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哲學導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
ISBN13:9787300032702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大椿
出版日:2005/06/27
裝訂/頁數:平裝/533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2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專著性的學科基本教材,涵蓋了科學技術哲學領域的主要內容。第2版立意創新,增添了近四成新文字,充分吸納了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對當代科學技術及其相關問題、要求和挑戰作出了更加系統和獨到的哲學回應。全書循著科技不斷向外擴散所激起的思考漸次展開,對學科定位問題、現代科學技術觀問題、自然觀的變革問題、生態價值觀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科技時代的倫理建構問題、科學發現與科學辯護問題、科學認識的經驗基礎與理論建構問題、數學方法與系統科學方法問題、技術和工程的概念基礎問題、技術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社會科學的哲學反思問題、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變革問題、科技運行的社會支撐問題、科技與文化的整合問題等,都進行了有創意的論述。
作者簡介
劉大椿,江西于都人,1944年5月出生于貴州安順。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時代的倫理問題和道德抉擇、現代科技革命與社會變革、科技戰略與政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與評價。
目次
引論: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定位
一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
二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的難題與展望
三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和內容
第一章 現代科學技術概觀
一、科學活動與科學共同體
二、現代科技結構與發展趨勢
三、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
四、弘揚科學精神
第二章 自然觀的變革
一、古代與中世紀自然觀
二、近代科學的興起與機械論自然觀
三、辯證自然觀的革命
四、當代科學突破與自然觀的新探索
第三章 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學
一、從人類中心轉向生態中心
二、科學萬能論與生態價值觀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與對策
四、對自然的道德關系與環境倫理學
第四章 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一、增長的極限與“發展”的危機
二、從經濟增長觀到可持續發展觀
三、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
四、中國資源、環境的嚴重挑戰
第五章 科技時代的倫理建構
第六章 科學發現與科學證明
第七章 科學認識的經驗基礎
第八章 科學認識的理論建構
第九章 數學方法與系統科學方法
第十章 技術和工程的概念基礎
第十一章 技術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二章 社會科學的哲學反思
第十三章 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變革
第十四章 科技運行的社會支撐
第十五章 科技與文化的整合
參考文獻
第1版后記
第2版后記
一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
二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的難題與展望
三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和內容
第一章 現代科學技術概觀
一、科學活動與科學共同體
二、現代科技結構與發展趨勢
三、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
四、弘揚科學精神
第二章 自然觀的變革
一、古代與中世紀自然觀
二、近代科學的興起與機械論自然觀
三、辯證自然觀的革命
四、當代科學突破與自然觀的新探索
第三章 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學
一、從人類中心轉向生態中心
二、科學萬能論與生態價值觀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與對策
四、對自然的道德關系與環境倫理學
第四章 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一、增長的極限與“發展”的危機
二、從經濟增長觀到可持續發展觀
三、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
四、中國資源、環境的嚴重挑戰
第五章 科技時代的倫理建構
第六章 科學發現與科學證明
第七章 科學認識的經驗基礎
第八章 科學認識的理論建構
第九章 數學方法與系統科學方法
第十章 技術和工程的概念基礎
第十一章 技術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二章 社會科學的哲學反思
第十三章 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變革
第十四章 科技運行的社會支撐
第十五章 科技與文化的整合
參考文獻
第1版后記
第2版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