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滿額折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新譯老子想爾注(二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0 元
優惠價
79229
促銷優惠
聖誕歡樂頌
庫存:7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套書優惠】
85128903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老子想爾注》全書內容龐雜,不僅吸收《太平經》、《老子河上公注》的思想體系,還融入了神仙方術、養生術、房中術以及先秦諸子、漢代讖緯神學等內容,把陰陽五行、災異瑞應、因果休咎、吐納導引等都包容於對《老子》的解說中。此外,它對道教的哲學、信仰與修行等都曾廣泛論及,提供了其創教的理論基礎。雖然僅存清末遺留之殘本,但透過本書的重新校注、語譯與說明,相信能對中國早期道教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提供一些研究的方針。

作者簡介

注譯者顧寶田,遼寧海城人。1979年任教於吉林大學哲學系,以中國古代哲學為研究重心,學術成果斐然。1994年退休後,仍持續研究工作。

導讀(節錄) 《老子想爾注》內容龐雜,不僅吸收《太平經》、《老子河上公注》的思想資料,還吸收神仙方術、養生術、房中術以及先秦諸子、漢代讖緯神學等內容,把陰陽五行、災異瑞應、因果休咎、太平理想、吐納導引、房中祕術等都包容於對《老子》的解說中。本書由於採取隨文發揮形式,因而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顯得鬆散,也有一些重要問題未曾說到,但對道教的哲理與信仰、修行等都曾廣泛論及,奠定其創教的理論基礎,是早期道教的重要典籍。現存殘本《想爾注》,可歸納出以下幾方面內容:一、對道的信仰與神化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故名。道之取義主要來自《老子》。《老子》書中之道為最高哲學範疇,被描述為天地萬物的本源,它自身是不可名的,是有與無的統一,無形、無聲、無質,又永恆不滅,無所不在;周而復始地運轉,作用無窮。能與道合一的人,即為聖人。《老子》的道具有模糊性、意會性和神祕性等特點,為《想爾注》提供發揮創造的廣泛餘地。《想爾注》先是把「道」人格化,把《老子》中吾、我等人稱代詞都解說為「道」。如注「吾不知誰子?像帝之先」(四章)說:「吾,道也。帝先者,亦道也。」注「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十三章)說:「吾,道也。我者,吾同。」注「及我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說:「吾、我,道也。」等等。道既獲得人格屬性,也就具有人的情感意識與道德評價、行為規範。如說:「情慾思慮怒喜 事,道所不欲。」(十五章注)「道常无欲,樂清靜。」「道性不為惡事。」(三十七章注)「道教人結精成神。」(九章注)「道貴中和,當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違道誡。」(四章注)「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二十章注)等等。此道即為老子得道之宗教化、神仙化,既包含老子虛靜無為、無欲不爭之性,又包含宗教勸戒內容。為了樹立宗教信仰權威,還把道神化,賦予道全智全能至高無上的神通,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如說:「道尊且神,終不聽人。」「王者行道,道來歸往,王者亦皆樂道,知神明不可欺負,不畏法律也,乃畏天神,不敢為非惡。」(三十五章注)「天子乘人之權,尤當畏天尊道。」(二十六章注)等等。經過如此解說,道便成為人們信仰和崇拜的神仙,為道教創世說提供理論依據。二、建立以道為本體的道教主神《想爾注》解道為一,說:「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裡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崐崙,或言虛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矣;不行其誡,即為失一也。」(十章注)此段話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是把「道」、「一」、「太上老君」視為同一本體的不同稱謂,太上老君即是由道與一化生出來。太上老君即老子,本為歷史人物,漢初黃老之學盛行,後又與神仙方術合流,作為其中主角之一的老子也不斷被神化。如漢明帝時,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又漢桓帝時邊韶作〈老子銘〉,稱老子:「道成仙化,蟬蛻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類似說法尚有許多,《想爾注》便是在此背景下提出「道」、「一」一體化的太上老君名號,並逐漸使其成為早期道教的主神、教主,後來之「一氣化三清」說,亦脫胎於此。隨著道教的發展演變,其神仙系統也不斷變化。魏晉時三清神為道教主神,元始天尊成為創世紀之主神,是天神的代表和道的化身,而太上老君仍為三清之一,稱道德天尊,他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號雖殊,本同一也」(《九天生神章經》)。太上老君的提出,在道教發展史上是個階段性標誌。二是提出「一」和「守一」概念,二者皆為道教教義中的重要概念。一與道同,《太平經‧修一卻邪法》言:「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命之所繫屬,眾心之主也。」《想爾注》將它與修道實踐結合,說得更為詳盡具體。如說:「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矣;不行其誡,即為失一也。」(十章注)又說:「設誡,聖人行之為抱一也,常教天下為法式也。」(二十二章注)把「守一」、「抱一」作為持守道誡,修養心神,克制私欲,達到長壽成仙的主要方法。後世對此法又有充實與推進。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地真》說:「人能守一,一亦守人。」「守一存真,乃能通神。」進而提出「守真一」、「守玄一」等修道方法。唐宋時又與內丹煉養之學結合,成為道教修煉的基本方法。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道 經

一 章(闕)
二 章(闕)
三 章
四 章
五 章
六 章
七 章
八 章
九 章
十 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 十 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 十 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德 經(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9
庫存: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