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文化傳統的更新與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脈的溝通,如同給心臟病患者做搭橋手術,那是要慎之又慎的。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的文明古國,其古代文明的燦爛輝煌有目共睹,但中國的近代文明卻落在了西方的後面,現代性賴以生存的科技革命,中國沒有發生。原因何在?這道據說是「李約瑟難題」,本書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國學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清末民初,20世紀頭一二十年,東西方文化衝突劇烈,傳統和現代的整合漫無頭緒,當時第一流的知識人士如章太炎如梁啟超如胡適之,遂倡國學以激發種性的文化自覺。
回觀整個20世紀,如果有國學大師的話,章太炎先生獨當之無愧。
王國維以51歲的盛年自殺於頤和園魚藻軒,80年後的今天仍是中國現代學術的未解之謎:作者縷析斯人精神世界的十重矛盾,試圖為其結局追尋種子熏習的宿因。
陳寅恪從根本上說是一位貴族史家,明乎此,我們方有可能對他的立身行事表一種瞭解之同情。
馬一浮的學問已經化做了自己的血脈,並且經過化合再造,也可以說他的血脈就是聖賢的血脈。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的文明古國,其古代文明的燦爛輝煌有目共睹,但中國的近代文明卻落在了西方的後面,現代性賴以生存的科技革命,中國沒有發生。原因何在?這道據說是「李約瑟難題」,本書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國學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清末民初,20世紀頭一二十年,東西方文化衝突劇烈,傳統和現代的整合漫無頭緒,當時第一流的知識人士如章太炎如梁啟超如胡適之,遂倡國學以激發種性的文化自覺。
回觀整個20世紀,如果有國學大師的話,章太炎先生獨當之無愧。
王國維以51歲的盛年自殺於頤和園魚藻軒,80年後的今天仍是中國現代學術的未解之謎:作者縷析斯人精神世界的十重矛盾,試圖為其結局追尋種子熏習的宿因。
陳寅恪從根本上說是一位貴族史家,明乎此,我們方有可能對他的立身行事表一種瞭解之同情。
馬一浮的學問已經化做了自己的血脈,並且經過化合再造,也可以說他的血脈就是聖賢的血脈。
作者簡介
劉夢溪,1941年生,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文化》雜誌創辦人,主編。研究方向為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近十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傳統的誤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紅樓夢與百年中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學術思想與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莊子與現代和後現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陳寅恪與紅樓夢》(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情問紅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中國現代學術要略》(三聯書店,2007)。 另有《陳寅恪的學術創獲和研究方法》、《陳寅恪學術思想的精神義諦》、《陳寅恪的家學淵源與晚清勝流》、《王國維的諸種矛盾和最後歸宿》、《馬一浮的學術精神和學問態度》、《馬一浮的佛禪境界和「方外諸友」》、《論國學》等專題論文多篇。
目次
引端
第一篇 論國學
第二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及其價值取向
第三篇 百年中國文化傳統的流失與重建
第四篇 王國維陳寅恪與中國現代學術
第五篇 王國維的諸種矛盾和最後歸宿
第六篇 陳寅恪學術思想的精神義諦
第七篇 馬一浮的學術精神和學問態度
第八篇 「文化自覺」和「美美與共」
第九篇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十篇 《紅樓夢》與紅學
跋尾
第一篇 論國學
第二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及其價值取向
第三篇 百年中國文化傳統的流失與重建
第四篇 王國維陳寅恪與中國現代學術
第五篇 王國維的諸種矛盾和最後歸宿
第六篇 陳寅恪學術思想的精神義諦
第七篇 馬一浮的學術精神和學問態度
第八篇 「文化自覺」和「美美與共」
第九篇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十篇 《紅樓夢》與紅學
跋尾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