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評論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校註者
孫星衍,字淵如,清,陽湖人。深究音訓文字經史之學,旁及諸子百家,尤精校勘。孫星衍是乾嘉年間非常重要的漢學家,他的學術成就是多方面的,而生平致力最勤者,則在輯錄群書;自本草、醫方、唐律、字書、舊史,以及諸子百家之遺文逸典,悉加校錄,並條別源流,頗寓辨章學術之旨。又好聚書,是清代著名的藏書家。
孫星衍善校書,寫刻必仿宋本。所校刊者有:《周易口訣義》六卷、《尚書考異》五卷、《春秋釋例》十五卷、《孫子十家注》十三卷、《元和郡縣志》四十卷、《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唐律疏義》三十卷。
孫星衍,字淵如,清,陽湖人。深究音訓文字經史之學,旁及諸子百家,尤精校勘。孫星衍是乾嘉年間非常重要的漢學家,他的學術成就是多方面的,而生平致力最勤者,則在輯錄群書;自本草、醫方、唐律、字書、舊史,以及諸子百家之遺文逸典,悉加校錄,並條別源流,頗寓辨章學術之旨。又好聚書,是清代著名的藏書家。
孫星衍善校書,寫刻必仿宋本。所校刊者有:《周易口訣義》六卷、《尚書考異》五卷、《春秋釋例》十五卷、《孫子十家注》十三卷、《元和郡縣志》四十卷、《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唐律疏義》三十卷。
序
黃帝《李法》、周公《司馬法》已佚,太公《六韜》原本今不傳,兵家言惟《孫子》十三篇最古。古人學有所受,孫子之學或即出於黃帝。故其書通三才五行,本之仁義,佐以權謀,其說甚正。古人名將用之則勝,違之則敗,稱為「兵經」,比于六藝,良不媿也。
孫子為吳將兵,以三萬破楚二十萬,入郢、威齊晉之功歸之子胥,故《春秋傳》不載其名,蓋功成不受官。《越絕書》稱「巫門外大冢,吳王客孫武冢」,是其證也。其著兵書八十二篇、圖九卷,見《藝文志》。其圖《八陳》有「苹車之陳」,見《周官》鄭注。有《算經》,今存。有《雜占》、《六甲兵法》,見《隋志》。其與吳王問答,見於《吳越春秋》諸書者甚多,或即八十二篇之文。今惟傳此十三篇者,《史記》稱闔閭有十三篇「吾盡觀之」之語。《七錄》:「《孫子兵法》三卷。」《史記》《正義》云:「十三篇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則上卷是孫子手定,見於吳王,故歷代傳之勿失也。秦漢已來用兵皆用其法,而或祕其書,不肯註以傳世。魏武始為之註,云「撰為略解」,謙言解其觕略。《漢官解詁》稱魏氏「瑣連孫武之法」,則謂其捷要。杜牧疑為魏武刪削者謬也。
此本十五卷,為宋吉天保所集,見《宋‧藝文志》,稱十家會註。十家者:一魏武,二梁孟氏,三唐李筌,四杜牧,五陳?,六賈林,七宋梅聖俞,八王?,九何延錫,十張預也。書中或改曹公為曹操,或以孟氏置唐人之後,或不知何延錫之名,稱為「何氏」;或多出杜佑,而置在其孫杜牧之後。吉天保之不深究此書可知,今皆校勘更正。杜佑實未註《孫子》,其文即《通典》也,多與曹註同,而文較備,疑佑用曹公、王淩、孟氏諸人古註,故有「王子曰」,即淩也。
今或非全註本。《孫子》有王淩、張子尚、賈詡、沈友、鄭本,所採不足,今佚矣。曩予游關中,讀華陰嶽廟《道藏》,見有此書,後有鄭友賢《遺說》一卷。友賢亦見鄭樵《通志》,蓋宋人。又從大興朱氏處見明人刻本,餘則世無傳者。
國家令甲以《孫子》校士,所傳本或多錯謬,當用古本是正其文。適吳念湖太守、畢恬溪孝廉皆為此學,所得或過于予,遂刊一編以課武士。
孔子曰「軍旅之事未之學」,又曰「我戰則克」。孔子定禮正樂,兵則五禮之一,不必以為專門之學,故云未學。所為聖人有所不知,或行軍好謀則學之。或善將將如伍子胥之用孫子,又何必自學之,故又曰「我戰則克」也。今世泥孔子之言,以為兵書不足觀,又泥趙括徒能讀父書之言,以為成法不足用;又見兵書有權謀、有反間,以為非聖人之法,皆不知吾儒之學者,吏之治事可習而能。然古人猶有學製之懼,兵凶戰危,將不素習,未可以人命為嘗試,則十三篇之不可不觀也。項梁教籍兵法,籍略知其意,不肯竟學,卒以傾覆,不知兵法之弊可勝言哉!宋襄、徐偃仁而敗。兵者危機,當用權謀,孔子猶有要盟勿信微服過宋之時,安得妄責孫子以言之不純哉?孫子蓋陳書之後,陳書見《春秋傳》,稱孫書,姓氏書以為景公賜姓,言非無本。又泰山新出孫夫人碑,亦云與齊同姓。史遷未及深考。吾家出樂安,真孫子之後。媿余徒讀祖書,考証文字,不通方略,亦享承平之福者久也。陽湖孫星衍撰。
目次
評論 新增評論
大胖 【2006/05/23 發表】
書的內容與古籍沒多大的差別,但是,在書的裝訂以及字體的設計上,有者翻新的感覺.整體上來看此書非常新穎,有讓人值得收藏的價值.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