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040187687
替代書名:History of Chinese Film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少白
出版日:2022/02/01
裝訂/頁數:平裝/322頁
規格:26cm*18.5cm*1.5cm (高/寬/厚)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把中國電影史看作是一部由電影藝術、電影工業等多維體系組成的綜合史,系統地介紹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流變,分時期、分階段地對中國電影史中的電影作品、電影現象進行細致人微的論述和闡釋,勾勒出了一條清晰的中國電影史發展脈絡。本書史論結合,尚變求新,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把握評述的公正性,是目前對中國電影史研究最為完整和規范的一本教材。 本書內容充實,觀點明確,適用于普通高校本專科影視專業學生使用,同時也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美育課的通用教材。
作者簡介
李少白,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縣人。曾先后任職于中國電影發行公司、中國電影家協會,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1951年開始發表影評,1956年被《文藝報》聘為特約評論員,1957年成為專職電影研究人員。1963年與人合作編著出版《中國電影發展史》。1975年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先后主持創建電影研究所、影視研究室、研究生部電影系,以及《電影文化》雜志和《影視文化》叢刊。培齊了我國第一批電影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教材及著作于1991年結集為《電影歷史及理論》一書出版,此后的著作還有《影心探賾》(2000年)、《影史榷略》(2005年)等。另有舊體詩詞選集《靈府軌跡》《1994年)問世。
目次
緒論
第一章 嘗試時期(1905—1923)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任慶泰戲曲短片與其他
第三節 短故事片的實驗與其他
第四節 最初的長故事片
第二章 探索時期(1923—1927)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明星”公司的影片創作
第三節 長城派、神州派、“民新”及田漢的試驗
第四節 歐化、尚古與唯美
第三章 商業競爭時期(1928—1932)
第一節 概述42
第二節 古裝片、武俠片——中國電影的兩大類型
第三節 初步的整合——聯華新派與國片復興
第四章 變革時期(1932—1937)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轉變作風的“明星”公司與傾向鮮明的“電通”公司的創作
第三節 進步與保守共存的“聯華”公司
第四節 “藝華”、“新華”、“天一”及其他公司的創作
第五節 電影理論與批評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章 非常時期(1937—1945)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國民黨統治區的電影
第三節 延安地區的電影
第四節 租界區的電影
第五節 淪陷區的電影
第六章 豐收時期(1945—1949)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官方電影機構里的兩種創作
第三節 “昆侖”群體與社會批判影片
第四節 “文華”群體與都市人情片
第五節 商業電影的新發展
第七章 新中國電影創建時期(1949—1966)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長影”集體
第三節 “北影”集體
第四節 “上影”集體
第五節 “八一”集體及其他電影廠的創作
第八章 禁錮時期(1966—1976)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從樣板戲到樣板戲電影
第三節 故事片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第九章 再探索時期(1977--1992)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第三代導演的人道主義追求
第三節 第四代導演的詩化意識
第四節 第五代導演的歷史貢獻
第十章 市場化時期(1992年至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市場化時期的主旋律電影
第三節 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市場化追求
第四節 馮小剛及中國的賀歲電影創作
第五節 新生代導演的個體寫作與生存困境
第十一章 香港電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從粵語片到香港電影新浪潮
第三節 李翰祥的古裝歷史片
第四節 張徹、楚原和李小龍的武打片
第五節 成龍的喜劇功夫片和警匪片
第六節 吳宇森的英雄片與徐克的武俠片
第十二章 臺灣電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從臺語片到臺灣新新電影
第三節 李行、胡金銓的電影創作
第四節 侯孝賢、楊德昌、王童的電影創作
第五節 李安的電影創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嘗試時期(1905—1923)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任慶泰戲曲短片與其他
第三節 短故事片的實驗與其他
第四節 最初的長故事片
第二章 探索時期(1923—1927)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明星”公司的影片創作
第三節 長城派、神州派、“民新”及田漢的試驗
第四節 歐化、尚古與唯美
第三章 商業競爭時期(1928—1932)
第一節 概述42
第二節 古裝片、武俠片——中國電影的兩大類型
第三節 初步的整合——聯華新派與國片復興
第四章 變革時期(1932—1937)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轉變作風的“明星”公司與傾向鮮明的“電通”公司的創作
第三節 進步與保守共存的“聯華”公司
第四節 “藝華”、“新華”、“天一”及其他公司的創作
第五節 電影理論與批評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章 非常時期(1937—1945)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國民黨統治區的電影
第三節 延安地區的電影
第四節 租界區的電影
第五節 淪陷區的電影
第六章 豐收時期(1945—1949)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官方電影機構里的兩種創作
第三節 “昆侖”群體與社會批判影片
第四節 “文華”群體與都市人情片
第五節 商業電影的新發展
第七章 新中國電影創建時期(1949—1966)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長影”集體
第三節 “北影”集體
第四節 “上影”集體
第五節 “八一”集體及其他電影廠的創作
第八章 禁錮時期(1966—1976)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從樣板戲到樣板戲電影
第三節 故事片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第九章 再探索時期(1977--1992)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第三代導演的人道主義追求
第三節 第四代導演的詩化意識
第四節 第五代導演的歷史貢獻
第十章 市場化時期(1992年至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市場化時期的主旋律電影
第三節 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市場化追求
第四節 馮小剛及中國的賀歲電影創作
第五節 新生代導演的個體寫作與生存困境
第十一章 香港電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從粵語片到香港電影新浪潮
第三節 李翰祥的古裝歷史片
第四節 張徹、楚原和李小龍的武打片
第五節 成龍的喜劇功夫片和警匪片
第六節 吳宇森的英雄片與徐克的武俠片
第十二章 臺灣電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從臺語片到臺灣新新電影
第三節 李行、胡金銓的電影創作
第四節 侯孝賢、楊德昌、王童的電影創作
第五節 李安的電影創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