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數位新創業,見證網路時代的改變,
就連創業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開始……
台灣每年10萬創業大軍,有的人踽踽獨行、有的人結伴而行,也有一群人組成團隊,奮力地向外開拓,希望能擴大或構築新的宇宙。不過,時代的印記正在推動著行業的改變,尤其新興科技帶來更多元的市場機會,如何以數位化的型態切入市場,是所有創業家必須重視的問題。
作者李培芬,長年輔導企業與創業諮詢,近年來其所輔導的連鎖品牌陸續掛牌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這次端出自行設計的創業輔導工具――「經營18問」,從創業三個主要的利害關係人,即「顧客」、「經營者」和「供應商」三方面,各問六個問題,貫穿創業的準備期、籌辦期和開創期,反覆捶打著創業團隊進行深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蒐錄創業相關的表單與工具,從「認識自己」到「創業者資源圖譜」,協助創業者審視自身創業的資源基礎;從營運模式、獲利模式到年度計畫書,練就創業者的經營基本功,同時收錄多個標竿學習案例,為新世代創業者提供全新的市場切入點與商業思維。
【聯合推薦】
何晉滄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賴勁麟 前勞委會副主委
姜長安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逸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群專任副教授
就連創業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開始……
台灣每年10萬創業大軍,有的人踽踽獨行、有的人結伴而行,也有一群人組成團隊,奮力地向外開拓,希望能擴大或構築新的宇宙。不過,時代的印記正在推動著行業的改變,尤其新興科技帶來更多元的市場機會,如何以數位化的型態切入市場,是所有創業家必須重視的問題。
作者李培芬,長年輔導企業與創業諮詢,近年來其所輔導的連鎖品牌陸續掛牌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這次端出自行設計的創業輔導工具――「經營18問」,從創業三個主要的利害關係人,即「顧客」、「經營者」和「供應商」三方面,各問六個問題,貫穿創業的準備期、籌辦期和開創期,反覆捶打著創業團隊進行深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蒐錄創業相關的表單與工具,從「認識自己」到「創業者資源圖譜」,協助創業者審視自身創業的資源基礎;從營運模式、獲利模式到年度計畫書,練就創業者的經營基本功,同時收錄多個標竿學習案例,為新世代創業者提供全新的市場切入點與商業思維。
【聯合推薦】
何晉滄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賴勁麟 前勞委會副主委
姜長安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逸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群專任副教授
作者簡介
李培芬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MBA)。擁有日本產業訓練協會(JITA)之MTP管理課程訓練認證,曾擔任勞動部微型鳳凰審貸委員與就業安定基金委員、台灣加盟連鎖促進協會秘書長。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中華美食交流協會榮譽秘書長、《經濟日報》經營管理版專欄作家。
諮詢或訪問超過3,000家企業,並指導300位以上企業家進行資源配置決策,助力組織目標達成,至今授課人數累計逾25,000人次,豐富的教學熱忱與實務經驗,受商業服務業基層、中高階一致佳評的首席顧問與專業培訓講師,素有「台灣連鎖加盟教母」之稱。
傾注近30年連鎖企業診斷與營運心法,輔導逾百家連鎖品牌,知名業者如:歐德傢俱、弋果美語、林莉婚紗、詩嫚特、吉野家、八方雲集、麻古茶坊、DQ、炸鷄大獅、悟饕池上飯包、迷客夏、85度C等。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MBA)。擁有日本產業訓練協會(JITA)之MTP管理課程訓練認證,曾擔任勞動部微型鳳凰審貸委員與就業安定基金委員、台灣加盟連鎖促進協會秘書長。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中華美食交流協會榮譽秘書長、《經濟日報》經營管理版專欄作家。
諮詢或訪問超過3,000家企業,並指導300位以上企業家進行資源配置決策,助力組織目標達成,至今授課人數累計逾25,000人次,豐富的教學熱忱與實務經驗,受商業服務業基層、中高階一致佳評的首席顧問與專業培訓講師,素有「台灣連鎖加盟教母」之稱。
傾注近30年連鎖企業診斷與營運心法,輔導逾百家連鎖品牌,知名業者如:歐德傢俱、弋果美語、林莉婚紗、詩嫚特、吉野家、八方雲集、麻古茶坊、DQ、炸鷄大獅、悟饕池上飯包、迷客夏、85度C等。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創業並非冒險,而是做一件準備好的事
何晉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青年創業貸款自民國68年開辦以來,提供台灣中小企業寶貴的創業資金,而中小企業處創業輔導資源也一路隨行。
觀察創業開創的過程,在準備和籌辦期尤為重要,許多創業者為求速度、匆促投入創業,或是因為工作不順,趕鴨子上架被迫創業,其實都會為事業發展的未來埋下隱憂。千金難買早知道,機會也是屬於準備好的人,何不多給自己一些準備的時間,讓創業更增一分把握。
進入疫情已歷兩年半,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觀察近五年新設企業數據不降反升,顯示台灣新世代創業熱情火力不減,值此產業與經濟大環境變動的時代,更加突顯創業前準備期的重要性。
《數位新創業》將創業前中後期,畫分為準備期、籌辦期和經營期,並以真實的企業案例,做為引導創業者進行各個創業階段投入的導師。人生業師難得,創業業師更難得,創業者汲取案例做為業師,給予在未知挑戰之中點點光亮,殊為珍貴。
創業在準備期時,資金、資源盤點是兩大重點。青創貸款已經陪伴創業者跨越X、Y、Z世代,年輕創業者受限資金資源條件的阻力尤為明顯。不過,創業資金也不能全靠貸款,建議拉長創業準備期,充裕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同時也在企業中累積經驗、資源與人脈,讓資金與資源都跟我們同在一起,準備好再出發!
中小企業處創業育成組長年投入創業輔導資源,其中,有開發國內女力創業資源的飛雁計畫,近年來也以設立加速器的方式服務女性創業者。每年女創菁英獎的舉辦,也讓我們看見更多不設限、新典型的女性創業案例,打破對於女性創業的刻板印象,賦予新時代女性創業的多元風貌。
台灣創業資源已形成波瀾壯闊的生態系,政府與民間力量攜手合作,全台從南到北設立超過200個育成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和共創空間,並考察美國先進加速器,如MassChallenge和附投資機能的加速器Y Combinator,催生台灣最早的四個加速器,集結創業顧問、企業業師和標竿學習的資源,形成對新創事業最有力量的支持平台。
回到創業的本質,創業者從一開始就要自力更生,資源可以協力,並非依靠、依賴的藉口,創業最後成功與否,還是要回到創業者、創業團隊自己手中,把穩方向、順利運轉、創造獲利。
此外,本書也從失敗的角度,讓創業者列在準備的清單之中。創業,並非天真浪漫的理想,而是腳踏實地做出成果,當然創業的風險亦如影隨形,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就連在成功的創業過程當中,也會經常遭受失敗的挫折,更何況是企業的本身出師不利。若沒有設想失敗,就不能一味設想成功,有了最差的準備,才會有更好的發揮!
創業者從不是喜歡冒險而已,其實,創業者應該是最知道風險所在,下水之前必須知道水的溫度與深度,才能踩穩每一步,讓風險可以被控管。
做一件準備好的事,讓水到渠成,政府所有的創業資源,就是在創業的關鍵時刻,協助創業者推進一個又一個目標,確保創業的最大勝率!
〈推薦序〉
奮鬥不止、生生不息
賴勁麟/前勞委會副主委
台灣有超過千萬的適齡工作人口,其人生選項不外乎是就業與創業,這兩項都包羅在勞動部的業務項目之內,面對生涯規畫之課題,到底要就業?還是要創業?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及相關輔導資源,就是為了中高齡創業者和女性創業者,所提供的一個專案輔導計畫。面對台灣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創業政策也必須做好調整與因應準備,為中高齡創業者提供創業全程扶持與輔導陪伴,打造友善的創業環境。
年齡不是差異,性別也沒有距離。創業構想在生涯的每個階段都有綻放的可能,因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休之後仍有20年以上的寶貴光陰,退休後創業成為退休族「退而不休」的新選項,中高齡創業,大多打造的是微型企業。
所謂「微型企業」,根據《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第三條規定,係指中小企業中,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五人之事業。了解定義之後,就不難理解為何中高齡創業多選擇微型企業。
近年來,在歐美國家吹起「一人公司」的流行風,占創業比例逐年增加。一人公司須有至少一項核心技能,要靠自己負責業務、行銷、專案管理、維繫顧客,同時,從能做的事入手,小規模開始,穩扎穩打,一人公司也能經營出價值,由上班族蛻變為自僱工作者,也就是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提出以上觀點,見證著生涯新的變革趨勢。
不過,無論是微型企業,還是一人公司,投入創業都必須有方法、有步驟,才不致遭遇意外的出局,誠如本書作者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在書中所述:「創業企劃書是創業者啟動創業前的第一個具體行動!」創業者藉由創業計畫書預先模擬創業的過程,沙盤推演、超前部署,以提高創業成功的比率。
科技與數位化帶來嶄新的市場機會窗口,覆蓋各行各業,加上網路平台降低了創業的入門門檻,乘著網路的風向順勢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網創風潮,帶動更多微型、中高齡和女性投入創業行動,儼然成為創業新力量。
一人公司發揮就業替代的功能,自僱型創業將個人專業技能透過創業的方法,向市場兌現更大的產值,不再受僱於一位雇主,極大化工作回報。當然,以創業取代就業,創業者也必須評估自身接案與專案管理能力,才不致兩頭落空。
對於退休後的創業者而言,一人公司或微型創業,提供二次發揮所長的管道,創造第二生涯發展,不僅投入資本低,相對風險也較低,唯須準備營運周轉金,但創業企劃書還是不可少,畢竟「凡事預則立,不豫則廢」,創業的目的是成功,而增加勝算靠的就是準備的工夫。
「當老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退休人生也能倍添精彩,奮鬥不止、生生不息,祝福每個創業都能圓夢,實現人生更多美好價值。
〈推薦序〉
商業服務業是創業的搖籃
姜長安/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普誠科技董事長
與李培芬總顧問結緣,是在發起創辦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之時,回想創會至今,不覺已快20個年頭。
當初因著賴勁麟創會理事長,希望一起為服務業時代做些領路的事,並為推動台灣服務業發展而共同創會。20年來,集結企業點滴資源,台灣服協從產業研究開始,深入商業培訓,舉辦深夜論壇與高峰充電會,開辦創新獎、製播「商業5.0」節目,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也讓長年專注在IC半導體設計領域的我,有了近距離接觸商業服務業的機會。
最難忘的經驗,就是參與台灣服協商業創新獎的評審工作,原來食衣住行育樂,每一個不同的領域,都有著豐富的創新與創意,從而成就了很多創業的機會。每年創新獎,我們都會特別著重鼓勵一些中小型服務業,看到他們的精彩,為他們的努力而感動,我認為用心的服務業,是台灣最美的風景線。
生生不息的商業服務業,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創業者投入,李培芬總顧問從協會秘書長,到退居幕後,成為協會志工,擔任協會總顧問,一直投注心力,專注輔導商業服務業品牌,近年來其所輔導的連鎖品牌陸續掛牌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也是她長年貢獻的成果。
拜讀她在《經濟日報》的專欄,不僅是我,同時也是許多會員的學習資源,閲讀就是對她投入筆耕堅持最佳的回饋。得知她的新書《數位新創業》即將出版,第一時間取得內容,對於其中整理創業籌辦期資源,有關業師、育成中心、加速器和群募平台資源的描述印象深刻。
我畢業自交通大學,目前忝任交大校友會會長,交大的創新精神影響校友深遠,我也有幸投入創業,並且投資許多創業團隊,其中就有交大的校友,對於資訊科技創業頗多涉獵,在擔任文化部文創1號基金董事期間,也接觸相關文化創意領域的創業,深感創新創業實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創業者需求資源,政府與民間也投注了支持創業的環境,這些資源反映在育成中心、加速器、創業競賽和群募平台之中,創業者必須一一了解,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助力創業的成長,比之關起門來埋頭創業,抬頭看看,其實資源一直都在,創業者要懂得運用。
書中也提及從工研院創立出來的TXA加速器,目前已轉型為TXA私董會,就是創業者可以擷取的業師資源。同時,台灣服協的兩位理監事監事夥伴――歐德傢俱和詩嫚特SPA,分別在本書的第一部和第三部做為創業標竿學習案例,相信會對進入創業準備期和經營期的創業者,能夠發揮引導和典範的效用。
商業服務業占中小企業比例超過七成,可以說,商業服務業是創業者的搖籃,許多創業的理想都從此開始――多元豐富的服務業,讓新世代有更多的創業選項,打開有別於就業的第二種人生選擇。
身為創業過來人,勉勵創業者相信自己、堅持自己所選擇的路,關注過程的累積、投入,定能有所收穫。
〈推薦序〉
人人必讀的創業聖經
劉?逸/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群專任副教授
這是一本「想了解創業與如何創業的人」必讀之創業聖經,更是想創業、籌備創業以及正在創業的創業家必讀的創業寶典。
我認識作者李培芬多年,她經常在兩岸三地及東南亞各國,風塵僕僕地給予創業家精闢的建言。她不會人云亦云,往往提出獨到的精闢見解,不僅備受創業先進們推崇,也使許多剛入門摸索的創業家們茅塞頓開。
作者輔導過非常多的創業家,本身也親身參與多個成功創業個案。閱讀這本書,你可以一窺她集多年功力的創業竅門及案例,不僅減少摸索的時間成本,也能循序漸進學習創業之道。然而,誠如作者所言:創業是需要本人親身參與實務、了解該行業的Know how,因此,「入行」對創業者而言,再重要不過了!唯有一點一滴累積產業實務經驗,才是創業的必要條件――機會是留給真正準備好的人!
創業者應該盤點並善用內外部資源,而外部資源中的青年創業貸款與中小企業處創業育成專案,能提供創業輔導等多項服務,並藉此取得更多外部的人脈連結與資源。同時,作者相當鼓勵創業者與人脈圈中的家人、師長與朋友分享溝通創業計畫,不論得到的是正面或負面建議,都能從中認清創業的機會與風險,以預作因應。而且這些意見可針對市場客群、產品與服務及商業模式等三大面向進行資料的收集,做為「創業營運計畫書」的一部分。
書中也指出,創業者要學會看到市場白地,例如歐德傢俱的陳國都董事長意識到系統傢俱的需求,將會因裝潢專業技術人員的不足而增加;Airbnb從交換住宿的角度切入產業;鼎泰豐聚焦單品小籠湯包切入市場;亦或將外帶茶飲經營成大生意……各行各業的樣態正因科技創新,而有不同的樣貌推陳出新。作者也點出創業最關鍵的資本並非資金資本,而是能力資本,所以創業者應建立有著互補能力的創業團隊,不僅是內部工作同仁的建立,連外部供應鏈夥伴關係都須兼容並蓄。
本書通篇不吝嗇協助創業者完成創業營運計畫書、分析商業模式,並透過分析工具的運用,讓創業者更清楚自己將面對的市場、競爭與商業模式。作者建議,創業者應該請益前輩,做好可行性評估,預見萬一創業後成效不如預期時,如何因應調整的準備。
此外,作者提出的用人哲學堪稱一絕,如能對待人才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企業將會用到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若能將同仁都培養成老師,不僅可獨當一面,更可以為企業培養人才……對此,創業者應好好思考並加以運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揭開了坊間許多新舊名詞的面紗,鉅細靡遺介紹孵化器與加速器、創業輔導專案、創業貸款、私董會、業師,讓創業者了解如何善用這些資源。同時也鼓勵創業者透過參與創業競賽活動,組建創業團隊,實際展開創業行動,讀者可以從書中了解各種創業競賽的內容。而大家常談的「群眾募資」(Crowdfunding),作者認為這其實是市場的實測,讓創業者直接與顧客對話,書中也列出了不同類型的群募平台與注意事項。
本書還談及2020年Covid-19疫情在兩岸延燒,對許多行業造成深遠影響之際,築間餐飲集團創辦人林楷傑,卻能為公司訂定20年長期計畫,這是台灣餐飲業少有的經營格局。另外還舉了美容業詩嫚特李思瑀董事長的成功經驗,揭櫫線上與線下生意如何運作以求達到虛實融合(OMO)……諸多精彩案例,讀者都能從中找出企業經營的成功密碼。
對於企業間的競爭,作者也有不同的觀點。她以迷客夏為例,認為創業者應反求諸己,跟自己賽跑,100個想到不如一個做到!其次強調「做更少、得更多」的聚焦經營,建立好口碑,成為業界表率!
更精彩的是,如果創業者能仔細思考書中所提出的創業三角函數,亦即好好思考「經營者」(創業者)六個問題、「顧客」六個問題和「供應商」六個問題,那麼,距離成功就更近了!
作者最後提醒,創業營運計畫書必須轉化為年度計畫書,落實績效管理達到年度營運目標,其中,她提供許多實務上的經營盲點與解決方案,並不忘提醒大家:不要被一窩蜂的新型創業迷惑,應從其價值面深入研究探討,否則容易變成泡沫。
展望未來創業趨勢,作者一語道破:新世代創業者僅僅是透過應用新技術、新平台和新通路,就能掌握新創企業的市場機遇,點出創業機會的無限可能,因此列舉了十大創業大潮,非常值得創業者參考學習。
我非常開心本書的誕生,相信透過作者的醍醐灌頂,將讓成千上萬的創業家豁然開朗,成功機率大增,希望讀者也不忘推薦《數位新創業》給你的創業夥伴及想創業的朋友,一起凝聚共識,共創新局!
創業並非冒險,而是做一件準備好的事
何晉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青年創業貸款自民國68年開辦以來,提供台灣中小企業寶貴的創業資金,而中小企業處創業輔導資源也一路隨行。
觀察創業開創的過程,在準備和籌辦期尤為重要,許多創業者為求速度、匆促投入創業,或是因為工作不順,趕鴨子上架被迫創業,其實都會為事業發展的未來埋下隱憂。千金難買早知道,機會也是屬於準備好的人,何不多給自己一些準備的時間,讓創業更增一分把握。
進入疫情已歷兩年半,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觀察近五年新設企業數據不降反升,顯示台灣新世代創業熱情火力不減,值此產業與經濟大環境變動的時代,更加突顯創業前準備期的重要性。
《數位新創業》將創業前中後期,畫分為準備期、籌辦期和經營期,並以真實的企業案例,做為引導創業者進行各個創業階段投入的導師。人生業師難得,創業業師更難得,創業者汲取案例做為業師,給予在未知挑戰之中點點光亮,殊為珍貴。
創業在準備期時,資金、資源盤點是兩大重點。青創貸款已經陪伴創業者跨越X、Y、Z世代,年輕創業者受限資金資源條件的阻力尤為明顯。不過,創業資金也不能全靠貸款,建議拉長創業準備期,充裕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同時也在企業中累積經驗、資源與人脈,讓資金與資源都跟我們同在一起,準備好再出發!
中小企業處創業育成組長年投入創業輔導資源,其中,有開發國內女力創業資源的飛雁計畫,近年來也以設立加速器的方式服務女性創業者。每年女創菁英獎的舉辦,也讓我們看見更多不設限、新典型的女性創業案例,打破對於女性創業的刻板印象,賦予新時代女性創業的多元風貌。
台灣創業資源已形成波瀾壯闊的生態系,政府與民間力量攜手合作,全台從南到北設立超過200個育成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和共創空間,並考察美國先進加速器,如MassChallenge和附投資機能的加速器Y Combinator,催生台灣最早的四個加速器,集結創業顧問、企業業師和標竿學習的資源,形成對新創事業最有力量的支持平台。
回到創業的本質,創業者從一開始就要自力更生,資源可以協力,並非依靠、依賴的藉口,創業最後成功與否,還是要回到創業者、創業團隊自己手中,把穩方向、順利運轉、創造獲利。
此外,本書也從失敗的角度,讓創業者列在準備的清單之中。創業,並非天真浪漫的理想,而是腳踏實地做出成果,當然創業的風險亦如影隨形,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就連在成功的創業過程當中,也會經常遭受失敗的挫折,更何況是企業的本身出師不利。若沒有設想失敗,就不能一味設想成功,有了最差的準備,才會有更好的發揮!
創業者從不是喜歡冒險而已,其實,創業者應該是最知道風險所在,下水之前必須知道水的溫度與深度,才能踩穩每一步,讓風險可以被控管。
做一件準備好的事,讓水到渠成,政府所有的創業資源,就是在創業的關鍵時刻,協助創業者推進一個又一個目標,確保創業的最大勝率!
〈推薦序〉
奮鬥不止、生生不息
賴勁麟/前勞委會副主委
台灣有超過千萬的適齡工作人口,其人生選項不外乎是就業與創業,這兩項都包羅在勞動部的業務項目之內,面對生涯規畫之課題,到底要就業?還是要創業?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及相關輔導資源,就是為了中高齡創業者和女性創業者,所提供的一個專案輔導計畫。面對台灣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創業政策也必須做好調整與因應準備,為中高齡創業者提供創業全程扶持與輔導陪伴,打造友善的創業環境。
年齡不是差異,性別也沒有距離。創業構想在生涯的每個階段都有綻放的可能,因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休之後仍有20年以上的寶貴光陰,退休後創業成為退休族「退而不休」的新選項,中高齡創業,大多打造的是微型企業。
所謂「微型企業」,根據《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第三條規定,係指中小企業中,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五人之事業。了解定義之後,就不難理解為何中高齡創業多選擇微型企業。
近年來,在歐美國家吹起「一人公司」的流行風,占創業比例逐年增加。一人公司須有至少一項核心技能,要靠自己負責業務、行銷、專案管理、維繫顧客,同時,從能做的事入手,小規模開始,穩扎穩打,一人公司也能經營出價值,由上班族蛻變為自僱工作者,也就是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提出以上觀點,見證著生涯新的變革趨勢。
不過,無論是微型企業,還是一人公司,投入創業都必須有方法、有步驟,才不致遭遇意外的出局,誠如本書作者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在書中所述:「創業企劃書是創業者啟動創業前的第一個具體行動!」創業者藉由創業計畫書預先模擬創業的過程,沙盤推演、超前部署,以提高創業成功的比率。
科技與數位化帶來嶄新的市場機會窗口,覆蓋各行各業,加上網路平台降低了創業的入門門檻,乘著網路的風向順勢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網創風潮,帶動更多微型、中高齡和女性投入創業行動,儼然成為創業新力量。
一人公司發揮就業替代的功能,自僱型創業將個人專業技能透過創業的方法,向市場兌現更大的產值,不再受僱於一位雇主,極大化工作回報。當然,以創業取代就業,創業者也必須評估自身接案與專案管理能力,才不致兩頭落空。
對於退休後的創業者而言,一人公司或微型創業,提供二次發揮所長的管道,創造第二生涯發展,不僅投入資本低,相對風險也較低,唯須準備營運周轉金,但創業企劃書還是不可少,畢竟「凡事預則立,不豫則廢」,創業的目的是成功,而增加勝算靠的就是準備的工夫。
「當老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退休人生也能倍添精彩,奮鬥不止、生生不息,祝福每個創業都能圓夢,實現人生更多美好價值。
〈推薦序〉
商業服務業是創業的搖籃
姜長安/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普誠科技董事長
與李培芬總顧問結緣,是在發起創辦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之時,回想創會至今,不覺已快20個年頭。
當初因著賴勁麟創會理事長,希望一起為服務業時代做些領路的事,並為推動台灣服務業發展而共同創會。20年來,集結企業點滴資源,台灣服協從產業研究開始,深入商業培訓,舉辦深夜論壇與高峰充電會,開辦創新獎、製播「商業5.0」節目,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也讓長年專注在IC半導體設計領域的我,有了近距離接觸商業服務業的機會。
最難忘的經驗,就是參與台灣服協商業創新獎的評審工作,原來食衣住行育樂,每一個不同的領域,都有著豐富的創新與創意,從而成就了很多創業的機會。每年創新獎,我們都會特別著重鼓勵一些中小型服務業,看到他們的精彩,為他們的努力而感動,我認為用心的服務業,是台灣最美的風景線。
生生不息的商業服務業,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創業者投入,李培芬總顧問從協會秘書長,到退居幕後,成為協會志工,擔任協會總顧問,一直投注心力,專注輔導商業服務業品牌,近年來其所輔導的連鎖品牌陸續掛牌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也是她長年貢獻的成果。
拜讀她在《經濟日報》的專欄,不僅是我,同時也是許多會員的學習資源,閲讀就是對她投入筆耕堅持最佳的回饋。得知她的新書《數位新創業》即將出版,第一時間取得內容,對於其中整理創業籌辦期資源,有關業師、育成中心、加速器和群募平台資源的描述印象深刻。
我畢業自交通大學,目前忝任交大校友會會長,交大的創新精神影響校友深遠,我也有幸投入創業,並且投資許多創業團隊,其中就有交大的校友,對於資訊科技創業頗多涉獵,在擔任文化部文創1號基金董事期間,也接觸相關文化創意領域的創業,深感創新創業實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創業者需求資源,政府與民間也投注了支持創業的環境,這些資源反映在育成中心、加速器、創業競賽和群募平台之中,創業者必須一一了解,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助力創業的成長,比之關起門來埋頭創業,抬頭看看,其實資源一直都在,創業者要懂得運用。
書中也提及從工研院創立出來的TXA加速器,目前已轉型為TXA私董會,就是創業者可以擷取的業師資源。同時,台灣服協的兩位理監事監事夥伴――歐德傢俱和詩嫚特SPA,分別在本書的第一部和第三部做為創業標竿學習案例,相信會對進入創業準備期和經營期的創業者,能夠發揮引導和典範的效用。
商業服務業占中小企業比例超過七成,可以說,商業服務業是創業者的搖籃,許多創業的理想都從此開始――多元豐富的服務業,讓新世代有更多的創業選項,打開有別於就業的第二種人生選擇。
身為創業過來人,勉勵創業者相信自己、堅持自己所選擇的路,關注過程的累積、投入,定能有所收穫。
〈推薦序〉
人人必讀的創業聖經
劉?逸/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群專任副教授
這是一本「想了解創業與如何創業的人」必讀之創業聖經,更是想創業、籌備創業以及正在創業的創業家必讀的創業寶典。
我認識作者李培芬多年,她經常在兩岸三地及東南亞各國,風塵僕僕地給予創業家精闢的建言。她不會人云亦云,往往提出獨到的精闢見解,不僅備受創業先進們推崇,也使許多剛入門摸索的創業家們茅塞頓開。
作者輔導過非常多的創業家,本身也親身參與多個成功創業個案。閱讀這本書,你可以一窺她集多年功力的創業竅門及案例,不僅減少摸索的時間成本,也能循序漸進學習創業之道。然而,誠如作者所言:創業是需要本人親身參與實務、了解該行業的Know how,因此,「入行」對創業者而言,再重要不過了!唯有一點一滴累積產業實務經驗,才是創業的必要條件――機會是留給真正準備好的人!
創業者應該盤點並善用內外部資源,而外部資源中的青年創業貸款與中小企業處創業育成專案,能提供創業輔導等多項服務,並藉此取得更多外部的人脈連結與資源。同時,作者相當鼓勵創業者與人脈圈中的家人、師長與朋友分享溝通創業計畫,不論得到的是正面或負面建議,都能從中認清創業的機會與風險,以預作因應。而且這些意見可針對市場客群、產品與服務及商業模式等三大面向進行資料的收集,做為「創業營運計畫書」的一部分。
書中也指出,創業者要學會看到市場白地,例如歐德傢俱的陳國都董事長意識到系統傢俱的需求,將會因裝潢專業技術人員的不足而增加;Airbnb從交換住宿的角度切入產業;鼎泰豐聚焦單品小籠湯包切入市場;亦或將外帶茶飲經營成大生意……各行各業的樣態正因科技創新,而有不同的樣貌推陳出新。作者也點出創業最關鍵的資本並非資金資本,而是能力資本,所以創業者應建立有著互補能力的創業團隊,不僅是內部工作同仁的建立,連外部供應鏈夥伴關係都須兼容並蓄。
本書通篇不吝嗇協助創業者完成創業營運計畫書、分析商業模式,並透過分析工具的運用,讓創業者更清楚自己將面對的市場、競爭與商業模式。作者建議,創業者應該請益前輩,做好可行性評估,預見萬一創業後成效不如預期時,如何因應調整的準備。
此外,作者提出的用人哲學堪稱一絕,如能對待人才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企業將會用到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若能將同仁都培養成老師,不僅可獨當一面,更可以為企業培養人才……對此,創業者應好好思考並加以運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揭開了坊間許多新舊名詞的面紗,鉅細靡遺介紹孵化器與加速器、創業輔導專案、創業貸款、私董會、業師,讓創業者了解如何善用這些資源。同時也鼓勵創業者透過參與創業競賽活動,組建創業團隊,實際展開創業行動,讀者可以從書中了解各種創業競賽的內容。而大家常談的「群眾募資」(Crowdfunding),作者認為這其實是市場的實測,讓創業者直接與顧客對話,書中也列出了不同類型的群募平台與注意事項。
本書還談及2020年Covid-19疫情在兩岸延燒,對許多行業造成深遠影響之際,築間餐飲集團創辦人林楷傑,卻能為公司訂定20年長期計畫,這是台灣餐飲業少有的經營格局。另外還舉了美容業詩嫚特李思瑀董事長的成功經驗,揭櫫線上與線下生意如何運作以求達到虛實融合(OMO)……諸多精彩案例,讀者都能從中找出企業經營的成功密碼。
對於企業間的競爭,作者也有不同的觀點。她以迷客夏為例,認為創業者應反求諸己,跟自己賽跑,100個想到不如一個做到!其次強調「做更少、得更多」的聚焦經營,建立好口碑,成為業界表率!
更精彩的是,如果創業者能仔細思考書中所提出的創業三角函數,亦即好好思考「經營者」(創業者)六個問題、「顧客」六個問題和「供應商」六個問題,那麼,距離成功就更近了!
作者最後提醒,創業營運計畫書必須轉化為年度計畫書,落實績效管理達到年度營運目標,其中,她提供許多實務上的經營盲點與解決方案,並不忘提醒大家:不要被一窩蜂的新型創業迷惑,應從其價值面深入研究探討,否則容易變成泡沫。
展望未來創業趨勢,作者一語道破:新世代創業者僅僅是透過應用新技術、新平台和新通路,就能掌握新創企業的市場機遇,點出創業機會的無限可能,因此列舉了十大創業大潮,非常值得創業者參考學習。
我非常開心本書的誕生,相信透過作者的醍醐灌頂,將讓成千上萬的創業家豁然開朗,成功機率大增,希望讀者也不忘推薦《數位新創業》給你的創業夥伴及想創業的朋友,一起凝聚共識,共創新局!
目次
〈推薦序〉創業並非冒險,而是做一件準備好的事 何晉滄
〈推薦序〉奮鬥不止、生生不息 賴勁麟
〈推薦序〉商業服務業是創業的搖籃 姜長安
〈推薦序〉人人必讀的創業聖經 劉?逸
〈自 序〉 支持創業者大步前行
〈前 言〉 創業奇航,出發!
第一部 創業前準備期
標竿學習 歐德家具的故事
第一章 創業資源大盤點
.想創業當老闆?請自問這兩道問題
.外部資源點點名 創業巡航起手式
.以興趣當支點 槓桿起的夢想變生意
第二章 看見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
.創業者的洞見:辨識機會找到市場白地
.深入自身產業生態 厚植事業永續競爭力
.職場的能力資本 比資金到位更重要
第三章 關鍵一子:創業營運計畫書
.撰寫架構沒頭緒?先畫商業模式圖和魚骨圖
.想避開視野盲區?談談市場、競爭、商業模式
.提升創業成功率?可行性評估分析不可少
第二部 創業中籌辦期
標竿學習 築間餐飲集團的故事
第四章 認識創業育成產業
.創業孵化器 與政府創業輔導專案
.創業貸款與創業加速器推薦
.善用業師的力量 打通三層次媒合資源
第五章 創業前測:創業競賽與群募
.參與創業競賽 校準正確的方向
.群眾募資平台 募資不必用股權
.群募平台怎麼選?為創業者提燈指路
第六章 數位整合與ESG實踐
.創業大潮湧動 直擊新世代創新變貌
.創業者的情懷:社會企業與ESG永續價值
第三部 創業後經營期
標竿學習 詩嫚特集團的故事
第七章 事業創立里程碑
.六大創業類型 找出實際營運的切入點
.OMO時代來了 線上線下融合正在加速
.善用六個問題 掌握目標顧客輪廓
第八章 最重要的就是市場
.找出商機切入點 才能創造持久獲利動能
.別盯競爭者做什麼 經營要有自己的想法
.從情懷的空中 打落到市場的土地上
第九章 商業模式只是一個開始
.營運模式六問 組織成長要靠人才
.獲利模式六問 賺錢才是王道
.創業計畫書轉換為年度計畫書
第十章 我的宇宙巡航
.相約每一個星球 探索創業生態系發展
.過來人的經驗 三則創業行動故事
〈推薦序〉奮鬥不止、生生不息 賴勁麟
〈推薦序〉商業服務業是創業的搖籃 姜長安
〈推薦序〉人人必讀的創業聖經 劉?逸
〈自 序〉 支持創業者大步前行
〈前 言〉 創業奇航,出發!
第一部 創業前準備期
標竿學習 歐德家具的故事
第一章 創業資源大盤點
.想創業當老闆?請自問這兩道問題
.外部資源點點名 創業巡航起手式
.以興趣當支點 槓桿起的夢想變生意
第二章 看見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
.創業者的洞見:辨識機會找到市場白地
.深入自身產業生態 厚植事業永續競爭力
.職場的能力資本 比資金到位更重要
第三章 關鍵一子:創業營運計畫書
.撰寫架構沒頭緒?先畫商業模式圖和魚骨圖
.想避開視野盲區?談談市場、競爭、商業模式
.提升創業成功率?可行性評估分析不可少
第二部 創業中籌辦期
標竿學習 築間餐飲集團的故事
第四章 認識創業育成產業
.創業孵化器 與政府創業輔導專案
.創業貸款與創業加速器推薦
.善用業師的力量 打通三層次媒合資源
第五章 創業前測:創業競賽與群募
.參與創業競賽 校準正確的方向
.群眾募資平台 募資不必用股權
.群募平台怎麼選?為創業者提燈指路
第六章 數位整合與ESG實踐
.創業大潮湧動 直擊新世代創新變貌
.創業者的情懷:社會企業與ESG永續價值
第三部 創業後經營期
標竿學習 詩嫚特集團的故事
第七章 事業創立里程碑
.六大創業類型 找出實際營運的切入點
.OMO時代來了 線上線下融合正在加速
.善用六個問題 掌握目標顧客輪廓
第八章 最重要的就是市場
.找出商機切入點 才能創造持久獲利動能
.別盯競爭者做什麼 經營要有自己的想法
.從情懷的空中 打落到市場的土地上
第九章 商業模式只是一個開始
.營運模式六問 組織成長要靠人才
.獲利模式六問 賺錢才是王道
.創業計畫書轉換為年度計畫書
第十章 我的宇宙巡航
.相約每一個星球 探索創業生態系發展
.過來人的經驗 三則創業行動故事
書摘/試閱
【書摘1】
台灣兩大人力銀行,無論是104或1111,在歷屆「上班族創業意願調查」中都指出:想要創業的比例超過九成!因此,在回答「我為什麼要創業?」這個問題時,請不要直覺式回答,也不要人云亦云,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想要建構的是屬於你的宇宙,與旁人有何相干?
我們必須從自己的「內心」出發!
創業的未來,既不存在於現實中,也不存在任何人的意識中,這只是一個念頭,存在於自己的腦海之中,所以在構思創業之時,必須先遵從自己的內心,問自己:「創業到底對我而言有多重要?」
不管透過勞動部的微型創業輔導計畫,或是中小企業處的青年創業輔導計畫,我面談過上百位創業者,也因為曾經協助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的審貸作業,直接檢閱過的創業計畫書更超過上千份。
在此我必須很負責任地說: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還沒有想好;而絕大多數的創業計畫書只是為了貸款!
以下是我跟一位創業者對話的實錄:
問:「你為什麼想要創業呢?」
答:「我想要當老闆!」
問:「為什麼想要當老闆呢?」
答:「因為想要賺錢!」
問:「想要創什麼業呢?」
答:「我還沒想好,就想開一家店,例如咖啡館!」
問:「為什麼想要開咖啡館呢?喜歡喝咖啡嗎?」
答:「我不喜歡喝咖啡,只是希望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店。」
問:「開一家咖啡館很容易,但經營一家咖啡館不容易,咖啡館的確燈光美、氣氛佳,但假設一天賣出200杯咖啡,吧台的作業是要沖泡製作200杯咖啡,且要有一定的品質,而後台的作業則是要洗200個咖啡杯和盤子,你認為你能勝任嗎?」
答:「噢~那我要再想一想。」
以上的對話,你認為這位創業者準備好了嗎?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創業之於他而言,還止步在想想的階段,一個想法到付諸執行之前,哪怕在構想階段,都必須要深入而完整,有著「符合現實的臨場感」才能算是一個構想,而不是想想。
創業雖然是從一個念頭開始,但就像生命的起源一般,水、閃電,再加上胺基酸,「水」是自身現實的條件、「閃電」是創業的意念,而「胺基酸」則是經營企業的能力!
在盤點內外部資源之前,對於創業這個念頭,要將之具體成形之前,必須回答兩個問題:「做什麼?」和「怎麼做?」
第一道問題:「做什麼?」
「做什麼?」就是「選業」,更白話一點,就是你未來創業想要從事的行業。看過上述對話你或許會問:「選業是不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你的確不用喜歡,但一定要熟悉,並且具備從業的能力。
就像本部開篇的案例――歐德家具陳國都董事長一樣,學一行、做一行,也在這一行創業,這是屬於自然而然地創業。若你問他「喜不喜歡目前這個工作?」他會很爽朗地笑著告訴你:「這是我的熱愛!」
由於創業是從心所願,創建自己的宇宙,我建議你真的必須喜歡這個行業才行,而且喜歡還不夠,最好是熱愛。
除了白手起家,加盟創業也是一種選擇
有的創業夥伴選業之時以功利導向,也就是看見別人賺錢,就認為自己做也能賺錢。一旦「用眼睛喊熱」,就埋下了失敗的基因,尤有甚者的是「一窩蜂創業」,例如開咖啡館、茶飲店、早餐店……,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創業大軍前仆後繼於此。其實,這三項熱門的創業項目,都已經有百店,甚至千店的規模業者,面對這樣的行業,我們必須思考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加盟」。
加盟展之所以每年都可以分春夏秋冬四季聯展,同時創下不錯的票房紀錄,就是因為台灣充沛的創業意願。會選擇加盟創業通常有三大類型,一是理性型的創業者、二是有選業障礙的創業者,三則是想以加盟做跳板的創業者。
先說理性型的創業者,若經過實地的市場研究調查發現,其所想創業的行業已經有規模業者出現,那麼「帶槍投靠」自然就是選項之一,例如想開便利店,台灣最大便利店業者7-11已有6,300店規模,排名第二的全家便利店也有4,000店以上的規模,此時若還選擇自行創業,失敗率可想而知,但相對地,加盟便利店創業成功率就高達九成。
再來看有選業障礙的創業者,通常其人格特質就是有能力沒主見,也就是最適合加盟創業的族群。加盟創業由總部訂定營運規範與標準,除提供開業前的教育訓練之外,也提供開店初的駐點服務,管理型總部之後還有營業輔導,再加上完整的物流供貨系統,透過各國加盟協會統計的數據可知,加盟創業成功率是自行創業的四倍。
會想加盟創業的第三類型,則是有為者亦若是型的加盟者,未來的志願可能不只是開店,還想要升級成為連鎖加盟總部。曾有茶飲總部跟我分享,有加盟者從簽約到付款,再到培訓都非常正面、積極的參與,接下來就會索取全套標準作業手冊,也要求到總部和物流中心去參觀,但在籌備開店時就會從人間蒸發,這位加盟者為何而來也就不難想見了。
也有許多加盟者會問我:「我可以只加盟一年就跟總部解約嗎?」提出這樣問題背後的想法也清楚明白。當然,他們也不見得全會成為連鎖企業,也有人只是想一圓自己擁有一家店、自主經營的理想而已。
想要創業,尤其是開店創業,對於加盟必須了解與掌握,不能夠跳過。表1列出自行創業與加盟創業的優缺點分析,請創業者考量自身能力與現況,做理性的判斷,同時,我也提供目前台灣加盟連鎖業中四大類型加盟總部,六種加盟的形式提供大家參考。
【書摘2】
創業首航別急著飛,看清所有內外部的資源後,才有利於整合資源。其實創業並不孤單,我們先從盤點外部創業資源開始。
提到創業有「三怕」:一怕沒錢、二怕賺不到錢、三怕賠錢,全跟資金有關,若從掌握外部創業的相關資源入手,創業者沒在怕!
籌措創業資金,是所有創業者在籌備期重要的關卡所在。先分享一個冷知識,你知道台灣的青年創業貸款已經開辦多久了嗎?可能那時你還沒出生。
答案是西元1968年(民國57年),開辦至今已經55年了,早在嬰兒潮世代開始,就已經協助台灣創業者探索創業的宇宙,陪伴世代創業者,一直到今天都未曾停歇。
根據《青創總會會刊》資料指出,上世紀六、七○年代,當時處於全球能源危機的恐慌時代,台灣正積極由農業社會朝工商社會轉型,為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提振國家經濟,政府做多,開始積極鼓勵並扶植青年創業,讓更多青年的理想和抱負,能夠在創業中得到實現與發展。
當年的青輔會(現在的青年發展部,而青年創業輔導專案則併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管轄)秉承時任行政院副院長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的指示,洽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從中美基金中提撥新台幣3,000萬元,設立青年創業貸款基金,並委請合作金庫開辦青年創業貸款業務,陪伴台灣世代創業者一路向前,從而啟動台灣青年創業輔導的序幕。
現行「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要點」,是在西元2013年(民國102年)重新修訂,重新上路也已屆十年,將過去創業貸款側重創業者周轉金部位的提供,向上擴增把啟動金部位正式納入青創貸款的範圍,但在審查和銀行核貸實務上,仍傾向支持創業者周轉金部位,何時可像日本一樣,只要創業者的創業營運計畫書通過審核,即可貸得創業所需的全額資金,讓沒有資本實力的年輕人,也能平等的實現創業理想,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
懂得連結資源,才能事半功倍
介紹完冷知識之後,若你以為政府的創業支持專案只有貸款,那就會錯失更珍貴的外部資源了。
以「中小企業處的創業育成專案」為例,從創業一開始的諮詢服務、提供育成中心或共創中心進駐、創業輔導、業師指導、加速器進駐,再到創業競賽和創業獎項……等機制,同時各地方政府也都加入創業扶持的陣容,如今整體創業生態系,在台灣已經由點成線和面,再立體延伸澎湃起來,蔚為一片創業海洋,持續孕育著台灣世代創業者。
對於創業者而言,主動向外連結資源是必要的,別用「自有資金已足夠,不需要資金」為理由故步自封,因為創業輔導資源的重點還真的不是貸款,在育成中心與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共同切磋、精進營運計畫構想;與創業顧問或業師討論發展方向,或遇到的瓶頸;透過創業育成或加速器連結海內外產業資源,或取得創投私募資金;參與群募機制讓營運項目有市場前測的實際數據;挑戰海內外各項創業競賽或獎項,匯集更多智慧與經驗……,波瀾壯闊的創業海洋,聚集「俱懷逸興壯思飛」的創業夥伴,籌謀「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雄心大志。
除了青年創業輔導計畫之外,許多創業者一定也聽過微型創業鳳凰貸款,與其相關的創業輔導計畫,微型創業鳳凰計畫是由原本的微型創業和女創鳳凰兩個計畫合併而成,原本的立意是提供中高齡(45~65歲)創業者,以及女性創業者一個專屬的創業服務機制,發展至今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女創菁英賽」和「女力加速器」,更推動創立台灣由南而北的女創飛雁協會,激發女力拓展,形成社群連結。
相關政策性的創業輔導資源,以及大家聽過卻有點陌生的育成中心、加速器、群募平台和創業競賽,在本書「創業中籌辦期」的章節會有詳細的說明。以下我們要從創業者自身出發,來盤點一下屬於自己的外部資源。
【書摘3】
創業者的洞見:辨識機會找到市場白地
大阪商業大學佐藤善信教授提出的「市場白地理論」,以及《藍海策略》一書的作者金偉燦和莫伯尼所謂的「打造一個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都啟示著創業者們,紅海之中亦有藍海的空間;競爭之中也存在市場的空白。
創業者必須看見市場上未被滿足的需求,而不是將眼光局限於商品或服務開發上,這使得創業者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發現顧客的需求」。
發現需求,才能鎖定需求。從來都不是商品或服務有多好,而是顧客有需求,購買才會發生,尤其是在供過於求的時代,人們不再因為缺乏而購買,而是在購買中實現自我價值與風格,所以品牌投射而出的,是使用者個人的認知與形象。
因此,「看見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可說是創業者的洞見,這也是市場白地與藍海策略所欲揭示的。隨著科技發展與數位應用的來臨,白地、藍海如百花綻放,吸引創業者競相投入。
接下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發現市場的白地?鎖定創業洞見的方式有三:
一、現有行業數位迭代
例如Airbnb,酒店住宿訂位本來就是存在的需求,過去的平台都是為星級酒店服務,民宿興起之後,平台的取向也更加多元化,但Airbnb更進一步,從「交換住宿」角度切入產業,也就是說,「房源」不僅來自酒店民宿業者,更擴及到家中有多餘房間的家庭,於是,一家擁有最多房源數,超過實體任何一家連鎖酒店的超級平台騰空而出。
二、縮小範圍聚焦單品
「一招鮮、走天下」,以鼎泰豐為例,一家餐廳若要全菜單都好吃不難,但很容易淹沒在顧客的視野之中,因為好吃的店很多,但「聚焦單品」,將小籠包做到極致,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此時餐廳就被突顯出來了。就像小籠湯包已經成為鼎泰豐的代名詞,將一道菜做到極致,如同「有情門」設計家具將一張椅子做到極致一樣,都能發揮市場吸睛的效果。
三、改變規則實體迭代
從泡沫紅茶到珍珠奶茶,有人爭搶誰是珍珠奶茶的創始店?但真的該爭搶的是,誰是第一家外帶茶飲專賣店,將簡餐廳中的茶飲料單獨拎出來;亦或是將街頭巷尾的茶攤推入店中,以700 C.C.飲料為主的外帶茶飲專賣店,一躍成為市場的主流,茶飲店整體年度營收來到了600~900億區間,從業店數更高達30,000店。
其實還有第四種!想一想,身為創業者,理應在數位時代看見新的創業機遇……是的,與你的洞見一致,那就是獨角獸。
不用向任何原有的行業借鑒,透過數位科技應用,打造顧客全新的需求,例如:臉書、Line或微信……數位影響力所及,上述第一項發現白地的方法與獨角獸或社群應用的迭代,還在進行當中,在在考驗著創業者的洞見。
我在舉例獨角獸業者時,創業者應該有一項發現,那就是臉書從美國向全球幅射發展、Line從韓國出發,而微信則在中國大陸開始,我們必須了解,每一項洞見並不只有你一個人發現,一旦進入了賽道,比的就是速度,這是非常燒錢的,但幸好不必人人都做獨角獸。
台灣兩大人力銀行,無論是104或1111,在歷屆「上班族創業意願調查」中都指出:想要創業的比例超過九成!因此,在回答「我為什麼要創業?」這個問題時,請不要直覺式回答,也不要人云亦云,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想要建構的是屬於你的宇宙,與旁人有何相干?
我們必須從自己的「內心」出發!
創業的未來,既不存在於現實中,也不存在任何人的意識中,這只是一個念頭,存在於自己的腦海之中,所以在構思創業之時,必須先遵從自己的內心,問自己:「創業到底對我而言有多重要?」
不管透過勞動部的微型創業輔導計畫,或是中小企業處的青年創業輔導計畫,我面談過上百位創業者,也因為曾經協助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的審貸作業,直接檢閱過的創業計畫書更超過上千份。
在此我必須很負責任地說: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還沒有想好;而絕大多數的創業計畫書只是為了貸款!
以下是我跟一位創業者對話的實錄:
問:「你為什麼想要創業呢?」
答:「我想要當老闆!」
問:「為什麼想要當老闆呢?」
答:「因為想要賺錢!」
問:「想要創什麼業呢?」
答:「我還沒想好,就想開一家店,例如咖啡館!」
問:「為什麼想要開咖啡館呢?喜歡喝咖啡嗎?」
答:「我不喜歡喝咖啡,只是希望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店。」
問:「開一家咖啡館很容易,但經營一家咖啡館不容易,咖啡館的確燈光美、氣氛佳,但假設一天賣出200杯咖啡,吧台的作業是要沖泡製作200杯咖啡,且要有一定的品質,而後台的作業則是要洗200個咖啡杯和盤子,你認為你能勝任嗎?」
答:「噢~那我要再想一想。」
以上的對話,你認為這位創業者準備好了嗎?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創業之於他而言,還止步在想想的階段,一個想法到付諸執行之前,哪怕在構想階段,都必須要深入而完整,有著「符合現實的臨場感」才能算是一個構想,而不是想想。
創業雖然是從一個念頭開始,但就像生命的起源一般,水、閃電,再加上胺基酸,「水」是自身現實的條件、「閃電」是創業的意念,而「胺基酸」則是經營企業的能力!
在盤點內外部資源之前,對於創業這個念頭,要將之具體成形之前,必須回答兩個問題:「做什麼?」和「怎麼做?」
第一道問題:「做什麼?」
「做什麼?」就是「選業」,更白話一點,就是你未來創業想要從事的行業。看過上述對話你或許會問:「選業是不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你的確不用喜歡,但一定要熟悉,並且具備從業的能力。
就像本部開篇的案例――歐德家具陳國都董事長一樣,學一行、做一行,也在這一行創業,這是屬於自然而然地創業。若你問他「喜不喜歡目前這個工作?」他會很爽朗地笑著告訴你:「這是我的熱愛!」
由於創業是從心所願,創建自己的宇宙,我建議你真的必須喜歡這個行業才行,而且喜歡還不夠,最好是熱愛。
除了白手起家,加盟創業也是一種選擇
有的創業夥伴選業之時以功利導向,也就是看見別人賺錢,就認為自己做也能賺錢。一旦「用眼睛喊熱」,就埋下了失敗的基因,尤有甚者的是「一窩蜂創業」,例如開咖啡館、茶飲店、早餐店……,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創業大軍前仆後繼於此。其實,這三項熱門的創業項目,都已經有百店,甚至千店的規模業者,面對這樣的行業,我們必須思考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加盟」。
加盟展之所以每年都可以分春夏秋冬四季聯展,同時創下不錯的票房紀錄,就是因為台灣充沛的創業意願。會選擇加盟創業通常有三大類型,一是理性型的創業者、二是有選業障礙的創業者,三則是想以加盟做跳板的創業者。
先說理性型的創業者,若經過實地的市場研究調查發現,其所想創業的行業已經有規模業者出現,那麼「帶槍投靠」自然就是選項之一,例如想開便利店,台灣最大便利店業者7-11已有6,300店規模,排名第二的全家便利店也有4,000店以上的規模,此時若還選擇自行創業,失敗率可想而知,但相對地,加盟便利店創業成功率就高達九成。
再來看有選業障礙的創業者,通常其人格特質就是有能力沒主見,也就是最適合加盟創業的族群。加盟創業由總部訂定營運規範與標準,除提供開業前的教育訓練之外,也提供開店初的駐點服務,管理型總部之後還有營業輔導,再加上完整的物流供貨系統,透過各國加盟協會統計的數據可知,加盟創業成功率是自行創業的四倍。
會想加盟創業的第三類型,則是有為者亦若是型的加盟者,未來的志願可能不只是開店,還想要升級成為連鎖加盟總部。曾有茶飲總部跟我分享,有加盟者從簽約到付款,再到培訓都非常正面、積極的參與,接下來就會索取全套標準作業手冊,也要求到總部和物流中心去參觀,但在籌備開店時就會從人間蒸發,這位加盟者為何而來也就不難想見了。
也有許多加盟者會問我:「我可以只加盟一年就跟總部解約嗎?」提出這樣問題背後的想法也清楚明白。當然,他們也不見得全會成為連鎖企業,也有人只是想一圓自己擁有一家店、自主經營的理想而已。
想要創業,尤其是開店創業,對於加盟必須了解與掌握,不能夠跳過。表1列出自行創業與加盟創業的優缺點分析,請創業者考量自身能力與現況,做理性的判斷,同時,我也提供目前台灣加盟連鎖業中四大類型加盟總部,六種加盟的形式提供大家參考。
【書摘2】
創業首航別急著飛,看清所有內外部的資源後,才有利於整合資源。其實創業並不孤單,我們先從盤點外部創業資源開始。
提到創業有「三怕」:一怕沒錢、二怕賺不到錢、三怕賠錢,全跟資金有關,若從掌握外部創業的相關資源入手,創業者沒在怕!
籌措創業資金,是所有創業者在籌備期重要的關卡所在。先分享一個冷知識,你知道台灣的青年創業貸款已經開辦多久了嗎?可能那時你還沒出生。
答案是西元1968年(民國57年),開辦至今已經55年了,早在嬰兒潮世代開始,就已經協助台灣創業者探索創業的宇宙,陪伴世代創業者,一直到今天都未曾停歇。
根據《青創總會會刊》資料指出,上世紀六、七○年代,當時處於全球能源危機的恐慌時代,台灣正積極由農業社會朝工商社會轉型,為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提振國家經濟,政府做多,開始積極鼓勵並扶植青年創業,讓更多青年的理想和抱負,能夠在創業中得到實現與發展。
當年的青輔會(現在的青年發展部,而青年創業輔導專案則併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管轄)秉承時任行政院副院長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的指示,洽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從中美基金中提撥新台幣3,000萬元,設立青年創業貸款基金,並委請合作金庫開辦青年創業貸款業務,陪伴台灣世代創業者一路向前,從而啟動台灣青年創業輔導的序幕。
現行「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要點」,是在西元2013年(民國102年)重新修訂,重新上路也已屆十年,將過去創業貸款側重創業者周轉金部位的提供,向上擴增把啟動金部位正式納入青創貸款的範圍,但在審查和銀行核貸實務上,仍傾向支持創業者周轉金部位,何時可像日本一樣,只要創業者的創業營運計畫書通過審核,即可貸得創業所需的全額資金,讓沒有資本實力的年輕人,也能平等的實現創業理想,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
懂得連結資源,才能事半功倍
介紹完冷知識之後,若你以為政府的創業支持專案只有貸款,那就會錯失更珍貴的外部資源了。
以「中小企業處的創業育成專案」為例,從創業一開始的諮詢服務、提供育成中心或共創中心進駐、創業輔導、業師指導、加速器進駐,再到創業競賽和創業獎項……等機制,同時各地方政府也都加入創業扶持的陣容,如今整體創業生態系,在台灣已經由點成線和面,再立體延伸澎湃起來,蔚為一片創業海洋,持續孕育著台灣世代創業者。
對於創業者而言,主動向外連結資源是必要的,別用「自有資金已足夠,不需要資金」為理由故步自封,因為創業輔導資源的重點還真的不是貸款,在育成中心與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共同切磋、精進營運計畫構想;與創業顧問或業師討論發展方向,或遇到的瓶頸;透過創業育成或加速器連結海內外產業資源,或取得創投私募資金;參與群募機制讓營運項目有市場前測的實際數據;挑戰海內外各項創業競賽或獎項,匯集更多智慧與經驗……,波瀾壯闊的創業海洋,聚集「俱懷逸興壯思飛」的創業夥伴,籌謀「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雄心大志。
除了青年創業輔導計畫之外,許多創業者一定也聽過微型創業鳳凰貸款,與其相關的創業輔導計畫,微型創業鳳凰計畫是由原本的微型創業和女創鳳凰兩個計畫合併而成,原本的立意是提供中高齡(45~65歲)創業者,以及女性創業者一個專屬的創業服務機制,發展至今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女創菁英賽」和「女力加速器」,更推動創立台灣由南而北的女創飛雁協會,激發女力拓展,形成社群連結。
相關政策性的創業輔導資源,以及大家聽過卻有點陌生的育成中心、加速器、群募平台和創業競賽,在本書「創業中籌辦期」的章節會有詳細的說明。以下我們要從創業者自身出發,來盤點一下屬於自己的外部資源。
【書摘3】
創業者的洞見:辨識機會找到市場白地
大阪商業大學佐藤善信教授提出的「市場白地理論」,以及《藍海策略》一書的作者金偉燦和莫伯尼所謂的「打造一個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都啟示著創業者們,紅海之中亦有藍海的空間;競爭之中也存在市場的空白。
創業者必須看見市場上未被滿足的需求,而不是將眼光局限於商品或服務開發上,這使得創業者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發現顧客的需求」。
發現需求,才能鎖定需求。從來都不是商品或服務有多好,而是顧客有需求,購買才會發生,尤其是在供過於求的時代,人們不再因為缺乏而購買,而是在購買中實現自我價值與風格,所以品牌投射而出的,是使用者個人的認知與形象。
因此,「看見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可說是創業者的洞見,這也是市場白地與藍海策略所欲揭示的。隨著科技發展與數位應用的來臨,白地、藍海如百花綻放,吸引創業者競相投入。
接下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發現市場的白地?鎖定創業洞見的方式有三:
一、現有行業數位迭代
例如Airbnb,酒店住宿訂位本來就是存在的需求,過去的平台都是為星級酒店服務,民宿興起之後,平台的取向也更加多元化,但Airbnb更進一步,從「交換住宿」角度切入產業,也就是說,「房源」不僅來自酒店民宿業者,更擴及到家中有多餘房間的家庭,於是,一家擁有最多房源數,超過實體任何一家連鎖酒店的超級平台騰空而出。
二、縮小範圍聚焦單品
「一招鮮、走天下」,以鼎泰豐為例,一家餐廳若要全菜單都好吃不難,但很容易淹沒在顧客的視野之中,因為好吃的店很多,但「聚焦單品」,將小籠包做到極致,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此時餐廳就被突顯出來了。就像小籠湯包已經成為鼎泰豐的代名詞,將一道菜做到極致,如同「有情門」設計家具將一張椅子做到極致一樣,都能發揮市場吸睛的效果。
三、改變規則實體迭代
從泡沫紅茶到珍珠奶茶,有人爭搶誰是珍珠奶茶的創始店?但真的該爭搶的是,誰是第一家外帶茶飲專賣店,將簡餐廳中的茶飲料單獨拎出來;亦或是將街頭巷尾的茶攤推入店中,以700 C.C.飲料為主的外帶茶飲專賣店,一躍成為市場的主流,茶飲店整體年度營收來到了600~900億區間,從業店數更高達30,000店。
其實還有第四種!想一想,身為創業者,理應在數位時代看見新的創業機遇……是的,與你的洞見一致,那就是獨角獸。
不用向任何原有的行業借鑒,透過數位科技應用,打造顧客全新的需求,例如:臉書、Line或微信……數位影響力所及,上述第一項發現白地的方法與獨角獸或社群應用的迭代,還在進行當中,在在考驗著創業者的洞見。
我在舉例獨角獸業者時,創業者應該有一項發現,那就是臉書從美國向全球幅射發展、Line從韓國出發,而微信則在中國大陸開始,我們必須了解,每一項洞見並不只有你一個人發現,一旦進入了賽道,比的就是速度,這是非常燒錢的,但幸好不必人人都做獨角獸。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