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人們開始使用數位相機,也就是拋棄了底片、暗房等主導傳統攝影的銀鹽系統。這時候其實有一個巨大的認識論斷裂在背後產生。對本書作者來說,傳統相機的光學暗房腹腔被取消,數位相機作得輕薄短小,這過程如同失去子宮,如同聖母瑪麗亞般的無孕生子;但弔詭地是,生產過程從我們眼前消失,竟然反而是讓圖像的神聖性消逝。
在這個轉換變遷的時刻,四週滿佈銀鹽的焦慮。作者要轉身面對這些焦慮,追溯影像在台灣歷史中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更要深究銀鹽系統的深度意涵。因為,雖然銀鹽系統支配了攝影歷史近百年,但幾乎沒有任何一本攝影史,專門討論底片的關鍵意義。底片一直都頂多是屬於攝影科技史的細節,無法對影像思維或攝影美學有任何影響。
作者這幾年的努力便是挖出這些攝影的深度面向。不單是純粹符號學的解讀,而是將攝影機具、底片發展與歷史、政治與經濟放在一起討論,除了找出底片造成的認識論斷裂,更利用豐富精彩的台灣攝影資料,將之擴展成台灣主體的全面問題。
於是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民政廳長楊肇嘉當年登新高山(今玉山)的攝影相片、相簿,以及他使用的各種高級攝影相機,也能看到美麗島事件期間,藏匿在X光片盤中的各式珍貴底片。從這些細節的分析,讓我們一睹曾未見過的台灣歷史面貌。
本書作者曾在阮義忠先生訪談所著的《攝影美學七問》負責其中「五問」的回答者,訪談內容對海內外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不但讓該書持續再版,也在中國大陸發行,引起熱烈迴響。在其上一本著作《憂鬱文件》中關於《明室》一書的深度書評,也成為理解羅蘭‧巴特的經典文獻。
本書集結作者近十年出版的攝影評論,延續跨越美學、社會史的書寫風格,為台灣讀者帶來最震撼的影像思考。
名人/編輯推薦
2009.02.22中國時報書評──陳懷恩(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
讀一本書,通常從封面開始。拿到新書時,正好從穿堂走進陽光裡,《銀鹽熱》封面黝暗如底片般的圖像,倏地在光熱下變成清晰影像。這種曝光和顯像同時發生的感覺,像拍立得。還有別的玩法,我的孩子們聽說來了好東西,搶過來把熱呼呼的小手心按壓在圖片上,留下清晰的掌紋和被體溫顯現的區域影像。慚愧的是,此刻我想到的卻是15年前在檳榔攤買的打火機和上頭的貼圖,那些覆蓋在豐碩裸女身上的黑色比基尼,乍看粗劣搞笑,卻會在煙霧的熱力下逐漸透明褪去。原來觀看的知識、感覺、情慾和記憶,都和熱度有關。
這是作書人的巧思,也是論述策略之一吧?用可逆式感溫變色油墨模擬攝影影像的顯現,說明影像的出現是一種熱。提醒我們能被體察到的影像,只跟自己投身的熱度關聯,這些影像總以區域的、片面的方式顯現,還不期然地喚醒一些早已沉入忘川中的生命與情慾記憶。
陳傳興教授的後現代語言自有其魅力,這本書不厚,議題卻極豐富。他以對位書寫方式,譜寫攝影中由見證與檔案的離合所構成的賦格。首篇〈台灣熱〉展開殖民與觀看權力的書寫;其次收入〈登新高山紀念片──由楊肇嘉新高山之旅說起〉和〈見證與檔案──試論美麗島事件之影像紀錄〉這兩篇台灣迄今最紮實而細膩的視覺文化論述,再以〈銀鹽的焦慮〉作結。
本書所創建的「銀鹽熱」一詞,指的是攝影的檔案熱,與觀看暴力同在的視覺霸權熱疾,常見患者為殖民者和政權控制者,流行全球約100年。然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無性生殖的數位影像機械取代母性孕育的機械影像複製,因此銀鹽熱看來已由蛛網蔓生的數位影像所取代。
陳傳興一向關切台灣攝影史的論述方式,此書提出:相對於西方漫長的個體式影像美學搏鬥,攝影台灣一方面壓縮了銀鹽機械的觀看歷史發展過程,一方面又以悲愴、蕭散的方式拒絕和抵抗殖民者的視覺宰制。眾說此是悲情,對他來說,這毋寧是一種相當特殊的美學解構過程。更有甚之,攝影台灣中各種具備美學深度的否定和對抗,都是由flneur──漫遊者和業餘者所完成的。陳傳興從複雜而龐大的楊肇嘉私人影像收藏中深掘這種對抗關係,更以鉅細靡遺的方式描述本職是X光攝影師的業餘攝影者,如何在美麗島事件中不自知的開創了政治攝影的新類型,又如何以零度攝影為起點,顯現出見證者對影像複製的抗拒。
《銀鹽熱》在書腰上標舉出一個宏偉書寫企圖:我們已遠離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在班雅明那裡,機械複製時代表示藝術靈光的消逝;在數位影像時代,消逝的甚且是人的本身!看來,這才真是悲情。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