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優惠價
:87 折 167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張居正講解四書》(原名《四書直解》)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連同翰林院講官等人專門寫給當時的小萬歷皇帝朱翊鈞(明神宗)一人讀的。該書曾在明朝年間得到刻印,根據記載,「1651年張居正所注《四書》再次付梓,題《張閣老直解》。吳偉業在為這部書所作的序中談到張居正給孩提時的萬歷皇帝當老師時,充滿羨慕之情。」(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明崇禎四年進士,官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人清順治時,官國子監祭酒,以母喪告假歸里。)
康熙年間,內閣學士徐乾學(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昆山(今屬江蘇)人。康熙九年進士,官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又將此書翻刻。該刻本至今在民間依舊有流傳,可見該書當時影響之大。徐乾學評道:「蓋朱注以翼四書,直解有所以翼注。」
康熙帝在讀此書後如此說道:「朕閱張居正尚書四書直解,義俱精實,無泛設之詞,可為法也。」
康熙年間,內閣學士徐乾學(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昆山(今屬江蘇)人。康熙九年進士,官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又將此書翻刻。該刻本至今在民間依舊有流傳,可見該書當時影響之大。徐乾學評道:「蓋朱注以翼四書,直解有所以翼注。」
康熙帝在讀此書後如此說道:「朕閱張居正尚書四書直解,義俱精實,無泛設之詞,可為法也。」
作者簡介
張居正,漢族,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謚號「文忠」,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內閣首輔,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張居正5歲入學,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廣巡撫顧轔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16歲中了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中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并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歷初年,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前後主政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歷十年(1582年)卒,贈上桂國,謚文忠。死後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抄其家;至天啟時方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等。
目次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日第二十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日第二十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