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79折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7931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限量贈品 詳情
時尚手機掛繩
剩餘:70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獨立圖書獎》《紐約大書獎》年度最佳非小說得主 ★
Facebook臉書營運長暨《挺身而進》作者 雪柔.桑德伯格、
KKday營銷長 黃昭瑛、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周品均,聯合力推!
──看女性們如何來到科技業,又為何留在這裡,
GOOGLE第319號員工,帶你掌握在男性主導世界中脫穎而出的力量

近年來,女性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比例不斷攀升,
而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在致力推動平權、象徵「多元化」的科技重鎮矽谷,
「女性」所處的位置,依然微妙而充滿波折 ──

大家多半預設科技業中的女員工是客服之類的角色,而不是「主導專案」的職位;
男性嶄露頭角是能力,女性的傑出卻總是被貼上「難相處」、「太有侵略性」的標籤;
只要需要休假、早退接孩子,就會被認為不太在乎工作,對公司的付出不如男性。
──女性真的能夠在科技業擔任有意義的工作,擁有平等的待遇嗎?

在Google擁有20多年經驗的資深主管亞蘭娜.凱倫,
集結了來自不同背景、教育環境和抱負的80位科技女子故事,
她將從這些真實的歷程,剖析女性加入科技業的原因、面臨的挑戰,
以及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支持,帶你我更深入窺見科技圈的現況與走向。

第一部【你是科技人】:談入行科技業的各種途徑,以及女性在科技職場中的獨特性與價值觀。
第二部【與眾不同的好與壞】:關於各階段女性在科技圈中的利與弊,還有對業界帶來的影響。
第三部【典範的力量】:提供進軍科技產業必備的5項能力,讓我們更清楚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無論你身在科技圈、即將踏進科技圈,或是嚮往加入科技圈,
當心裡產生「我適合科技業嗎?我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嗎?我能擔任真正的領導者嗎?」時,
這本書將在職涯中給予支持,幫助你們擁有更多的自信──獻給對科技業感興趣的所有人們。

◎ 本書特色:

特色1:以Google 20年資歷的女性領導者角度,貼近且深刻描述出科技女性的面貌
本書作者亞蘭娜.凱倫是目前Google任期最長的員工,負責帶領團隊開發、擴展、建設和推動產品。從大學時期首次踏入科技領域擔任實習生,到成為Google專案主管,在科技產業中耕耘多年的她,看遍女性在這個圈子中的各種處境和樣貌,所以她以自身經歷為基礎,融合來自不同背景、職位的科技女子訪談,以最全面的觀點,帶我們一覽科技業的職場實況。

特色2:集結80位女性的真實歷程,探討女性在科技圈中面臨的優點、弱勢及挑戰
女生非討喜不可嗎?只能為家庭放棄事業嗎?女生一定會幫助女生?作者亞蘭娜.凱倫在本書中以「背景、利弊、能力」為主題,集結了科技產業中,從基層到高層的女子故事。 看這些同屬科技圈,卻擁有不同冒險經驗的女子們,如何在這個男性主導文化的世界裡,透過妥協、犧牲,還有支持、做自己,成功找到歸屬感,建立自己的事業!

特色3:以前進科技業必備的五大技能,在瞬息萬變的產業中創造自己的事業成就
在本書中,亞蘭娜.凱倫分享了在科技業中有助於發展事業和解決困境的「神奇工具箱」,其中包含「恢復力」、「行銷自己」、「開口要求」、「尋求支援」、「承認自己很棒」。確實培養這五項能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順利在職涯中「生存」及「成長」,也將成為我們渡過挑戰與關卡的解鎖指引。

特色4:為科技女子們的職場冒險,提供「提升自我」與「保護自己」的資源管道
在本書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亞蘭娜.凱倫蒐集了多本珍貴的書籍資源,針對各主題提供更深入的延伸閱讀,你可以透過這份推薦書單,進一步獲得工作建議和啟發;此外,書中的「導師指南」與「騷擾防止與協助」也提供了尋找職場貴人的方法、應對職場騷擾的支援等。妥善運用擁有的工具,有助於讓我們在職場的修練與冒險中,自信向前邁進!


◎ 矽谷科技圈,強力推薦:

Google產品高級副總裁 / 喬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
「這本書對於應屆畢業生或有經驗的人來說,是必備品,亞蘭娜.凱倫巧妙地講述了科技界不同女性的故事,並展示了為什麼歸屬感在職業和工作場所如此重要。當我們正在世界和工作中解決多樣性問題時,《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是一本出色且及時的讀物。」

Facebook 運營長、《挺身而進》作者 /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在科技界做一名女性可能會感到孤獨,但若知道有人經歷過妳的經歷後,將會產生很大的不同。在本書中,亞蘭娜.凱倫捕捉到了各種經歷,從職業生涯初期的女性,到已從業多年的女性。正如我之前在Google的職業生涯中所知道的(我很自豪我的團隊中有她在),科技是一個令人興奮和滿足的領域──並且隨著科技業中女性的增加,尤其是在領導階層,它會變得更好。」

KVOX Media 創始人、《越內向,越成功》作者 / 凱倫.維克爾Karen Wickre: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是靈感和真實的對話。亞蘭娜.凱倫提供了關於數十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女性的豐富故事,並通過資訊研究和實際操作來支持她的訪問。無論妳的職業生涯是剛開始還是正尋找下個篇章,這本書的內容總有妳需要的東西。」

Women 2.0 首席執行官、 W Fund 創始人 / 凱特.博達克Kate Brodock:
「終於有一本坦率地向當代科技界女性發聲的書籍了!亞蘭娜.凱倫以她的見解和嫻熟的寫作技巧,展示科技界女性的驚人才華和專業,以及她們在職涯中所面臨的真實挑戰。無論是直接閱讀並產生共鳴,還是作為一位對科技女性的支持者,這本書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 台灣科技圈,好評推薦:

KKday營銷長 / 黃昭瑛Yuki:
「這是作者在舊金山生活、在科技圈的故事,她以Google女性領導人角色出發,述說在男性文化主導的世界裡,如何成功建造起自己的職涯與貢獻。我們雖然身在台灣,但在許多傳統看起來是男性為戰場的行業中,近年來我也看到許多成功女性領導人發光發熱、引領突破與創新,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台灣企業更多啟發,並提供女性讀者更多實用解方與勇氣,讀完能夠跟著試看看!」

作者簡介

作 者 簡 介
亞蘭娜.凱倫 Alana Karen

屢獲殊榮的科技領袖、作家和演講者。在Google工作超過20 年,作為第 319 號員工,她現在是任期最長的員工之一,有99.96% 的 Google 員工都追隨著她。從 Google Search 到 Ads,從 Fiber 到 Google Grants ,Alana一直帶領團隊開發、擴展、建設和推動產品,已經在行業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lana 在技術、領導力、DEI、人才和創新方面的會議和峰會上發表過演講。她與丈夫、三個孩子和兩條狗一起居住在舊金山灣區。
譯 者 簡 介
談采薇

淡江法文系畢業,於加拿大溫哥華西門菲沙大學進修口筆譯文憑課程後,任職於跨國廣告集團、媒體集團、法律事務所等行業。珍惜每個英文口筆譯或教學的機會,並享受由不同領域和類型的工作中,不斷經歷新的壓力、挑戰與成長。

我出生於1977年,正是早期女權主義的全盛時期。我母親討厭芭比娃娃,也不准我收看那些沒有好好打造女性角色的電視節目。其中,影集《三人行》最令她忍無可忍,《三人行》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約翰李特飾演傑克區普,他在劇中假扮男同性戀,並與兩名愛穿短褲的女子同居。他們的房東非常愛管閒事,因此衍生出各種笑料。當然,這部劇一點也不過時,約翰李特的笑容又是這麼迷人……不過,這些都不是我的重點。

許多孩子直到年滿18歲進入大學、搬進宿舍,才首次體驗離開父母的生活,但我則是自小在宿舍裡出生長大。母親任職於道格拉斯學院,也就是羅格斯大學位於紐澤西的女子校區,她的職位是地區協調員,但工作內容是包括總經理、房東和宿舍阿姨的神奇組合。在我的記憶裡,她的工作包山包海,管理多棟宿舍,這表示她要經常處理各種誇張的爭執、吵鬧的音樂、焦掉的爆米花以及火災警報。她還為每年的寢室抽籤設計了極其複雜的流程,要用上巨型軟木板與各種顏色的紙張。此外,母親也曾在半夜被叫去處理自殺未遂事件、輔導問題學生,還要保管所有學生檔案,然後每年在資料夾的紙張內頁上為退宿的學生逐一簽退。我出生的那一天,她就是在忙這個。

母親會有如此的強大且強勢的女權信念,並非出自於選擇。根據國家薪酬平等委員會的資料,在我出生的那年,女性收入僅是男性的58.9%,也難怪我母親在開始陣痛後仍繼續工作。在80年代,薪資水準緩慢上升,在1989年達到男性薪資的66%,而在我整個童年時期,母親的薪資就是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她為羅格斯大學工作20年後,她的年收和我在新創公司的起薪35,000美元相比,僅高出5,000美元而已。

在成長過程中,我曾認為母親的女權信念很搞笑。她經常穿著在會議裡領到的鮮紅色上衣,上面印著幾個世紀以來「女人」一詞的各種寫法,我會故意把它唸成「你人、呂人、裡人」,因為小時候的我覺得這件衣服很荒唐,上面的各種拼寫都很搞笑;而現在我意識到,無論我們被冠上何種稱呼,「女性」二字本身就是一個生存故事。

1999年,當時我22歲,正是開始求職的時候。那時我以為世界早已進化,跨越了過去不平等的年代,畢竟那時候大學畢業的女性已經比男性來得多,這樣看起來我們已經平等了,不是嗎? 我的朋友有男有女,不分性別都一樣聰明風趣,大家在同一間學校裡求學、畢業、獲得學位,而現在我們要就業了!假使那時的我多花點時間留意細節,應該不難發現進入金融業與電腦科技領域的男性多過於女性。 那時我也沒有去深究女性是否在某些特定課程被刷掉的比例較高,或者其實只是男生們在校園求職面試中表現得比女生好。總之,當時的我沒有特別去關注諸如此類的事。

我自然而然受到人文教育吸引,最終畢業於歷史系。我的興趣距離作為時代主流的生財科系非常遙遠,所以我想,我應該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吧!不過有一件事拯救了我,就是我超級沉迷網路。在我小時候,我的父親帶我認識了電腦,我非常享受操作電腦的任何時刻,而且小小年紀就練成打字快手。我也喜歡架構網站、享受敲著鍵盤、融合藝術與科技、打造清晰且賞心悅目的內容。我更自學了HTML,甚至說服了我的教授,以製作網站專案的方式來取代論文。

我非常享受為了處理公司網站問題而忙得天昏地暗的實習時光。儘管我的技術資格不符,我還是逼著自己前往達頓商學院實習,處理Adobe Flash設計。然而,在那間如同祕密社團般的幽暗辦公室裡,我在那些拼命打字又懂得比我多的男生們之間,早該意識到這件事:「我是女生」。

可是我沒有。

從小,我的父母就教導我平等的態度,他們對我很嚴格,而我也一向都能不斷進步。我很習慣被人看扁,但我以自己155公分的嬌小身材為傲,而且對任何事都無所畏懼。總之,我向來很習慣各種必須證明自己的狀況,也習慣人們因為我的敏捷聰穎而感到驚訝。難道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然而,達頓實驗室裡的男生們都很封閉,他們隨時都在黑暗的房間裡忙著寫程式,甚至實驗室經理還告訴大家絕對不可以被我拖慢工作速度,所以我只能自己想辦法學習各種技能,必須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時間來到1998年,那時我還是沒辦法拿到Adobe Flash程式課程名額,幸好那裡有個男生對我還算友善,我便總是坐在他旁邊,如此一來他無法避開我。我也會偷盯著他的工作,悄悄地學習。

憑著這段實習與線上專案的工作經驗,我拿下了第一份作為網路系統管理員的工作,工作地點是在我的母校維吉尼亞大學,我再次靠著能言善道獲得了這份職務。我說服了我的前教授們,讓他們信任我能把文理學院的網頁改頭換面。我發現對教授們來說,比起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製作出符合傑佛遜大學價值與美感的漂亮網站,於是我竭盡所能呈現各種奶油色階來表現出的不同風格,同時還有扎實的內容管理,所以最後拿下了這份工作。

1999年夏天,我開始接手這份工作。那時維吉尼亞大學的網路系統管理員也是位女性,她不敢相信學校聘用了一名大學主修歷史又毫無相關經驗的新人。這位女性希望可以主導學校的所有網站,以確保學校在各頁面上的內容具有一致性,結果我這22歲的新人打亂了她的計畫,於是我又必須再一次證明自己了。而這次我發現妥善經營人際關係,遠比技術方面的能力來得重要。幾個月後,我成功完成網站改版,同時也必須想辦法向前輩與她的同僚證明任用我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結果證明了我很有天分。

問我是否有過這種念頭:「如果我是男生,那我就不必費力說服大家了。」事實上,我沒有,因為那時我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覺得對我能力的質疑似乎都很合理,畢竟我所遵循的是古老信念:「裝久了就會變成真的。」我也沒有和周遭的人比較,或是認為其他人擁有成功的特殊捷徑。

直到最近幾年,當我開始回顧一路走來的經歷,我才看見這些令人心痛的事實。假如當時我沒有那種自信呢?假如我那時稍微有點脆弱呢?那我應該早就辭職了吧?如果那時我感到被冒犯呢?如果當時我認為因為我是女生,絕對沒有人會把我當一回事,或是沒有辦法做自己呢?現在我手中這份成功且有意義的事業,就像是旋轉門另一邊的平行時空,門的兩側可能是兩種大相逕庭的人生。如果那時我認為這是一場不值得投入的苦戰,或是因為在職場中變成不受歡迎的人,而覺得科技業不是我該走的路,那麼我現在就不會擁有在科技領域20年的經驗了。這些都是環境中的風險,像我一樣的女性們,得一路咬牙苦撐、靠著堅持才能前進。然而,若是我們選擇了放棄呢?還有那些沒有走進科技領域的人?或是曾經加入科技領域,卻無法撐下去的人?

我們的社會已來到了重要時刻。我這一代的女性們,可以幫助下一代的女性在科技領域成長茁壯,但我們得留在這裡提供協助,雖然已有數以百萬計的女性任職於科技產業,但聘用和留任的數字卻相當糟糕。科技公司常態性公佈它們的多樣性統計數字,許多公司努力讓女性在技術崗位上的比例達到25% ,但科技領域中56%的中階女性員工仍離開了任職機構。 此外,作為少數族群的人們,就算擁有足以勝任職位的條件,也不會選擇科技產業。

若我今天將要開始就職,我會根據這些數據選擇科技產業嗎?聽到關於科技圈裡的男性文化的故事後,我還會選擇科技領域嗎?如果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我重要的考慮因素,那我還會選擇科技嗎?

任職於Google 18年之後,我也經歷了一兩次冒險。從2001年開始的玩票性新創工作,現在已成為一段極具意義的數十年職業生涯,在這中間我曾兼任四份不同工作,遭遇過無數阻礙,我身兼妻子與人母的同時,還管理指導了上百名才華洋溢的團隊成員。這些既是挑戰也是收穫,就連我正在抱怨的時候,其實也仍喜歡這樣的生活。然而,當我們討論科技時,我們不太能夠聽到這類令人欣慰的女性成功故事。雖然這類故事沒有什麼遠大願景或成為高階領袖的雄心,但卻能夠提供通往成功和滿足的途徑。當然,從任何角度來說,科技之路都絕對不是一段完美旅程。沒錯!我還是會想離開,但更多時候我仍想留下來。

故事很重要,人都是透過故事來學習。雖然數據可以提醒我們注意問題點,但唯有透過與人交談,才能幫助我們找到觀點。在本書中,我透過所遇到的數百位科技圈成功女性的故事來跨越鴻溝。她們是誰?她們選擇了什麼道路?她們成功的關鍵技能是什麼?她們有多少人想尋求領袖職位?她們所面臨的障礙是什麼?她們從誰那裡得到了何種支持?她們會如何給他人繼續前進的建議?哪些是她們最困難的日子?她們又是如何克服?以上這些問題不僅針對職涯,也與個人生活有關。

而我所煩惱的是,並非故事中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屬於科技行業。我們並非生於能夠對遠大目標抱持信心的世界中,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光鮮亮麗的職業經歷,這樣的事實讓我感到悲傷,我又該如何帶來影響?我想要突破有限故事所創造的界線,讓我們看見已存在我們之間的多樣性。在書中,我們可以看見每位擁有自己獨特超能力的女性們,談論探索職涯的各種方式、彼此幫助、所承擔的壓力以及遇到的機會,最後更透過深入挖掘女性為何留下或離開科技業的故事,讓我們能夠找到最好的方式,去支持彼此與下個世代的人才。

三大部分 Three parts
我試著想像這本書的讀者樣貌時,一開始想到的是任職科技公司的女性。她們正努力開闢著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對其他人的經歷感興趣,就像當年的我一樣。當女性們心裡產生「我是否屬於科技領域、是否有足夠的技術能力、是否是真正的領導者」等等的心情時,我希望能夠在她們的職涯中給予支持,幫助她們對做為科技女性這件事擁有更多自信。接著,我也想到了那些在畢業後考慮從事科技業的學子,她們應該會想瞭解自己是否能夠適應科技產業。最後,我想到我的同伴們,或是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會感興趣的讀者們。

考慮到這幾類讀者,我將這本書區分為三大部分:
在第一部中,我將探討我所遇見或訪問過的各式科技女性。她們在科技公司中可能擔任科技類或非科技類的角色,也有些在非科技公司中擔任科技類職務。我探討了她們進入科技業的各種途徑與背景,以及不同女性所表現出的獨特性與價值觀。在最後則是探討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成功定義,與女性們的野心大相逕庭。

我在第二部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進入科技產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揭開了作為少數族群可能會面臨的利弊,也討論「女性是否需要討人喜歡?」的疑問,並探求為什麼有時候女性們不會互相幫助這件事。此外,我還討論了在從事科技工作的同時,建立個人生活和家庭代表著什麼,而這也是與我本人相當有關的議題。

第三部則更為務實,我分享了可以用來發展事業和解決困境的能力與工具。無論是導師、贊助商、社群還是朋友,在此也討論了職場支持者的重要性,並且梳理生存與成長之間的區別,最後一章則是探討我們為什麼會留在科技圈,又為什麼會離開?

最後我以結論收尾,關於所有女性為了促進女性在科技圈的職涯發展,而採取的後續行動。謝謝你加入並閱讀我的探索之旅。

關於寫作方式的說明 A note on methodology
數據偏差真實存在,我努力透過訪問不同技術和非技術背景、資歷水準和就業狀況的女性,針對一些自然選擇偏差(最關鍵的是倖存者偏差)取得平衡。因為一開始我的訪問對象限於自己所認識的女性,或是曾在某段時期共事過的女子,後來我也藉由個人介紹與LinkedIn從網路延伸出去。在採訪中出現過的這些受訪者來自65家不同公司、新創公司或機構,並且橫跨35個工作領域。

我也刻意採訪擁有種族背景或其他特性的女性,因為我認為科技現況應該要看起來符合學士學位的人口分佈 ,並且我也希望能夠清晰表現出這些女性的訴求。有時候我會刻意尋找不同的視角,例如離開科技界的女性、曾經任職於新創公司的女性,或是自己創業的女性。在可能的情況下,我也透過某些研究、書籍和數據來補充這些故事。在本書的範圍內,我關注的主要是美國本地的企業和員工。

最後,為維持受訪人物的主題一致性,我也透過運用幾組問題範本來進行訪談。這些問題是基於我與員工的職涯對話,並且來自GROW模型的啟發。 我以簡單的問題開啟對話,例如:「妳在學校是學什麼呢?」 在編彙本書訪談內容時,我小心翼翼地對文字做最小程度的整理,以此幫助讀者加強理解(例如減少重複語句、刪除如「嗯」、「你知道」這類的贅詞)。

同時我也必須承認,在受訪者背景中,谷歌占了很大比重,有些受訪者是現任員工,也有些是離職員工。超過60%的受訪者曾在職涯的某階段任職於谷歌,甚至也包括實習工作。雖然我已經刻意尋找其他訪談對象,但最後也會發現這些人也曾在谷歌工作過。或許因為谷歌經常是科技業裡的夢想公司,也可能谷歌對這些女性的資歷帶來了影響。無論女性們在哪裡工作,由於她們的角色、團隊與個人經歷都有所差異,所以呈現的經驗談也大不同。大多數女性的職涯橫跨多家公司,這表示她們的故事不止包括一處職場。

最後,我把這些資訊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用一種像是打開通往我家客廳或辦公室大門的方式,讓你讀到我每天所聽到的內容,因此這些故事感覺上更像趣聞軼事。就性質來說,這部著作不是一項分析研究,我所捕捉到的內容是人們經歷過的感受和數據的總合。無論是否喜歡,我經常引用的數據僅占故事過程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故事都是由感覺來推動。

你不會看到我在採訪中挑戰或駁斥這些女性,我反而很感激她們的故事,也將她們的故事視為真相。多數情況下,我能聽見她們的感受、觀察以及在某個特定日子的記憶。我非常認真去傾聽這些女性的心聲,以及尊重她們對我分享自己故事的信任。

基於受訪者的要求及適當性的緣故,受訪者的身份皆以假名與綜合數據匿名化處理。
讀完這本書後,妳的個人經驗或許會讓妳喃喃自語說:「這都是騙人的!」也可能對於某個我所選擇的案例或語句感到生氣或不認同。我在職涯中學到的一個寶貴教訓正是「傾聽是為了學習,而不是為了糾正」,雖然這句話也出現在嘲諷女性只想讓要別人傾聽,然後抗拒糾正的笑話中,但它其實也適用於我們所有人。我們是否能好好接收這些故事的原貌,並試著理解他人的經歷?如果那確實是他們的處境,我們該如何為他們的事業帶來正面影響?

我對讀者有什麼要求呢?請你帶著一顆好奇心閱讀這些故事,並思考各種可能性,這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他人。

目次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部 你是科技人 YOU BELONG IN TECH

我們都來自不同地方 We Come from Everywhere
──人人擁有不同背景,多樣性與差異化,讓置身於科技業的妳我更需要「包容性」
好好做自己 You Have to Be You
──接納自我、帶著真我進入工作,並且要在科技業中找到「歸屬感」
人各有志 We Have Different Ambitions
──不同女性在科技圈的不同遭遇與出路,相信妳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子


第二部 與眾不同的好與壞 THE PROS AND CONS OF BEING RARE

承擔重量Bearing the Weight
──從事科技業工作的優勢及弱點,還有那些我們面臨的難題與能夠改變的事
討喜與否 The Likability Problem
──關於女性成功與好感度,是否就像魚與熊掌,永遠無法兼得?
地獄裡的特別座 The“Special Place in Hell”Question
──女生不幫助女生!那些科技業女性的經歷、期待與需要的黑暗面
生活與家庭 Life and Family
──關於妥協、犧牲,還有渴望獲得的支持,最後才能學會設立界線


第三部 典範的力量 THE POWER OF EXAMPLE

神奇工具箱 Our magic toolbox
──探索科技圈事業的最重要5項技能
冠軍們 Our Champions
──那些在事業上發揮影響力的人,以及他們的作為
「生存」vs.「成長」 Survive versus Thrive Days
──人生並非只有兩個極端,我們隨時都來來回回,歷經高低起伏
留任的藝術 The Art of Staying
──妳不必是烈士,也不必是逃兵,只要清楚朝自己的目標奔去


結語
附錄
導師指南
騷擾資源與幫助

書摘/試閱

第一部 你是科技人 YOU BELONG IN TECH

「到了職涯這個階段,特別是身為家中的經濟支柱,我不斷想到的是──要是在12年前,我獲得現在的職位時,已經有一位比我早12年來到這裡的女性前輩告訴我:『妳會沒事的。』這樣該有多好!跟我說這件案子怎樣進行、這些工作怎麼運作、這邊的人如何待人處事。我希望能夠將這些事開誠布公,並在社群中引起討論,因為我期盼看到一位50多歲的中年女子……仍然在職場中重新發掘自己,或是繼續擊碎一切,享受這場瘋狂的競賽。」──貝瑟妮拜恩斯(Bethanie Baynes)

我們都來自不同地方
──人人擁有不同背景,讓置身於科技業的妳我更需要「包容性」

■ 我那勉強生出來的論文
我早早就把這一章的標題定為:「我們都來自不同地方」。在科技業中,關於多元文化問題的新聞層出不窮,我的立場也看似頗具爭議性,但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從事科技工作20年,我可以自信地說,自己一直生活在多元文化之中。我不斷與不同背景的人相遇,儘管彼此間存在差異,但我們依然互相扶持。既然如此,我們還需要更豐富的多元性嗎?那是當然!絕對如此!我們必須承認並接受存在於群體中的各種觀點及背景,否則就忽略了包容性的其中一項關鍵原則:讓每個人都有歸屬感。假如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我們所擁有的多元性也是岌岌可危,因此我將本章重點放在你我之間的獨特性,以及為何需要這些差異。

為什麼要強調這點呢?因為擁有多元的想法、經驗及觀點非常重要,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這不僅關乎我們的感受,也關乎績效標準與經濟成果。根據全國科技界婦女中心的資訊,在一項針對全美50間企業的研究中發現,種族和性別越多元的企業,銷售收益、市場份額、相對利潤及客戶數也相對越高。

而另一項研究則顯示,與其他團隊相比,男女人數相等的團隊更具有創造性、實驗性,並且更能互相交流及完成任務。有趣的是,經過一系列數學統計及電腦模擬的研究後,還發現了一項與世俗認知稍有不同的結果:「多元性高的團隊強過由頂尖成員組成的菁英團隊」。菁英團隊因為常有意見分歧的情況,也面臨缺乏批判性思維的風險,相對容易出現失敗的創意與產品。

隨著科技界的多元問題浮上檯面,我們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是因為在各家科技公司公開的多元性研究中,紛紛將焦點著重於「種族」與「性別」上的緣故。這些議題相當重要,我極為樂見它們被揭露出來,並被試圖努力化解。在本書中我也會不斷聚焦這些議題,分享在科技界中不同職務、企圖和背景的女性代表故事,她們都擁有各自的地域環境、社經地位或生活經歷。假如我們忽略差異性,只講述怪咖工程師、科技宅男,或是體面企管菁英的故事,那麼就無法如實呈現群體的豐富性,我們將失去包容性中最關鍵的核心──認知,並承認彼此都是群體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現在就該做出改變。

在訪問過程中,每位女性在走入科技業前的工作背景都讓我相當驚訝。有人因為對數字的熱愛而從事會計工作,也有人從事廣告與數位媒體產業,另一位則是從事可以接觸溝通、寫作和管理機會的客服工作。現在她們在科技業的故事還繼續著,在這一章會讓你知道為什麼我想寫這本書的原因。為了讓讀者了解,我總結了不同女性的背景、職位和進入科技業的契機等等。在這一章除了有我訪問過的女性之外,也包含其他沒有進行訪問的女性,這些人的經歷和背景甚至更豐富。在這本書中,會看見許多不同女性在科技業的經歷,雖然難以持續關注書中提及的每位科技女性,但仍然可以選擇閱讀那些讓你印象深刻和產生共鳴的女性故事。

■ 為何選擇科技業?
儘管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差異性,但我發現科技圈的女性在某些方面極為相似。在採訪中,我詢問各個女性為什麼喜歡在科技界工作,她們的回答像是已經排練過一樣,幾乎所有人都提出相似的看法:喜歡創新的速度、改變世界的能力與影響力、職涯中遇到的機會與人們。這麼相似的答案,難道是都被洗腦了嗎?有可能,但我認為這更可能是自我選擇。這些女性們出於這些原因而選擇走入科技,也是出於這些原因選擇留下,就算是遇到掙扎的時候,也是一樣。

對速度的熱愛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喜歡穩定。在谷歌的第一份工作待了十年,而其他人通常每二到三年就會換一次工作。雖然我待了這麼久,但在工作上總有新穎且有趣的問題層出不窮並且需要解決。和我聊過的許多女子也都有類似的感受,下面引述自訪談中的內容,表示她們也深有同感。

「我很喜歡我們工作步調這麼迅速。每天感覺都很新鮮,有新的問題要去解決,總覺得我們正在解決前所未有的大挑戰。」

「總是會有必須處理的事,也總是會發生有趣的事,而不是日復一日的重複。事實上只要願意,你可以在六個月內選擇做完全不同的事,或是接觸完全不同的事物……這很著迷又令人興奮,但也有點可怕。」

「我喜歡建築,我喜歡解決問題,這些就是我的能量來源……我們不停成長和變化,因此我已經能夠多次重塑我的職涯發展,而且還有新的問題需要解決。」


改變世界的機會
「改變世界」是吸引不同類型的人進入科技領域的重要動力。無論自己是擔任怎麼樣的角色,部分女性都提到她們感受到想要幫助世界的力量,並且能夠利用這種力量來進行實踐。

林雪莉(Sherry Lin)在喬治城大學主修經濟,她稱經濟學為「迷途學子的主修」,她只知道自己想多認識這個世界。2010年雪莉畢業時,景氣正值經濟衰退期,工作機會有限,她想做些「完全脫離正軌的事」,於是搬到了香港,又去了緬甸。

雪莉在緬甸生活兩年,那段時間裡她看見這個國家的快速變化,「以前SIM卡是一張八百美元。我搬到那裡時,我的公司還得為我墊付現金。在拿到SIM卡後,也沒有可以撥打電話的對象,因為我的朋友都沒有八百美元來買SIM卡。待在緬甸的那段期間,當地政府批准了兩家跨國公司和電信公司的合作,電話卡的價格在一夜之間大幅下降,原是八百美元,驟降成五美元,每個人都開始購買人生裡的第一張SIM卡。」雪莉甚至還看見鄰居第一次瀏覽YouTube影片,這件事也改變了雪莉的方向:「當時我在一間社會企業中與農民合作。為了幫助緬甸,我一直很努力工作,想發揮一定的影響力,但SIM卡這項小小的技術所造成的衝擊讓我相形見絀。」在這個領悟之後,雪莉辭去工作並搬到灣區,找到一份在科技圈擔任物流的工作。

世界快速變化之際,莎拉思考著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世界,想著該怎麼做才能影響文化轉型,創造更多美好並且減少世界醜惡。「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無論好壞,科技所成就的一切真的很有趣,例如資訊如何傳播、如何造成文化轉型等等,但另一面向就是在進行文化轉型時,會面對到的問題,畢竟當事物發展更加快速的時候,真的很難跟上腳步。」

莎拉身兼作家與科技圈員工,對於從工作視角去說故事很感興趣。「我們講述的故事是關乎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是如何思考。我們所用的詞彙變化得更快,像是在公共場合談論的事物一樣,可以在一夜之間發生變化。假如藍黑白金洋裝事件發生的那天,沒有上推特,就會完全錯過這個話題,而且再也看不到它。」人們改變接收資訊的速度與強度,讓莎拉好奇。「這些問題對我來說真的很有趣,但我們同樣需要思考的是無法適應這種變化速度的人,要如何幫助他們去摸索這個世界。」


好好做自己
──接納自我、帶著真我進入工作,並且要在科技業中找到「歸屬感」

■ 科技圈需要我做自己
2013年我參加了谷歌為女性主管舉辦的一場訓練,有點像是休息旅行和研習的融合體,活動目標是要幫助女性在面臨特殊挑戰時,仍維持高度的工作效率。為什麼我們要關注這件事呢?有一項調查顯示,高階職位女性的幸福指數特別低分,而且科技產業11和非科技產業的整體職業倦怠的調查數據,都顯示女性的職業倦怠率遠高於男性。這場訓練活動在一家舒適的渡假村舉行,享受了免費按摩服務,我覺得自己完全是這項調查的最大獲利者!

這場訓練來得正是時候。雖然在職場中獲得成功,但我依然活在各種內心的拉扯之中。我已是個主管,帶領著一支團隊,但同時養育兩個孩子,我的問題是「我應該扮演哪個角色?」當我看著我的同事們,這些男女主管的共同點都是專注於商業成功指標或產品銷售成果,假如我隨意丟一顆石頭,被打到的人不是要跟我辯論圖表內容,不然就是對數據字字挑剔。坦白說,我已經厭倦了這類會議,我愛的是在工作中如何激勵別人、如何建造優秀團隊和打造員工幸福感,是我來錯地方了嗎?還是我該跟別人一樣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

女性主管們在訓練期間聚集在一起,並以領袖身分發言。我聆聽到許多女性在職場中遇到的問題和內心的掙扎,大部分問題的核心其實都是「人的問題」。商業或科技領域專業的同事在這方面不見得幫得上忙,反而能夠派上用場的是傾聽與引導的能力,像是谷歌也愈來愈需要處理關於領導大型團隊的問題,這一點在谷歌公司日漸壯大的過程中也被印證出來。「原來如此,我得做自己,谷歌也需要我來做自己。」這個認知引導我開始成為人際導向的領袖,並帶領我處理工作與決策,甚至是私人方面的抉擇,像是職涯方向等等。了解並擁抱自己雖然困難,但非常重要,這點在第8章「神奇工具包」裡將會深入探討。

為何歸屬感很重要呢?在商業脈絡中這個詞彙是近五年間才出現,但在心理學中「歸屬感」一詞已被研究了數十年。1943年文獻指出,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歸屬感」與「愛」置於人類需求層次金字塔的中央,亞伯拉罕的研究反映了人類對接納與關係的需求,若是這項需求沒有被滿足,可能導致孤獨感、焦慮與沮喪13。我自己通常會避開這些詞彙,對於簡單的概念被加上過於激昂的言語包裝這件事,總覺得不以為然,但我發現自己可以接受「歸屬感」這個詞彙,因為它確實是許多人無法發光發熱的原因,畢竟若是我們所做的一切,無法讓我們感到有所歸屬,我們當然無法成功。每當想到好點子時,卻先懷疑是否能夠暢所欲言;當不認同時,卻擔心表達真實想法的後果。這些種種累積下來,導致我們無法做自己,無法發揮才能。

讓我給你一個建議吧!「你得做自己,世界也需要你做自己。」無論是你的個人野心或是你所專注的事,讓心裡的聲音主導自己,而非按照外界的定義來行動。在科技圈裡,我們需要豐富的多樣性來為世界打造一流的產品與服務,不要讓任何人跟你說,你要像別人一樣。


承擔重量
──女性在科技業工作的優勢及弱點,那些我們所面臨的難題以及能夠改變的事

■ 認知
我的受訪對象們都提到,無論她們擔任什麼職務、加入什麼團隊,身在科技圈的女性都有許多挑戰。多數人首先提到的是:科技是一種新的嘗試,它並不完美。

卡蜜兒提醒我們「科技行業與美國的其他事業一樣。」縱然大家以為「這些年輕、創新、新潮的科技公司一定很具備多樣性」,但我們其實仍在進步中。「很多科技公司跟一般的公司一樣經營,在那裡的員工,跟在銀行、工廠、谷歌、臉書工作的人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沒有什麼神奇魔法,可以讓所有員工一夕之間變得多元、包容、平等。」

除此以外,卡蜜兒也表示雖然有幫助管道,還是會遇上類似的困難和新的考驗。「無論你來自哪裡、擁有什麼背景,改變每個人類的心思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甚至是好幾個世代。」為了改變,必須擁有一定程度的耐心與接納,卡蜜兒很慶幸自己任職的公司願意為包容平等貢獻心力。「至少在這裡的人們可以開口談這件事。能夠待在這樣的公司是很棒的事,但這不代表所有事情已經完全改善。如果你拒絕面對這裡不平等的事實,那就要小心了。正在改善中沒有不好,全美國任何大公裡的生態都是這樣。」

莎拉也同意卡蜜兒的觀點,「科技業的運作方式,讓大家深信只要同心就能找到更進步的思考或共事方式,但事實上不見得如此。工作是工作,人就是人。」莎拉還記得,她曾在之前的科技公司裡,和一名剛在主管面前報告完的女同事聊天。「因為她的報告口吻太溫柔了,主管建議她以更陽剛的方式呈現,在現場要有發號施令的氣勢。」莎拉提醒我們,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存在並且變化,「根據職涯的不同階段以及合作的公司不同,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

和卡蜜兒一樣,莎拉也發現科技公司至少比她朋友們任職的公司來得願意談論多樣性與包容性,「這裡的員工會討論、思考文化與組織,有意識地展現包容態度,並且創造多樣性與多元思考」。

梅蘭妮則讓我看見小公司的不同資源與關注點。「在科技產業中,大部分機會都來自於那些不太花力氣訓練管理人才,或提拔不帶偏見員工的小公司。」梅蘭妮認為待在小公司是種挑戰,因為「許多工作需要一遍又一遍透過個人努力來完成。」儘管如此,梅蘭妮也指出現今對於多元議題的重視帶來了幫助。「我覺得大家的確看見時代的問題,所以就算是小公司,也逐漸重視創造愉快且成功的工作環境。」

■ 優勢 The advantage
有些受訪女性則認為作為科技圈女性這件事帶來了正面的影響,而不是沉重負擔。有些是因為她們的辦公環境裡圍繞著其他女性,有些則是因為她們喜歡擁有女性在科技業的形象優勢。

卡蘿提到一個例子,她參加了一場男性主導的會議,而會議超時了。她以女性化的溫和語氣請求大家留下,因為討論的內容非常重要,需要所有瞭解來龍去脈的人一起完成討論。「當我親切請求的時候,大家因為是我開口就留下了。」卡蘿也樂意被邀請加入面試主審,這樣她就有機會向未來的同事展現公司的樣貌。

蓮娜也發現類似的問題。有一次她和一位體型較壯的男性朋友聊天,兩人身形相比之下總覺得自己「嬌小玲瓏」。某次交流意見時,朋友表示只要這位男性說話有點唐突,就會被認為帶有攻擊性。「但當我亂說話的時候,每次都不會怎麼樣。」蓮娜說有次她還曾經告訴老闆會議已經超時了,請他記得自己要說的內容,下次開會時再說。「沒有人把我想成負面的權威形象,但換作是我那位朋友開口的話,大家就會很介意。我覺得這種優勢很棒,因為身為女性的關係,讓我可以兇一點,也因為我的外表不具威脅性,所以嗆一點也沒關係。這聽起來有點悲傷,但我確實發現這點。」

凱薩琳也覺得女性優勢讓她順利成為總監。「某方面來說,我覺得我擁有一些男性化特質,所以儘管身為少數,我還是比較容易生存下來,因為男性化特質讓我好像不是少數性別一樣。」雖然凱薩琳擁有優勢,但她確實也需要注意缺點,「如果有人說我太直接,我總是會持保留態度接受,但如果這個回饋來自男性,我會有一樣的反應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團隊具有女強人形象,這是我們談到科技公司時比較不會提到的,像是行銷、客戶服務以及法務團隊中的女性成員通常比例較高。卡萊在由女性主導的人力資源部工作,她從來不覺得作為科技女性為她帶來沉重的負擔,「我沒有感覺到什麼負擔耶!」但她也明白任職於技術團隊的女性通常壓力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