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期刊(第34期/2022春)
商品資訊
ISBN13:9786690380431
替代書名:Router: 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34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瑞樺; 顏亮一; 張耕蓉等著
出版日:2022/04/30
裝訂/頁數:平裝/316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初
商品簡介
再造歷史現場
◎本刊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與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並獲2013-2017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第二級
歷史現場的再造也是歷史記憶的重述,它同時也是文化、歷史和生活的重新扣連,從地方出發重建國家歷史與記憶。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歷史與生活都不只是中性的表述,而是內涵著國家意識型態的文化工程,也因此文化資產的保存關涉的不只是地方如何活用的問題,更涉及了如何講述地方歷史,投射家國想像的挑戰。不論是泰雅民族起源,牡丹社事件或是清法戰爭與金門的冷戰島嶼,我們不難發現各自敘述的糾結矛盾,往往難以調合,歷史與現場的關係並非不言自明,記憶的回復往往亦是創造。
作者簡介
顏亮一(Liang-Yi YEN)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研究興趣為文化遺產保存政治、非正式都市化、參與式規劃設計等。
張耕蓉 (Geng-Rong CHANG)
畢業於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研究所,現任職樂生療養院總務室園區小組助理研究員,致力於樂生療養院修繕工作。
許瀞文(Ching-wen HSU)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主軸為都市生活與空間政治。特別關注全球化、治理、殖民歷史如何交錯在實質的空間,以及居民如何回應都市生活與空間的變遷。
賴雯淑(Wen-Shu LAI)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研究員,也是質疑性藝術跨域實驗室主持人。自2018年起擔任六燃保溫暨新竹生博物館計劃主持人。
劉柳書琴(Shu-Chin LIU LIU)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等。專長領域為臺灣文學、「滿洲國」文學、臺灣原住民文學、後殖民主義。
洪世謙(Shih-Chian HUNG)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兼任社會創新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當代法國哲學、政治哲學、全球化研究、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江凱斌(Hoi-Pan KONG)
香港土生土長,2019年於日本東京大學學際情報學府取得碩士學位,曾任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現為澳洲國立大學人類學博士生,研究題目為長崎軍艦島的文化論述及記憶政治。
鄭琪(Qi ZHENG)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包括社群媒體中的抵抗行動、流行文化與公共空間,以及網路另類媒體實踐。
陳俊啟(Chun-Chi CHEN)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英美文學碩士,俄亥俄州立大學中文碩士、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晚清民國小說、台灣現代主義小說、近現代思想史、西洋文學理論、中西小說理論、歐美漢學研究。
呂正惠(Cheng-Hui LU)
目次
編輯室報告:歷史與現場,記憶與創造
誌謝
專題:「再造歷史現場」
專題導言
歷史現場與生活現場的記憶政治對話 陳瑞樺
專題論文
文化治理及其不滿:新莊街之都市運動 顏亮一、張耕蓉
再置哈瑪星:常民保存與歷史現場 許瀞文
六燃國際互動劇場《無/非紀念碑》的另類歷史書寫 賴雯淑
梅嘎蒗社的苦難:櫻花林下的內橫屏山隘勇線抵抗記憶 劉柳書琴
專題座談
勞動、戲劇、書寫:「前鎮草衙」再造地方認同的實作 洪世謙 整理
學術論文
研究議題與紀要
文本旅遊的系譜:從日本到台灣的概念轉變及修正 江凱斌
作為空間實踐的另類媒體:臺灣在地連儂牆之考察 鄭 琪
書評論壇:《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重思與構建」:有關《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幾點芻見 陳俊啟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