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覺得自己不配任何美好?以恩典治癒深藏內心的羞恥感
商品資訊
系列名:重建系列
ISBN13:9786269693450
替代書名:Shame and grace : Healing the shame we don't deserve
出版社:亮光文化
作者:史密德
譯者:林以舜;亮光編輯部
出版日:2023/11/29
裝訂/頁數:平裝/264頁
規格:21cm*14.8cm*1.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羞恥感,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
但是它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
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
不健康的羞恥感,
讓我們覺得自己不配被擁有,
或不配擁有我們自己。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的羞恥感得到醫治時,
最明確的健康跡象就是我們有能力重新擁有自己。
如果你長期覺得自己不符合期望,一種壓在我們靈魂上模糊、不確定的負擔,阻礙我們為著生命的美好而感恩,奪去我們內心的喜樂。
好消息是,羞恥是可以被治癒的,作者相信治癒羞恥感最好的開始是透過屬靈經歷,具體一點說,經歷奇異恩典是治癒羞恥感的最好開始。
羞恥是沉重的,恩典卻是輕省的。恩典帶來的輕省,並不會除去所有把心靈向下拖的沙袋。它之所以能產生輕省,是因為挪走一個非常沉重的因素――身為一個不被接納之人的焦慮所帶來的沉重。恩典除去健康羞恥感的內在威脅,給我們勇氣,找出不健康羞恥感的源頭,明白那是自己不應該感受到的痛苦,並採取行動,徹底將之從我們的生命中除去。恩典釋放出生命中最輕省的感覺――被接納,完全、毫無保留的被接納。
熱切推薦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區祥江博士
Lewis從人性的角度入手,捕捉羞恥的面貌,包括羞恥感在情緒角度的近親如內疚感的分別、指出羞恥感有所謂健康與不健康之分,也為我們找出羞恥感的來源,除了家庭和社會之外,原來我們自己甚或教會也是我們羞恥的製造者。
「突破匯動青年」會長//蔡元雲醫生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恩典的輕省」:從羞恥中得解脫,讓我們不單學習接納自己,更有勇氣「與羞辱我們的人共舞」。
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精神科專任教授//施以諾博士
羞恥感,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心智議題,但很少有書籍有系統的來談這個話題。而當我看到亮光文化這本《羞恥與恩典》時更讓我覺得驚豔,因為作者史密德教授竟從「恩典」的角度來切入去談「羞恥」……並教導我們從恩典的角度去勝過不必要的羞恥感。
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博士
看畢此書,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恍然大悟,原來羞恥也不一定是壞的東西。
跨媒體音樂人、歌手//張崇德博士
《羞恥與恩典》這本書內,作者所談及的也就是這些「羞恥」,而作者在這本書內給了讀者一個很大的出路,就是「恩典」。
作家、「QLAM福音事工」同工//林茗棣 Q.LAM
本書裡描述羞恥感的這一段話深深打中我:「它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但是它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
精神專科醫師、鋼鐵人醫生//許超彥醫生
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不健康的羞恥感和相關的解方,豐富的人物故事讓人很容易產生共鳴,平易近人地敘說上帝的恩典帶來多麼不可思議的醫治。
原書名:《羞恥與恩典》
但是它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
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
不健康的羞恥感,
讓我們覺得自己不配被擁有,
或不配擁有我們自己。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的羞恥感得到醫治時,
最明確的健康跡象就是我們有能力重新擁有自己。
如果你長期覺得自己不符合期望,一種壓在我們靈魂上模糊、不確定的負擔,阻礙我們為著生命的美好而感恩,奪去我們內心的喜樂。
好消息是,羞恥是可以被治癒的,作者相信治癒羞恥感最好的開始是透過屬靈經歷,具體一點說,經歷奇異恩典是治癒羞恥感的最好開始。
羞恥是沉重的,恩典卻是輕省的。恩典帶來的輕省,並不會除去所有把心靈向下拖的沙袋。它之所以能產生輕省,是因為挪走一個非常沉重的因素――身為一個不被接納之人的焦慮所帶來的沉重。恩典除去健康羞恥感的內在威脅,給我們勇氣,找出不健康羞恥感的源頭,明白那是自己不應該感受到的痛苦,並採取行動,徹底將之從我們的生命中除去。恩典釋放出生命中最輕省的感覺――被接納,完全、毫無保留的被接納。
熱切推薦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區祥江博士
Lewis從人性的角度入手,捕捉羞恥的面貌,包括羞恥感在情緒角度的近親如內疚感的分別、指出羞恥感有所謂健康與不健康之分,也為我們找出羞恥感的來源,除了家庭和社會之外,原來我們自己甚或教會也是我們羞恥的製造者。
「突破匯動青年」會長//蔡元雲醫生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恩典的輕省」:從羞恥中得解脫,讓我們不單學習接納自己,更有勇氣「與羞辱我們的人共舞」。
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精神科專任教授//施以諾博士
羞恥感,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心智議題,但很少有書籍有系統的來談這個話題。而當我看到亮光文化這本《羞恥與恩典》時更讓我覺得驚豔,因為作者史密德教授竟從「恩典」的角度來切入去談「羞恥」……並教導我們從恩典的角度去勝過不必要的羞恥感。
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博士
看畢此書,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恍然大悟,原來羞恥也不一定是壞的東西。
跨媒體音樂人、歌手//張崇德博士
《羞恥與恩典》這本書內,作者所談及的也就是這些「羞恥」,而作者在這本書內給了讀者一個很大的出路,就是「恩典」。
作家、「QLAM福音事工」同工//林茗棣 Q.LAM
本書裡描述羞恥感的這一段話深深打中我:「它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但是它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
精神專科醫師、鋼鐵人醫生//許超彥醫生
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不健康的羞恥感和相關的解方,豐富的人物故事讓人很容易產生共鳴,平易近人地敘說上帝的恩典帶來多麼不可思議的醫治。
原書名:《羞恥與恩典》
作者簡介
史密德 Lewis B. Smedes
著名作家、倫理學者和神學家。
他在加州的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任神學及倫理學教授達廿五年。他是十五本得獎書籍的作者,包括Forgive and Forget一書。
著名作家、倫理學者和神學家。
他在加州的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任神學及倫理學教授達廿五年。他是十五本得獎書籍的作者,包括Forgive and Forget一書。
序
假如你經常覺得自己達不到期望標準,做不到自己應該成為的樣子,你就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
你所感受到的有一個常用的標籤――羞恥。當我們持續覺得自己不被接納、不配,以及沒有成為理應成為的好人,就會感到羞恥。羞恥是一種壓在我們靈魂上模糊、不確定的重擔,阻礙我們為著生命的美好而感恩,並削弱我們的喜樂。羞恥是一種原始的感覺(primal feeling),會讓我們其他的感覺都褪色,也影響著我們對人生中其他人和其他事的感受。
然而感到羞恥並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會讓我們接觸到自己最美麗的一面,也會讓我們警覺自己正步向成為一個不希望成為的人。可惜羞恥通常經扭曲、誇大、脫離現實地被視為一種「不配」的不健康感受。大部分的人都擁有兩種羞恥――健康與不健康的羞恥感,亦即我們應得與不應得的兩種羞恥。
好消息是,羞恥是可以被治癒的,我相信治癒羞恥感最好的開始是透過屬靈經歷,具體一點說,經歷奇異恩典是治癒羞恥感的最好開始。
你所感受到的有一個常用的標籤――羞恥。當我們持續覺得自己不被接納、不配,以及沒有成為理應成為的好人,就會感到羞恥。羞恥是一種壓在我們靈魂上模糊、不確定的重擔,阻礙我們為著生命的美好而感恩,並削弱我們的喜樂。羞恥是一種原始的感覺(primal feeling),會讓我們其他的感覺都褪色,也影響著我們對人生中其他人和其他事的感受。
然而感到羞恥並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會讓我們接觸到自己最美麗的一面,也會讓我們警覺自己正步向成為一個不希望成為的人。可惜羞恥通常經扭曲、誇大、脫離現實地被視為一種「不配」的不健康感受。大部分的人都擁有兩種羞恥――健康與不健康的羞恥感,亦即我們應得與不應得的兩種羞恥。
好消息是,羞恥是可以被治癒的,我相信治癒羞恥感最好的開始是透過屬靈經歷,具體一點說,經歷奇異恩典是治癒羞恥感的最好開始。
目次
致讀者
序
Part 1 The Heaviness of Shame 羞恥的沉重
1.沉重非常的感覺
2.羞恥感的近親
3.最容易感到羞恥的人
Part 2 The Varieties of Shame 羞恥的種類
4.健康的羞恥感:來自真正自我的聲音
5.不健康的羞恥感:來自虛假自我的聲音
6.屬靈的羞恥感:面見神的必要代價?
7.社會的羞恥感:被拒絕的痛苦
8.羞恥感:秘密的守護者
Part 3 The Sources of Shame 羞恥的源頭
9.父母如何令我們感到羞恥
10.教會如何助長我的羞恥感
11.我們如何令自己蒙羞
12.逃離羞恥
插曲:一篇小寓言
Part 4 Grace and The Healing of Our Shame 恩典與羞恥得醫治
13.醫治的開始
14.帶著我們的陰影
15.吟唱《奇異恩典》而不覺得像個罪人
16.發現恩典蹤跡之處
Part 5 The Lightness of Grace 恩典的輕省
17.與羞辱我們的人共舞
18.接納自己
19.輕鬆過生活
20.喜樂重返
後記
序
Part 1 The Heaviness of Shame 羞恥的沉重
1.沉重非常的感覺
2.羞恥感的近親
3.最容易感到羞恥的人
Part 2 The Varieties of Shame 羞恥的種類
4.健康的羞恥感:來自真正自我的聲音
5.不健康的羞恥感:來自虛假自我的聲音
6.屬靈的羞恥感:面見神的必要代價?
7.社會的羞恥感:被拒絕的痛苦
8.羞恥感:秘密的守護者
Part 3 The Sources of Shame 羞恥的源頭
9.父母如何令我們感到羞恥
10.教會如何助長我的羞恥感
11.我們如何令自己蒙羞
12.逃離羞恥
插曲:一篇小寓言
Part 4 Grace and The Healing of Our Shame 恩典與羞恥得醫治
13.醫治的開始
14.帶著我們的陰影
15.吟唱《奇異恩典》而不覺得像個罪人
16.發現恩典蹤跡之處
Part 5 The Lightness of Grace 恩典的輕省
17.與羞辱我們的人共舞
18.接納自己
19.輕鬆過生活
20.喜樂重返
後記
書摘/試閱
1. 沉重非常的感覺A very heavy feeling
羞恥的一個普遍感受是:
持續地認為自己在根本上是壞透的、
差勁的、有缺陷的、一無是處的,
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充分發揮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梅爾.福薩姆
我隱約感覺有罪惡感,但是想不出有任何確切的事情會令我有如此感覺。我的朋友尼爾.華倫(Neil Warren)明白我的感受。大約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我告訴他我的感覺時,他的眼睛帶著笑意地說:「路易,我想你感受到的不是罪咎感,而是一份羞恥感。」
他的話似乎頗有智慧,但是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明白。我從來沒有勇氣犯下滔天大罪,所以我不大可能被過去罪行的陰影所籠罩。但是在我的心裡,卻背負著沉重的一份「不夠好」。我發現,這就是尼爾.華倫所說的,我的問題不是罪咎,而是羞恥。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在密西根州的莫斯克崗(Muskegon),我的母親給我上了第二堂關於羞恥的課。某一個下午,我到醫院去看她。那時她只剩幾週的壽命,不過只有她知道。冬日的太陽正徐徐落下,我們談了太久,她看來非常疲倦閉上了她的眼睛,眼角微濕,然後吃力地說:「噢,路易,我很高興主赦免了我所有的罪;你知道,我一直是個大罪人。」
大罪人?就我記憶所及,她大部分時間跪在地上,擦拭別人家裡的廚房地板,每天晚上為了五個令人煩擾的孩子而忙個不停;等到夜深,她再次跪在地上,這次是在自己的廚房,求主賜她力量,度過新的一天。她哪裡有時間、精力去犯大罪?
在生命最後的那幾週裡,她對自己―就是她一生中大部分時候的感覺,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稱職的母親、不夠良善的基督徒,凡是想得到的事情都不夠好。對她來說,「不夠好」等同「壞透了」。「大罪人」是她唯一想得到、足以形容她沉重感受的字眼。
我緊閉著嘴,此刻想起了尼爾.華倫對我說的話。我心裡暗道:「媽媽,讓你對自己感覺這麼糟糕的不是罪咎,而是羞恥。」沒錯,我的母親是不健康羞恥感的經典案例,日積月累、終其一生「不夠好」的感受。我的羞恥感是從她那裡學習來的。
更令我感到悲傷的是,這樣一個在主裡得勝的女人,卻在去世時覺得自己是個無恥的人。她的羞恥感完全與她的現實生活無關,她根本不應該承受這麼沉重的羞恥感。
但是等一下。毫無疑問的,我的母親確實背負著不應該有的羞恥感,然而在她活著的大部分時間乃至臨終前一刻,她都給人一份安詳沉著的感覺。在一個她不應該承受的艱苦生活中,她得著一份恩典,讓她的羞恥感轉化為平安。她的生活中充滿了羞恥所具備的模稜兩可的特性:感到羞恥是個糟透了的經歷,但是、但是、但是……
暫且忘記模稜兩可這個問題,讓我告訴你一個確實應該感到羞恥的案例。這個人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有些人覺得他很有魅力,從舉止和名聲來看,他都是所謂的成功人士。我姑且稱呼他為理查.馬隆。他是個極善於迷惑他人的邪惡之徒。我的意思是,他知道如何讓人在提出問題之前就答應他;他迷惑每一個認識他的女人,逗哄她們的時候迷惑她們,利用她們的時候迷惑她們,把她們像破娃娃一樣丟棄時仍在迷惑她們。
理查.馬隆誘哄他的客戶,對方即使受騙依然懵然不覺。他照著會計師建議的金額,捐款給著名的慈善機構,讓所有人都能聽到他的慷慨行為,然後公開堅持他的善舉是個人私下的事。他在人背後施暗算,踩著這些人的肩膀上位;他認為,受到傷害是弱者與強者競爭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幾乎」可以肯定自己就是自由企業的最佳典範。幾乎肯定,但是並不完全肯定。
他承認:「大部分時候,我都相信自己的謊言。」
試過一次,大約凌晨兩點的時候,一個模糊的意念閃過我的腦際:我是個騙子。不,更糟的,我是個怪物。但是,當我面對那天第一位犧牲者的時候,我已經說服自己,我只是在做每一個成功人士為了保持領先地位所必須做的事。有時候我對自己感到噁心。然而,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又故態復萌。
叫我生氣的是,這個邪惡的男子對自己的沉重感受,和我母親對自己的感覺相同。但我心想,這個人的羞恥感是他人格僅存的健全之處。
因此我們馬上就看到羞恥感的兩個極端。它可能是我們不應該有的不健康感受,例如我母親的感覺;它也可能是我們僅存的健康感覺,例如理查.馬隆的羞恥感。
問題是大部分人不像我母親那麼善良,也不像理查.馬隆那麼壞。然而我們有許多人對自己的感覺就和他們一樣,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我們感受到的是所謂的羞恥感,而且根據所有的調查結果來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那麼,羞恥感是什麼?它的感覺如何?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是羞恥感?
首先,羞恥是一種非常沉重的感覺。它是一種「我不是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而且我可能永遠做不到」的感覺。這種感覺,當我們意識到它的時候,會讓我們對自己感到隱隱約約的厭惡,接著感覺就像在我們心上放了一個大鉛塊。
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某時候感覺羞恥,就像一個無形的負荷,重壓我們的心靈,粉碎我們的喜樂。它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有一個人向我形容她的羞恥感,就像「一把在我對自己感覺良好的時候刺入我心中的刀」。但是即使羞恥感並不總是那麼尖銳,但往往仍是一種重擔,彷彿我們一直在進行上坡或跋涉過沼澤的漫長旅程。
可能當你在宴會中說了一些蠢話、有個人盯著你不放的時候,或是當你覺得每個人都在嘲笑你有多瘦、多胖或多笨拙的時候,羞恥感就會砸落在你身上。當沒有人看著你、只有你自己,而你看到的是一個騙子、懦夫、無聊人、失敗者、笨蛋、鼻子太大腿太細,或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總的來說,就是一個不會被人接納的可憐傢伙。
羞恥感關係到我們的自我――和我們做過或說過的壞事無關,而是和我們的本相有關。它告訴我們,我們整個人都是毫無價值的;不是自我的外衣上有一些裂縫需要縫補,而是整件布料都磨損了。我們覺得自己是不可被接受的,而這種感覺是一種會令生命感到疲憊的重擔。當耶穌邀請「勞苦擔重擔的人」將重擔交給祂、接受祂的輕省時,祂心中想到的就是背負羞恥感重擔的人。
以下是不同人向我描述帶有羞恥感的感覺,也是我不時會有的感覺。或許不妨問問自己,那是否也表達出你曾經有過的感覺。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我覺得如果仰慕我的人真的認識我,他們可能會輕視我。
我覺得能力不足;我甚少覺得自己能符合別人對我的期望。
當我檢視內心,我很少為到自己而感到快樂。
我覺得自己比不上那些我所認識真正優秀的人。
我覺得神一定很討厭我。
我覺得自己內裡有缺陷,有一些污點,有時候覺得自己骯髒。
我覺得自己就是無法成為我應該成為的樣子。
我覺得我永遠無法被人接納。
如果你一直有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感覺,你就是感到羞恥。
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感受到羞恥是否總是壞事?一代笑匠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曾在他一部電影《點燈夫》(The Lamplighter)中飾演一個愁眉終日的老人,長嘆一聲然後喃喃地說:「全世界共同的問題是我們都厭棄自己。」今日的心理學家大多會同意卓別林的看法。
卡夫曼(Gershen Kaufman)對羞恥感的研究有助於破解其中的奧秘,他說:「羞恥感無可匹敵――它是靈魂的疾病。」有時候確是如此,但是同樣地,有時候羞恥感可能是我們對於心靈健康的渴望。同時,卡夫曼說羞恥感是「對我們基本尊嚴的侵犯」。有時候確是如此。然而,羞恥感有時候是我們和自己最具人性、最有尊嚴的那些部分的最後聯繫。此外,如果羞恥感讓我們覺得自己像條蟲,也可能我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是條蟲。
無論健康或不健康、真或假,羞恥永遠給那些自覺不被接納的人一份沉重感覺,無論怎樣看,都是一種需要醫治的感覺。
為了更加認識我們自己的感覺,我們把羞恥感跟其他幾種一樣予人沉重的感覺做比較,肯定會有所助益。這是下一章會探討的內容。
羞恥的一個普遍感受是:
持續地認為自己在根本上是壞透的、
差勁的、有缺陷的、一無是處的,
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充分發揮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梅爾.福薩姆
我隱約感覺有罪惡感,但是想不出有任何確切的事情會令我有如此感覺。我的朋友尼爾.華倫(Neil Warren)明白我的感受。大約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我告訴他我的感覺時,他的眼睛帶著笑意地說:「路易,我想你感受到的不是罪咎感,而是一份羞恥感。」
他的話似乎頗有智慧,但是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明白。我從來沒有勇氣犯下滔天大罪,所以我不大可能被過去罪行的陰影所籠罩。但是在我的心裡,卻背負著沉重的一份「不夠好」。我發現,這就是尼爾.華倫所說的,我的問題不是罪咎,而是羞恥。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在密西根州的莫斯克崗(Muskegon),我的母親給我上了第二堂關於羞恥的課。某一個下午,我到醫院去看她。那時她只剩幾週的壽命,不過只有她知道。冬日的太陽正徐徐落下,我們談了太久,她看來非常疲倦閉上了她的眼睛,眼角微濕,然後吃力地說:「噢,路易,我很高興主赦免了我所有的罪;你知道,我一直是個大罪人。」
大罪人?就我記憶所及,她大部分時間跪在地上,擦拭別人家裡的廚房地板,每天晚上為了五個令人煩擾的孩子而忙個不停;等到夜深,她再次跪在地上,這次是在自己的廚房,求主賜她力量,度過新的一天。她哪裡有時間、精力去犯大罪?
在生命最後的那幾週裡,她對自己―就是她一生中大部分時候的感覺,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稱職的母親、不夠良善的基督徒,凡是想得到的事情都不夠好。對她來說,「不夠好」等同「壞透了」。「大罪人」是她唯一想得到、足以形容她沉重感受的字眼。
我緊閉著嘴,此刻想起了尼爾.華倫對我說的話。我心裡暗道:「媽媽,讓你對自己感覺這麼糟糕的不是罪咎,而是羞恥。」沒錯,我的母親是不健康羞恥感的經典案例,日積月累、終其一生「不夠好」的感受。我的羞恥感是從她那裡學習來的。
更令我感到悲傷的是,這樣一個在主裡得勝的女人,卻在去世時覺得自己是個無恥的人。她的羞恥感完全與她的現實生活無關,她根本不應該承受這麼沉重的羞恥感。
但是等一下。毫無疑問的,我的母親確實背負著不應該有的羞恥感,然而在她活著的大部分時間乃至臨終前一刻,她都給人一份安詳沉著的感覺。在一個她不應該承受的艱苦生活中,她得著一份恩典,讓她的羞恥感轉化為平安。她的生活中充滿了羞恥所具備的模稜兩可的特性:感到羞恥是個糟透了的經歷,但是、但是、但是……
暫且忘記模稜兩可這個問題,讓我告訴你一個確實應該感到羞恥的案例。這個人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有些人覺得他很有魅力,從舉止和名聲來看,他都是所謂的成功人士。我姑且稱呼他為理查.馬隆。他是個極善於迷惑他人的邪惡之徒。我的意思是,他知道如何讓人在提出問題之前就答應他;他迷惑每一個認識他的女人,逗哄她們的時候迷惑她們,利用她們的時候迷惑她們,把她們像破娃娃一樣丟棄時仍在迷惑她們。
理查.馬隆誘哄他的客戶,對方即使受騙依然懵然不覺。他照著會計師建議的金額,捐款給著名的慈善機構,讓所有人都能聽到他的慷慨行為,然後公開堅持他的善舉是個人私下的事。他在人背後施暗算,踩著這些人的肩膀上位;他認為,受到傷害是弱者與強者競爭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幾乎」可以肯定自己就是自由企業的最佳典範。幾乎肯定,但是並不完全肯定。
他承認:「大部分時候,我都相信自己的謊言。」
試過一次,大約凌晨兩點的時候,一個模糊的意念閃過我的腦際:我是個騙子。不,更糟的,我是個怪物。但是,當我面對那天第一位犧牲者的時候,我已經說服自己,我只是在做每一個成功人士為了保持領先地位所必須做的事。有時候我對自己感到噁心。然而,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又故態復萌。
叫我生氣的是,這個邪惡的男子對自己的沉重感受,和我母親對自己的感覺相同。但我心想,這個人的羞恥感是他人格僅存的健全之處。
因此我們馬上就看到羞恥感的兩個極端。它可能是我們不應該有的不健康感受,例如我母親的感覺;它也可能是我們僅存的健康感覺,例如理查.馬隆的羞恥感。
問題是大部分人不像我母親那麼善良,也不像理查.馬隆那麼壞。然而我們有許多人對自己的感覺就和他們一樣,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我們感受到的是所謂的羞恥感,而且根據所有的調查結果來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那麼,羞恥感是什麼?它的感覺如何?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是羞恥感?
首先,羞恥是一種非常沉重的感覺。它是一種「我不是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而且我可能永遠做不到」的感覺。這種感覺,當我們意識到它的時候,會讓我們對自己感到隱隱約約的厭惡,接著感覺就像在我們心上放了一個大鉛塊。
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某時候感覺羞恥,就像一個無形的負荷,重壓我們的心靈,粉碎我們的喜樂。它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有一個人向我形容她的羞恥感,就像「一把在我對自己感覺良好的時候刺入我心中的刀」。但是即使羞恥感並不總是那麼尖銳,但往往仍是一種重擔,彷彿我們一直在進行上坡或跋涉過沼澤的漫長旅程。
可能當你在宴會中說了一些蠢話、有個人盯著你不放的時候,或是當你覺得每個人都在嘲笑你有多瘦、多胖或多笨拙的時候,羞恥感就會砸落在你身上。當沒有人看著你、只有你自己,而你看到的是一個騙子、懦夫、無聊人、失敗者、笨蛋、鼻子太大腿太細,或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總的來說,就是一個不會被人接納的可憐傢伙。
羞恥感關係到我們的自我――和我們做過或說過的壞事無關,而是和我們的本相有關。它告訴我們,我們整個人都是毫無價值的;不是自我的外衣上有一些裂縫需要縫補,而是整件布料都磨損了。我們覺得自己是不可被接受的,而這種感覺是一種會令生命感到疲憊的重擔。當耶穌邀請「勞苦擔重擔的人」將重擔交給祂、接受祂的輕省時,祂心中想到的就是背負羞恥感重擔的人。
以下是不同人向我描述帶有羞恥感的感覺,也是我不時會有的感覺。或許不妨問問自己,那是否也表達出你曾經有過的感覺。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我覺得如果仰慕我的人真的認識我,他們可能會輕視我。
我覺得能力不足;我甚少覺得自己能符合別人對我的期望。
當我檢視內心,我很少為到自己而感到快樂。
我覺得自己比不上那些我所認識真正優秀的人。
我覺得神一定很討厭我。
我覺得自己內裡有缺陷,有一些污點,有時候覺得自己骯髒。
我覺得自己就是無法成為我應該成為的樣子。
我覺得我永遠無法被人接納。
如果你一直有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感覺,你就是感到羞恥。
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感受到羞恥是否總是壞事?一代笑匠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曾在他一部電影《點燈夫》(The Lamplighter)中飾演一個愁眉終日的老人,長嘆一聲然後喃喃地說:「全世界共同的問題是我們都厭棄自己。」今日的心理學家大多會同意卓別林的看法。
卡夫曼(Gershen Kaufman)對羞恥感的研究有助於破解其中的奧秘,他說:「羞恥感無可匹敵――它是靈魂的疾病。」有時候確是如此,但是同樣地,有時候羞恥感可能是我們對於心靈健康的渴望。同時,卡夫曼說羞恥感是「對我們基本尊嚴的侵犯」。有時候確是如此。然而,羞恥感有時候是我們和自己最具人性、最有尊嚴的那些部分的最後聯繫。此外,如果羞恥感讓我們覺得自己像條蟲,也可能我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是條蟲。
無論健康或不健康、真或假,羞恥永遠給那些自覺不被接納的人一份沉重感覺,無論怎樣看,都是一種需要醫治的感覺。
為了更加認識我們自己的感覺,我們把羞恥感跟其他幾種一樣予人沉重的感覺做比較,肯定會有所助益。這是下一章會探討的內容。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