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為了使專業學術著作不只是「藏諸名山」,而能為一般讀者大眾所親近,作者於晚年發一誓願,自願擔負此一費力勞心的工作,本書即是一部「還願」之作,收錄作者2001年至今的短文與專論,內容包含史學論述、時事評論、生活雜感,以及演講記錄。同時,這也是作者政論文章的封筆之作。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作者視野所關注的角度更加擴大,字裡行間均流露出對臺灣、乃至世界的關懷與重視,並期許一個和諧共生的社會秩序,以及人們心靈境界的提升。
作者簡介
許倬雲
★★★2020年榮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終身成就獎」
193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杜克大學、夏威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研究領域主要為社會經濟史與文化史,畢生以史學研究及教育為職志,除專精學術研究之外,亦致力於將歷史推廣至普羅大眾,對時事與國際情勢更有所關懷,曾多次在報章雜誌撰文,針砭剖析。
序
本書是三民書局編輯拙著的第四部分,收集了過去二、三年來的諸種文字,其中有報刊的評論,也有講演的紀錄。整體言之,諸文大致都涉及社會關心的課題,文體也偏於平淡,──這是由於我近年來自己立下的願心。
我已入老年,幾十年來在學術界工作,總覺得在學術研究與日常知識之間,存在不小落差。有些研究成果,在五、六年,甚至一、二十年後,或有可能相當簡單的被納入教科書。大部分學者終身鑽研的成果,竟可能永遠不為常人所知,而他們力求糾正的錯誤知識,卻以訛傳訛,長久流傳於「常識」之中!為此,我在六十歲以後,即許下一願:名山事業的學術專著,有無數學者投身其中,我自己願意盡其棉薄,將學術專著的成果傳達於一般讀者。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嚴肅的專家學者可能不願意如此做,通俗的作者卻又未必能有涉獵專業的機緣。於是,一個老年的專業研究者,不在乎學術地位了,反而具備擔起這一任務的條件了。我在2006年出版的《萬古江河》一書,即是為此而撰寫的「還願」。本書所收的雜文,其實也同樣是「還願」的作品。
在《萬古江河》一書中,我借長江大河為喻,追述中國文化成長的過程,也指向世界各文化體系終於將匯合為人類共同擁有,共同發展的全球文明。海納百川,遂能成其大。今天,全球化經濟、資訊革命,及科技知識急劇發展已形塑了明天的世界。於是,我們活在今天正如站立江口,身後是源遠流長的巨流,挾千萬年文化蓄積的能量,奔騰而至,其挾帶的積澱,入海數十里,還是一片濁黃。抬頭前瞻,萬頃波濤,起伏呼吸,遠到天水相接處,無非茫茫海洋!海潮大起時,江海相拒相迎,洶湧澎湃,一浪高於一浪,排牆上溯,又急劇東瀉。
我們身處今日,目睹巨變正在進行:在人類歷史上將有一個全新的文化世界出現。一方面原有各文化系統均將終止其各自發展的軌跡;另一方面,凡此文化系統勢將融合為一。在此人類戲劇落幕換景之際,我們不知下一場繼續演出時,將是人類更進一步的喜劇?抑是走向毀滅的悲劇?
為此,本書各節,幾乎或多或少,都透露又是興奮、又是惶恐與迷惘的複雜心情。我衷心盼望,在將來的新世界中,人類共同價值的前提,是肯定「人」「存在」的根本意義,是肯定和諧與共生的社會秩序,是植基於新科技知識上的人類心靈境界不斷提升,而不是沉淪於貪欲與愚昧。
回顧人類的文化之旅,從人類有了農耕開始,人類已有了將近一萬年的流程,這一歷史長河,曾經不斷擴大,也不斷改變,累積了不少智慧,並且以此撐持無數生命的成長,也使個別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都具有意義。歷史長河終於匯入大海。那些累積的經驗,是否在大江出海後,竟也消失?抑是在巨漫大洋中,轉化為新的價值觀念,及與此相應的人生意義?我衷心祈求,我們已發展了數千年的文化,不是從此禮壞樂崩,而是又綻現一番魚躍鳶飛的美麗新世界。下一場的人類戲劇,不能聽天由命,任其自然產生,因為不予努力,終將沒有收成。我們戮力同心,共同著手締造新文明,才可能有一個值得生活的未來。
長江口,江流浩蕩,江口之外,海水汪洋無際。許多攔江沙,一道又一道,還是擋不住江流東瀉,海潮西上,江波與海濤相拒相迎,激起層層巨浪。這是一個混亂的一刻,也是另一境界正在形成的俄頃。春潮滿江海,白浪激天際,江聲浩浩,海波滔滔,這是觀潮的好季節。
目次
自古霸業終成空
歷史的多種定義
古代的中原是怎樣形成的?
古代中原的多種文化
中國概念與其經濟介面
生命意義與終極關懷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六十年的回顧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自序
二十世紀中葉前臺灣百年的變化
現代文明的困境
人類新文明的明夷之際
人文學科的反思
君權與相權
戰前與戰時社會的比較
天道與人心之間
劉邦與朱元璋——兩種創業的風格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史料意義舉隅
中國現代學術科目的發展
門外漢讀全先生的研究
余英時的歷史世界
亞細亞的四大部洲
中國中原與其鄰近地區史前時期的居住與食物資源
中國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
評《大國崛起》
時論:
教育諫書二則——拚經濟 莫忘「樹人」
也談教改
歷史教學平議
高中歷史課綱整擬芻議
多元外交、NGO與日內瓦
美國與伊拉克的戰爭危機
應知高處不勝寒
農民自主與農業振興
拋下舊毛病,迎來新希望
要暸望未來 不要回溯既往
從對伊戰爭論美民主政治的缺失
輕生、抗爭,與社會失序
社區、社會與群眾信任
今日種種苦惱的源頭——七‧七
弱者的呼聲
請擬出持續生存與生活的具體可行政策
再論公投與政府制度
大選諍議
回到政策辯論吧!
等待春燕帶來和解
以協商代替對抗
建構堅實的民間社會
莫傷大樹根,樹倒巢傾覆
從美國大選看總統制
從歐盟談共同體的主體性
千金市義
誠信、和平、公義
我對史學爭議的看法
選舉民意代表的基本面
新年兩岸新形勢
以「和」「信」處理新形勢
文化失序與自殺問題
生命的意義與人生價值
人對於自然的倫理——愛惜資源
寬容與真誠——林義雄的終身信念
下場時的背影
日本的興衰——1895〜1945〜2005
移去國際暸解的魔障
在軍購與民心之間的抉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為科技文明添入人文關懷
單一議題的政治
高教諫書
感論:
人生價值的探討(一)——人類追尋人生意義的經驗
人生價值的探討(二)——中國文化中人生價值的探索
人生價值的探討(三)——目前我們要追求的人生意義
臺灣的中國概念與國際概念
情理相通的通識教育
觀劇散記
人文學科的任務
《從歷史看管理》序——學科之間的挹注互動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序——但願不是集體精神崩潰的前夕
改善三農問題的一些想法
《法治理想國》序
《從歷史看組織》新版代序——論另一類組織形態
迷航的臺灣民主政治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再版新序──劫難七印出現了
《從歷史看時代轉移》新版序
讀《桃花扇》崑劇感言
《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中文版自序
俞平伯先生墨跡序
祖德宗風──無錫許氏既翕堂家族略述
對於 Peter Zarrow教授《萬古江河》書評的回應
講論:
文化間的互動(一)——中國古代文化圈之間的融合
文化間的互動(二)——社會與階層間的文化互動
文化間的互動(三)——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相遇
從世界歷史看中國歷史
「新世紀的考古學」學術討論會主持人報告
第三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學術研討會總評
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
多樣的現代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