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滿額折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三民叢刊248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5102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評論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南十字星有五顆,只在南半球看得到,跟北極星一樣指引著航海人尋找回家的方向。澳洲獨特的地理環境,非僅形成特殊的風貌,也孕育出與其他地區社會不同的人文氣度,是許多華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這些華人移民文化背景不盡相同,同樣地區的移民,其境遇與價值標準也不相同。張至璋藉著在南十字星下發生的故事,反映出若干海外移民現象。外國的月亮圓嗎?這正是多數華人心中的迷思,本書適足地提供了讀者省思的機會;「香格里拉」是在南十字星的星空下?還是在我們的心中?

作者簡介

 張至璋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早年主持中廣「早晨的公園」節目,繼任華視主播、主編、新聞製作部門主管。後應聘澳洲國家廣播公司,任新聞編輯,並主播國際電視與廣播新聞。業餘常年擔任《讀者文摘》翻譯。
 
張至璋擅長短篇小說、報導散文與翻譯。曾獲得1995年澳洲聯邦文學全額獎助,四度獲《聯合報》短篇小說獎、第一屆海外華文文學獎。作品包括,《飛》、《張至璋極短篇》、《跨越黃金時代》、《自求簡樸》(翻譯)、《生命中的懸夢》(翻譯)等。

 小說、橋牌與電影 夏祖麗

一九八一年,至璋以〈飛〉贏得《聯合報》小說獎,這是他第四次得到《聯合報》小說獎。得獎後他在接受訪問時說:「寫小說像打橋牌,打橋牌要設計出一個穩當的佈局,把對手一步步帶進你的羅網內。小說也是如此,在一個合乎邏輯的架構中,以一段段情節,帶領讀者進入故事中。」
 
我寫作,但是不打橋牌,不過常看打橋牌的人,一手執牌,一邊卻苦苦思索,想找出一條最好的牌路。這點,與寫作的人在陷入佈局苦陣中的情形,頗為相似。所以我想,至璋的比擬應是十分確切的。
 
至璋在政大法律系念書的時候,極熱中打橋牌,是政大橋藝社長。畢業後,先後在中國廣播公司擔任記者、「早晨的公園」節目主持人,然後參加了華視籌備開播,之後擔任記者、主播、新聞製作組長等。由於新聞工作十分忙碌,橋牌一擱幾乎二十多年。
 
一九八六年他應聘來澳洲工作,還是做新聞廣播本行。由於生活閒適,兩個孩子也都大了,他想正是組個家庭橋牌隊的時機,於是塞給了我和孩子們一大堆橋牌入門書籍。
 
孩子學習快,我卻與任何「牌類」無緣。至璋退而求其次,先教大家比較容易的「打百分」。於是每天晚飯後,全家上桌「開打」。至璋發揮了電視播報記者的口才以及學法律得來的邏輯條理,每付牌,甚至每張牌都要檢討一番。我經過一兩回合的腦力激盪以後,往往在客廳的燈光下已昏昏欲睡,出了這張牌,早已忘了上張是什麼。
 
因而我們終究沒能組成家庭橋牌隊,這恐怕是至璋的終生遺憾了。不過我聽說橋牌夫妻檔或父子兵,不得善終的多得是,有吵到離婚的,也有反目成仇的。以前美國有對橋牌夫妻檔,牌桌上吵架吵到家,丈夫竟然一槍斃了太太的命。我深深慶幸我們家庭隊的流產。
 
現在至璋每週去墨爾本的橋牌俱樂部打牌,搭檔有大學教授,有屠夫;有電腦專家,也有花匠。澳洲人階級觀念淡薄,至璋一晚上按輪迴賽的方式,會打上十幾桌,遇到幾十位不同身分、年齡、性格的人。他在一面思索牌理之餘,一面觀察每個人,因為牌桌上人生百態,正是他寫作的好素材。
 
至璋的喜歡觀察人生,在他的第一篇小說〈洞〉裏就表現了出來。那篇小說一九七七年為他得到第一個《聯合報》小說獎,評審夏志清先生在報上發表他的評審報告說:
 
「我圈選的五篇,四篇是肯定人生、歌頌人生,惟獨〈洞〉刻劃了、也嘲諷了那種在大都市裏與人隔離,在幻想和孤獨中得到滿足的『現代人』。批評家屈靈(Lionel
 
 Trilling)認為正統『現代』文學,是反社會、反文化的,其最有代表性的角色即是自隔於傳統價值的孤獨人物。我選上〈洞〉,不僅是它寫出這樣引人入勝的小說,更不容易的是他能在潘滿貴這個排字工人身上,充分捕到『現代』氣息,……」
 
我和至璋雖然沒有成為橋牌搭檔,但卻是看電影的好夥伴。至璋自小愛看電影,而且看得很深入,他看電影時對導演如何表達原著,如何以技巧佈局,如何轉接場景來吸引觀眾,非常注意。而我則是憑感性看故事,憑愛好看演技。我們看完一場電影,常常討論很久,互補所遺。他認為自小看電影,對他後來寫小說有很大幫助。
 
他在寫小說之前,任何細小情節,腦海中已構織成一幅畫面,甚至發展出一段劇情影片。他常以觀眾的眼光去「看」,並不斷修改「場景」,如果它好看、合理、吸引人,他就照這樣「寫」下去。他過去的得獎作品〈飛〉、〈愆〉、〈洞〉都被評審認為像電影,還有兩次有電影公司跟他洽商,要以他的小說拍電影,但後來並沒有拍成。
 
至璋寫小說起步較晚,寫第一篇〈洞〉時已三十六歲,五年之後把各短篇結集成書,書名就叫《飛》(純文學出版社出版),這些「一字小說」,都選擇一個現代社會發生的現象為主題,寫出問題人物、問題家庭和問題社會中的親情、苦痛,讀來令人心酸,心頭沉痛。
 
他不是個多產作家,《飛》出版後,他幾乎放下了寫小說的筆。來到澳洲後,我們經常出遠門旅行,也訪問了不少地方。至璋在工作之餘,寫了些報導性的東西給國內,也寫了些散文,可是在「南十字星的月色下」,他常常不能忘懷於寫小說。
 
有段時期至璋熱中寫極短篇。他認為人的一生不會都有可歌可泣的長篇故事,但卻有許多稍縱即逝,發人深省
 
的小篇章。《張至璋極短篇》(爾雅出版)中收錄了他的得獎小說,以及《讀者文摘》英譯推介的極短篇。
 
一九九五年是他的寫作豐收年。這年他得到兩個大獎,一個是他以一篇自傳體小說〈鏡中爹〉得到第一屆海外華文文學獎。〈鏡中爹〉後來被澳洲國家大學譯成英文出版。那年他還得到澳洲聯邦一萬五千澳元的寫作獎助。多年前女作家琦君女士對他寫小說的背景,曾有一番很好的解析:
 
「他童年時代喜歡看梅遜探案和翻譯小說,長大後從事新聞工作,對人間世相,不由得養成客觀觀察,冷靜體認的習慣,善惡美醜喜怒哀樂,點點滴滴都銘刻心底。到了某一階段,自自然然便凝聚成一篇小說。他的小說,故事性很濃,情節安排頗見巧思,有相當的說服力。」
 
琦君女士說得對。其實不只寫小說要多觀察思考,打橋牌和看電影也一樣。對至璋來說,其間沒有多大區別。
 
本書的兩篇小說,故事背景是海外,故事主角是兩代海外華人。至璋在海外多年,長期細心觀察海外華人的生活、心情,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應付,以及對自己文化的反思,他曾寫過好些篇報導。但他總覺得有時如能以「小說」來表達,更能揮灑。「南十字星下的月色」是他嘗試的第一個長篇。本書中的兩篇小說,人物是創造的,但他(她)們的思想言行,其實也是某個時期海外華人的寫照。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改變,今天的海外移民早已不是以前的三把刀(菜刀、剪刀、剃頭刀),心態上也漸漸從「落葉歸根」變成「落地生根」。一代代海外華人的形態正在改變,應該有人把它紀錄下來,不論是以小說或報導的形式。
 
二○○三年三月 於墨爾本
 
 
南十字星下的省思 張至璋
南十字星有五顆,只在南半球看得到。它與北半球的北極星一樣,是航海導航定位的標竿。兩百多年前,英國人靠著它的指引,來到澳洲這個最古老的大陸塊。成為英國人繼北美洲新大陸後,開拓的更新殖民地。
 
南半球陸地不多,澳洲更是孤懸海中。奇花異草,各類有袋動物,奇怪的地理環境,非僅形成特殊風貌,也孕育出與其他地區社會不同的人文氣質。這些往往表現在澳洲的各國移民社會中。
 
一九九○年的前後幾年,很多華人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移居澳洲。
 
那幾年正值北京六四動盪前後,大批藉學習英語名義,設法來到澳洲的青年,以回國會遭迫害為由,向澳洲政府申請人道永久居留。他們之中,許多人無力求學,尋找工作困難,前途未定。生存壓力逼迫他們想盡方式,在異域社會掙扎求存。
 
那幾年也是臺灣移民澳洲的高潮,其中大多數是商業移民。他們有感於臺灣未來發展不易,來到澳洲尋求投資機會,或為子女安排未來的生存環境。但是因為習俗、語言、文化、經濟迥異,異鄉終未盡符合理想,常造成進退失據的窘境。
 
香港移民多數是為九七回歸前,找個過渡棲身之地,靜待九七後的情勢,再定未來。
 
這些澳洲華人移民,與百年前的開礦華工後代,三十年前的越棉寮華裔難民,以及大英國協制度下的星馬移民,不僅移居原由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也相異。儘管澳洲白人常把他們視為同樣是子女學業優秀、全家用筷子吃炒飯的族群。
 
東方人在西方人眼中,似乎永遠是種神祕。神祕感的結果,不是敬而遠之,就是想近而探祕。華洋雜處的澳洲社會中,華洋之間吸、斥的作用很是明顯。
 
本書的故事發展雖以此為背景,但並非代表華洋間,或華人間的互動關係。更不足視為華洋間或華人間,文化差異和道德標準的模式。因為正如前述,海外華人移民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同樣地區的移民,其境遇和價值標準也不相同。從而在南十字星下發生的這個愛情故事,應是多樣化海外華人社會中的一端而已。至於〈我們一共兩百八十歲〉則是道出徘徊於是否移民國外的人的心結,故事結局當然也不是標準抉擇。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故事中主角人物的下場,或是悲劇,或遭遇暫時性重大打擊,雖非移民社會常態,卻適足反應若干移民現象。西班牙一位作家說,每個移民背後都有一根針。從這方向看,似乎他(她)們的父母在決定移民出國時,該更深思熟慮一點。可是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成年人,也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若把故事結尾視為對海外青年人的警惕,也許更積極些。然而話由這位西班牙作家口中說出,不也正說明,西方國家移民也存在不少辛酸嗎?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是一九九一年底開始,在《中央日報》海內外版副刊上同時連載的。〈我們一共兩百八十歲〉則是一九九三年在《中華日報》刊出。在此之前我寫的都是短篇或極短篇,對於初試長篇,自覺還不夠成熟。當時的中副主編梅新兄,連載結束後與我在頂好對面喝咖啡時建議,不妨以海外移民為背景多寫點小說。現在離連載已忽忽十幾年,才華洋溢的梅新兄也不幸在五年前以盛年早逝。倡導文學、紀錄文壇不遺餘力的三民書局,現在將這本小說出版問世,對終年不斷移民外出的臺灣社會,或可做個參考。對我來說,卻是對一位文友的懷念。
 
二○○三年三月美伊戰爭開打

目次

小說、橋牌與電影 夏祖麗
南十字星下的省思 張至璋
南十字星下的月色
我們一共兩百八十歲

評論 新增評論

蔡雅薰 【2003/09/23 發表】
張至璋先生是台灣旅澳作家,《南十字星下的月色》是兩篇小說的合集,包括中篇〈南十字星下的月色〉及短篇〈我們一共兩百八十歲〉,內容描寫台灣、大陸及東歐人移居紐、澳的生活經歷,藉老、中、青不同的移民人物,傳達客居他鄉的心境,是澳華文學中優異的移民小說之一。  八○年代之後台灣文壇陸續出現海外華人作家的移民小說,多數在描寫移居異地的生活境遇時,有以下幾個書寫的特色:一是藉著東方的飲食習慣來書寫鄉愁的特性;二是作者群展現情感、地理與精神回歸家園的迫切性;三是小說中雙元文化碰撞的衝突性。張至璋《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也同樣具備移民小說的重要質素,卻又能走出移民小說慣有窠臼,道出移居生命的新蛻變,展現澳華文學中移民小說的獨特與清新。小說雖寫東方飲食,但卻不再是鄉愁的出口,而是跨國境的文化對談;兩代海外華人在書中並無濃重的思鄉病,東歐諸國與華人同樣將紐澳視為新天堂;移居新地雖不免仍存在著文化的差異,但並未產生邊緣華人的文化焦慮。身處澳洲的多元文化國度裡,移民者滿意新地,淡忘原鄉,誠如文中所說:「人類的遷徙本來就是這麼回事。你到底原來是哪裡來的人,那根源除了流在你的血液中,或在你的腦海中有記憶之外,是很容易磨滅的。」因此,澳華文學中的移民人物卸卻了傳統沉重的家國之思,擺脫憂傷的筆調,小說中的血緣原鄉記憶消褪,顯見張至璋位於南半球的移民書寫,已抓住了不同時空移居生命的微妙轉變。  其次,小說中隨處可見四季倒置的南半球島國風情,在環境錯位的生存情境中,使作品中的曠野氣息與科技文明協調並存,利用文字剪輯成視覺的遼闊想像,使不同族群的相處和睦尊重,生命更貼近了自然。小說中出現許多澳洲獨特的生物禽鳥,如靈敏的紅袋鼠、歌唱求偶的琴鳥、耐不住寂寞的笑鳥以及以樹為家的無尾熊等,作者善於獵奇,捕捉野生動物獨特的生命形態,營造小說需要的語境與人物的心情寫真,呈現寫實與寫意的雙重功能,並能適時地穿插澳洲風土民情,如伐木比賽、馬術表演、綿羊群與楓葉谷,既有逼真的工筆描繪,又見自然朗暢的風格,將南半球的文化習俗、旅遊采風,精準擷取,提供一個嶄新又相對於北半球的觀看視野。  在華文文學中,澳華文學常常兼具「青春」與「死亡」兩種氣息,張至璋在創作時帶著自覺的交流意識,以青春的活力與靈動的筆觸,開拓澳華文學開放與驚喜的種種可能。〈南十字星下的月色〉寫華人子弟的變調戀曲,以移民青年的青春節拍,探索澳洲文化的質樸與地域的遼闊,以死亡暗示生命的失落與成長。小說描繪了華人青年何偉林與大陸女子的新舊移民的接觸,藉以表現前者的真誠單純與後者的濃豔冷銳,唯對大陸女子向紅冷異性格與情欲引誘,未能營造人性與血性的細緻交錯;單線的情節鋪陳也削減了隱然不安的張力。〈我們一共兩百八十歲〉則是一趟語言原鄉的異位追尋,藉著不同國族的老者,在一次的旅遊行程對談中,顯現身處異鄉面對緊鉗兩種語言之間的茫然與苦楚,表達母語的滋養為人類構築生命棲息的精神原鄉。雖然張至璋的移民小說數量不多,但具有海外華文小說的共性及澳華文學的精神魅力與文學彩度。 【2003/09/23 聯合報】
小編 【2003/07/11 發表】
乍看這本書的書名《南十字星下的月色》,給人一種很浪漫的感覺,但在閱讀完它的內容之後,卻讓人有一種莫名的哀傷,也不禁思索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尤其是第二篇「我們一共兩百八十歲」,更提供了一個反思的空間。中國人普遍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臺灣的移民的風潮也一直很盛,不論是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都是臺灣移民者的聖地。外國的生活真的比臺灣好嗎?國外的環境真的適合在臺灣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嗎?本書不僅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空間,也可引發讀者從各種角度去分析同一件事情的看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0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