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簡體書)
滿額折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二冊。現代湯用彤著。成于1938年。同年由商務印書館在長沙印行。1955年由中華書局再版,1962年重印。1983年中華書局將它改為橫排簡體的新版出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是一部敘述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的佛教史著作。關于它的撰述緣起,作者在書末的跋中有這樣的說明:“彤幼承庭訓,早覽乙部。先父雨三公教人,雖諄諄于立身行己之端,而啟發愚蒙,則常述前言往行以相告誡。彤稍長,寄心于玄遠之學,居恒愛讀內典。顧亦頗喜疏尋往古思想之脈絡,宗派之變遷。十余年來,教學南北,嘗以中國佛教史授學者。講義積年,匯成卷帙。自知于佛法默應體會,有志未逮,語文史地,所知甚少。故陳述膚淺,詳略失序,百無一當。惟今值國變(指抗戰爆發),戎馬生郊,乃以其一部勉付梓人。非謂考證之學可濟時艱,然敝帚自珍,愿以多年研究所得作一結束。惟冀他日國勢昌隆,海內義安,學者由讀此編,而于中國佛教史繼續述作。”簡而言之,此書乃是作者積十余年教學與研究的成果,而勒成的一部力作。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分為二十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為“第一分:漢代之佛教”,第六章至第二十章為“第二分:魏晉南北朝佛教”。上冊為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即“漢代之佛教”的全部和“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前部分;下冊為第十三章至第二十章,即“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后部分。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條理清晰,資料宏富,論述必據事實,故自問世以來,馳譽海內外,成為湯用彤全部著述中影響最為巨大的一部名著。凡是研究中國佛教史、佛教哲學史的人莫不視之為瑰寶。以致迄今為止,在積聚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料方面,還沒有別的著作能夠超越它。

作者簡介

湯用彤(1893年-1964年)字錫予,湖北黃梅人,生于甘肅通渭。 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湯用彤先生對中國佛教史的梳理,對魏晉玄學的開掘,為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的確立打通了難關,受到國內外漢學,佛學研究學者的普遍推崇,其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至今仍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書中許多論點被視為不刊之論。 先生自謂“幼承庭訓,早覽乙部”,其對佛教文化的鐘愛與故鄉濃厚的宗教氣息或不無關聯。 用彤先生父親湯霖,字雨三,為光緒十五年進士,平生致力于漢學,對用彤先生之影響很大。1908年就學于北京順天學堂,接受新式教育。1911年入清華學校,1917年畢業后留學美國,并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期間,由于才學出眾,與陳寅恪,吳宓并稱哈佛三杰。1922年回國,執教于國立東南大學(1927年后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1925年任系主任。1926年因東大學潮,轉任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1927年再回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至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自1934年起任系主任;1938年任北大參與合組的西南聯合大學哲學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1945年代理西南聯合大學文學院院長;1946年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1月被推選為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校長);1951年10月后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直至1964年病逝。 湯用彤先生對中國佛教史的梳理,對魏晉玄學的開掘為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的確立打通了難關,受到國內外漢學,佛學研究學者的普遍推崇,其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至今仍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書中許多論點被視為不刊之論。先生自謂“幼承庭訓,早覽乙部”,其對佛教文化的鐘愛與故鄉濃厚的宗教氣息或不無關聯。

目次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
《東方文化集成》總序
第一章 佛教入華諸傳說
 伯益知有佛
 周世佛法已來
 孔子與佛
 燕昭王
 古阿育王寺
 秦始皇與佛教
 東方朔
 張騫
 休屠王金人
 劉向敘列仙
第二章 永平求法傳說之考證
 永平求法之傳說
 求法傳說之考證
第三章 《四十二章經》考證
 《四十二章經》譯出傳說
 《四十二章經》出世甚早
 《四十二章經》譯本有二
 《四十二章經》之疊經改竄
 《四十二章經》之性質
第四章 漢代佛法之流布
 開辟西域與佛教
 伊存授經
 鬼神方術
 楚王英為浮屠齋戒祭祀
 桓帝并祭二氏
 《太平經》與化胡說
 安世高之譯經
 支婁迦讖之譯經
 笮融事佛
 牟子作《理惑論》
 漢代佛法地理上之分布
第五章 佛道
 精靈起滅
 省欲去奢
 禪法之流行
 仁慈好施
 佛陀祭祀
 漢世僧伽
 《太平經》與佛教
 漢晉講經與注經
 總結
第六章 佛教玄學之濫觴(三國)
 牟子《理惑論》
 三國佛教史實與傳說
 支謙
 康僧會
 養生成神
 神與道合
 朱士行之西行
第七章 兩晉際之名僧與名士
 《般若經》之流傳
 竺法護
 于法蘭與于道邃
 竺叔蘭與支孝龍
 帛法祖
 玄風之南渡
 篤道潛
 支遁
 東晉諸帝與佛法
 名士與佛學
第八章 釋道安
 高僧與名僧
 綜論魏晉佛法興盛之原因
 竺佛圖澄
 道安年歷
 道安居河北
 道安南行分張徒眾
 道安居襄陽
 經典之整理
 戒規之確立
 彌勒凈土之信仰
 道安在長安與譯經
 道安在佛學上之地位
第九章 釋道安時代之般若學
 本時代般若學之派別
 竺法雅之格義
 本無宗
 釋道安之性空宗義
 本無異宗
 支道林之即色義
 子法開之識含宗
 幻化宗
 支愍度之心無義
 緣會宗
 本末真俗與有無
 總結
第十章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
 鳩摩羅什之學歷
 羅什至涼州
 羅什在長安
什公之譯經
 佛陀跋多羅與羅什
 什公之著作
 羅什之學
 鳩摩羅什之弟子
 僧肇傳略
 僧肇之學
 義學之南趨
第十一章 釋慧遠
 釋慧遠之地位
 慧遠年歷
 慧遠早年
 慧遠東止廬山
 晉末朝廷之佛教
 《毗曇》學傳布之開始
 慧遠與羅什
 江東禪法之流行
 慧遠之學
 慧遠與彌陀凈土
 慧遠之念佛
 余論
第十二章 傳譯求法與南北朝之佛教
 傳來之道路
 西行求法之運動
 法顯之行程
 智嚴、寶云、法領、智猛、法勇
 南北朝之西行者
 河西之傳譯
 北涼曇無讖
 南朝之譯經
 北朝之譯經
 經典與翻譯
第十三章 佛教之南統
 宋初諸帝與佛法
 白黑論之爭
 形神因果之辯論
 世族與佛教
 謝靈運
 朝廷與佛教
 諸王與佛教
 齊競陵王
 夷夏之爭
 本末之爭
 范縝《神滅論》
 粱武帝
 郭祖深與茍濟之反佛
 陳代佛教
第十四章 佛教之北統
 涼州與黃龍
 釋玄高
 太武帝毀法
 曇曜復興佛法
 北魏諸帝與佛法
 北朝造像
 北魏寺僧數目
 北朝對于僧伽之限制
 東方佛法與經學
 關西佛法
 北朝之排佛者
 北朝佛道之爭
 周武帝世之法難
第十五章 南北朝釋教撰述
 注疏
 論著
 譯著撰集
 史地編著
 目錄
 偽書
第十六章 竺道生
 涅槃部經之翻譯
 涅槃大本之修改
 竺道生事跡
 竺道生之著作
 頓悟漸悟之爭
 竺道生在佛學上之地位
 慧遠、羅什與佛性義
 竺道生佛性義
 法身無色佛無凈土善不受報義
 一闡提有性與應有緣義
 頓漸分別之由來
 竺道生之頓悟義
 謝靈運述道生頓悟義
 慧觀漸悟義
 竺道生之門下
 刻虬與法京禪師
第十七章 南方涅槃佛性諸說
 南方涅槃佛性諸家
 釋法瑤
 釋寶亮
 粱武帝
 莊嚴開善
 本有始有
第十八章 南朝《成實論》之流行與般若三論之復興
 《成實論》之傳譯
 《成實論》師
 《成實論》之注疏
 般若三論之漸興
 般若三論與玄風
 周頤粱武與攝山僧
 《三宗論》
 三論之盛及與成實之爭
 興皇法朗及其門下
第十九章 北方之禪法凈土與戒律
 晉末宋初禪法之興盛
 宋初南方之禪法
 涼州禪法及玄高 
 禪窟與山居
 佛陀禪師
 略論北方禪法
 菩提達磨
 魏末至隋初北方禪之流行
 梁陳南方之禪法
 攝山與天臺
 北方禪法之影響
 凈土經典之傳譯
 曇鸞與阿彌陀凈土
 延壽益算之信仰
 五戒十善人天教門
 三階教之發生
 公與傅大士
 南方之《十誦律》
 菩薩戒之流行
 北方《四分律》之興
第二十章 北朝之佛學
 彭城之佛學
 北方涅槃之學
 北方四宗
 《毗曇》之翻譯
 《毗曇》之研究
 北方之成實師
 《十地經論》之傳譯
 相州北派學之傳布
 相州南派學之傳布
 真諦之年歷
 真諦弟子及《攝論》之北傳
 《華嚴》之流行

附錄:用彤先生有關“中國佛教史”的若干資料
增訂本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