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論教育:模仿與遺傳、情感與意志、性格與藝術,以精神科學研究教育的基礎
商品資訊
ISBN13:9786263329232
出版社:崧燁文化
作者:(奧)魯道夫‧史坦納
譯者:王少凱
出版日:2023/01/10
裝訂/頁數:平裝/186頁
規格:21cm*14.8cm*1cm (高/寬/厚)
版次:1
定價
:NT$ 280 元優惠價
:79 折 221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理念及華德福學校已經風靡全世界,
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
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演講超過6000場……
本書精選了其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
【人類所處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
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了解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將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
0~7歲、7~14歲、14~21歲。
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
【關於教育方法】
老師不該機械地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幼兒的模仿和遺傳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神經系統、人類的情感離不開節奏系統、人類的意志離不開新陳代謝的循環系統。每一個方面的發展時段都大不一樣,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階段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0~6歲的孩子如「感覺器官」──整個發展過程從神經系統開始。
成年人接收到的影像只能透過感官發揮作用。比如:太陽的光亮能刺激成年人的眼睛,但繼續深入到內心的只能依靠人類感受或情感中對於光的想像。可是在孩子的身體裡,血液中的每一個小血球都會感受到光的刺激。
◎對成年人的「模仿」──孩子能模仿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東西。
一個具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成年人在一個剛出生、還不具有獨立思想的的孩子身邊,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行。比如:小孩身邊總有個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難和擔憂的成年人。這種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在物質器官上的表現,如表現出口乾、呼吸困難等症狀。雖然這些表現不是那麼明顯,不過孩子可能會去模仿成年人在物質上的所有表現。
◎7歲前的「內戰」──遺傳因素和環境模仿因素互相爭鬥。
孩子剛出生時,遺傳因素占較大比例,可是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因素會慢慢被時間和經歷所改造,使孩子的感官、內心和精神繼續對外界開放。如果環境模仿因素戰勝不了遺傳的基因,孩子就無法快速地加入新的世界、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會繼續按照遺傳的、與環境世界有矛盾的特點長大。
▎感謝、愛和自由
孩子14歲前沒有被干預過自由出現的精神(智力),這種覺醒的精神才是自由獨立的,它能夠讓孩子真切的感到:「我自己醒過來了。」而這種感受,又是一種流淌在整個生活中不會乾涸的「泉源」。
◎7歲前
對頑皮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將所有──不論好壞,屬於精神層面的感受當成自己的動機,並形成一種感激的情感。
◎7歲後
孩子的節奏系統必須要加入「藝術」。這時,除了感激的情感以外,我們還要表達對於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做法的熱愛。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到了性成熟階段後,他們的思想就會是自由且獨立的。如果我們以敬畏和尊敬的方式去接納孩子、以愛他的方式去教育他,他成長到14歲之後也就能接收我們的教育並良好發展下去。
◎教育過程中應遵循3大規律:
•以感謝的心接納孩子。
•以愛心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們的思想自由發揮。
★本書特色: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其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
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演講超過6000場……
本書精選了其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
【人類所處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
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了解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將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
0~7歲、7~14歲、14~21歲。
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
【關於教育方法】
老師不該機械地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幼兒的模仿和遺傳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神經系統、人類的情感離不開節奏系統、人類的意志離不開新陳代謝的循環系統。每一個方面的發展時段都大不一樣,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階段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0~6歲的孩子如「感覺器官」──整個發展過程從神經系統開始。
成年人接收到的影像只能透過感官發揮作用。比如:太陽的光亮能刺激成年人的眼睛,但繼續深入到內心的只能依靠人類感受或情感中對於光的想像。可是在孩子的身體裡,血液中的每一個小血球都會感受到光的刺激。
◎對成年人的「模仿」──孩子能模仿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東西。
一個具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成年人在一個剛出生、還不具有獨立思想的的孩子身邊,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行。比如:小孩身邊總有個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難和擔憂的成年人。這種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在物質器官上的表現,如表現出口乾、呼吸困難等症狀。雖然這些表現不是那麼明顯,不過孩子可能會去模仿成年人在物質上的所有表現。
◎7歲前的「內戰」──遺傳因素和環境模仿因素互相爭鬥。
孩子剛出生時,遺傳因素占較大比例,可是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因素會慢慢被時間和經歷所改造,使孩子的感官、內心和精神繼續對外界開放。如果環境模仿因素戰勝不了遺傳的基因,孩子就無法快速地加入新的世界、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會繼續按照遺傳的、與環境世界有矛盾的特點長大。
▎感謝、愛和自由
孩子14歲前沒有被干預過自由出現的精神(智力),這種覺醒的精神才是自由獨立的,它能夠讓孩子真切的感到:「我自己醒過來了。」而這種感受,又是一種流淌在整個生活中不會乾涸的「泉源」。
◎7歲前
對頑皮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將所有──不論好壞,屬於精神層面的感受當成自己的動機,並形成一種感激的情感。
◎7歲後
孩子的節奏系統必須要加入「藝術」。這時,除了感激的情感以外,我們還要表達對於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做法的熱愛。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到了性成熟階段後,他們的思想就會是自由且獨立的。如果我們以敬畏和尊敬的方式去接納孩子、以愛他的方式去教育他,他成長到14歲之後也就能接收我們的教育並良好發展下去。
◎教育過程中應遵循3大規律:
•以感謝的心接納孩子。
•以愛心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們的思想自由發揮。
★本書特色: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其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作者簡介
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西元1861~1925年),奧地利教育家、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20世紀初歐洲新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深受歌德影響,並於1913年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歌德學院。1919春,魯道夫‧史坦納受捲菸廠老闆默特所託,創立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他也由此成為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
王少凱,外語學院教學院長、教授、劍橋商務英語(BEC)考官。先後發表論文18篇。作品:《聖壇之火》、《父與子:信仰與偏見》、《歐巴馬演講精華》、《對話寂靜》、《寧靜的力量》、《理所應當的生活》、《放飛你的心》、《平和的生活》等。
王少凱,外語學院教學院長、教授、劍橋商務英語(BEC)考官。先後發表論文18篇。作品:《聖壇之火》、《父與子:信仰與偏見》、《歐巴馬演講精華》、《對話寂靜》、《寧靜的力量》、《理所應當的生活》、《放飛你的心》、《平和的生活》等。
序
導言
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西元1861~1925年),奧地利教育家、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20世紀初歐洲新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華德福教育創始人。從上小學起,他就開始堅持自學,中學畢業後進入維也納科技大學學習中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教育,同時還旁聽了哲學、文學和歷史等相關課程,後在德國的羅斯托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魯道夫‧史坦納在哲學、教育、藝術、醫學、農業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在哲學方面,魯道夫‧史坦納深受歌德影響,並於1913年在瑞士多爾納赫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歌德學院。1919春,魯道夫‧史坦納受德國斯圖加特華德福捲菸廠老闆默特(Emil Molt)的邀請,前往該捲菸廠參觀,並對工人發表了一場演說。演說結束後,默特請他幫助捲菸廠創辦一所學校,為工人的孩子提供教育,魯道夫‧史坦納答應了默特的請求,並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他也由此成為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人類具有身體、心理、精神三種狀態,而心理包括思考、感覺(情感)、意志三種能力,人類所處的世界,不僅包括自然世界,還有精神世界。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認識、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魯道夫‧史坦納將孩子的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0歲到7歲、7歲到14歲、14歲到21歲。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當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其中,身體是自然的遺傳,是固定不變的物質,而精神則是自由的,心理是連通身體與精神的橋梁和紐帶。老師要對孩子的思考、感覺(情感)和意志進行培養,使他們的精神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獲得充分的發展。
在教育方法上,魯道夫‧史坦納認為,老師不應該簡單機械的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當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他主張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100年過去了,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理念及華德福學校已經風靡全球,據統計,目前全世界70多個國家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約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1900年,他正式成為一位演說家,到1925年去世時,他的演講超過了6,000次。最初,他的演講稿都是由他與他的學生一起整理的,到了後來,就交給專業的速記員來記錄,並編輯成書。比如目前流行的魯道夫‧史坦納著作《童年的王國》,就是1924年8月間他在英國對一家即將開業的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所做演講的彙編。
鑒於讀者大多已經對《童年的王國》比較熟悉,因此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一些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為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魯道夫‧史坦納在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由於譯者水準有限,譯文中或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西元1861~1925年),奧地利教育家、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20世紀初歐洲新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華德福教育創始人。從上小學起,他就開始堅持自學,中學畢業後進入維也納科技大學學習中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教育,同時還旁聽了哲學、文學和歷史等相關課程,後在德國的羅斯托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魯道夫‧史坦納在哲學、教育、藝術、醫學、農業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在哲學方面,魯道夫‧史坦納深受歌德影響,並於1913年在瑞士多爾納赫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歌德學院。1919春,魯道夫‧史坦納受德國斯圖加特華德福捲菸廠老闆默特(Emil Molt)的邀請,前往該捲菸廠參觀,並對工人發表了一場演說。演說結束後,默特請他幫助捲菸廠創辦一所學校,為工人的孩子提供教育,魯道夫‧史坦納答應了默特的請求,並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他也由此成為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人類具有身體、心理、精神三種狀態,而心理包括思考、感覺(情感)、意志三種能力,人類所處的世界,不僅包括自然世界,還有精神世界。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認識、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魯道夫‧史坦納將孩子的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0歲到7歲、7歲到14歲、14歲到21歲。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當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其中,身體是自然的遺傳,是固定不變的物質,而精神則是自由的,心理是連通身體與精神的橋梁和紐帶。老師要對孩子的思考、感覺(情感)和意志進行培養,使他們的精神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獲得充分的發展。
在教育方法上,魯道夫‧史坦納認為,老師不應該簡單機械的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當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他主張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100年過去了,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理念及華德福學校已經風靡全球,據統計,目前全世界70多個國家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約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1900年,他正式成為一位演說家,到1925年去世時,他的演講超過了6,000次。最初,他的演講稿都是由他與他的學生一起整理的,到了後來,就交給專業的速記員來記錄,並編輯成書。比如目前流行的魯道夫‧史坦納著作《童年的王國》,就是1924年8月間他在英國對一家即將開業的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所做演講的彙編。
鑒於讀者大多已經對《童年的王國》比較熟悉,因此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一些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為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魯道夫‧史坦納在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由於譯者水準有限,譯文中或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目次
導言
第一部分:教育演講集
對華德福學校家長的演講
在耶誕節集會上的演講
在每月集會上的演講
在第一學年末全體師生會議上的演講
關於思考的實用性訓練
童話的解釋
童話的詩學
第二部分:孩子成長的力量
以精神科學研究教育的基礎
孩子的教育與老師的心情
兒童的教育與老師的藝術手法
華德福學校的形成是一個有機體
第一部分:教育演講集
對華德福學校家長的演講
在耶誕節集會上的演講
在每月集會上的演講
在第一學年末全體師生會議上的演講
關於思考的實用性訓練
童話的解釋
童話的詩學
第二部分:孩子成長的力量
以精神科學研究教育的基礎
孩子的教育與老師的心情
兒童的教育與老師的藝術手法
華德福學校的形成是一個有機體
書摘/試閱
對華德福學校家長的演講
1919年8月31日,斯圖加特
親愛的家長們:
一種新的社會秩序的建立,通常需要一種新的教育藝術來推動。
當默特先生想要為捲菸廠員工的孩子建立一座學校的時候,他很明白,他是要為生活在這個艱難時代的人們做一些事情。而他所選擇的方法就是要治癒我們這個社會,這也是最主要的目標。我相信,你們的內心都曾產生過這樣的想法──我們一定要從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中創造出一些更新的事情,我們所經歷的是過去三、四百年間在所謂的文明世界中誕生的各種事情。而如果想要開創另一番事業,我們需要具備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透過不同的方式──教育、培養──來讓一個人準備好去面對這個世界,這種意念也深深的烙印在各位的心頭。我們需要的新方法,不能受到過去三、四百年流俗的汙染,因為原有的方式已經發展到了頂點,開始由盛轉衰了。
對於未來,我們盼望著那時的社會結構能夠比目前發生更大的變化。我們是有權期待那樣的結果的。當我們用充滿慈愛的目光看著孩子、看著我們的下一代時,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人,心裡總是經常懷著疑慮和不安。這些被我們所深愛的孩子,究竟要怎樣才能適應那個與目前有著很大區別的社會?他們能夠應付那時人類將要面對的全新的社會挑戰嗎?他們有能力為新社會做出貢獻,讓未來的人可以更加富有光輝的人性、生活在一個不同於現在的環境中嗎?
每個人都認為教養和教育問題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這個問題關乎一種更高層次的秩序。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社會正在飛速的發生著變化,這個問題就更有意義了。回首過去,歐洲經歷了一個可怕的時代,我們滿眼所見都是鮮血,在兩大敵對陣營中,充滿了對現狀不滿的人,戰爭令骨肉分離,人心因此破碎,這些都是因為近代以來沒有按照自然規律發展的社會所導致的。當我們回首這些往事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會從內心發出疑問:「從最廣、最大的範圍來看,我們要怎樣養育自己後代來讓人類在未來不至於重蹈覆轍呢?」從這些悲慘與艱辛之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教育在重建人類社會關係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們聽到很多人從原則上來對這些事情進行討論。但是,我們必須要捫心自問,大家是否採取了正確的方式來談論這些話題。今天,人們總是會用一些動聽的詞句來談論那些事情。就算這些美麗的話語能夠付諸實踐,也不總是源自內心所具有的堅定力量,也不總是由於客觀存在的真理。今天,那些進入學校並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教育的人,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意見和建議,他們這樣說:「我們明白應當怎樣教導和培養孩子。我們應當用我們一直以來想要使用的,卻一直沒有被許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就能夠發生讓所有事情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說這番話的人背後,是那些負責培養老師的人,也就是老師的老師。他們對我們做出了保證:「我們具備關於培養老師的正確觀念。相信我們吧。我們會將優秀的老師送入這個社會,然後教育行業就都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環顧如今的社會狀況,我們想對這些老師以及老師的老師們大聲呼籲:「也許你們的本意是善良的,但是你們並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麼!」因為,如果不是老師們親口承認:「我們受到了過去三、四百年的傳統的影響。正是我們所受到的傳統訓練帶領我們走入了如今這個悲慘的世界。」不然的話,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真正幫助現代教育,沒有什麼可以讓現代教育真正提升到一個更好、更高的境界。我們能夠提供給老師們的東西,除了資本主義、工業主義和國家主義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不過,我們可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可以改變社會現狀的老師,由他們去改變現在的社會,創建我們想要的社會。
這也說明,如果我們想要做出一些改變,想要讓現在的社會結構以及整體面貌發生極大變化,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使用一種全新的教學藝術,並且為這種藝術打下一種與現在完全不一樣的根基!
從多個方面來看,今天的教育問題也正是老師們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當我們與那些想要成為老師或想要教育別人的人講話時,總是能夠感到有一股很奇怪的東西潛藏在他們的心裡。比如在我們討論未來的教育應當是什麼樣子時,這些將來要成為老師的人就會說:「是啊,我早就提出那樣的觀點了。我們應當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能力出眾的現代人。我們應當讓他們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不應該將那麼多心思都花在職業訓練上,而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培養每一個人獲得全面發展。」直到他們說完這些話,轉身想要離開的時候,他們都覺得自己所想的與我們所需要的是同一種東西。可是他們想的恰恰相反!
今天,這種相反的想法已經在社會生活中變得相當嚴重,以至於人們都開始用同樣的詞語來表達與之相反的意思。這就導致人們在互動的時候,很難理解對方的真正意思。對於那些真正思考社會性的人來說,他們與對那些老傳統感到滿足的現代人的想法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同樣,當我們試圖從實踐方面去解決教育以及社會上的重大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從根本上著手,並學著用不一樣的方式去思考教學和教育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我們可以把傳統的教育方法當作基礎,慢慢去改變,但我們的想法與這些人不一樣。真的,我們必須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而不是輕易的去接受很多人所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我們必須還要明白一件事:在傳統的、陳舊的教育和科學方法中是不可能誕生出新方法的;教育和科學必須從它們自身發生改變。
由於這個原因,在華德福學校開學前,我們都會為教職員提供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我們挑選出來的教職員工都是與傳統教育關聯最少的人──有的人原來與教育事務的關係很密切,有的人則不那麼緊密。不過,我們想盡量找那些從內心深處想要重建社會文化的人。我們需要的是有志於將自己的身心獻給教育的人,只有他們才有希望將今天的兒童養育成未來我們希望的那樣。
在這所新學校任職的老師必須要在心裡抱著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我們只把符合人性本質的知識教給兒童。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我們所希望建立的學校就應當非常真切的符合人性的本質。我們所希望的是在每個正在成長的孩子的身體裡面,都能夠居住著一個不斷成長和發展著的靈魂。我們希望從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天性中去了解──作為一個人,孩子關於如何發展自己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即他們的天性和他們的本質怎樣讓他們逐漸長成一個真正的人。
「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以前的老師和師培講師對我們說。「我們一直都在想應該如何教育人,比如,去考察到兒童身上個別的特質。」
對啊!我們必須要做出回答,各位已經非常努力,想要把孩子訓練成心目中所希望的人類的樣子,想要讓他們成為過去那種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所需要的人。對於「人類」這個概念,我們沒有辦法去做任何事;而將來的人們不會明白或者也不想明白要如何面對人類或是如何與人類相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最根本去改變。
不知道生命帶給自己的禮物、只是沉迷於自己被灌輸的那些「文法應該怎樣教、自然歷史應該怎樣教、其他科目又應該怎樣教」這些問題,並因此變成了一個迂腐的愁苦人,這種人是不會關心現在這些困擾人心的問題的,這樣的老師真的可以在長達七、八年的中小學階段,能夠正確的描摹出這個世界的面貌並將其傳達給學生嗎?我們要做的是對人性重新進行認識,對人類的本質重新進行探究。所有的學校一定要樹立起這樣的新認知,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熱情與渴望。
1919年8月31日,斯圖加特
親愛的家長們:
一種新的社會秩序的建立,通常需要一種新的教育藝術來推動。
當默特先生想要為捲菸廠員工的孩子建立一座學校的時候,他很明白,他是要為生活在這個艱難時代的人們做一些事情。而他所選擇的方法就是要治癒我們這個社會,這也是最主要的目標。我相信,你們的內心都曾產生過這樣的想法──我們一定要從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中創造出一些更新的事情,我們所經歷的是過去三、四百年間在所謂的文明世界中誕生的各種事情。而如果想要開創另一番事業,我們需要具備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透過不同的方式──教育、培養──來讓一個人準備好去面對這個世界,這種意念也深深的烙印在各位的心頭。我們需要的新方法,不能受到過去三、四百年流俗的汙染,因為原有的方式已經發展到了頂點,開始由盛轉衰了。
對於未來,我們盼望著那時的社會結構能夠比目前發生更大的變化。我們是有權期待那樣的結果的。當我們用充滿慈愛的目光看著孩子、看著我們的下一代時,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人,心裡總是經常懷著疑慮和不安。這些被我們所深愛的孩子,究竟要怎樣才能適應那個與目前有著很大區別的社會?他們能夠應付那時人類將要面對的全新的社會挑戰嗎?他們有能力為新社會做出貢獻,讓未來的人可以更加富有光輝的人性、生活在一個不同於現在的環境中嗎?
每個人都認為教養和教育問題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這個問題關乎一種更高層次的秩序。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社會正在飛速的發生著變化,這個問題就更有意義了。回首過去,歐洲經歷了一個可怕的時代,我們滿眼所見都是鮮血,在兩大敵對陣營中,充滿了對現狀不滿的人,戰爭令骨肉分離,人心因此破碎,這些都是因為近代以來沒有按照自然規律發展的社會所導致的。當我們回首這些往事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會從內心發出疑問:「從最廣、最大的範圍來看,我們要怎樣養育自己後代來讓人類在未來不至於重蹈覆轍呢?」從這些悲慘與艱辛之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教育在重建人類社會關係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們聽到很多人從原則上來對這些事情進行討論。但是,我們必須要捫心自問,大家是否採取了正確的方式來談論這些話題。今天,人們總是會用一些動聽的詞句來談論那些事情。就算這些美麗的話語能夠付諸實踐,也不總是源自內心所具有的堅定力量,也不總是由於客觀存在的真理。今天,那些進入學校並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教育的人,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意見和建議,他們這樣說:「我們明白應當怎樣教導和培養孩子。我們應當用我們一直以來想要使用的,卻一直沒有被許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就能夠發生讓所有事情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說這番話的人背後,是那些負責培養老師的人,也就是老師的老師。他們對我們做出了保證:「我們具備關於培養老師的正確觀念。相信我們吧。我們會將優秀的老師送入這個社會,然後教育行業就都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環顧如今的社會狀況,我們想對這些老師以及老師的老師們大聲呼籲:「也許你們的本意是善良的,但是你們並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麼!」因為,如果不是老師們親口承認:「我們受到了過去三、四百年的傳統的影響。正是我們所受到的傳統訓練帶領我們走入了如今這個悲慘的世界。」不然的話,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真正幫助現代教育,沒有什麼可以讓現代教育真正提升到一個更好、更高的境界。我們能夠提供給老師們的東西,除了資本主義、工業主義和國家主義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不過,我們可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可以改變社會現狀的老師,由他們去改變現在的社會,創建我們想要的社會。
這也說明,如果我們想要做出一些改變,想要讓現在的社會結構以及整體面貌發生極大變化,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使用一種全新的教學藝術,並且為這種藝術打下一種與現在完全不一樣的根基!
從多個方面來看,今天的教育問題也正是老師們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當我們與那些想要成為老師或想要教育別人的人講話時,總是能夠感到有一股很奇怪的東西潛藏在他們的心裡。比如在我們討論未來的教育應當是什麼樣子時,這些將來要成為老師的人就會說:「是啊,我早就提出那樣的觀點了。我們應當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能力出眾的現代人。我們應當讓他們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不應該將那麼多心思都花在職業訓練上,而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培養每一個人獲得全面發展。」直到他們說完這些話,轉身想要離開的時候,他們都覺得自己所想的與我們所需要的是同一種東西。可是他們想的恰恰相反!
今天,這種相反的想法已經在社會生活中變得相當嚴重,以至於人們都開始用同樣的詞語來表達與之相反的意思。這就導致人們在互動的時候,很難理解對方的真正意思。對於那些真正思考社會性的人來說,他們與對那些老傳統感到滿足的現代人的想法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同樣,當我們試圖從實踐方面去解決教育以及社會上的重大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從根本上著手,並學著用不一樣的方式去思考教學和教育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我們可以把傳統的教育方法當作基礎,慢慢去改變,但我們的想法與這些人不一樣。真的,我們必須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而不是輕易的去接受很多人所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我們必須還要明白一件事:在傳統的、陳舊的教育和科學方法中是不可能誕生出新方法的;教育和科學必須從它們自身發生改變。
由於這個原因,在華德福學校開學前,我們都會為教職員提供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我們挑選出來的教職員工都是與傳統教育關聯最少的人──有的人原來與教育事務的關係很密切,有的人則不那麼緊密。不過,我們想盡量找那些從內心深處想要重建社會文化的人。我們需要的是有志於將自己的身心獻給教育的人,只有他們才有希望將今天的兒童養育成未來我們希望的那樣。
在這所新學校任職的老師必須要在心裡抱著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我們只把符合人性本質的知識教給兒童。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我們所希望建立的學校就應當非常真切的符合人性的本質。我們所希望的是在每個正在成長的孩子的身體裡面,都能夠居住著一個不斷成長和發展著的靈魂。我們希望從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天性中去了解──作為一個人,孩子關於如何發展自己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即他們的天性和他們的本質怎樣讓他們逐漸長成一個真正的人。
「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以前的老師和師培講師對我們說。「我們一直都在想應該如何教育人,比如,去考察到兒童身上個別的特質。」
對啊!我們必須要做出回答,各位已經非常努力,想要把孩子訓練成心目中所希望的人類的樣子,想要讓他們成為過去那種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所需要的人。對於「人類」這個概念,我們沒有辦法去做任何事;而將來的人們不會明白或者也不想明白要如何面對人類或是如何與人類相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最根本去改變。
不知道生命帶給自己的禮物、只是沉迷於自己被灌輸的那些「文法應該怎樣教、自然歷史應該怎樣教、其他科目又應該怎樣教」這些問題,並因此變成了一個迂腐的愁苦人,這種人是不會關心現在這些困擾人心的問題的,這樣的老師真的可以在長達七、八年的中小學階段,能夠正確的描摹出這個世界的面貌並將其傳達給學生嗎?我們要做的是對人性重新進行認識,對人類的本質重新進行探究。所有的學校一定要樹立起這樣的新認知,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熱情與渴望。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