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論語》實在是一部真性情和真智慧的書,由此你可見性情之全,智慧之體,由此,你自可見義理之全和此心之體。天理在那裏流行,天機在那裏呈露,因之,天命在那裏有了安排,生命更在那裏有了安頓。那一方面會使天清地寧,那另一方面又會使心安理得,由此而現顯的氣象,會就是天地的氣象。
《論語》實在是一部真性情和真智慧的書,由此你可見性情之全,智慧之體,由此,你自可見義理之全和此心之體。天理在那裏流行,天機在那裏呈露,因之,天命在那裏有了安排,生命更在那裏有了安頓。那一方面會使天清地寧,那另一方面又會使心安理得,由此而現顯的氣象,會就是天地的氣象。
作者簡介
程兆熊(1907―2001)江西貴溪縣人,出生於理學世家的三板橋,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更是當代思想實踐家、臺灣有機農業及生命科學園藝先驅,被譽為「臺灣蘋果之父」。
幼啟蒙於邵子固先生,從父親習算術,入中山大學物理系轉園藝系,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及凡爾賽園藝學院工程師。曾棄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先任青年學生幹部訓練團主任教官,繼任軍委會軍訓部專員視察東南西南八省,期間發表﹤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一文,後以川滇特別黨部書記長身份負責滇越鐵路接管事宜。曾創辦《國際譯報》、《理想與文化》刊物及自強日報,曾行文陳誠副總統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以樹立社會文化重心。抗戰後歸鄉於鵝湖書院.創辦私立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後改農學院)任校長。繼於香港與錢穆及唐君毅等人共同創辦新亞書院,臺灣任教八年後,借調香港中文大學任新亞書院訓導長、中文系主任。
在臺灣歷任臺中農學院(中興大學)教務主任並創辦園藝系,為中興大學第一任園藝系主任並促成園藝館之建設,兼任東海大學中文系《論語》教授,臺灣大學農學院客座教授,並協助促成台大山地農場春陽場地之取得。由香港復回臺後任文化大學園藝系主任、農學院首任院長,並主持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博士班,晚年教授哲學、儒道與禪學,畢生以復興鵝湖書院為職志。
受當年農復會支持,帶領師生連續五年做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建霧社山地實驗果園,帶領中興大學、臺灣大學、文化大學園藝系,做中橫、北橫、南橫沿線落葉果樹生育情形調查,且參與耕者有其田的臺灣平地鄉村督導。臺灣山地落葉果樹種植之創舉、清境武陵福壽山農場、石門水庫原風景設計、溪頭遊樂區大學池等皆出自其手,曾獲中華農學會頒贈「功在園藝」。
著有《禪宗智慧與風姿》、《憶鵝湖》、《完人的生活與風姿》、《世運之轉―美國與臺灣兩岸》、《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寒山子與寒山詩》、《論中國庭園花木》、《中國農業論衡―新農業哲學》、《中華園藝史》、《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教化與國際社會》、《儒家思想―性情之教》、《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山地書》等近百種農禪文哲儒道相關著作。
59人文空間主持人 李惠君 編撰
幼啟蒙於邵子固先生,從父親習算術,入中山大學物理系轉園藝系,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及凡爾賽園藝學院工程師。曾棄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先任青年學生幹部訓練團主任教官,繼任軍委會軍訓部專員視察東南西南八省,期間發表﹤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一文,後以川滇特別黨部書記長身份負責滇越鐵路接管事宜。曾創辦《國際譯報》、《理想與文化》刊物及自強日報,曾行文陳誠副總統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以樹立社會文化重心。抗戰後歸鄉於鵝湖書院.創辦私立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後改農學院)任校長。繼於香港與錢穆及唐君毅等人共同創辦新亞書院,臺灣任教八年後,借調香港中文大學任新亞書院訓導長、中文系主任。
在臺灣歷任臺中農學院(中興大學)教務主任並創辦園藝系,為中興大學第一任園藝系主任並促成園藝館之建設,兼任東海大學中文系《論語》教授,臺灣大學農學院客座教授,並協助促成台大山地農場春陽場地之取得。由香港復回臺後任文化大學園藝系主任、農學院首任院長,並主持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博士班,晚年教授哲學、儒道與禪學,畢生以復興鵝湖書院為職志。
受當年農復會支持,帶領師生連續五年做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建霧社山地實驗果園,帶領中興大學、臺灣大學、文化大學園藝系,做中橫、北橫、南橫沿線落葉果樹生育情形調查,且參與耕者有其田的臺灣平地鄉村督導。臺灣山地落葉果樹種植之創舉、清境武陵福壽山農場、石門水庫原風景設計、溪頭遊樂區大學池等皆出自其手,曾獲中華農學會頒贈「功在園藝」。
著有《禪宗智慧與風姿》、《憶鵝湖》、《完人的生活與風姿》、《世運之轉―美國與臺灣兩岸》、《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寒山子與寒山詩》、《論中國庭園花木》、《中國農業論衡―新農業哲學》、《中華園藝史》、《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教化與國際社會》、《儒家思想―性情之教》、《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山地書》等近百種農禪文哲儒道相關著作。
59人文空間主持人 李惠君 編撰
序
鵝湖書院叢書總序
我初到鵝湖時,曾有詩抒寫一己之觀感,名「初到鵝湖」。其一為:
「省識風塵萬里吟,回頭自是白雲深;當年一次鵝湖會,此月還留天地心;
應任予懷山與水,不須他想古猶今;眼前光景如何似?喜見桃花李樹林。」
其二為:
「等閒覓得新天地,便自逍遙天地中;此水已非前水在,他山更映後山紅。
拈來花草留窗下,携得孩兒過水東;祗是鵝湖欣作主,嬉嬉終不似孩童。」
在鵝湖,東晉時有一姓龔的隱士養了許多鵝。在唐時,有馬祖的大弟子名大義禪師,成了一個大叢林,名峰頂寺。在南宋時,有朱子,陸象山,陸子壽,呂祖謙四先生聚會講學,後來成了一個鵝湖書院,那是天下四大書院之一。到清末民初時,地方人士更從而創辦了鵝湖師範學校和信江中學堂,家父小時,就在那裡讀書。我初到鵝湖之二詩,是成於民國三十四年六月五日。那時抗日戰爭纔結束,我就由地方人士請去辦信江農專,信江農學院,並附設青年軍屯墾訓練班,還計劃辦信江大學。只不過一到三十八年四月四日,我就離了鵝湖,不久又來了臺灣,在臺灣臺北,我偶然和同學沈珠嫣,陳冠州,張清標,劉儷,蔡龍銘等,到了一個翠谷,獲一勝境,頗似鵝湖,因即填一詞,調名江城子。詞為:
「由來地久與天長,路漫漫,雲飛揚。翠谷深深,難得是清閒。到此應知無限好,纔放下,即清涼。」
「眼前溪水正潺潺,兩山間,一山莊。境似鵝湖,只不見冰霜!試問一心何所繫?炎夏日,水雲鄉。」
我在以前的鵝湖書院裡,辦了學校,栽種了不少的桃李梨橘,又寫了一些文章,也印了一些書,這都符合著一個書院。但自三十八年四月四日離了鵝湖以後,近四十年來,更在臺灣山地首先栽種著桃梨以至於蘋果,又在臺中農學院寫了不少文章,也在香港新亞書院及臺大,文大等校,印了不少的書,但總是不見了一個書院。因思鵝湖書院雖已遠離,但對一己所居之處與所藏之境,即復名之為書院;而以所印之書,亦名之為書院叢書。以免此一書院消失於今日世界,而求安頓此懷,安頓此心,並安頓此一生命和此一世界,又有何不可?為此之故,我遂將近寫之文,有關生命,有關園林,有關世界,與夫有關農工業文化者,雖不少已發表於各報章雜誌,但為免散失,終集成一書,並命名為「生命與世界」,且即以之為鵝湖叢書之一。另將以前在香港新亞書院所講之經子講義,如四書、五經、人物誌及文心雕龍等,分別編為《四書大義》,《五經大義》,《人學與人物》及《文學與文心》等書,繼續予以出版,同作鵝湖書院叢書。自念一離鵝湖,即海外飄浮,幸吾妻携出子女六人,終獲成長。杜甫有詩云:「途窮賴友生。」今此鵝湖書院叢書之印行,亦是全賴友生。而明文書局於印行拙著《論中國庭園花木》,《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等書之後,又鼎力相助,實更可感。故特於此向李董事長潤海,徐主編春梅,劉編輯盈伶等先生小姐誌謝!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 程兆熊於陽明山
我初到鵝湖時,曾有詩抒寫一己之觀感,名「初到鵝湖」。其一為:
「省識風塵萬里吟,回頭自是白雲深;當年一次鵝湖會,此月還留天地心;
應任予懷山與水,不須他想古猶今;眼前光景如何似?喜見桃花李樹林。」
其二為:
「等閒覓得新天地,便自逍遙天地中;此水已非前水在,他山更映後山紅。
拈來花草留窗下,携得孩兒過水東;祗是鵝湖欣作主,嬉嬉終不似孩童。」
在鵝湖,東晉時有一姓龔的隱士養了許多鵝。在唐時,有馬祖的大弟子名大義禪師,成了一個大叢林,名峰頂寺。在南宋時,有朱子,陸象山,陸子壽,呂祖謙四先生聚會講學,後來成了一個鵝湖書院,那是天下四大書院之一。到清末民初時,地方人士更從而創辦了鵝湖師範學校和信江中學堂,家父小時,就在那裡讀書。我初到鵝湖之二詩,是成於民國三十四年六月五日。那時抗日戰爭纔結束,我就由地方人士請去辦信江農專,信江農學院,並附設青年軍屯墾訓練班,還計劃辦信江大學。只不過一到三十八年四月四日,我就離了鵝湖,不久又來了臺灣,在臺灣臺北,我偶然和同學沈珠嫣,陳冠州,張清標,劉儷,蔡龍銘等,到了一個翠谷,獲一勝境,頗似鵝湖,因即填一詞,調名江城子。詞為:
「由來地久與天長,路漫漫,雲飛揚。翠谷深深,難得是清閒。到此應知無限好,纔放下,即清涼。」
「眼前溪水正潺潺,兩山間,一山莊。境似鵝湖,只不見冰霜!試問一心何所繫?炎夏日,水雲鄉。」
我在以前的鵝湖書院裡,辦了學校,栽種了不少的桃李梨橘,又寫了一些文章,也印了一些書,這都符合著一個書院。但自三十八年四月四日離了鵝湖以後,近四十年來,更在臺灣山地首先栽種著桃梨以至於蘋果,又在臺中農學院寫了不少文章,也在香港新亞書院及臺大,文大等校,印了不少的書,但總是不見了一個書院。因思鵝湖書院雖已遠離,但對一己所居之處與所藏之境,即復名之為書院;而以所印之書,亦名之為書院叢書。以免此一書院消失於今日世界,而求安頓此懷,安頓此心,並安頓此一生命和此一世界,又有何不可?為此之故,我遂將近寫之文,有關生命,有關園林,有關世界,與夫有關農工業文化者,雖不少已發表於各報章雜誌,但為免散失,終集成一書,並命名為「生命與世界」,且即以之為鵝湖叢書之一。另將以前在香港新亞書院所講之經子講義,如四書、五經、人物誌及文心雕龍等,分別編為《四書大義》,《五經大義》,《人學與人物》及《文學與文心》等書,繼續予以出版,同作鵝湖書院叢書。自念一離鵝湖,即海外飄浮,幸吾妻携出子女六人,終獲成長。杜甫有詩云:「途窮賴友生。」今此鵝湖書院叢書之印行,亦是全賴友生。而明文書局於印行拙著《論中國庭園花木》,《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等書之後,又鼎力相助,實更可感。故特於此向李董事長潤海,徐主編春梅,劉編輯盈伶等先生小姐誌謝!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 程兆熊於陽明山
目次
前言
第一講 《論語》一書如何
第二講 《論語》的開端
第三講 孔子的一個人的完成
第四講 對聖人的認識
第五講 聖人的人格現顯
第六講 聖人的境界
第七講 聖人的心情
第八講 聖學的實踐(上)
第九講 聖學的實踐(下)
第十講 實踐的智慧(上)
第十一講 實踐的智慧(下)
第十二講 智慧與性情中的語言
第十三講 孔門教義的中心―仁(上)
第十四講 孔門教義的中心―仁(下)
第十五講 理性的內用與性情的流注
第十六講 政治的智慧
第十七講 政治的心腸
第十八講 政治的藝術
第十九講 鬼神之道
第二十講 孔門的功夫
第二十一講 孔門師弟子之間
第二十二講 孔門氣象
第一講 《論語》一書如何
第二講 《論語》的開端
第三講 孔子的一個人的完成
第四講 對聖人的認識
第五講 聖人的人格現顯
第六講 聖人的境界
第七講 聖人的心情
第八講 聖學的實踐(上)
第九講 聖學的實踐(下)
第十講 實踐的智慧(上)
第十一講 實踐的智慧(下)
第十二講 智慧與性情中的語言
第十三講 孔門教義的中心―仁(上)
第十四講 孔門教義的中心―仁(下)
第十五講 理性的內用與性情的流注
第十六講 政治的智慧
第十七講 政治的心腸
第十八講 政治的藝術
第十九講 鬼神之道
第二十講 孔門的功夫
第二十一講 孔門師弟子之間
第二十二講 孔門氣象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