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滿額折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中國文學講話(增訂二版)─三民叢刊3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85213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文學欣賞是現在忙碌生活中的一帖清涼劑,當一卷在手時,興廢交替的世事,悲歡離合的人情,便都奔赴眼底。而中國文學以其綿遠的發展,典籍浩如煙海,一般人實難以盡觀其美。為了要把五千年的中國文學菁華介紹給讀者,本書將中國文學概分為六大部:韻文、散文、駢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以這些體裁為基據,以紀事本末體為寫作的方式,不因王朝的興廢,支解文學發展的脈絡;如此,不但可使讀者一氣呵成,綜觀文學以往發展的全貌;且能對中國文學當前的處境,今後的走向,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作者簡介

 王更生

河南汝南人,1928年生。中華民國文學博士,考試院文官高等考試教育行政人員及格。曾任中小學教師、組長、主任;專科學校副教授、訓導主任、教務主任、校長。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兼任教授,世新大學中文系、所兼任教授,講授文心雕龍、韓非子、文章學、唐宋八大家文研究。著有《國文教學新論》、《晏子春秋研究》、《孫詒讓先生之生平及其學術》、《文心雕龍研究》、《文心雕龍導讀》、《文心雕龍讀本》、《文心雕龍新論》、《韓愈散文研讀》、《柳宗元散文研讀》、《歐陽脩散文研讀》、《蘇軾散文研讀》等五十多種。

 增訂版序

本書自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文藝節,交由三民書局印行迄今(九十七年四月),似水光陰,忽忽將屆二十個年頭。近得書局方面電告,以為:「字體和版材皆已老舊,為嘉惠讀者,希望能在短期內修訂完成,以應需要」云云。
 
回顧於初版自序時,言本書的編寫,蓋基於「三個理念」,並以「六大部門」為整體布局。現在趁著改版的機會,再將本書通讀一過後,決定除維持上述的基本原則不變外,經揣摩所得,發覺本書尚有以下幾個特點,想以獻曝的心情加以補述,並與讀者諸君分享。
 
其一,在體例方面:充分擺脫當前一般陳陳相因的政治框架,完全從體裁方面進行分類。使中國韻文、散文、駢文、小說、戲曲、文評等六大部門先後並峙,綱舉目張,極便讀者掌握重點。
 
其二,在敘述方面:於分章別節的論敘中,嚴格遵行以史實為經,時代為緯,務期經緯交織,系統明備。如此讀者既能觀瀾而索源,又可收執簡馭繁的效果。
 
其三,在行文方面:堅守雅俗共賞的筆法,於行文措辭時,要求言不甚深,義不甚隱,務期淺白流暢,乾淨俐落,絕不節外生枝,泛濫無歸。
 
其四,在運材方面:凡於詩、詞、曲、文、小說、戲曲、文評等之敘事說理,必須援例相證處,皆經考量當前讀者諸君的能力、需要和興趣。不僅折衷至當,且以膾炙人口者為準。
 
其五,在資料方面:中國文學的內涵富如山海,加以時空邈渺,作家紛紜,雖以取精用宏的態度,將數千年的文學史乘,充分濃縮於此一不滿二十萬言的《講話》中,但百密一疏的地方,信所難免。為此,在每一門類之末,或重要環節處,大多附列參考資料,既可補充正文之未備,兼能滿足讀者求知的欲望。
 
至於本書重修增訂的重點,在維持本書原貌,不大事更張的原則下,有可得而言者,約分、以下數項:一是對本書正文的誤缺、誤衍、誤倒、誤增部分的增、刪、補、改與乙正;二是對本書標點、稱謂欠妥的勘校;三是對本書內容的補充和段落錯置的調整;四是對正文重要環節處參考資料的增補;五是書末增列參考文獻舉要。除四、五兩項因文多辭煩,在此省略不予說明外,其他三項分別例證如下。
 
對本書正文訛誤的訂正:如原文脫漏,應加增補的:如第十三頁六行引〈江南可採蓮〉,依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二〈江南‧古辭〉,在「蓮葉何田田」句下,脫「魚戲蓮葉間」句,應增補。又原文有因形近致誤,應加改作的:如第二十七頁七行引唐玄宗的〈好時光〉:「天敬入鬢長」,句中「敬」字,乃「教」字形誤,當改作。再原文下字欠妥,應予改字的:如第二十七頁最後一行「修飾音」,此乃曲藝中的術語,應是「裝飾音」之訛,當據改。
 
對本書正文標點、稱謂欠妥的勘校:如原文因標點誤用,致文義扭曲的:如第三十頁十行「過著求生不得」下,「頓點」實為「逗點」之誤,應改標。又原文標點誤衍,致文義割裂不順的:如第六十五頁九行「但是他們的散文,藝術」,「散文」下衍「逗點」,應刪正。再原文為因應環境需要,而變換稱謂的:如第三十八頁七行「現在的國劇」,句中「國劇」改為「京戲」,即其例。
 
對本書正文內容的補充和段落錯置的調整:如第八十六頁一段三行文末,順沿上述文義,增益「(4)過渡期」一段文字,即其例。又原文顛倒,致內容受到影響,須加調整的:如第一五二頁第三段「唐代傳奇……有意為小說。」,應改移到第一五四頁最末,作「參考資料」用,即其例。
 
通觀中國文學發展的脈絡,在時代巨輪的推動下,經常因為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改弦易轍。大抵是先由思想的改變,影響到政體的改變;由政體的改變,影響到文體的改變;再由文體的改變,影響到作品的多采多姿。所以在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裡,作家們永遠生活在「窮」、「變」、「通」、「久」的時代思潮中;為文學的發榮滋長而融舊取新,筆耕墨耘。為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緬往察來,感懷身世,寫下永垂不朽的名篇;閃耀著時代的輝煌!
 
回想本書出版面世的經過:先是編著者為了響應當時政府復興中華文化的號召,遂本乎探本索源的理想,汲取先進各家的優點,運用精簡扼要的文字,選擇深具代表性的文學樣式,成此一部《中國文學講話》。然後又與門生故舊往還商量,後經漢聲電臺文藝橋的定期傳播,《國語日報‧少年版》的分期連載,最後又承三民書局慨允發行。當此修訂完成,再版可待之際,一方面對各方以往的協助衷心感戴,另一方面更以期待的心情,寄希望於讀者諸君的指教,是為序。
 
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九日臺北市寓所
 

自 序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在以往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其發展變化的瑰麗多姿,真乃千門萬戶,無比壯觀。我們不僅目不暇給,更希望能走進它的殿堂,以窺究竟。而坊間介紹中國文學的專門著作中,以中國文學史最具系統;但編者大多運用通史的筆法,以時代先後為序,循著歷代王朝的興滅繼絕,硬把中國一脈相承的各體文學奇葩,推上政治的砧板,支解得面目全非。且久已引起讀者的詬病,而思有所更張。
 
從文學發展的過程上觀察,中國各體文學的內涵雖然浩如煙海,但如果分支別派,撮其綱領,要不外韻文、散文、駢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等六大部門而已。六者之中,又以韻文伴隨著可歌可泣的人生百態,在中國文壇上出現最早;其次是散文,介乎韻散之間的為駢文;小說的起源雖為時已久,但真正成熟,卻在駢文之後;戲曲為綜合性藝術,鎔鑄詩詞、散文、賓白、舞蹈、雜技以及故事表演於一爐,其登上文學寶座,造成盛況空前的時間,更遲至宋元以後,所以算起來它還是小老弟;有作品就有鑑賞,有鑑賞就有批評,有批評就有理論,文學批評隨著理論而俱來,在中國文學活動中,始終扮演著推動、催化、刺激和生發的媒劑,幾千年來,它給中國文學增添了不少光彩。
 
居今經濟掛帥,科技優先的時刻,我們生活的時間和空間十分狹窄,早已不像前輩古人於飽食暖衣之餘,一杯香茗,半窗風月,胸羅萬卷,目送流雲,那樣優游終日的歲月了。所以我們要想把五千年中國文學菁華,介紹給廣大讀者,最理想的作法:首先,要體認文學為學術的一環,必須把文學放在整個學術的天秤上,才能見其真,能知其變,也才能讓讀者清楚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其次,要突破陳陳相因的政治格局,改採以文學體裁為基據,以紀事本末為寫作的方式,如此讀者才有一氣呵成,遊目騁懷之快。最後,要文字精確扼要,不廣徵博引,凡中等程度的知識分子,不分職業和性別,只要想了解中國文學的人,就能一卷在手,雅俗共賞。
 
本書的寫作,就是照著以上三個理念和六大部門,將中國五千年文學的變遷,架設在縱橫交錯的兩條主流上進行說明。縱向的活動是線,線代表時序和源流遷變的軌跡;橫向的活動是點,點代表作家、作品和文風的興廢。兩相交織,則中國五千年文學的全貌,便如以目視掌,清晰可辨了。
 
至於各部門的鋪陳,依內容多寡,區分為若干章。如韻文之部有九章,散文之部十一章,駢文之部九章,小說之部十六章,戲曲之部十二章,文學批評之部九章,共六部六十六章。每部開端第一章,例先介紹此一文體的名義、起源、流變,和以後各章敘述內容,安排重點,俾讀者藉此可以預先掌握各體行文的脈絡系統,然後再循序漸進,自可邁入佳境。有時因為資料太多,牽涉過廣,非一章可以結束時,則另外按照實際的需要,區分為二至三章,並在標題之下加注(一)(二)(三)的數序,以資醒目。
 
為了達成精確扼要的行文要求,每章字數,大多維持二千到二千四百之間,措詞淺白流暢,不拖泥帶水。如不得已,需要徵引成說時,也儘量配合上下文義的需求,作適度的濃縮或潤飾,甚或改寫。但在忠於原著的條件下,絕不牽強附會,使讀者對中國文學有正確的體認。
 
回憶本書初稿,自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九月起,到七十四年十月止,曾經以「中國文學探源」的名義,在臺北軍中(現改稱漢聲)廣播電臺文藝橋節目播出,當時是每週星期日上午八點十分開播,到九點為止,全長五十分鐘,由金鐘獎得主梅少文小姐主持。以後蒙《國語日報‧少年版》主編余玉英小姐堅邀,希望將以往在電臺播出的「中國文學探源」縮節改寫,移《國語日報‧少年版》分期刊出。於是就在民國七十四年十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仍以原來標題,先刊出韻文之部的第一章〈商周的詩歌總集:《詩經》〉,一直到七十八年十二月三日,才把全部文稿登載完畢,總計連續刊載了五年零兩個月。
 
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為我多年好友,承他熱誠相助,慨允出版。為了適應一般讀者的要求,又將本書原名「中國文學探源」改為今名「中國文學講話」,並正式鑄版問世。
 
在本書即將發行面世的前夕,我以十分誠摯的心情,向軍中廣播電臺負責人,文藝橋節目主持人梅少文小姐,《國語日報‧少年版》主編余玉英小姐,以及助我聚材繕稿,甘苦共嘗的學生們,尤其是內子祁素珍女士,在以往漫長的歲月裡,給我不斷地鼓勵和支持。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萬分的感謝,並致上由衷的敬禮。
 
最後,筆者深感中國文學博大精深,其門類之多,文體之富,作家若林,著述如雨;再加上時代思潮的衝激,支條流派的錯雜,中外文化的交流,內憂外患的叢脞。想在這樣一個變動劇烈,問題複雜的舞臺上,找出一些代表和典型,以及足以反映文壇脈動的作家、作品,與文學風貌,又談何容易!再加上個人的天賦、學養和取材、運辭上的局限,相信不愜人意的地方一定很多,請讀者諸君多多指教。
 
民國七十九年文藝節序於臺灣臺北退思齋

目次

增訂版序
自 序

韻文之部
商周的詩歌總集:《詩經》
興楚盛漢的辭賦
兩漢以後的樂府詩
古詩的流變與特色
唐代的近體詩(一)
唐代的近體詩(二)
兩宋的詞(一)
兩宋的詞(二)
元代的曲

散文之部
經典的散文
先秦諸子的散文
史傳散文
兩漢的散文(一)
兩漢的散文(二)
魏晉南北朝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一)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二)
元明的散文
清代的散文
民國以來的散文

駢文之部
先秦的駢文
兩漢三國的駢文
魏晉六朝的駢文(一)
魏晉六朝的駢文(二)
隋唐的駢文
兩宋的四六文
元明的駢文
清代的駢文
民國以來的駢文

小說之部
先秦的小說
兩漢的小說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一)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二)
唐代的小說(一)
唐代的小說(二)
兩宋的小說(一)
兩宋的小說(二)
元代的小說
明代的小說(一)
明代的小說(二)
明代的小說(三)
清代的小說(一)
清代的小說(二)
清代的小說(三)
民國以來的新小說

戲曲之部
周秦的戲曲
漢魏南北朝的戲曲
隋唐五代的戲曲
兩宋的戲曲(一)
兩宋的戲曲(二)
元代的戲曲(一)
元代的戲曲(二)
明代的戲曲(一)
明代的戲曲(二)
清代的戲曲(一)
清代的戲曲(二)
民國以來的戲曲

文學批評之部
先秦的文學批評
兩漢的文學批評
魏晉六朝的文學批評
隋唐五代的文學批評
兩宋的文學批評
金元的文學批評
明代的文學批評
清代的文學批評
民國以來的文學批評

參考文獻舉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21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