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扎哈維以傳統現象學研究出發,透過爬梳心靈哲學與幾個重要經驗分析對自我和他人進行論述。於本書中,他探討長年以來兩個陣營――一方是自我中心思考的自我觀,另一方是社會中心的、關係性的與有機的自我觀――之間的論辯,思考以下問題:「自我」是出於己身而成或是要與「他人」共同構成?自我性是經驗建構或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我們到底要如何認識他人?如果移情同感是認識他人的途徑,這又如何向我們揭示自我性的本質與社會性認知?過於強調第一人稱優先的論述難道就不能對主體際有滿意的解釋?主體際性必要以第一人稱優先為前提嗎?這些問題在在顯示出,「自我」是個多面向的現象,若想對其複雜性有全盤瞭解,就必須作概念的區辨與闡明,最終再收納、整合諸多不同層次的分
作者簡介
丹‧扎哈維
丹麥哲學家,知名現象學者。目前為哥本哈根大學哲學教授、主體性研究中心主任。
丹麥哲學家,知名現象學者。目前為哥本哈根大學哲學教授、主體性研究中心主任。
目次
譯者序
作者序
導論:起源與結構
第一部分:體驗自我
1 看待自我的幾個相衝突視角
2 意識、自我意識與自我性
3 透明性與匿名性
4 主體性或自我性
5 自我與歷時統一性
6 純粹與貧乏
7 一個多元維度的說明
第二部分:同感理解
8 主體性和主體際性
9 移情同感與投射
10 移情同感現象學
11 移情同感與社會認知
12 主體性與他者性
第三部分:人際自我
13 作為社會對象的自我
14 羞恥
15 你、我和我們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作者序
導論:起源與結構
第一部分:體驗自我
1 看待自我的幾個相衝突視角
2 意識、自我意識與自我性
3 透明性與匿名性
4 主體性或自我性
5 自我與歷時統一性
6 純粹與貧乏
7 一個多元維度的說明
第二部分:同感理解
8 主體性和主體際性
9 移情同感與投射
10 移情同感現象學
11 移情同感與社會認知
12 主體性與他者性
第三部分:人際自我
13 作為社會對象的自我
14 羞恥
15 你、我和我們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