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戀愛: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
商品資訊
系列名:科學文化
ISBN13:9786263550254
替代書名:Wired for Love:A Neuroscientist’s Journey Through Romance, Loss, and the Essence of Human Connection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史娣芬妮‧卡喬波
譯者:張嘉倫
出版日:2022/12/23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1cm*14.8cm*1.9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Amazon 2022年度編輯選書】
這本書對於愛的思索,在各方面都很深刻,
兼具科學的豐富性、人性的洞察、以及作者個人的感人經歷。
―― 平克(Steven Pinker),《語言本能》作者,舉世聞名的認知科學家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
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
「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
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這本《為什麼要戀愛》是一位研究愛情的科學家,
與一位研究孤獨的科學家相遇、擦出愛的火花之後,
得到的智慧結晶與情感體悟,解答了下列諸多疑問:
♥愛情果真是盲目的嗎?一見鍾情真有其事?
♥為何我們經常受到與自己外表相似的對象吸引?
卻是被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吸引?
♥沒有情慾的愛,還是愛嗎?愛過又失去,真的比從未愛過更好嗎?
♥為何戀愛中人,更容易從病中康復?為何他們在某些方面更具有創造力?
♥人為何不愛了?「七年之癢」這句俗話正確嗎?
♥為什麼失戀如此痛苦?如何修復破碎的心?
♥慢性孤獨會加速老化?我們該如何對抗孤獨感?
「愛情科學博士」史娣芬妮‧卡喬波告訴我們:
這世上也許沒有比戀愛更強大的社交活動了,
也沒有比戀愛更好的方法,可充分發揮大腦全部的認知潛能。
卡喬波將回憶錄和科學融為一體,
證明了愛情能提升生命的境界……讀者會既著迷又感動。
―― 《出版家週刊》
約翰•卡喬波和史娣芬妮初相遇時,迸出了電的火花……
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但隨著他們的愛情滋長,兩人逐漸密不可分。
他們在學術上的合作、生活中的歡樂,帶給他們無限的創造力,
讓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學術的成就,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為什麼要戀愛》捕捉到了這份愛情的鍵結強度和愉悅。
―― 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為什麼要戀愛》能為每個人都提供一些啟示,
這是一部獨特的回憶錄,將會帶您踏上悲傷和療癒的旅程,
提醒您要打開心扉,接納生活中所有的美麗和痛苦。
―― 《正念》雜誌
這本書對於愛的思索,在各方面都很深刻,
兼具科學的豐富性、人性的洞察、以及作者個人的感人經歷。
―― 平克(Steven Pinker),《語言本能》作者,舉世聞名的認知科學家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
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
「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
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這本《為什麼要戀愛》是一位研究愛情的科學家,
與一位研究孤獨的科學家相遇、擦出愛的火花之後,
得到的智慧結晶與情感體悟,解答了下列諸多疑問:
♥愛情果真是盲目的嗎?一見鍾情真有其事?
♥為何我們經常受到與自己外表相似的對象吸引?
卻是被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吸引?
♥沒有情慾的愛,還是愛嗎?愛過又失去,真的比從未愛過更好嗎?
♥為何戀愛中人,更容易從病中康復?為何他們在某些方面更具有創造力?
♥人為何不愛了?「七年之癢」這句俗話正確嗎?
♥為什麼失戀如此痛苦?如何修復破碎的心?
♥慢性孤獨會加速老化?我們該如何對抗孤獨感?
「愛情科學博士」史娣芬妮‧卡喬波告訴我們:
這世上也許沒有比戀愛更強大的社交活動了,
也沒有比戀愛更好的方法,可充分發揮大腦全部的認知潛能。
卡喬波將回憶錄和科學融為一體,
證明了愛情能提升生命的境界……讀者會既著迷又感動。
―― 《出版家週刊》
約翰•卡喬波和史娣芬妮初相遇時,迸出了電的火花……
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但隨著他們的愛情滋長,兩人逐漸密不可分。
他們在學術上的合作、生活中的歡樂,帶給他們無限的創造力,
讓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學術的成就,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為什麼要戀愛》捕捉到了這份愛情的鍵結強度和愉悅。
―― 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為什麼要戀愛》能為每個人都提供一些啟示,
這是一部獨特的回憶錄,將會帶您踏上悲傷和療癒的旅程,
提醒您要打開心扉,接納生活中所有的美麗和痛苦。
―― 《正念》雜誌
作者簡介
史娣芬妮‧卡喬波(Stephanie Cacioppo)/作者
全球研究社會神經科學(結合社會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的先鋒之一,芝加哥大學醫學院腦動態實驗室主任。專注於社會情感層面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已發表120篇論文,美國心理科學學會譽為「新星」科學家,《科學美國人》、《國家地理》雜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皆報導過她的研究成果。
全球研究社會神經科學(結合社會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的先鋒之一,芝加哥大學醫學院腦動態實驗室主任。專注於社會情感層面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已發表120篇論文,美國心理科學學會譽為「新星」科學家,《科學美國人》、《國家地理》雜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皆報導過她的研究成果。
目次
前言 愛情萬歲
第1章 社會腦
第2章 愛情激素
第3章 熾熱之情
第4章 戀愛機器
第5章 心心相映
第6章 愛慾之間
第7章 花都盟誓
第8章 一加一大於二
第9章 休戚與共,對抗孤獨
第10章 時間的考驗
第11章 痛失摯愛
第12章 如何走出悲傷深淵
結語 成為更好的伴侶,成為更好的自己
誌謝
參考資料
第1章 社會腦
第2章 愛情激素
第3章 熾熱之情
第4章 戀愛機器
第5章 心心相映
第6章 愛慾之間
第7章 花都盟誓
第8章 一加一大於二
第9章 休戚與共,對抗孤獨
第10章 時間的考驗
第11章 痛失摯愛
第12章 如何走出悲傷深淵
結語 成為更好的伴侶,成為更好的自己
誌謝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愛情博士
儘管學界最初對於研究愛情的價值,持保留態度,但大眾傳媒對於我的研究接受度卻很高,尤其在情人節前後,我收到《科學美國人》和《國家地理》等雜誌的採訪邀請。雜誌刊出幾篇關於我的採訪之後,同事們開始戲稱我為「愛情博士」。媒體報導也引起了大學生的注意,他們很快便對我的研究產生興趣,認為這將有助於他們剛萌芽的校園戀情無往不利。
2006年,我從日內瓦搬到了美國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我在此與聞名全球的神經科學家格萊弗頓和葛詹尼加,一起在心理暨腦科學系從事研究。新的語言、新的文化和新的氣候,讓我迷了路,最後我終於找到了路,通往放著腦部掃描儀和電腦的實驗室,我可以整晚和整個週末都泡在實驗室裡,鑽研數據。
在我的辦公室開放時間裡,常有女學生帶著特殊請求,出現在我的研究室門口。通常,她們會有一、兩位朋友陪著她,做為情感支持。她們從我貼在圖書館的傳單,看到了我的研究需求:「徵求:戀愛中的女性」。
在試探性的敲了敲門之後,我聽到有人略帶尷尬的清清嗓子,並問:「不好意思,史娣芬妮,請問您有時間聊聊嗎?」
雖然我可以用英文撰寫科學論文,但是我仍在熟習日常用語,「聊聊」(chat)這個詞讓我一時答不出話來,因為它在法語中的意思是指「貓」,但我了解她是想和我說話。
「請坐。」
女學生坐下來,把手伸進牛仔褲口袋,臉開始紅了起來,她朋友輕推了她一把。
「說吧,你想問什麼?」
「好的,」她回答。在她向我提出請求之前,那一年我不斷聽到重複的詢問:「我可以使用你的戀愛機器嗎?」
其實申請專利時,我將我的發明稱為「檢測受試者特定認知與情緒狀態之系統與方法」,但學生們更喜歡「戀愛機器」這個名稱,所以便一直沿用。「戀愛機器」是我所設計的電腦測試,歷時十分鐘。學生相信這個測試能幫助他們在兩個潛在的戀愛對象之間做抉擇。若學生左右為難,不知該選擇擁有六塊肌的校園風雲人物,還是有著靦腆笑容、笨拙的科技宅男,這個程式似乎能窺探她的內心深處,並判定她真正屬意的男子(或女子)為何。
我的本意並非替大學生開發約會小工具。我在日內瓦研究像瑚閣這樣的病人後,希望能以系統性的方法,測試正向情緒對大腦的影響。瑚閣用她對繪畫的熱愛,克服了重度中風造成的腦部損傷。我目睹了她與深愛的職業所建立的聯繫,如何實際改善了她的心智功能和神經可塑性,我們共同合作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終究如同任何病人的案例,只是一樁軼事。
我想看看,瑚閣的經歷和我在神經病房其他病人身上觀察到的類似經驗,是否並非特例,反而是顯示出大腦某些一般特徵。我想看看,對運動等事物的愛與熱情、如此的正向情緒刺激,能否促進所有人的腦部功能。
戰或逃反應
我認識的神經科學家,多半的研究興趣聚焦在情緒光譜的另一端,即情緒的黑暗面。現今已有大量研究主要關於「負向刺激如何加快大腦部分區域的反應時間」,其中部分研究來自我在日內瓦的同事。這些研究進行了潛意識促發實驗,病人會看見突然閃現的蛇或蜘蛛的影像,速度快到受試者無法有意識的記下,但又不至於快到逃過杏仁體的注意,而杏仁體是對威脅極度敏感的大腦區域。
杏仁體一詞源自希臘語,取自「杏仁」之意,因為杏仁體外型小巧,呈橢圓形狀。杏仁體深藏於大腦皮質底下,位於大腦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區域――邊緣系統,主要功能在於接收與威脅相關的資訊,並早在威脅資訊抵達我們的意識之前,先迅疾做出反應。從演化觀點來看,對負向刺激保持警惕十分合理。試想若我們是在叢林採集食物的遠古人類,便需要能夠快速分辨森林地上那又長又黑的物體,究竟是一根樹枝,還是一條蛇;也必須要能察覺藏身樹叢間的陌生人,並判斷他是否具有威脅,如此才來得及逃跑。
此種演化反應主要透過神經科學家勒杜所謂的「低徑」來傳達,即一條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引發防禦反應的直接感知路徑。低徑就像高速公路,將眼睛看見的威脅從視覺輸入,並連結至杏仁體,刺激下視丘啟動身體的自我防衛機制,即「戰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此種機制是一種前意識反應,發生在一眨眼之間,或大約一百毫秒左右(有意識的思維過程約需要三百毫秒或三分之一秒的時間,身體才有所反應)。這便是人為何會在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有所反應之前,身體便已幾近自動退縮、跳躍、或舉起手臂來避開危險。
神經科學家阿道夫斯的病人S.M. 也許最能戲劇性的顯現杏仁體的功能。S.M. 的杏仁體因遺傳病變而受損,因此她無法感受到任何恐懼。這對S.M. 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情況,因為她毫無察覺威脅的能力,所以無法避開任何危險,某部分也解釋了她為何成為數起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戀愛機器
然而,杏仁體雖能決定人是否感到恐懼,但它的功用其實是試圖偵測出凸顯性,也就是試圖找出值得注意的環境變化。一般而言,大腦天生就能偵測變化。通常,當某些情況穩定時,表示環境很安全;但當情況快速發生變化,也許就有危險了。這便是為何杏仁體是公認的威脅偵測器,不過,無論是正向或負向變化,杏仁體其實都可以檢測得到。
我曾經針對杏仁體植入電極的癲癇病人進行了一項研究。我們向他們閃現了帶有負面和正面情緒字眼的潛意識訊息。一如預測,負面詞語觸發了杏仁體著名的威脅偵測器,但更令我激動的是,正面詞語也觸發了杏仁體,只是沒那麼快速(我所謂的「沒那麼快速」指的可是僅有百分之幾秒的差異)。
結果顯示,正如我們可以本能的偵測危險、並做出反應一般,人也可以本能的想回應正向體驗的機會,去接觸那些我們不想遠離而是想走近的經驗。我們對愛的需求,可能不若避開危險的需求直接,但一點也不多餘。正如我們所了解的,人類因為愛而演化,也不斷的演化去愛人。所以,也許愛自有其古老路徑通往大腦,如同另一條勒杜所謂的「低徑」。
「戀愛機器」的設計就是為了查明這是否屬實,而測試方式是:以那天在達特茅斯學院找我進行約會諮詢的學生為例,受試者向程式提供她有意思的兩個對象的名字,比方說布萊克和西羅。接著,測試開始之後,她眼前的螢幕會開始閃爍,她會看到閃光,但無法察覺自己剛剛下意識的受到一號對象布萊克的名字促發,布萊克的名字在螢幕上出現了二十六毫秒。這個時間長度雖然不足以讓大腦有意識的察覺這個名字,但卻足以傳遞潛意識訊息、啟動杏仁體,並促發與布萊克這個名字有關聯的任何情緒。
此種潛意識的聯想受到促發後,受試者接著必須完成一系列的語彙測試:從假造詞中挑選出真詞。我們密切追蹤她的反應時間,藉此從統計分析數據中衡量具顯著意義的細微差異。女學生的潛意識受到一號對象的名字促發後,辨識真假詞的速度比使用二號對象西羅的名字時,快上了近百分之二十。接下來,我們讓兩個名字隨機出現,先閃現西羅的名字,而她對布萊克的名字依然展現出相同的快速反應。
但這是否就一定意味了她下意識比較喜歡布萊克呢?還是正好相反,她其實比較喜歡西羅,而這個名字引發的正向聯想使她從測試過程中分心,使得布萊克看來像是她偏好的約會對象?為了消除這種可能的混淆,我也對那些宣稱自己瘋狂深愛著伴侶的女性,進行了「戀愛機器」實驗。我將這些女性的伴侶名字和其他朋友的名字,一起放進了戀愛機器,她們與朋友和伴侶認識的時間一樣久,我們以此確保受試者大腦不會僅因熟悉度,而對名字有所反應。結果顯示,受試者在受到愛人的名字促發後,語彙測試的表現明顯較佳。
人心自有道理
現在的問題是:為何如此?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為什麼愛會提高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我猜想,應該與大腦內部的連結的方式有關。當布萊克這個名字在女學生的眼前一閃而過,所產生的正向聯想,刺激了大腦的某些神經元,進而啟動了大腦的報償系統,分泌出大量傳遞訊號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而多巴胺會透過處理幸福感受的區域及其他相連區域(包括幫助我們解析文字的區域),傳遞大量喜悅的能量。
女學生並未決定如此反應,她的反應和其中影響並非來自個人的意志或控制,甚至也不在她的意識範圍內。換句話說,測試揭露了她的真實感受、她真正的偏好、以及大腦對布萊克建立的正向聯想,但她對西羅卻並非如此。我們一位同仁如此總結研究結果:「我想,你腦袋裡知道就是知道,即便尚未意識到。」
據此,問題變成了:為何這些感覺對她而言,如此難以捉摸?為何她需要「戀愛機器」來釐清自己的感受?此測試程式其實類似於內隱聯結測驗,可測量人是否無意識的偏愛特定的性別或種族。此項測試可揭露個人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感受――那些您可能甚至希望對自己隱藏的感受。
然而,如同我在日內瓦的同僚對負面情緒所做的研究,內隱聯結測驗通常聚焦在情緒的黑暗面、令人不快的無意識反應以及關於歧視的反應。偏見是我們需要控制和根除的東西,但愛是我們需要經常釋放的情感。我們無意識的喜好也就是「內心所渴求的」,常是最讓人感到快樂的。正如法國哲學家暨數學家巴斯卡所言:「人心自有道理,但理性卻難以理解。」
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戲劇性問題,通常發生在出現妨礙之際。有趣的是,當我告知學生受試結果時,她們的反應雖略有分別,但往往是一副「我就知道!」的樣子。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需要戀愛機器?!」
大多數的學生若對自己夠誠實的話,通常對於該和誰約會具有某種直覺,但大腦的額葉會阻止他們,因為額葉內包含了充當「家長」的腦部區域,會告誡他們「別那樣做」。
坐在我辦公室的女學生得知戀愛機器證實了她的直覺時,感到獲得了一股力量,而我稍加強化了此種感受。我提醒她,不論她要不要對大腦閃現的消息採取實際行動,都是她自己的決定,完全出自於她。女同學笑了笑,抬頭挺胸,帶著勝利的微笑離開了我的辦公室,她的兩個女生朋友尾隨在後。
愛情博士
儘管學界最初對於研究愛情的價值,持保留態度,但大眾傳媒對於我的研究接受度卻很高,尤其在情人節前後,我收到《科學美國人》和《國家地理》等雜誌的採訪邀請。雜誌刊出幾篇關於我的採訪之後,同事們開始戲稱我為「愛情博士」。媒體報導也引起了大學生的注意,他們很快便對我的研究產生興趣,認為這將有助於他們剛萌芽的校園戀情無往不利。
2006年,我從日內瓦搬到了美國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我在此與聞名全球的神經科學家格萊弗頓和葛詹尼加,一起在心理暨腦科學系從事研究。新的語言、新的文化和新的氣候,讓我迷了路,最後我終於找到了路,通往放著腦部掃描儀和電腦的實驗室,我可以整晚和整個週末都泡在實驗室裡,鑽研數據。
在我的辦公室開放時間裡,常有女學生帶著特殊請求,出現在我的研究室門口。通常,她們會有一、兩位朋友陪著她,做為情感支持。她們從我貼在圖書館的傳單,看到了我的研究需求:「徵求:戀愛中的女性」。
在試探性的敲了敲門之後,我聽到有人略帶尷尬的清清嗓子,並問:「不好意思,史娣芬妮,請問您有時間聊聊嗎?」
雖然我可以用英文撰寫科學論文,但是我仍在熟習日常用語,「聊聊」(chat)這個詞讓我一時答不出話來,因為它在法語中的意思是指「貓」,但我了解她是想和我說話。
「請坐。」
女學生坐下來,把手伸進牛仔褲口袋,臉開始紅了起來,她朋友輕推了她一把。
「說吧,你想問什麼?」
「好的,」她回答。在她向我提出請求之前,那一年我不斷聽到重複的詢問:「我可以使用你的戀愛機器嗎?」
其實申請專利時,我將我的發明稱為「檢測受試者特定認知與情緒狀態之系統與方法」,但學生們更喜歡「戀愛機器」這個名稱,所以便一直沿用。「戀愛機器」是我所設計的電腦測試,歷時十分鐘。學生相信這個測試能幫助他們在兩個潛在的戀愛對象之間做抉擇。若學生左右為難,不知該選擇擁有六塊肌的校園風雲人物,還是有著靦腆笑容、笨拙的科技宅男,這個程式似乎能窺探她的內心深處,並判定她真正屬意的男子(或女子)為何。
我的本意並非替大學生開發約會小工具。我在日內瓦研究像瑚閣這樣的病人後,希望能以系統性的方法,測試正向情緒對大腦的影響。瑚閣用她對繪畫的熱愛,克服了重度中風造成的腦部損傷。我目睹了她與深愛的職業所建立的聯繫,如何實際改善了她的心智功能和神經可塑性,我們共同合作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終究如同任何病人的案例,只是一樁軼事。
我想看看,瑚閣的經歷和我在神經病房其他病人身上觀察到的類似經驗,是否並非特例,反而是顯示出大腦某些一般特徵。我想看看,對運動等事物的愛與熱情、如此的正向情緒刺激,能否促進所有人的腦部功能。
戰或逃反應
我認識的神經科學家,多半的研究興趣聚焦在情緒光譜的另一端,即情緒的黑暗面。現今已有大量研究主要關於「負向刺激如何加快大腦部分區域的反應時間」,其中部分研究來自我在日內瓦的同事。這些研究進行了潛意識促發實驗,病人會看見突然閃現的蛇或蜘蛛的影像,速度快到受試者無法有意識的記下,但又不至於快到逃過杏仁體的注意,而杏仁體是對威脅極度敏感的大腦區域。
杏仁體一詞源自希臘語,取自「杏仁」之意,因為杏仁體外型小巧,呈橢圓形狀。杏仁體深藏於大腦皮質底下,位於大腦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區域――邊緣系統,主要功能在於接收與威脅相關的資訊,並早在威脅資訊抵達我們的意識之前,先迅疾做出反應。從演化觀點來看,對負向刺激保持警惕十分合理。試想若我們是在叢林採集食物的遠古人類,便需要能夠快速分辨森林地上那又長又黑的物體,究竟是一根樹枝,還是一條蛇;也必須要能察覺藏身樹叢間的陌生人,並判斷他是否具有威脅,如此才來得及逃跑。
此種演化反應主要透過神經科學家勒杜所謂的「低徑」來傳達,即一條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引發防禦反應的直接感知路徑。低徑就像高速公路,將眼睛看見的威脅從視覺輸入,並連結至杏仁體,刺激下視丘啟動身體的自我防衛機制,即「戰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此種機制是一種前意識反應,發生在一眨眼之間,或大約一百毫秒左右(有意識的思維過程約需要三百毫秒或三分之一秒的時間,身體才有所反應)。這便是人為何會在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有所反應之前,身體便已幾近自動退縮、跳躍、或舉起手臂來避開危險。
神經科學家阿道夫斯的病人S.M. 也許最能戲劇性的顯現杏仁體的功能。S.M. 的杏仁體因遺傳病變而受損,因此她無法感受到任何恐懼。這對S.M. 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情況,因為她毫無察覺威脅的能力,所以無法避開任何危險,某部分也解釋了她為何成為數起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戀愛機器
然而,杏仁體雖能決定人是否感到恐懼,但它的功用其實是試圖偵測出凸顯性,也就是試圖找出值得注意的環境變化。一般而言,大腦天生就能偵測變化。通常,當某些情況穩定時,表示環境很安全;但當情況快速發生變化,也許就有危險了。這便是為何杏仁體是公認的威脅偵測器,不過,無論是正向或負向變化,杏仁體其實都可以檢測得到。
我曾經針對杏仁體植入電極的癲癇病人進行了一項研究。我們向他們閃現了帶有負面和正面情緒字眼的潛意識訊息。一如預測,負面詞語觸發了杏仁體著名的威脅偵測器,但更令我激動的是,正面詞語也觸發了杏仁體,只是沒那麼快速(我所謂的「沒那麼快速」指的可是僅有百分之幾秒的差異)。
結果顯示,正如我們可以本能的偵測危險、並做出反應一般,人也可以本能的想回應正向體驗的機會,去接觸那些我們不想遠離而是想走近的經驗。我們對愛的需求,可能不若避開危險的需求直接,但一點也不多餘。正如我們所了解的,人類因為愛而演化,也不斷的演化去愛人。所以,也許愛自有其古老路徑通往大腦,如同另一條勒杜所謂的「低徑」。
「戀愛機器」的設計就是為了查明這是否屬實,而測試方式是:以那天在達特茅斯學院找我進行約會諮詢的學生為例,受試者向程式提供她有意思的兩個對象的名字,比方說布萊克和西羅。接著,測試開始之後,她眼前的螢幕會開始閃爍,她會看到閃光,但無法察覺自己剛剛下意識的受到一號對象布萊克的名字促發,布萊克的名字在螢幕上出現了二十六毫秒。這個時間長度雖然不足以讓大腦有意識的察覺這個名字,但卻足以傳遞潛意識訊息、啟動杏仁體,並促發與布萊克這個名字有關聯的任何情緒。
此種潛意識的聯想受到促發後,受試者接著必須完成一系列的語彙測試:從假造詞中挑選出真詞。我們密切追蹤她的反應時間,藉此從統計分析數據中衡量具顯著意義的細微差異。女學生的潛意識受到一號對象的名字促發後,辨識真假詞的速度比使用二號對象西羅的名字時,快上了近百分之二十。接下來,我們讓兩個名字隨機出現,先閃現西羅的名字,而她對布萊克的名字依然展現出相同的快速反應。
但這是否就一定意味了她下意識比較喜歡布萊克呢?還是正好相反,她其實比較喜歡西羅,而這個名字引發的正向聯想使她從測試過程中分心,使得布萊克看來像是她偏好的約會對象?為了消除這種可能的混淆,我也對那些宣稱自己瘋狂深愛著伴侶的女性,進行了「戀愛機器」實驗。我將這些女性的伴侶名字和其他朋友的名字,一起放進了戀愛機器,她們與朋友和伴侶認識的時間一樣久,我們以此確保受試者大腦不會僅因熟悉度,而對名字有所反應。結果顯示,受試者在受到愛人的名字促發後,語彙測試的表現明顯較佳。
人心自有道理
現在的問題是:為何如此?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為什麼愛會提高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我猜想,應該與大腦內部的連結的方式有關。當布萊克這個名字在女學生的眼前一閃而過,所產生的正向聯想,刺激了大腦的某些神經元,進而啟動了大腦的報償系統,分泌出大量傳遞訊號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而多巴胺會透過處理幸福感受的區域及其他相連區域(包括幫助我們解析文字的區域),傳遞大量喜悅的能量。
女學生並未決定如此反應,她的反應和其中影響並非來自個人的意志或控制,甚至也不在她的意識範圍內。換句話說,測試揭露了她的真實感受、她真正的偏好、以及大腦對布萊克建立的正向聯想,但她對西羅卻並非如此。我們一位同仁如此總結研究結果:「我想,你腦袋裡知道就是知道,即便尚未意識到。」
據此,問題變成了:為何這些感覺對她而言,如此難以捉摸?為何她需要「戀愛機器」來釐清自己的感受?此測試程式其實類似於內隱聯結測驗,可測量人是否無意識的偏愛特定的性別或種族。此項測試可揭露個人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感受――那些您可能甚至希望對自己隱藏的感受。
然而,如同我在日內瓦的同僚對負面情緒所做的研究,內隱聯結測驗通常聚焦在情緒的黑暗面、令人不快的無意識反應以及關於歧視的反應。偏見是我們需要控制和根除的東西,但愛是我們需要經常釋放的情感。我們無意識的喜好也就是「內心所渴求的」,常是最讓人感到快樂的。正如法國哲學家暨數學家巴斯卡所言:「人心自有道理,但理性卻難以理解。」
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戲劇性問題,通常發生在出現妨礙之際。有趣的是,當我告知學生受試結果時,她們的反應雖略有分別,但往往是一副「我就知道!」的樣子。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需要戀愛機器?!」
大多數的學生若對自己夠誠實的話,通常對於該和誰約會具有某種直覺,但大腦的額葉會阻止他們,因為額葉內包含了充當「家長」的腦部區域,會告誡他們「別那樣做」。
坐在我辦公室的女學生得知戀愛機器證實了她的直覺時,感到獲得了一股力量,而我稍加強化了此種感受。我提醒她,不論她要不要對大腦閃現的消息採取實際行動,都是她自己的決定,完全出自於她。女同學笑了笑,抬頭挺胸,帶著勝利的微笑離開了我的辦公室,她的兩個女生朋友尾隨在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