曾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提名。他參與製作多部以藝術文化為題材的BBC電視節目紀錄片,在英國廣受好評。
福克斯從六歲開始就愛上了藝術,並全心投入。2004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藝術史,曾任職於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目前擔任劍橋伊曼紐學院(Emmanuel College)藝術史研究主任。專攻現代藝術、英國藝術和色彩文化史。
福克斯十分重視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研究之餘也積極與博物館、學校、慈善機構和媒體合作。《世界是什麼顏色?》是他累積十年對色彩文化之研究,為大眾所寫的第一部作品。如今,福克斯正在積極籌備更多色彩繽紛的著作。
鄭煥昇
為人情尋找文字歸宿,也求讓文字標籤散發人性況味的譯者。近期譯作包括《失控的轟炸》、《第一響禮砲》、《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吃顆桃子》。
目次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黑色:從闇而生
第二章 紅色:創造人類
第三章 黃色:偶像的餘暉
第四章 藍色:地平線的另一端
第五章 白色:帶毒的純淨
第六章 紫色:合成的彩虹
第七章 綠色:失樂園
顏色打造的世界
謝詞
各章註釋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書摘/試閱
藝術家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花了大半生致力想解開可見光譜之謎,在其代表作《色彩互動學》(Interaction of Colour)中,開門見山地對色彩的主觀性毫不諱言:
當某人說出「紅」(顏色的名稱),而同時間有五十個人聽見的話,我們可以合理預期這五十人的心中會浮現五十種紅。而且八九不離十,那會是五十種非常不一樣的紅。
即便我們賦予紅色一種聽者都看爛了的形象──比方說全國通用的可口可樂標誌──也不能阻止他們腦中浮現各式各樣的紅。
就算我們把數百種紅色擺在這群聽眾面前,讓他們從中選出可口可樂的紅,他們還是會各選各的。而且沒人能有把握自己選出了標準答案。
再退一步說,就算我們把那圓形而經典的紅底白字商標秀出來,好讓大家有個共同的參照物,他們視網膜上的投影確實會一模一樣,但即便做到這樣,我們還是無法確定每個人對顏色的感知是一致的。
感知還不是真相的全貌。顏色還能協助大腦判斷我們何時該起床或就寢、什麼可以吃、什麼可以買、某人可愛不可愛、該感受到什麼情緒等等。色彩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境與行為,只不過我們鮮少意識到這一點。紅色已被證實可以提高心率、增加腦部的電位活動,還會激發性慾、提升人體的速度、力量,縮短反應時間,並使人更願意從事冒險與競爭性行為。藍色被認為可以降低心率與血壓,促進人的放鬆,甚至減少犯罪。事實上,以有關藍色的發現為理論基礎,日本在二○○六年推動了一項知名計畫,就是讓數家大型鐵路業者在全國各地的月臺與平交道上安裝藍色的LED燈。目的是希望藍燈可以讓焦躁的人放鬆下來,降低他們跳軌自殺的想法。結果在實施期間,確實觀察到對應的自殺率有百分之八十四的降幅。
如今,消費者往往被操弄於商標、廣告與包裝的股掌之中,而它們正是利用顏色去激發特定的情緒與生理反應。高達九成的瞬間反應是根據顏色決定的,這些決定是如此即時與閾下(譯按:心理學術語,指未達意識門檻但人腦有效果的刺激,閾就是門檻值的意思),以致我們根本無從抗拒。店家會利用亮紅或亮黃來爭取我們的注意力並撩撥我們的興趣,飲料食品廠愛用紅色跟橙色,因為這兩種顏色據信能刺激食慾,銀行與保險業者則青睞藍色,因為民眾據稱會從藍色聯想到誠實、忠誠、守密與穩定。生意人都知道顏色對品牌能見度的重要性,例如英國石油的綠色跟吉百利巧克力的紫色,他們甚至不惜打官司來守住自己的代表色。
顏色的意義
所謂的「意義」是什麼意思?與顏色有關的意義大概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源自色調與其深淺在情感與心理學上的重要性(紅色代表能量與幹勁、棕色代表昏昏欲睡、淡藍色要比深藍色來得開心)。第二種意義並非來自人的主觀反應,而是約定俗成的社會傳統(紅色信號代表警示、白旗代表投降等)。第三種,也是古往今來最豐富的一種,是源自聯想。人類藉想像製造這類色彩的意義,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世界各地都有哲學家、神學家、煉金者、紋章官創造複雜難解的溝通系統,將顏色連結到行星、星期、四季、天氣、方向、元素、金屬、寶石、花卉、草藥、音符、字母、年齡、體液、器官、組織、孔隙、滋味、情緒、美德與罪孽。有些連結十分合邏輯,有些則不見得。例如在艾德蒙.波頓(Edmund Bolton, 1575-1633)一六一○年的紋章顏色指南裡,他就曾把黃色連結到黃玉與金綠貓眼石、星期日與金盞花、信仰與穩定、獅子、七月、青春期(尤其是十四到二十歲這一段)、空氣、春季、開朗自信與一、二、三這三個數字。
顏色自然沒有內建的意義。它們的意義都是人們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這就是何以同一個顏色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意義。在西方,白色長期代表光明、生命與純淨,但在亞洲部分地區,白色是死亡的顏色。綠色在英文裡有見不得別人好,也就是嫉妒的含意,但它在法文裡卻是恐懼的顏色、在泰文裡是憤怒的顏色,在俄文裡是悲傷或無聊的顏色。在美國政壇,紅色代表保守、藍色則是激進;在歐洲則正好相反。這類的顏色含意也會「與時俱進」。今天大部分人都認為藍色屬於男性、粉紅代表女性,並會根據這種觀念來打扮子女。但在僅僅一百年前,這兩種顏色的屬性卻正好顛倒。「普遍接受的規則是男孩穿粉紅,女孩穿藍色,」一九一八年的某本親職指南如是說。「粉紅作為一種較為堅定與強大的顏色,更適合男孩,反之較為纖細與精巧的藍色,則更能凸顯女孩的美麗。」
顏色無一例外,都不具有定性,包括那些感覺似乎已經蓋棺論定的色調。黑色的隱含意義多半是顏色中最穩定的,在歷史上始終背負著黑暗、絕望、罪惡與死亡的汙名。但即便是這看似永世不得翻身的黑色,也還是有其正面的指涉。近百年來,黑色已經漸次成為高檔時尚的代名詞,乃至所有走紅的時尚產品都會被標榜是「新的黑」。對克莉斯汀.迪奧而言,黑是:
最流行、方便且優雅的一種顏色。而我之所以用「顏色」這個詞是有深意的,因為黑有時作為一種顏色真的非常耀眼。它是顏色中最顯瘦的一種,且除非你的膚況太差,否則黑色是最能襯托氣色的一種配色。你穿黑色不用考慮時機,也不用顧忌年齡。黑色不適合的場合,幾乎是沒有的。女人的衣櫥裡,少不了得要有一件「黑色小洋裝」。我光用黑就可以寫一本書……
迪奧的「黑色小洋裝」理論輕輕鬆鬆地揭露了色彩意義的不穩定性:一名女子如果穿黑色洋裝去參加告別式,這黑色很顯然代表哀悼與死亡。但如果她一參加完喪禮就跳上計程車,去附近赴一個雞尾酒會的約,同樣的衣著就會變成時髦與品味的象徵。色彩的意義──就跟所有的意義一樣──都扎根於脈絡與上下文。
但色彩也不是不能超越脈絡而存在。比方說對色彩的偏好就驚人地在世界範圍內有志一同。一項近期的研究蒐集了來自五大洲十七個國家的觀點,結果發現不管在哪一個國家,藍色都是最受歡迎的顏色。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藍色受歡迎的程度:綜觀各國,藍色都至少能拿到三分之一的票數。在德國,藍色更受到百分之四十七的受訪者青睞,足足比第二名的紅色高四倍。這種全球性的共識也適用於某些顏色的意義,尤其是在第一種的情感層面上。大部分的社會都同意紅色比較「熱」,藍色比較「冷」,黃色比較「動」,綠色比較「靜」,白色代表「好」,黑色代表「壞」,明亮的顏色代表「快樂」,黯淡的顏色代表「悲傷」。同樣的狀況也能在第二種色彩意義上觀察到。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裡,許多顏色符號的象徵性也自然而然被統一了。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規定:不論在哪一個司法轄區中,紅色都應該要代表「停止」,綠色都要代表「行進」。國際標準化組織──他們的口號是「共識讓世界更美好」──堅持所有的「風險」都要用黃黑配色來標示。
那第三種意義呢?關於顏色的聯想也可能做到全球統一嗎?我前面描述過的變化多端讓這點顯得不太可能。色彩的隱喻是極其繁複的架構,在發展過程中,各個社群會以包括地景、語言、風俗與觀念在內的各種力量去形塑之。如我們在第二章會討論的紅色,因為環境因素,在中國被視為吉利的顏色,而第七章討論的綠色是中東的幸運色,也有其中東當地的特殊原因。但此外,也有為數不多的色彩隱喻曾以驚人的相似性,反覆出現在千百年來的世界各隅。這些色彩的聯想是基於我們或可稱為放諸四海皆準的人類經驗──一些超越時空的人類都見識過,單純而穩定的參照點。這包括:
黑色 夜晚、黑暗、髒汙
白色 白晝、光明、乾淨
黃色 太陽、火焰、土地
紅色 血液、火焰、土地
綠色 植被、水
藍色 天空、水
乍看之下,你會覺得這些理所當然的東西老套到不行。但老套之所以是老套,就是因為它們的真實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些強大的色彩/指涉組合能夠傳承至今,就是因為它們很單純。它們所奠基的相似性是如此基本,就算是拿著蠟筆的小朋友都能夠理解。經年累月下來,這種基礎的視覺類比成為了其他創作的地基。藝品、詩作、散文、儀式與日常慣用語慢慢地積沙成塔,為繽紛的色彩與意義蓋起了摩天大樓。這本書,就是要探究某些高樓是如何一步步拔地而起,從無到有。
七美人
健康的人類能感知到數以百萬計的不同顏色。在這層意義上,我們的視覺要比許多物種優越。大部分哺乳類都不具有能感知長波長光線的第三級視錐細胞,所以都是紅綠色盲。公牛眾所周知地討厭紅色披風,但牠們其實看不見紅,讓牠們激動不已的,其實是披風的振動。不過話說回來,也有許多動物被認為擁有超乎人類的色彩視覺。有些爬蟲類、兩棲類、昆蟲與鳥類都具備四級視錐細胞,好幾種蝴蝶跟鴿子甚至有五級。蜜蜂靠著其紫外線視力,可以辨識花朵上完全不為人類所知的精巧圖案,蛇類則看得見紅外線的輻射,由此牠們可以遠遠探得溫體獵物的蹤跡。螳螂蝦(mantis shrimp)雙眼的感光細胞竟然可分到二十一級,不論是紫外線或偏振光都逃不過牠們的法眼。只不過牠們小得可憐的腦部可以利用這種超強硬體到什麼程度,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人類分類色彩的方式有許多種。英文裡有十一個基本的色彩詞彙:黑、白、紅、黃、綠、藍、紫、棕、灰、橙與粉(紅)。但其他語言有其他語言的做法。俄文中的藍色有兩個字──голубой(goluboi)是淺藍,而синий(sinij)是深藍──且在俄羅斯人心中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色調。為數眾多的語言都沒有專門的字眼是為粉紅、棕色跟黃色而設,有些語言會用一個字來交代綠色與藍色。西非的蒂夫人(Tiv)只有三個基本的色彩用語(黑、白、紅),而地表有些原住民聚落甚至全無色彩的說法:北澳的布拉拉族(Burarra)只把彩虹分成gungaltja(淺色或亮色)與gungundja(深色或暗色)兩部分。色彩的字彙就跟色彩的意義一樣,大體上都是一種文化屬性,受脈絡或語境左右。人類社會普遍只會命名那些他們認為重要的顏色。如熱愛務農的阿茲特克人就手握十多個字眼來形容綠色。在衣索比亞牧牛的摩爾西族(Mursi)有十一個顏色可以形容母牛,但形容其他事物的顏色則一個都沒有。
搞理論的還會把顏色的空間區分成物理、感知與哲學上的不同原色,而這些原色分類的組成也天差地遠,少從兩個(通常是黑與白)跟三個(比如我們習慣的紅黃藍三原色)起跳,一路可以往上竄到美國光學學會的兩千七百五十五種原色。惟這當中最歷久彌新的原色數目,莫過於七。亞里斯多德相信「單純」的顏色在世上有七種,尼紮米與牛頓也所見略同。這些思想家會得出這個數字,並不是因為世上真的只有七種原色,而是因為七這個數字對他們有特殊的意義。對亞里斯多德而言,七是一個很突出的整數,因為它呼應著人的七種味覺與七種年紀。尼紮米的七原色論與一週七天和七大行星有關。牛頓把白光分成七種顏色,因為他相信宇宙是和諧的,他希望白光的光譜可以完美地接合音階上的七個音符。
這本書的編排是根據亞里斯多德版的七原色在當代的對應色:黑、紅、黃、藍、白、紫、綠。我絕對不敢僭稱自己是權威──千變萬化的顏色是不會有什麼權威的──但我盡可能地還原了本書主角的無所不在。這本書從史前漫遊到現代,從世界的此端跨越到彼岸,同時也借鑑了藝術、文學、哲學、科學與許許多多領域,汲取其中內涵。我的目標不只是要瞭解顏色的物理性質,更要知曉顏色被賦予的意義。經由這個過程,我們將對創造出這些意義的各個人類社會有更深的瞭解,因為色彩的意義會反映出人類社會中的希望、恐懼、偏見與執念。我因此是想透過這七種顏色的安排去訴說另外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人類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我們在宇宙中佔據什麼位置的故事。你想的話,可以當它是一本從文化觀點切入的色彩史來閱讀,但對我來說,它永遠是一本由色彩切入,關於世界的史書。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