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肉飲食:從主餐到甜點,125道富含動物蛋白質的美味食譜,增強肌肉&提升健康
商品資訊
系列名:Sense
ISBN13:9786267044933
替代書名:Carnivore-ish:125 Protein-Rich Recipes to Boost Your Health and Build Muscle
出版社:日出出版
作者:艾許萊.萬霍頓; 貝絲.利普頓
譯者:王曼璇
出版日:2022/12/28
裝訂/頁數:平裝/376頁
規格:28cm*21cm*2.2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拆穿食肉的八大迷思,找到身體最佳平衡狀態,
為身心打造良好復原力,讓你有能量達到理想的全方位健康。
◆是否無肉不歡,但受夠那些流行的東西
◆你熱愛美食又想兼顧營養
◆厭倦了所謂的養生觀念,總是為各種矛盾的資訊困惑,甚至乾脆想放棄
◆為了減肥或健康著想,常感覺生活受限、饑餓,或因此生病
◆你正在找尋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
本書的健康食肉――以動物蛋白質為優先核心,彈性調整,讓原型食物的飲食方式多變化、有營養,除了能強化並長久維繫健康,還能滿足口腹之慾,享受健康的蛋白質:
墨西哥烤牛肉╱韓式牛絞肉╱油封火雞腿╱雞肉沙威瑪╱烤豬排佐辣水果莎莎醬╱醃鱒魚╱甜椒鑲肉╱牛肉高麗菜捲╱牛舌小漢堡……
這是一本以健康蛋白質為導向的烹飪書,當中有實用的建議及頂尖專家不藏私的分享,教你正確選擇和烹煮肉類、禽類、蛋類、海鮮、內臟,還有如何擁有設備完善的廚房:
◎125道老少咸宜的蛋白質食譜,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簡易的食肉飲食計畫,分解什麼是「肉食重置」。
◎動物蛋白質對健康重要性的真相,探討為何人們認為「吃肉有害」,以及這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找出自己的「最佳飲食」技巧,避免不必要的限制,認清讓人困惑的飲食行銷策略。
「這個好好吃但看起來不健康。」書中有些食譜看起來很放縱,全是肉類、全脂乳品、蛋、奶油,是不少人口中很肥、很不好的食物,但真是如此嗎?
兩位作者為健身教練和料理高手,聯手打破現代雜亂無章的飲食教條,提出最新研究,告訴你如何在飲食中添加更多健康的蛋白質,幫助擺脫吃肉的愧疚、恐懼和罪惡,讓你能發自內心享受並感受美食。
理想的健康不該有匱乏、也不是剝奪,而是找到平衡
為了健康或保持苗條身形,人們被告誡要避開某些食物或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女性是最常被這類資訊瞄準的目標族群,為了減重必須採取「適當」飲食,甚至妖魔化蛋白質和脂肪,支持低卡路里、低脂飲食,為此常常要忍受飢餓,結果不只沒有變得更健康,反而感到沮喪,無法接近自己的目標。
許多蛋白質食物被列在罪惡的清單中,但其實它們營養密度高,人類的身體天生就是要把它們當作燃料使用,只要我們更本能、更實際地看待自己的飲食,這些食物就能幫我們活得更好。
想要好好吃飯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一點也不會。理想的飲食是有營養、均衡和令人滿足的,本書除了提供一百多道食譜,還有開胃菜、配菜、甜點、飲料、醬料,在追求健康的同時,能讓餐點臻於美味。
為身心打造良好復原力,讓你有能量達到理想的全方位健康。
◆是否無肉不歡,但受夠那些流行的東西
◆你熱愛美食又想兼顧營養
◆厭倦了所謂的養生觀念,總是為各種矛盾的資訊困惑,甚至乾脆想放棄
◆為了減肥或健康著想,常感覺生活受限、饑餓,或因此生病
◆你正在找尋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
本書的健康食肉――以動物蛋白質為優先核心,彈性調整,讓原型食物的飲食方式多變化、有營養,除了能強化並長久維繫健康,還能滿足口腹之慾,享受健康的蛋白質:
墨西哥烤牛肉╱韓式牛絞肉╱油封火雞腿╱雞肉沙威瑪╱烤豬排佐辣水果莎莎醬╱醃鱒魚╱甜椒鑲肉╱牛肉高麗菜捲╱牛舌小漢堡……
這是一本以健康蛋白質為導向的烹飪書,當中有實用的建議及頂尖專家不藏私的分享,教你正確選擇和烹煮肉類、禽類、蛋類、海鮮、內臟,還有如何擁有設備完善的廚房:
◎125道老少咸宜的蛋白質食譜,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簡易的食肉飲食計畫,分解什麼是「肉食重置」。
◎動物蛋白質對健康重要性的真相,探討為何人們認為「吃肉有害」,以及這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找出自己的「最佳飲食」技巧,避免不必要的限制,認清讓人困惑的飲食行銷策略。
「這個好好吃但看起來不健康。」書中有些食譜看起來很放縱,全是肉類、全脂乳品、蛋、奶油,是不少人口中很肥、很不好的食物,但真是如此嗎?
兩位作者為健身教練和料理高手,聯手打破現代雜亂無章的飲食教條,提出最新研究,告訴你如何在飲食中添加更多健康的蛋白質,幫助擺脫吃肉的愧疚、恐懼和罪惡,讓你能發自內心享受並感受美食。
理想的健康不該有匱乏、也不是剝奪,而是找到平衡
為了健康或保持苗條身形,人們被告誡要避開某些食物或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女性是最常被這類資訊瞄準的目標族群,為了減重必須採取「適當」飲食,甚至妖魔化蛋白質和脂肪,支持低卡路里、低脂飲食,為此常常要忍受飢餓,結果不只沒有變得更健康,反而感到沮喪,無法接近自己的目標。
許多蛋白質食物被列在罪惡的清單中,但其實它們營養密度高,人類的身體天生就是要把它們當作燃料使用,只要我們更本能、更實際地看待自己的飲食,這些食物就能幫我們活得更好。
想要好好吃飯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一點也不會。理想的飲食是有營養、均衡和令人滿足的,本書除了提供一百多道食譜,還有開胃菜、配菜、甜點、飲料、醬料,在追求健康的同時,能讓餐點臻於美味。
作者簡介
艾許萊.萬霍頓(Ashleigh VanHouten)
健身教練,暢銷書《It Takes Guts》作者,該書是目前唯一一本以肉類內臟為核心的食譜。她是Muscle Maven電台Podcast的主持人,下載次數超過150萬次,在節目中採訪運動、營養和身心健康領域的頂尖人物。致力於推廣健康和營養,長久以來發表各種相關文章。她同時是健身運動顧問,開辦一系列的教練課程和研討,旨在讓大眾對身體強健度有更深入的瞭解。
貝絲.利普頓(Beth Lipton)
紐約的食譜開發暨食品健康作家,《Health》雜誌前飲食類總監,著作食譜書《Peaches》和《You Made that Dessert》,是《Clean Eating》雜誌、FoodNetwork.com和Clean Plates網站的專欄作家。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Epicurious》、《Well+Good》、《Paleo》雜誌、《Travel+Leisure》、《Eat This Not That》、《Livestrong》和《時代雜誌》。她同時為Butcher Box、Primal Kitchen和YouTheory等主流品牌開發食譜。曾於紐約自然美食學院(Natural Gourmet Institute)的主廚培訓班以及核桃山餐飲學院(The Restaurant School at Walnut Hill College)糕點藝術培訓班受訓畢業。貝絲是紐約Middleberg Nutrition飲食顧問機構的常駐廚師,在此教授烹飪課程。常為波士頓諮詢集團、香奈兒、KPMG、三星和華納音樂等公司舉辦各種健康主題研討會。
王曼璇
輔仁大學哲學系、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畢業。語言和貓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美好事物,支持領養代替購買。譯有《一次讀懂哲學經典》、《當彩虹昇起》、《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海洋解剖書》、《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盧恩符文》等。
健身教練,暢銷書《It Takes Guts》作者,該書是目前唯一一本以肉類內臟為核心的食譜。她是Muscle Maven電台Podcast的主持人,下載次數超過150萬次,在節目中採訪運動、營養和身心健康領域的頂尖人物。致力於推廣健康和營養,長久以來發表各種相關文章。她同時是健身運動顧問,開辦一系列的教練課程和研討,旨在讓大眾對身體強健度有更深入的瞭解。
貝絲.利普頓(Beth Lipton)
紐約的食譜開發暨食品健康作家,《Health》雜誌前飲食類總監,著作食譜書《Peaches》和《You Made that Dessert》,是《Clean Eating》雜誌、FoodNetwork.com和Clean Plates網站的專欄作家。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Epicurious》、《Well+Good》、《Paleo》雜誌、《Travel+Leisure》、《Eat This Not That》、《Livestrong》和《時代雜誌》。她同時為Butcher Box、Primal Kitchen和YouTheory等主流品牌開發食譜。曾於紐約自然美食學院(Natural Gourmet Institute)的主廚培訓班以及核桃山餐飲學院(The Restaurant School at Walnut Hill College)糕點藝術培訓班受訓畢業。貝絲是紐約Middleberg Nutrition飲食顧問機構的常駐廚師,在此教授烹飪課程。常為波士頓諮詢集團、香奈兒、KPMG、三星和華納音樂等公司舉辦各種健康主題研討會。
王曼璇
輔仁大學哲學系、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畢業。語言和貓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美好事物,支持領養代替購買。譯有《一次讀懂哲學經典》、《當彩虹昇起》、《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海洋解剖書》、《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盧恩符文》等。
序
前言
我們因奶油而相識。
嗯,嚴格來說酥油是我們的媒人。我們在紐約一個酥油公司的記者發表會上認識――我們兩個都是專寫健康主題的作者、美食愛好者,也是為了尋求新感受、嘗試新事物而不斷學習的人,在相對有限、傳承於前人的健康與營養世界中遇見新朋友。我們一見如故,一起鑽研與耕耘於健康飲食世界,友誼也隨之增長。不過當然,一開始我們聯繫變得頻繁,再歸功於熬煮濃郁的奶油。
我們的一大共通點是都欣賞動物性食物,而令人訝異的是,這件事在主流「健康文化」中仍非常罕見,尤其關乎女性――以及銷售給女性時。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能強化並長久維繫健康的關鍵,就存在自然界、在我們身體與生俱來的智慧中,那是無數世代流傳下來的智慧,也是人體內每個細胞的渴望。儘管現代社會給予我們大量資訊、便利、娛樂,卻也掩蓋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的身體與心靈都需要強壯、快樂、健康的人生。很不幸地,一個快樂、健康、自立自強的社會,根本無法讓人賺到錢。相反地,體現飲食文化的產業,非預防導向的醫療系統,以及無數一點用都沒有的速效療法,讓我們被誤導、仰賴藥物、無法被滿足且感到沮喪。最糟糕的是當狀況沒有好轉,或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我們通常只會怪罪自己。
我們知道這一切,因為我們是過來人,已經看到它的影響。在健康產業工作超過二十五年,我們已經看到――也試了我們分享的飲食與健身計畫、流行的方法、生物駭客法和其他實驗,只為了回到對我們心臟、大腦、骨骼最有幫助的事情上:用身體最舒適的方式動作,培養更深的連結與關係,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掌控壓力,享受日曬也好好睡一覺;還有,以上這些的關鍵就是要吃各種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這是我們最能貼近自然的機會。人類都很聰明,但我們並沒有比自然聰明;我們尚未(將來也不會)在實驗室裡創造出「像食物的產品」,能與一塊完美烹調的牛排(也許用一點酥油)的愉悅與健康媲美。
如果你厭倦了「養生」或「正確飲食」文化,其實你並不孤單。被各種矛盾的資訊壓垮,甚至乾脆想放棄都很正常,其實這正是行銷的一部分;也就是我們一直掉進速效療法陷阱的原因。我們就是要告訴你(尤其是女性,因為我們最常被視為以道德及審美為基礎的健康行銷對象),網路媒體及人氣網紅賣的東西,不必照單全收。如果有人說,綜觀人類歷史,人類的飲食突然變成殘酷、不健康且無法永續發展,感覺很罪惡――那是因為,這就是錯誤觀念。
雖然很多人打從心底相信,但很大程度上,將動物性蛋白質妖魔化的敘事手法只是一種行銷策略,並沒有充分依據,不管你在網飛的紀錄片上看到什麼,精心挑選的科學不是科學,我們之後會再探討。
我們想寫一本書,不受規則、教條或恐懼左右,全靠熱愛營養密度高的動物性食物,頌揚營養豐富的食物,它們本該被大力分享、細細品味。我們想表達吃蛋白質導向的飲食很健康、營養充沛且美味,並且有各種方式可以「吃到原型食物」。我們想讓你知道健康飲食也可以讓人感到滿足,甚至樂在其中。這些餐點可以用簡單、有趣的方式烹煮,廚房新手也能駕馭。健康飲食的本意是吃東西的心情與吃下去的東西同樣重要,備感壓力的身體無法好好消化食物。我們希望這本書是一個工具,幫你擺脫對動物性蛋白質的愧疚感、罪惡感或恐懼,從各個層面好好品味它,如此就能找到你真正的養生之路。
最後,我們只是兩個愛吃肉的朋友,我們希望和你分享這顆熱愛食肉的心,其中還有一些歷史、教育和幽默。每一餐都該好好享用、分享,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幫你做到這件事。
我們因奶油而相識。
嗯,嚴格來說酥油是我們的媒人。我們在紐約一個酥油公司的記者發表會上認識――我們兩個都是專寫健康主題的作者、美食愛好者,也是為了尋求新感受、嘗試新事物而不斷學習的人,在相對有限、傳承於前人的健康與營養世界中遇見新朋友。我們一見如故,一起鑽研與耕耘於健康飲食世界,友誼也隨之增長。不過當然,一開始我們聯繫變得頻繁,再歸功於熬煮濃郁的奶油。
我們的一大共通點是都欣賞動物性食物,而令人訝異的是,這件事在主流「健康文化」中仍非常罕見,尤其關乎女性――以及銷售給女性時。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能強化並長久維繫健康的關鍵,就存在自然界、在我們身體與生俱來的智慧中,那是無數世代流傳下來的智慧,也是人體內每個細胞的渴望。儘管現代社會給予我們大量資訊、便利、娛樂,卻也掩蓋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的身體與心靈都需要強壯、快樂、健康的人生。很不幸地,一個快樂、健康、自立自強的社會,根本無法讓人賺到錢。相反地,體現飲食文化的產業,非預防導向的醫療系統,以及無數一點用都沒有的速效療法,讓我們被誤導、仰賴藥物、無法被滿足且感到沮喪。最糟糕的是當狀況沒有好轉,或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我們通常只會怪罪自己。
我們知道這一切,因為我們是過來人,已經看到它的影響。在健康產業工作超過二十五年,我們已經看到――也試了我們分享的飲食與健身計畫、流行的方法、生物駭客法和其他實驗,只為了回到對我們心臟、大腦、骨骼最有幫助的事情上:用身體最舒適的方式動作,培養更深的連結與關係,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掌控壓力,享受日曬也好好睡一覺;還有,以上這些的關鍵就是要吃各種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這是我們最能貼近自然的機會。人類都很聰明,但我們並沒有比自然聰明;我們尚未(將來也不會)在實驗室裡創造出「像食物的產品」,能與一塊完美烹調的牛排(也許用一點酥油)的愉悅與健康媲美。
如果你厭倦了「養生」或「正確飲食」文化,其實你並不孤單。被各種矛盾的資訊壓垮,甚至乾脆想放棄都很正常,其實這正是行銷的一部分;也就是我們一直掉進速效療法陷阱的原因。我們就是要告訴你(尤其是女性,因為我們最常被視為以道德及審美為基礎的健康行銷對象),網路媒體及人氣網紅賣的東西,不必照單全收。如果有人說,綜觀人類歷史,人類的飲食突然變成殘酷、不健康且無法永續發展,感覺很罪惡――那是因為,這就是錯誤觀念。
雖然很多人打從心底相信,但很大程度上,將動物性蛋白質妖魔化的敘事手法只是一種行銷策略,並沒有充分依據,不管你在網飛的紀錄片上看到什麼,精心挑選的科學不是科學,我們之後會再探討。
我們想寫一本書,不受規則、教條或恐懼左右,全靠熱愛營養密度高的動物性食物,頌揚營養豐富的食物,它們本該被大力分享、細細品味。我們想表達吃蛋白質導向的飲食很健康、營養充沛且美味,並且有各種方式可以「吃到原型食物」。我們想讓你知道健康飲食也可以讓人感到滿足,甚至樂在其中。這些餐點可以用簡單、有趣的方式烹煮,廚房新手也能駕馭。健康飲食的本意是吃東西的心情與吃下去的東西同樣重要,備感壓力的身體無法好好消化食物。我們希望這本書是一個工具,幫你擺脫對動物性蛋白質的愧疚感、罪惡感或恐懼,從各個層面好好品味它,如此就能找到你真正的養生之路。
最後,我們只是兩個愛吃肉的朋友,我們希望和你分享這顆熱愛食肉的心,其中還有一些歷史、教育和幽默。每一餐都該好好享用、分享,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幫你做到這件事。
目次
前言
引言
第一部╱一起開始吧
第一章:什麼是全肉飲食?
第二章:你的肉食廚房
第二部╱食譜
第三章:牛肉、羊肉和山羊肉
第四章:禽類
第五章:豬肉
第六章:野味
第七章:蛋類
第八章:海鮮
第九章:內臟
第十章:配菜
第十一章:開胃菜與點心
第十二章:甜點與飲品
第十三章:醬料和調料
資料來源
推薦讀物
食譜索引
引言
第一部╱一起開始吧
第一章:什麼是全肉飲食?
第二章:你的肉食廚房
第二部╱食譜
第三章:牛肉、羊肉和山羊肉
第四章:禽類
第五章:豬肉
第六章:野味
第七章:蛋類
第八章:海鮮
第九章:內臟
第十章:配菜
第十一章:開胃菜與點心
第十二章:甜點與飲品
第十三章:醬料和調料
資料來源
推薦讀物
食譜索引
書摘/試閱
第一章:什麼是全肉飲食?(節錄)
你們可能覺得「全肉食」這個詞很耳熟,它通常說的是那些可怕的動物,像鯊魚或更嚇人的恐龍。但真正的意思是那些因為身體構造而只吃肉的動物。肉食動物吃肉是因為這是最健康的選項,牠們能吸收養分、獲取能量、身體能好好運作又長得健壯。
簡單來說,全肉飲食就是只有動物性產品的飲食。這一章裡我們會解釋什麼是微肉飲食,討論怎樣的肉食方法可以作為短暫重置計畫,並提供肉食飲食計畫的建議。
人類是天生肉食者嗎?
人類是雜食動物;我們生理構造靈活又巧妙,足以成為狡猾的獵食者。我們的身體系統天生就能處理、消化、運用廣泛的植物及動物性食物,從悠久的歷史看來,地球各處的人類也都以同樣方式生存:吃隨手可得、方便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只要看看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類傳統飲食的多樣性,你就會知道我們的意思。
很多情況下,遠古人類仰賴採集植物(種子、果子、塊莖)填飽肚子,尤其他們等待「好東西」的時候――由陸地或海洋動物組成的大餐雖然不常見,但營養更充足,也更讓人滿足。雖然我們的祖先一天之中會花時間找樹根、海藻來吃,但真正讓他們得以生存的是較少見的魚類、家禽及大型獵物。
其實,進化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已經建立了各種理論,正是烹煮及食用肉類讓原始人進化為人類,人類進化過程中,他們的胃部縮小,大腦則急遽成長。很大程度上,這就是我們與人猿表親的差異:我們相對大的大腦靜止時也能消耗全身20%的能量(雖然只占體重的2%),是其他靈長類的兩倍之多。肉質豐富的飲食能提供我們營養充沛的能量,讓我們走向食物鏈的頂端,或者說,讓我們登上月球、連上網路、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必須花80%的清醒時間吃一些葉子,只為了不挨餓――就像大猩猩一樣,是要怎麼發展藝術跟科技?)
所以啊,嚴格來說人類並不是肉食動物,當然我們也不是素食者。儘管如此,我們之中有人選擇肉食,也有人選擇茹素。我們是複雜的混合體,你落在哪個區段取決於幾個因素:你的祖先、你居住的地方、你的個人目標或身體狀況,以及你個人喜好(或是你的文化背景、族群加諸在你身上的喜好)。
那麼,你說的「微肉食」是什麼意思?
隨著嚴格的肉食飲食越來越興盛,某程度上歸功於有影響力的人,如尚恩.貝克醫師(Dr. Shawn Baker)、格鬥賽名人喬.羅根(Joe Rogan)、純肉倡導者米凱拉.彼特森(Mikhaila Peterson),他們認同嚴謹的肉食飲食,身體會有正向表現――而關於鋪天蓋地的植物性飲食(之後會提到),我們認為是時候後退一步,切斷所有震耳的吶喊,清除錯誤資訊和行銷手法,更本能、實際地看待我們的飲食。
「微肉食」是我們厚顏的表達方式,說明我們重視且著重於動物蛋白的營養及味道。但我們並沒有要妖魔化蔬菜、水果、調味料或甜點――這本書裡通通都看得到。微肉食法能確保動物蛋白處於優先與核心地位,我們知道喜好及可得性並不穩定:當我們正在做不同訓練時,可能會想吃不同的東西,不管是夏天或冬天,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們今天好想吃牛排,明天又想吃炒蛋配蔬菜。我們是微肉食者,因為我們知道飲食具有多變性,也有調整的彈性,應該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而不是懲罰。
如果我們撇除情感,以及現代普遍面對死亡的不適感,很容易就能看出動物蛋白是我們進化、身體運作與健康層面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當我們能享受動物蛋白帶來的健康來源,就能茁壯成長。我們並非要吹捧「最好」的飲食方法。在整本書中我們想告訴你的是,動物蛋白正蒙受不好的名聲,源於主流媒體與金錢驅動的健康產業。其實,強調動物蛋白是因為它可能是長期隱藏在我們眼皮底下的「祕密」,能帶來能量、健康、長壽,還有我們努力想要的身體樣貌。
我們結合了食譜開發、寫作烹飪書、營養及食品相關新聞,還有其他健康保健產業的工作經驗,我們知道健康飲食世界可以複雜又能單一武斷。通常在社群媒體上銷售書籍、飲食計畫,和零售店裡的產品,都要遵守一套嚴謹的規則,還要加入或認同某個族群。而長期下來沒有效果的原因是:一個成功的飲食方法,會牽涉到細微的差異、選擇與靈活性。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出有營養、具永續性、吃得開心的飲食方法,不管網路上別人如何評論所謂的正確選擇,這本書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創造出來的工具,幫你找到對你來說有用的可行辦法。
揭露8個吃肉的大迷思
迷思1:我的姐妹、最好的朋友、最喜歡的網紅說,植物性飲食是最佳選擇。
對,我們知道啊。
我們每天都被連環訊息轟炸,說吃動物本質上很殘忍且不自然,對環境有負面影響;會讓我們得癌症或其他可怕的疾病。這種說法大部分毫無根據,源於特定利益團體,他們利用不完整的訊息,讓我們變胖、生病然後從中獲利,或試圖賣昂貴的產品給我們。(我們並不是認為你的姐妹懷有惡意或想傷害你;我們想說的是,這些人就是她們的資訊來源。)
要吃更多(或只吃)植物的壓力是確實存在的,我們懂。但再說一次,如果你跳出來看,你會看到大部分有力的訊息都禁不起考驗。
有一種論點是,大幅度的植物性飲食――多樣性高、加工食品少――比標準美國飲食(SAD)健康許多。很多人從標準美國飲食轉為素食主義,馬上感受到對健康的好處。他們覺得是去掉肉類得到的好處,但其實很可能只是擺脫了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和其他加工垃圾食品。
問題在於植物性飲食只是比充滿毒素的飲食好,標準美國飲食並非就是最佳選擇。我們似乎有一種概念,某樣東西很好(例如蔬菜),多吃就更好,而最極端的版本(純素主義)就是最好。然而事實上,以健康來說通常並非如此。試看看不吃肉類也不戒掉垃圾食物的植物性飲食,你可能會發現並不是肉類在傷害你的身體。(千萬別親身嘗試,我們只是在敘述論點。)
更進一步來說,有些研究假設純素飲食對孕婦、幼童有害,有些地方(如比利時)認定以純素飲食餵養幼童且沒有嚴謹照看、補充足量養分,視同刑事犯罪。北美洲女性很常被鼓勵吃「對身體有益、植物性」的飲食,但是為了嬰兒的健康,女性懷孕時這個建議就完全不算數。如果這不能說明純素缺乏對女性健康有系統的照護,純粹以時下潮流及市場為考量,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解釋這點。
迷思2:吃紅肉對你有害。
有很多專家花了數年時間研究這件事,他們能用更深入的角度分析,所以我們這裡會大概說明一下,建議讀讀專家的研究更深入了解,如營養師黛安娜.羅傑斯(Diana Rodgers)、維斯頓.普萊斯醫師(Weston A. Price)等。我們想傳達的重點是:人類依循我們的天性,打從人類存在起就在吃紅肉,甚至比網紅對我們指手畫腳該怎麼做更為久遠。人類存在的這段時間裡,只有最近這十幾年我們發現肥胖症、慢性病以及與飲食相關的疾病激增,與此同時人類吃的紅肉及動物脂肪是前所未見地少。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吃下更多過度加工食品、反式脂肪、植物油和糖(還有活動量變少、日曬減少、累積慢性壓力)。
紅肉是絕佳的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來源,還有維生素B6及B12(後者是形成血液的必需營養素,對維護腦部及神經系統都相當重要,幾乎只能從動物來源取得)、磷、鋅、鐵(比起植物性非血基質鐵,我們人體更容易吸收血基質形式的鐵)、菸鹼酸。同時紅肉富含名為榖胱甘肽的抗氧化劑、共軛亞麻油酸(天然的反式脂肪,搭配健康飲食對身體好處多多),以及膽固醇,這是另一種被抹黑的化合物,其實身體運作非常需要它,包括腦部功能。
很多到處散布的反肉食說法是針對人類飲食行為的研究數據,做出讓人遺憾的錯誤理解(甚至很多是刻意為之)。其中許多研究顯示,吃肉與疾病╱死亡率可能有關連,但並非必然相關,他們沒有考量到個人條件的限制,還有其他無數生活因素、健康因素造成的可能性,都沒有在這個論述中被提及。換句話說,如果參與研究者吃速食、抽菸、酗酒且不運動,健康狀況不好,很多研究就會總結一句,都是速食漢堡裡那片肉的錯,絕對不是其他生活因素。越來越多近期且精心設計的研究反駁了這個過時的概念,那就是紅肉與死亡率、癌症的直接連結。雖然這個新消息花了一點時間才打入主流討論中――或許很大層面上是因為這會打亂許多大型、具影響力企業所仰賴的現今消費格局。
事實上,這可能是我們付出代價最大的營養謬論,紅肉――是地球上最不受歡迎、害怕遇到的食物之一,其實它是有益健康、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肉裡的微量營養素很充足(根據生理學,肉的生物利用度最高),符合身體機能所需,還有或許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功能:減少憂鬱症患者。我們並不是要說吃牛排就會讓你變成更快樂的人;我們只是建議給你的身體所需的燃料,幫助你打造一個強壯、復原力好、能好好運作的身體與心靈,而品質好的動物性產品就是能提供燃料的一個選項。
迷思3:吃肉好殘忍。
牽涉到生、死、痛苦以及個人對倫理、死亡的看法時,總是特別難把情緒與事實切割。但我們越是努力用更客觀、奠基於科學的方式看待這些重要議題,而非個人、情緒的那一面,就越能恰當地做出合理的決定。
如果你看過大自然的紀錄片,就會知道生命是殘酷的,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當代社會,我們對死亡概念感到不舒服,但無法讓這件事消失。有生就有死。而這不代表動物不該被符合道德地飼養、好好照顧,並盡可能地人道屠宰。牠們絕對值得好好對待,如果你很在乎這點,購買肉品時就更該選擇曾被如此對待的動物。我們就很在乎。但是如果我們不吃,動物就不會死,這一點顯然不成立;事實上,如果很多動物死於挨餓或獵食者手下,會遭受更多痛苦。如果人類不存在,而是動物王國統治世界,我們真的覺得死亡就不存在嗎?我們的身體能滋養其他身體,也可能是土壤、植物。為什麼我們自我陶醉地認為:我們不屬於生命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呢?
當一個人選擇植物性飲食,他們也無法保證動物不會死於製作植物性飲食的過程。全素飲食絕不是滴血不沾;剷平作物通常需要數千隻小型嚙齒動物及其他動物的性命。營養師兼農夫、《神聖的牛》(Sacred Cow)作者黛安娜.羅傑斯(Diana Rodgers)說:「很多動物在種植蔬菜時失去生命⋯⋯鳥和蝴蝶也會被化學藥劑毒殺,兔子和老鼠被曳引機輾過,大面積單作蔬菜田取代了大量原生動物曾居住的土地。」(單作是一種農耕法,如玉米或小麥,一大片單一作物在同一片土地,年復一年,沒有輪休,導致土壤枯竭、腐蝕,以及其他不利環境的影響。對種植這些作物的人來說,這種作法的產量越高,收入就更高,但往往對環境及土壤造成傷害。帶來的影響是過度濫用農藥、肥料、水,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蟲害、殺蟲劑抗藥性與其他負面影響。)你可以這麼說,永續農業――動物都在健康、快樂、人道的環境下成長;牠們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被宰殺;牠們的身體被用來維繫生命,這是我們尊重動物生命更有效且抱持敬意的方式,而不是在收獲單一作物時用曳引機輾過去,絲毫沒有善用牠們的身體。
我們不是要讓完全不想吃肉的人這麼做,我們沒有要強加自己的信念在任何人身上,我們知道依據每個人的喜好和目的,人類有非常多健康飲食的選擇,但太多人在與自己吃肉的天性抗衡,和自己的欲望打架,只因為一些不成立的論述。如果你非常願意敞開心胸讀完這本書,之後依然決定植物性飲食是你的最佳選擇,那麼你會更有力量。我們只是想與大家分享能做出最佳選擇的必要資訊。
迷思4:吃肉違反自然。
有些說法是吃肉違反自然(也就是說,這不是人類必須要做的事),這個說法很明顯是錯的,也很容易反駁。人類生理屬於雜食動物,打從全球各地出現人類足跡開始,大多數養分及卡路里都來自肉類。儘管網路上有許多蓄意誤導的文章,宣稱人類天生是草食動物,但人體生理是明確事實,不容質疑。
證據就擺在我們面前――事實上,真的就在我們臉上。我們的牙齒有扁平、適合咀嚼的臼齒(很適合分解植物),也有適合切斷食物的門牙、犬齒,非常適合撕咬肉類。
消化系統也顯現出我們的天性。我們的身體缺乏纖維素酶,它是一種能分解蔬菜的酵素,很多食草動物都有,但我們的確有蔗糖酶可以消化水果,還有豐富的蛋白酶能分解動物蛋白。人類需要維生素B12才能維持健康,而長久以來這種維生素只能從細菌或動物來源獲得。我們的消化道比其他食肉動物長,如獅子、狼,但比其他草食動物短,如牛、羊,所以我們能消化脂肪及蛋白質,當然還有一些(不是全素)植物性食物。靠著咀嚼草類和其他植物生存的牛有四個胃――只要想想如果我們突然被迫和牛吃一樣的東西,會發生什麼事?而自然創造出一個系統,讓牛吃草,我們吃牛。與我們進化中最相近的親戚黑猩猩也是雜食動物。
我們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僅僅因為我們可以殺死並吃掉動物,不代表我們應該這麼做。雖然我們會把這個推論應用在某些事上(只因為你可以一口氣吃掉一整盒甜甜圈,不代表你應該這麼做),但就這件事上並不合理,這麼做只是無視大自然的複雜結構。其實,我們可以殺死動物並吃掉他們,那就是我們在生態系統的位置。
迷思5:減少肉食是氣候變遷的解答。
再說一次,全世界都有關於氣候變遷非常豐富的資源及訊息,這其實是一個相對複雜的議題,必須了解碳排放、碳封存和全球暖化是如何作用,所以我們會試著盡可能簡單扼要地說明,也鼓勵你自己去了解、研究這個議題。
一種常見、反覆出現的論點是:我們現行的農耕法在造成改變氣候的碳排放量中,占有讓人頭痛的比例,比所有運輸排放量的總和還多。許多從事永續農業的人說,畜牧場並不是需承擔所有咎責的對象;這是不道德也不永續的農耕法,很多飼養動物的方式都會形成碳匯(意思是土壤可以吸收並儲存碳,減少大氣中的碳量),其實能為環境帶來好處。
放牧牛群能藉由糞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透過牛群移動能刺激草生長,以此促進牧場更健康――牧場不適合作物生長,意味著放牧動物的土地並不會占用植物生長的土地。(約70%的放牧土地不適合種植作物,不管有沒有動物生活,都不能作為農耕用地。)這種自然、循環的交互作用不會發生在單作的農耕環境。雖然大量仰賴化學支援的單作會使土壤枯竭,永續農業仍可以靠著水、堆肥、自然運作補充養分,繼續保持土壤健康。不適當的農業方式和無間斷的放牧會導致土壤腐蝕及養分枯竭,儘管研究顯示再生放牧(包括讓牛群移動到其他地方,土地得以進行自然循環,避免過度放牧)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土壤碳含量,維持土壤健康,甚至可以幫忙修復脆弱、瀕死的土地,使其重獲健康。
能討論的還有太多,但所有資訊的重點就是,危害地球的是用不永續的方式種植、放牧,而不是誹謗動物(牠們一直以共生方式存在,在地球上到處遊走),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改善農業方式,維持再生、促進健康的系統。那些認為我們可以:一,所有人類停止購買肉品;二,用農作物取代放牧用土地;三,靠著只吃植物就能改善人類與地球的健康,是不正確也不切實際的想法。
你們可能覺得「全肉食」這個詞很耳熟,它通常說的是那些可怕的動物,像鯊魚或更嚇人的恐龍。但真正的意思是那些因為身體構造而只吃肉的動物。肉食動物吃肉是因為這是最健康的選項,牠們能吸收養分、獲取能量、身體能好好運作又長得健壯。
簡單來說,全肉飲食就是只有動物性產品的飲食。這一章裡我們會解釋什麼是微肉飲食,討論怎樣的肉食方法可以作為短暫重置計畫,並提供肉食飲食計畫的建議。
人類是天生肉食者嗎?
人類是雜食動物;我們生理構造靈活又巧妙,足以成為狡猾的獵食者。我們的身體系統天生就能處理、消化、運用廣泛的植物及動物性食物,從悠久的歷史看來,地球各處的人類也都以同樣方式生存:吃隨手可得、方便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只要看看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類傳統飲食的多樣性,你就會知道我們的意思。
很多情況下,遠古人類仰賴採集植物(種子、果子、塊莖)填飽肚子,尤其他們等待「好東西」的時候――由陸地或海洋動物組成的大餐雖然不常見,但營養更充足,也更讓人滿足。雖然我們的祖先一天之中會花時間找樹根、海藻來吃,但真正讓他們得以生存的是較少見的魚類、家禽及大型獵物。
其實,進化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已經建立了各種理論,正是烹煮及食用肉類讓原始人進化為人類,人類進化過程中,他們的胃部縮小,大腦則急遽成長。很大程度上,這就是我們與人猿表親的差異:我們相對大的大腦靜止時也能消耗全身20%的能量(雖然只占體重的2%),是其他靈長類的兩倍之多。肉質豐富的飲食能提供我們營養充沛的能量,讓我們走向食物鏈的頂端,或者說,讓我們登上月球、連上網路、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必須花80%的清醒時間吃一些葉子,只為了不挨餓――就像大猩猩一樣,是要怎麼發展藝術跟科技?)
所以啊,嚴格來說人類並不是肉食動物,當然我們也不是素食者。儘管如此,我們之中有人選擇肉食,也有人選擇茹素。我們是複雜的混合體,你落在哪個區段取決於幾個因素:你的祖先、你居住的地方、你的個人目標或身體狀況,以及你個人喜好(或是你的文化背景、族群加諸在你身上的喜好)。
那麼,你說的「微肉食」是什麼意思?
隨著嚴格的肉食飲食越來越興盛,某程度上歸功於有影響力的人,如尚恩.貝克醫師(Dr. Shawn Baker)、格鬥賽名人喬.羅根(Joe Rogan)、純肉倡導者米凱拉.彼特森(Mikhaila Peterson),他們認同嚴謹的肉食飲食,身體會有正向表現――而關於鋪天蓋地的植物性飲食(之後會提到),我們認為是時候後退一步,切斷所有震耳的吶喊,清除錯誤資訊和行銷手法,更本能、實際地看待我們的飲食。
「微肉食」是我們厚顏的表達方式,說明我們重視且著重於動物蛋白的營養及味道。但我們並沒有要妖魔化蔬菜、水果、調味料或甜點――這本書裡通通都看得到。微肉食法能確保動物蛋白處於優先與核心地位,我們知道喜好及可得性並不穩定:當我們正在做不同訓練時,可能會想吃不同的東西,不管是夏天或冬天,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們今天好想吃牛排,明天又想吃炒蛋配蔬菜。我們是微肉食者,因為我們知道飲食具有多變性,也有調整的彈性,應該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而不是懲罰。
如果我們撇除情感,以及現代普遍面對死亡的不適感,很容易就能看出動物蛋白是我們進化、身體運作與健康層面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當我們能享受動物蛋白帶來的健康來源,就能茁壯成長。我們並非要吹捧「最好」的飲食方法。在整本書中我們想告訴你的是,動物蛋白正蒙受不好的名聲,源於主流媒體與金錢驅動的健康產業。其實,強調動物蛋白是因為它可能是長期隱藏在我們眼皮底下的「祕密」,能帶來能量、健康、長壽,還有我們努力想要的身體樣貌。
我們結合了食譜開發、寫作烹飪書、營養及食品相關新聞,還有其他健康保健產業的工作經驗,我們知道健康飲食世界可以複雜又能單一武斷。通常在社群媒體上銷售書籍、飲食計畫,和零售店裡的產品,都要遵守一套嚴謹的規則,還要加入或認同某個族群。而長期下來沒有效果的原因是:一個成功的飲食方法,會牽涉到細微的差異、選擇與靈活性。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出有營養、具永續性、吃得開心的飲食方法,不管網路上別人如何評論所謂的正確選擇,這本書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創造出來的工具,幫你找到對你來說有用的可行辦法。
揭露8個吃肉的大迷思
迷思1:我的姐妹、最好的朋友、最喜歡的網紅說,植物性飲食是最佳選擇。
對,我們知道啊。
我們每天都被連環訊息轟炸,說吃動物本質上很殘忍且不自然,對環境有負面影響;會讓我們得癌症或其他可怕的疾病。這種說法大部分毫無根據,源於特定利益團體,他們利用不完整的訊息,讓我們變胖、生病然後從中獲利,或試圖賣昂貴的產品給我們。(我們並不是認為你的姐妹懷有惡意或想傷害你;我們想說的是,這些人就是她們的資訊來源。)
要吃更多(或只吃)植物的壓力是確實存在的,我們懂。但再說一次,如果你跳出來看,你會看到大部分有力的訊息都禁不起考驗。
有一種論點是,大幅度的植物性飲食――多樣性高、加工食品少――比標準美國飲食(SAD)健康許多。很多人從標準美國飲食轉為素食主義,馬上感受到對健康的好處。他們覺得是去掉肉類得到的好處,但其實很可能只是擺脫了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和其他加工垃圾食品。
問題在於植物性飲食只是比充滿毒素的飲食好,標準美國飲食並非就是最佳選擇。我們似乎有一種概念,某樣東西很好(例如蔬菜),多吃就更好,而最極端的版本(純素主義)就是最好。然而事實上,以健康來說通常並非如此。試看看不吃肉類也不戒掉垃圾食物的植物性飲食,你可能會發現並不是肉類在傷害你的身體。(千萬別親身嘗試,我們只是在敘述論點。)
更進一步來說,有些研究假設純素飲食對孕婦、幼童有害,有些地方(如比利時)認定以純素飲食餵養幼童且沒有嚴謹照看、補充足量養分,視同刑事犯罪。北美洲女性很常被鼓勵吃「對身體有益、植物性」的飲食,但是為了嬰兒的健康,女性懷孕時這個建議就完全不算數。如果這不能說明純素缺乏對女性健康有系統的照護,純粹以時下潮流及市場為考量,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解釋這點。
迷思2:吃紅肉對你有害。
有很多專家花了數年時間研究這件事,他們能用更深入的角度分析,所以我們這裡會大概說明一下,建議讀讀專家的研究更深入了解,如營養師黛安娜.羅傑斯(Diana Rodgers)、維斯頓.普萊斯醫師(Weston A. Price)等。我們想傳達的重點是:人類依循我們的天性,打從人類存在起就在吃紅肉,甚至比網紅對我們指手畫腳該怎麼做更為久遠。人類存在的這段時間裡,只有最近這十幾年我們發現肥胖症、慢性病以及與飲食相關的疾病激增,與此同時人類吃的紅肉及動物脂肪是前所未見地少。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吃下更多過度加工食品、反式脂肪、植物油和糖(還有活動量變少、日曬減少、累積慢性壓力)。
紅肉是絕佳的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來源,還有維生素B6及B12(後者是形成血液的必需營養素,對維護腦部及神經系統都相當重要,幾乎只能從動物來源取得)、磷、鋅、鐵(比起植物性非血基質鐵,我們人體更容易吸收血基質形式的鐵)、菸鹼酸。同時紅肉富含名為榖胱甘肽的抗氧化劑、共軛亞麻油酸(天然的反式脂肪,搭配健康飲食對身體好處多多),以及膽固醇,這是另一種被抹黑的化合物,其實身體運作非常需要它,包括腦部功能。
很多到處散布的反肉食說法是針對人類飲食行為的研究數據,做出讓人遺憾的錯誤理解(甚至很多是刻意為之)。其中許多研究顯示,吃肉與疾病╱死亡率可能有關連,但並非必然相關,他們沒有考量到個人條件的限制,還有其他無數生活因素、健康因素造成的可能性,都沒有在這個論述中被提及。換句話說,如果參與研究者吃速食、抽菸、酗酒且不運動,健康狀況不好,很多研究就會總結一句,都是速食漢堡裡那片肉的錯,絕對不是其他生活因素。越來越多近期且精心設計的研究反駁了這個過時的概念,那就是紅肉與死亡率、癌症的直接連結。雖然這個新消息花了一點時間才打入主流討論中――或許很大層面上是因為這會打亂許多大型、具影響力企業所仰賴的現今消費格局。
事實上,這可能是我們付出代價最大的營養謬論,紅肉――是地球上最不受歡迎、害怕遇到的食物之一,其實它是有益健康、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肉裡的微量營養素很充足(根據生理學,肉的生物利用度最高),符合身體機能所需,還有或許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功能:減少憂鬱症患者。我們並不是要說吃牛排就會讓你變成更快樂的人;我們只是建議給你的身體所需的燃料,幫助你打造一個強壯、復原力好、能好好運作的身體與心靈,而品質好的動物性產品就是能提供燃料的一個選項。
迷思3:吃肉好殘忍。
牽涉到生、死、痛苦以及個人對倫理、死亡的看法時,總是特別難把情緒與事實切割。但我們越是努力用更客觀、奠基於科學的方式看待這些重要議題,而非個人、情緒的那一面,就越能恰當地做出合理的決定。
如果你看過大自然的紀錄片,就會知道生命是殘酷的,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當代社會,我們對死亡概念感到不舒服,但無法讓這件事消失。有生就有死。而這不代表動物不該被符合道德地飼養、好好照顧,並盡可能地人道屠宰。牠們絕對值得好好對待,如果你很在乎這點,購買肉品時就更該選擇曾被如此對待的動物。我們就很在乎。但是如果我們不吃,動物就不會死,這一點顯然不成立;事實上,如果很多動物死於挨餓或獵食者手下,會遭受更多痛苦。如果人類不存在,而是動物王國統治世界,我們真的覺得死亡就不存在嗎?我們的身體能滋養其他身體,也可能是土壤、植物。為什麼我們自我陶醉地認為:我們不屬於生命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呢?
當一個人選擇植物性飲食,他們也無法保證動物不會死於製作植物性飲食的過程。全素飲食絕不是滴血不沾;剷平作物通常需要數千隻小型嚙齒動物及其他動物的性命。營養師兼農夫、《神聖的牛》(Sacred Cow)作者黛安娜.羅傑斯(Diana Rodgers)說:「很多動物在種植蔬菜時失去生命⋯⋯鳥和蝴蝶也會被化學藥劑毒殺,兔子和老鼠被曳引機輾過,大面積單作蔬菜田取代了大量原生動物曾居住的土地。」(單作是一種農耕法,如玉米或小麥,一大片單一作物在同一片土地,年復一年,沒有輪休,導致土壤枯竭、腐蝕,以及其他不利環境的影響。對種植這些作物的人來說,這種作法的產量越高,收入就更高,但往往對環境及土壤造成傷害。帶來的影響是過度濫用農藥、肥料、水,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蟲害、殺蟲劑抗藥性與其他負面影響。)你可以這麼說,永續農業――動物都在健康、快樂、人道的環境下成長;牠們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被宰殺;牠們的身體被用來維繫生命,這是我們尊重動物生命更有效且抱持敬意的方式,而不是在收獲單一作物時用曳引機輾過去,絲毫沒有善用牠們的身體。
我們不是要讓完全不想吃肉的人這麼做,我們沒有要強加自己的信念在任何人身上,我們知道依據每個人的喜好和目的,人類有非常多健康飲食的選擇,但太多人在與自己吃肉的天性抗衡,和自己的欲望打架,只因為一些不成立的論述。如果你非常願意敞開心胸讀完這本書,之後依然決定植物性飲食是你的最佳選擇,那麼你會更有力量。我們只是想與大家分享能做出最佳選擇的必要資訊。
迷思4:吃肉違反自然。
有些說法是吃肉違反自然(也就是說,這不是人類必須要做的事),這個說法很明顯是錯的,也很容易反駁。人類生理屬於雜食動物,打從全球各地出現人類足跡開始,大多數養分及卡路里都來自肉類。儘管網路上有許多蓄意誤導的文章,宣稱人類天生是草食動物,但人體生理是明確事實,不容質疑。
證據就擺在我們面前――事實上,真的就在我們臉上。我們的牙齒有扁平、適合咀嚼的臼齒(很適合分解植物),也有適合切斷食物的門牙、犬齒,非常適合撕咬肉類。
消化系統也顯現出我們的天性。我們的身體缺乏纖維素酶,它是一種能分解蔬菜的酵素,很多食草動物都有,但我們的確有蔗糖酶可以消化水果,還有豐富的蛋白酶能分解動物蛋白。人類需要維生素B12才能維持健康,而長久以來這種維生素只能從細菌或動物來源獲得。我們的消化道比其他食肉動物長,如獅子、狼,但比其他草食動物短,如牛、羊,所以我們能消化脂肪及蛋白質,當然還有一些(不是全素)植物性食物。靠著咀嚼草類和其他植物生存的牛有四個胃――只要想想如果我們突然被迫和牛吃一樣的東西,會發生什麼事?而自然創造出一個系統,讓牛吃草,我們吃牛。與我們進化中最相近的親戚黑猩猩也是雜食動物。
我們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僅僅因為我們可以殺死並吃掉動物,不代表我們應該這麼做。雖然我們會把這個推論應用在某些事上(只因為你可以一口氣吃掉一整盒甜甜圈,不代表你應該這麼做),但就這件事上並不合理,這麼做只是無視大自然的複雜結構。其實,我們可以殺死動物並吃掉他們,那就是我們在生態系統的位置。
迷思5:減少肉食是氣候變遷的解答。
再說一次,全世界都有關於氣候變遷非常豐富的資源及訊息,這其實是一個相對複雜的議題,必須了解碳排放、碳封存和全球暖化是如何作用,所以我們會試著盡可能簡單扼要地說明,也鼓勵你自己去了解、研究這個議題。
一種常見、反覆出現的論點是:我們現行的農耕法在造成改變氣候的碳排放量中,占有讓人頭痛的比例,比所有運輸排放量的總和還多。許多從事永續農業的人說,畜牧場並不是需承擔所有咎責的對象;這是不道德也不永續的農耕法,很多飼養動物的方式都會形成碳匯(意思是土壤可以吸收並儲存碳,減少大氣中的碳量),其實能為環境帶來好處。
放牧牛群能藉由糞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透過牛群移動能刺激草生長,以此促進牧場更健康――牧場不適合作物生長,意味著放牧動物的土地並不會占用植物生長的土地。(約70%的放牧土地不適合種植作物,不管有沒有動物生活,都不能作為農耕用地。)這種自然、循環的交互作用不會發生在單作的農耕環境。雖然大量仰賴化學支援的單作會使土壤枯竭,永續農業仍可以靠著水、堆肥、自然運作補充養分,繼續保持土壤健康。不適當的農業方式和無間斷的放牧會導致土壤腐蝕及養分枯竭,儘管研究顯示再生放牧(包括讓牛群移動到其他地方,土地得以進行自然循環,避免過度放牧)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土壤碳含量,維持土壤健康,甚至可以幫忙修復脆弱、瀕死的土地,使其重獲健康。
能討論的還有太多,但所有資訊的重點就是,危害地球的是用不永續的方式種植、放牧,而不是誹謗動物(牠們一直以共生方式存在,在地球上到處遊走),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改善農業方式,維持再生、促進健康的系統。那些認為我們可以:一,所有人類停止購買肉品;二,用農作物取代放牧用土地;三,靠著只吃植物就能改善人類與地球的健康,是不正確也不切實際的想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