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牛頓(精)
滿額折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牛頓(精)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科學革命時代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今日所謂的現代科學肇始於斯,而與之息息相關的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也從此成了現代文化的基礎。承繼這一百五十年人類探索研究的精華而集其大成者是英國科學家牛頓,他以近乎神一般的理解力最終說明了行星的運動、彗星的軌道和大海的潮汐。人類對於其自身側身其間的宇宙的認識,就建立在這一理解之上;而牛頓的工作所提示的理性精神,則遠遠超出了物理學、天文學或任何一種具體學科的範圍,成為人類思維的主要方法和準則。本書盡可能地利用原始資料從文化層面介紹牛頓的生平和其工作。讀者可以由此簡要但準確地瞭解牛頓的思想和工作,也可以由此出發,對牛頓作進一步深入的專業研究。

作者簡介

 吳以義

一九四八年生,一九八一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碩士, 一九九○年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 一九九一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研究。著有《庫恩》及論文若干,散見於《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學術月刊》(上海),《新史學》,《大陸》(臺北),Gest Library Journal (Princeton), Chinese Science (Los Angles)。

 自 序

牛頓的主要工作是科學方面的,這在現在幾乎是一個學齡兒童的常識。但是牛頓當年孜孜然於書房、圖書館和他的煉金術爐火旁時,他並沒有把自己限制在我們所定義的「科學」這種「分科的學問」之中,他所面對的是整個自然。自然作為一個整體,充滿活力,永不止息地運動著,而理性則深藏其間。在他很多研究成果之中,最著名的是利用引力的概念來說明天體的運動。當彗星按照人的理性所理解的那樣在預期的時刻出現在預期的天區時,它所造成的震動不是我們這些生活在三百年以後的人所能稍許想像的。人的理性之不可動搖的至上地位從此確立,並成為以後文化發展之不可須臾或缺的一環。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科學成為文化之一部。
 
牛頓傳的撰寫起於法國人Bernard le Bovyer de Fontenelle (1657-1757),牛頓1727年去世時他任法國科學院秘書,按照慣例,他為牛頓寫了一篇悼詞,內容主要是John Conduitt提供的。1821年,法蘭西學院的物理學教授Jean Baptiste Biot (1774-1862)為《大百科全書》寫了一個長三十八頁的條目,備述牛頓生平,或可看作學者撰寫牛頓傳的開始。十九世紀最重要的,至今仍常被牛頓學者引用參考的,是David Brewster爵士(1781-1868)的牛頓傳。Brewster是第一個利用所謂的Portsmouth手稿研究牛頓的傳記作者,而他的專業方向是光學,所作自然在光學方面特別留心。Brewster的書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篇幅上都足當一代之選,以至於直到一個世紀以後的1932年才有人認真地考慮再寫一部牛頓傳。
 
中文文獻方面,就以義所知,除早年把牛頓及其力學介紹到國內時有些介紹外,在1987年假《原理》發表三百周年,又刊出幾部專著,各有專精。
 
近四十年來,西洋學術界在牛頓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文獻的發掘和刊布,其意義的討論和闡釋,以及牛頓當時的心理和智力環境的重建,均斐然有成。這本小書試圖利用這些研究成果,介紹所謂的「牛頓革命」這一人類文化史上的重大進步。
 
現有的牛頓學術傳記首推R. S. Westfall所著Never at Rest,但頗不易讀。洋洋灑灑九百八十頁,並不細分段落,一氣呵成的大塊文章,事實上使得大部分非專業讀者望而生畏。若以科學作為文化之一部來考察,牛頓的工作應該不僅僅為專業人士所留意,所以「竭其心力以求善讀之,然後出其所讀者以供人之讀」,寫一本像本書這樣的小書,或者不為無功。
 
但是要在這樣有限的篇幅中完成對牛頓一生主要活動的描述,尤其是他思想的發展,實在非筆者能力所及,所以在撰寫時預設若干限制。首先是敘述介紹止於牛頓,時代背景、所牽涉的人物事件,大部分一筆帶過,只是在第一章對培根、伽里略和笛卡爾輩對牛頓有直接影響的著作學說作了簡略的討論。其次是在敘述牛頓工作時,也盡量限於他本人的筆記著作。一來是因為牛頓同時或後世的研討議論實在多得無法一一照顧到,二來也希望使讀者有機會直接接觸原始資料,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樣的寫法大概會導致兩個問題。一是乏味,既然要嚴肅地寫作,就要盡量捨棄遺聞軼事、妙語雜談,也就很難妙筆生花;二是有時讀者常會覺得作者不是在寫書而是在抄書,即把各種資料羅列排比,卻不發揮。以義先前用此法撰《庫恩》,頗為識者所譏。現復以此作《牛頓》,非執迷不悟,蓋未得兩全之法。既然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以義的作法是寧可枯燥,力避失真,其中苦心讀者鑑之。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業師C. C. Gillispie教授、M. S. Mahoney教授時有指點,普林斯頓大學Firestone圖書館,Fine和Frick分館以他們一貫的好意給予方便,謹此致謝。胡明杰、李育之博士夫婦在電腦使用排印上給予無數及時的幫助,謹此致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則是本書得以完成的一項不可須臾或缺的條件。
 
吳以義
一九九九年八月
Franklin Park, NJ.

目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第一章 牛頓所繼承的學術傳統
一、新工具
二、世界體系
三、論世界
第二章 童年和劍橋歲月
一、家 世
二、童 年
三、劍橋三一學院
四、「若干哲學問題」中的笛卡爾
五、劍橋:Henry More 和 Isaac Barrow
六、「若干哲學問題」中的科學
第三章 神奇年代
一、神奇年代
二、1665-1666:手稿 Add MS 3975, ff. 1-22 中的光學
三、1665-1666:手稿 Add MS 4004 中的力學思想
四、月地檢驗
五、手稿 Add MS 3958.81 和 Add MS 4003 中的空間和力的概念
第四章 七○年代
一、數學:引進變化的量
二、光和顏色的本質
三、光是波動嗎?
四、煉金術或「尋找哲人汞」
五、什麼是力?
第五章 《原 理》
一、引言:1679年動力學研究狀況
二、注意力重新轉向力學
三、De motu 或「論運動」
四、《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和第二篇
五、《原理》第三篇:科學方法和理論的結構
六、《原理》的出版
七、偉大的綜合
第六章 在倫敦
一、《原理》中隱含的形而上學問題
二、造幣廠:生活在塵世裏的牛頓
三、皇家學會
四、《光學》和所附「疑問」
五、訊問自然
第七章 晚 年
一、優先權
二、科學和神學中的上帝
三、晚 年
參考文獻以及本書注釋中引用時所用縮寫
年表及著作繫年
索 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