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讓堂太極拳傳譜精解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1965年生於河北永年廣府西街。清末太極宗師李亦畬之玄孫,武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自幼習武式太極拳,曾在1993年後多次獲國際太極拳比賽羽量級推手冠軍。2001年後多次出訪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講學授拳。現為邯鄲市武協副主席、廉讓堂太極拳研究會會長、日本太極拳協會技術部部長。
李云云
女,1992年出生於河北永年太極世家,清末太極拳宗師李亦畬之來孫女,武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自幼深受家庭環境薰陶,謹記天祖李亦畬遺訓,受祖父李光藩教誨,隨父親李志紅習拳,曾多次參加太極拳大會。現留學歐洲。本人胸懷熱忱,深愛太極拳及書法,望將歷史悠久的武式太極拳推向世界。
彭建景
1966年生於河北藁城,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律系,就職於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師從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李光藩先生。
王全嶺
1966年生於河北獻縣,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就職於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師從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李光藩先生。
李紅旗
1968年生於河北邯鄲。自幼習練少林武術,後從義父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李光藩先生學習武式太極拳。曾獲得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85公斤級推手銀牌、銅牌各一枚,太極散手擂臺賽銅牌一枚,並有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現為邯鄲市武協副秘書長。
王慶
1977 年生,安徽省淮南市人。2012年拜李光藩先生為師,得恩師無私傳授。現為安徽廉讓堂太極拳分會負責人,在家鄉推廣武式太極拳。
武霞
女,1960生,祖籍遼寧大連。中國武術七段、國家級太極拳教練,多次在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太極拳冠軍。師從中國武術九段張山,同時也是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李光藩、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十九世傳人王西安入室弟子。早年習練陳氏、楊氏太極拳,曾得陳正雷、馬春喜等名師悉心指導。拜入李光藩先生門下以來,對武式太極拳勤加練習,深入研究,並融合練習各家太極的體會,技藝愈加精湛。
李凱斌
祖籍河北定州,自幼酷愛傳統武術,遍訪名師,孜孜以學,精通彈腿、炮捶、中國式摔跤等多種傳統武術。70年代隨著名武術家申子榮先生入室弟子褚衍臣先生習武,後又拜太極世家李亦畬先生曾孫李光藩先生為師鑽研武式太極拳。現為中國武術七段、西安申氏武技心意太極養生研究會會長、永年廉讓堂太極拳研究會秘書長。
名人/編輯推薦
「廉讓堂」為一代太極大師李亦畬家之堂號。李亦畬與弟李啓軒師從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母舅武禹襄,拳理精深,拳藝高超。此拳手高不過眉,遠不出足,雙手各管半個身子,互不逾越。講究內外三合,進退須有折疊,以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與人交手,不重招數,注重接勁打勁。教拳在師,用拳靠己,總歸全在悟性,學者不可不細心體味。
序
序 一
從李亦畬先師的「老三本」,到李福蔭先生「十三中油印本」、李槐蔭山西太原鉛印本《李氏太極拳譜》、李光藩等主編的《廉讓堂太極拳譜》分冊本,廉讓堂太極拳譜的傳播已有百餘年。今天,在彭建景、王全嶺的謀劃和李志紅的鼎力支持下,《廉讓堂太極拳傳譜精解》終於要結集出版了。
這次出版是由一幫中青年人出面編選的,在內容上基本保持了原貌,但有些篇章經過再三研究有所取捨。本書共分四編:第一編「考釋篇」;第二編「拳架篇」;第三編「技擊篇」;第四篇「器械篇」。這次編選充分聽取多方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修改,而後才定稿。
第一編為「考釋篇」。本篇廣泛搜集了董英傑、陳固安、李迪生、李正藩、嚴翰秀、李紅旗等人對「老三本」的考釋文章,並郝為真、李寶廉、李寶讓等人練拳的心得體會,相信能對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有所助益。
第二編為「拳架篇」。選的是李志紅的拳照。他自幼習拳,至今已有三十餘年,在繼承傳統,矯正拳架上,經由刻苦訓練,達到了較高的水準,蟬聯了國際推手和散手擂臺賽的冠軍。雖然他的功夫還不夠純真,拳架也不那麼完美,但在眾多練拳者中也算出類拔萃了。
第三編為「技擊篇」。上次編選二路拳架時過於匆忙,這次出版重新拍照。李志紅將拳架中的勁力,巧妙地運用到推手與打手上去。他常說:推手即打手,打手即推手。這次編選「技擊篇」時,起用淮南小將王慶。近年來王慶每年都來永年求藝,功夫大長,這
次出書他當志紅的助手,配合密切。
第四編為「器械篇」。在永年古城流傳一句話:「楊家杆子李家刀。」李亦畬先師留下的這套刀流傳不廣,只在門內傳承,特別是神出鬼沒的「四刀反四刀」,更是奧妙無窮。今刊在書內,望能廣為流傳。
書稿已成冊,放在案頭審閱一遍,總覺得不夠深入與紮實,對李亦畬「老三本」的研究尚欠火候。希望有眾多內行參與,使太極拳的研究更上一個臺階。
最後,我用鄭板橋一幅對聯作為本序結尾: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李光藩
序 二
太極拳的拳理與哲理
余習太極拳已有10年,因所下工夫有限,所獲功夫亦有限。幸有各老師不吝賜教,自覺頗有收穫,其一是健康,其二是明理。
余曾患嚴重的胃病和膝關節病,甚至經週不食,樓不能下,經求醫無效,以致把整抽屜的胃藥倒掉,「隨他去罷」。
經向陳式太極拳陳照奎大師的弟子史朝紀老師學習太極拳,三四個月後,胃炎竟在不知不覺中自癒;歷三四年後,膝關節病亦大為減輕,現在已經完全無礙,健康狀況日佳。
除身體之收穫外,更有精神之收穫。陳式太極拳大師陳鑫曾言:耍拳是小技,但內含大道。此「大道」即今之所謂哲理。是故練太極都要求先明拳理,明拳理後亦可明事理、哲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許多成語、俗語中都深含哲理;但是,正因為哲理高深,許多人雖然熟悉這些成語、俗語,甚至也經常引用,但未必明白,甚至未必相信。例如,「無為而治」「無力勝有力」「柔能克剛」「弱能勝強」「慢能打快」等等,眾人常說但未必明白,甚
至未必相信。不過,如果學習了太極拳,特別是和高人「過招」後,便會立即相信:無力真的能勝有力,柔弱真的能勝剛強。這是鐵的事實(「犯者立仆」),不能不信。
所謂「無為而治」的治國大道,在武術就是「無力而勝」的小技,形殊而理一。古代傳下來的那些似乎玄而又玄的「空話」,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真話」,只是我們一直沒有以恰當的方式去感受它,因而也沒有辦法去相信它、理解它。
相信不一定理解,但懷疑則一定不理解(也不願去理解)。透過太極拳,我們不但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哲理名言的真實性,還可以進一步理解其合理性。為什麼太極拳高手能夠「無力而勝」?
其實這裡的「無力」並非通常所說的不用任何力量,只是不用常人的「僵力」「拙力」而已;要去掉身上的「僵力」「拙力」,就要堅持正確的方法,並狠下苦功,方能出現「太極勁」;所謂「無力而勝」,實為「用太極勁勝」。
由此推論,所謂「無為而治」,亦非統治者每天睡大覺就能治國,而是強調避免折騰(「拙力」),要求多加「調查研究」「看準方向」「順勢而為」。有人認為老子強調「無為而治」是思想消極,其實是根本不理解何為「無為而治」。
太極拳為什麼能「無力而勝」,或者說「太極勁」為什麼能勝「拙力」,是因為太極拳強調身鬆心靜,一接手便可知對方的力量大小與方向,能夠「知己知彼」;又因為太極拳高手「不用力」,使敵不知我之力量何在,因而「不為人知,而獨知人」。我「知己知彼」之後,在彼尚茫然無知之時,就可以因敵變化,有針對性地使用破敵之術,太極拳能「勝敵」便十分自然。因此,太極拳之無力而勝,看似神奇,實則科學。
看太極拳之不用「拙力」,似無力,但看太極拳之破敵,又勢不能擋,實有力;看太極拳之強調鬆柔,似弱,但看太極拳之破敵,如雷霆千鈞,實強;看太極拳之演練,似慢,但看太極拳之破敵,目不能察,實快。因此,太極拳既弱,亦強;既慢,亦快;既有力,亦無力。亦柔亦剛,亦弱亦強,亦慢亦快。
這種相反的兩個方面就是陰陽,就是太極。因此,認為太極拳弱能勝強,慢能勝快,無力而勝,實為強調了其中的一個方面,但並不全面;也正因為如此,也容易使人難以理解。
無力之變為有力,柔弱之變為堅剛,緩慢之變為快速;或者反之,都體現了一個「變」字,也即「易」(變易)。太極拳之勝敵,實際上仍然是以快勝慢,不過這個「快」是指「變化快」,而非通常所說的速度快。因我變化快,方能使敵之進攻落空;因敵之變化慢(相對地),我之進攻方能有的放矢。
陰陽互變之規律,是我國古代典籍《易經》的基本思想,因此太極拳以《易經》為其拳理依據,就不足為奇。許多人把太極拳稱為哲學拳,認為太極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正源於此。
動分陰陽,陰陽於動。一舉動,或陰或陽,或陽或陰;既陰又陽,既陽又陰;虛虛實實,實實虛虛。
所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即是此意。懂此,即懂太極,懂太極拳。
現代哲學中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不過是陰陽學說的另一種表述方式,更未超出陰陽學說的內容。由此亦可見,我國傳統的哲學思想直到現在仍然是科學的、完整的、先進的。
我國最早的太極拳是陳式太極拳,傳於楊露禪後有了舒展寬大的楊式太極拳,傳於武禹襄後又有了小巧緊湊的武式太極拳。余曾向揚州大學的田金龍教授學習二十四式太極拳(屬於楊式太極拳),在拳理上深受教誨;亦曾向河北永年縣的李志紅師兄學習武式太極拳,在技擊上大開眼界。
李志紅師兄是武式太極拳創始人之一李亦畬(其舅父是武禹襄)的玄孫,比較完整地繼承了傳統武式太極拳的精華,其功夫精湛,曾連續五年蟬聯全國太極拳推手擂臺賽冠軍。如今,他把武式太極拳的拳、刀、劍、杆和推手技術做了系統的整理,準備出版,這是武式太極拳研究的重要成果。
我們如果能從該書中的具體拳法中悟出其拳理,從其拳理中悟出其易理(哲理),則對於太極拳的理解將不斷昇華;如果能夠把這些哲理用於生活、工作中,則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境界也將不斷昇華。
李志紅師兄責余為本書寫序,然余才疏學淺,甚至有許多內容尚未學過,故不敢對其書中內容妄加評論,只能把自己練習太極拳的一些感悟獻出,供大家批評指正,勉為序。
孫加瑞
目次
序 一
序 二 太極拳的拳理與哲理
第一編 考釋篇
風雨滄桑話太極
「太極拳論」詳解
「太極拳論」解
「太極拳論」詮釋
太極拳解
武禹襄「十三勢說略」詮釋
武澄清拳論
武汝清拳論
五字訣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撒放密訣
敷字訣解
郝為真拳論
李寶廉談拳
李寶讓談拳
太極拳練法之我見
談談太極拳勁法應用
淺談太極散手的練法和用法
太極拳推手後期練法之「餵勁」
談談「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的變化關係
太極養生樁
「五捶」形不同 捶捶皆致命
劃時代的發現─身知
到底是「物將掀起」還是「將物掀起」
論「捨己從人」
「接勁打勁」之我見
淺談太極拳技擊的「先」與「後」
推手初探
「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簡注
藝理俱精 功馨千秋
誰保存了李亦畬未公開的手書條幅
「李氏太極拳譜」編次者李福蔭先生
回憶先師李化南先生二三事
永年太極園
第二編 拳架篇
武式太極拳一路
拳架圖解
武式太極拳二路
拳架圖解
第三編 技擊篇
武式太極拳二路招法運用解
武式太極拳推手
武式太極拳摔打拿
第四編 器械篇
廉讓堂太極刀(隴西氏太極刀)
動作圖解
廉讓堂太極劍
動作圖解
廉讓堂太極四刀法
動作圖解
四杆對練
附 錄
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