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256 元優惠價
:90 折 230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人人皆可成佛」乃中國大乘佛學共許之前題;「頓悟成佛」則是中國佛學之特色。而第一位中國法師提出此二創見者,便是晉宋時代的竺道生,竺道生獨具哲思,洞悉大乘佛教之妙法,所倡之見解,足足影響中國佛學之討論 達二、三百年之久,可見其學術地位之重要,更被後世推為「涅槃聖」。對於研究中國大乘佛學及哲學者,竺道生之佛性論是不可不知的重要環節。
作者簡介
陳沛然
學歷: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博士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
經歷:
新亞研究所助理教授、
論文指導教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專任教授佛學中華國際佛學院院長、
香港大專教授聯會副會長香港佛學研究所所長、網站創辦人(http://www.hongkongbuddha.org)教學經驗豐富、文章理念清晰,佛學視野廣闊,屢多創見。
著作:
《竺道生》、《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
《禪到橋頭自然直》、《刁襌:破解刁鑽禪公案》等,
與黎耀祖博士合著《佛家邏輯通析:圖解因明學》,另與何曼盈教授合作《佛法心靈清湯》(1、2)。
序
前 言
竺道生(西元372-434)乃晉宋之高僧,他以「佛性論」稱譽於世,後人尊之為「涅槃聖」。其貢獻在於「孤明先發」,在《大般涅槃經》尚未全部譯出之前,已能率先依據經義推論出「一闡提皆得成佛」之說;而「頓悟成佛」之說,則是他另一重要的洞見。此二創見特具中國大乘佛學之特色,間接影響中國佛教界之義理討論達三百年之久。故此,在第一章之中,首先從其時代背景顯示當時眾說紛紜之佛性學說,在對比各家學說之後,便可顯出竺道生「佛性論」之獨特之處。
由於竺道生之作品大多散佚,只有零散之注疏流傳於世,存於《妙法蓮花經疏》、《注維摩詰經》及《大般涅槃經集解》之中。故此,在研究其「佛性論」之前,先從語言學之語言分析,把梵文之「佛性」義釐清,再借助「三因佛性」與「三身佛性」之觀念,從而建立一分析架構,然後將竺道生對種種「佛性」問題之零散觀點納入分析架構之內,以作有系統的討論。
竺道生「佛性論」之理論基礎乃建基於「般若實相觀」,故此,在第二章之中,先把「佛性論」之理論基礎重建。由於竺道生特重「法理」之觀念,屢屢強調「悟理成佛」之重要性,故此,在這一章將竺道生之「法理觀」展現出來。然後再將「法理觀」與「般若實相觀」之關係表明。
重建其理論基礎之後,則可進一步在第三章之中具體地討論其「佛性論」。在此,討論之方向仍是依據第一章之分析架構作為導向。這章會分別處理「佛身觀」、「佛因觀」與「方法論」三方面之問題,這三者構成竺道生之「佛性論」。「佛身觀」是處理果地之中成佛之形態問題;「佛因觀」是處理因地之中成佛之根據問題;「方法論」是處理因果兩地連接起來之過程或步驟問題。
把竺道生之「佛性論」重建後,最後在第四章則可評價之,主要是從歷史與義理的意義來衡量其理論基礎與其「佛性論」之特色「一闡提皆得成佛」與「頓悟成佛」。末後,由於竺道生使用儒道二家之語言來討論佛學,故此特別討論他是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之學說而開創中國大乘佛學之問題。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前 言
第一章 佛性問題概說
一、竺道生時代之佛性學說
1.竺道生佛性論之特色
二、由般若學到涅槃學
1.般若之空與涅槃之有
2.晉宋時代之空、有
3.竺道生之思想概觀
4.三經與竺道生之思想
三、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1.竺道生之著作
2.「佛性」之詞意
3.竺道生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4.分析架構之作用
第二章 竺道生佛性論之理論基礎
一、般若實相觀
1.緣起性空
2.蕩相遣執
3.言說文字畢竟空
4.諸法畢竟空
5.般若具足一切法
6.小 結
二、法理觀
1.「理」之字義
2.「法」之字義
3.法理與般若實相
4.小 結
第三章 竺道生之佛性論
一、成佛之形態──佛身觀
1.法身無色
2.應有緣論(一)
3.佛無淨土
4.善不受報(一)
二、成佛之根據──佛因觀
1.佛性當有(人人皆可成佛)
2.悟理成佛
3.應有緣論(二)
三、成佛之過程──方法論
1.善不受報(二)
2.頓悟成佛
第四章 竺道生佛性論之評價
一、般若實相觀之限制
1.未能通透般若實相觀
2.未能融通蕩相遣執
3.般若觀著作之散佚
二、佛性論之限制
1.佛性論著作之散佚
2.佛身觀與佛因觀
3.時代背景之限制
三、一闡提皆得成佛之貢獻
1.人人皆可成佛與人人皆可成聖
2.一闡提皆可成佛之歷史貢獻
四、頓悟成佛之影響
1.竺道生「頓悟成佛」之影響
五、使用儒道二家之語言
1.使用儒家詞彙
2.使用道家語言
3.玄學對竺道生之影響
4.小 結
第五章 竺道生之生平
一、遊學簡介
二、生平及重要大事簡表
參考書目
索 引
前 言
第一章 佛性問題概說
一、竺道生時代之佛性學說
1.竺道生佛性論之特色
二、由般若學到涅槃學
1.般若之空與涅槃之有
2.晉宋時代之空、有
3.竺道生之思想概觀
4.三經與竺道生之思想
三、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1.竺道生之著作
2.「佛性」之詞意
3.竺道生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4.分析架構之作用
第二章 竺道生佛性論之理論基礎
一、般若實相觀
1.緣起性空
2.蕩相遣執
3.言說文字畢竟空
4.諸法畢竟空
5.般若具足一切法
6.小 結
二、法理觀
1.「理」之字義
2.「法」之字義
3.法理與般若實相
4.小 結
第三章 竺道生之佛性論
一、成佛之形態──佛身觀
1.法身無色
2.應有緣論(一)
3.佛無淨土
4.善不受報(一)
二、成佛之根據──佛因觀
1.佛性當有(人人皆可成佛)
2.悟理成佛
3.應有緣論(二)
三、成佛之過程──方法論
1.善不受報(二)
2.頓悟成佛
第四章 竺道生佛性論之評價
一、般若實相觀之限制
1.未能通透般若實相觀
2.未能融通蕩相遣執
3.般若觀著作之散佚
二、佛性論之限制
1.佛性論著作之散佚
2.佛身觀與佛因觀
3.時代背景之限制
三、一闡提皆得成佛之貢獻
1.人人皆可成佛與人人皆可成聖
2.一闡提皆可成佛之歷史貢獻
四、頓悟成佛之影響
1.竺道生「頓悟成佛」之影響
五、使用儒道二家之語言
1.使用儒家詞彙
2.使用道家語言
3.玄學對竺道生之影響
4.小 結
第五章 竺道生之生平
一、遊學簡介
二、生平及重要大事簡表
參考書目
索 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