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數字媒體藝術史(附光碟)(簡體書)
滿額折

數字媒體藝術史(附光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數字媒體藝術概論》的姊妹篇,是一本通過全新視角論述當代數字媒體藝術發展史的教材,也是一本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當代數字媒體藝術發展規律的學術性和普及性讀物。本書從媒體發展史、美學、科學史和現代藝術史等宏觀角度,對數字媒體藝術的起源和演化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總結,并著重分析了現代美學、大眾文化和西方后現代主義藝術對數字藝術發展的影響。本書通過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數字媒體藝術和新媒體藝術的來龍去脈和發展現狀,有助于人們加深對數字藝術、數字媒體和信息設計本質的了解。全書共分5章,分別是:媒體發展史與數字媒體基礎、數字媒體藝術本體論、數字媒體藝術美學論、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歷史和數字媒體藝術發展歷史。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數字媒體藝術概論”、“數字媒體藝術史”、“多媒體藝術設計概論”和“數字藝術導論”等數字媒體藝術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的教材,適合于藝術、設計、動畫、媒體和廣告等專業的本專科生或研究生學習,也可以作為數字媒體藝術愛好者的自學用書。本書附配套的DVD多媒體教學光盤一張,其內容包括:(1)20世紀早期媒體科技史的多媒體教學課件;(2)20世紀90年代經典CG電影的數字特效剪輯資料;(3)數字媒體藝術教學電子課件和相關圖像資料等。該DVD光盤內容豐富,資料實用,可作為讀者自學或相關專業教學參考。

目次

第1章 媒體發展史與數字媒體基礎
1.1 人類傳播歷史和傳播媒介演化
1.1.1 身體語言和原始視覺符號傳播階段
1.1.2 口語傳播階段
1.1.3 手抄文字和圖像符號傳播階段
1.1.4 印刷媒介傳播階段
1.1.5 電子媒介傳播階段
1.1.6 數字化媒體傳播階段
1.2 媒介理論研究與數字媒體
1.2.1 拉斯韋爾的5W模式和香農-韋弗模式
1.2.2 奧斯古德-施拉姆循環模式
1.2.3 英尼斯-麥克盧漢的媒介研究
1.2.4 梅羅維茨和利文森的媒介研究
1.3 尼葛洛龐帝、馬諾維奇論數字媒體
1.4 數字媒體的概念和表現形態
1.4.1 媒介、媒體和大眾傳媒
1.4.2 數字媒體的含義及表現形態
1.4.3 數字媒體的基本特征
1.4.4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
1.5 媒體發展歷程大事記
小結
思考題
第2章 數字媒體藝術本體論
2.1 數字媒體藝術=媒體+科技+藝術
2.2 數字媒體藝術的雙重屬性——藝術與服務
2.3 數字媒體的表現形式——動態、靜態與交互
2.4 數字媒體藝術的多層次結構
2.5 數字媒體的科學觀和藝術觀
2.6 數字媒體藝術的傳播與媒介
2.7 數字媒體教育——工學與藝術的統一
2.8 數字媒體藝術的核心特征
2.8.1 作品的參與性或互動性
2.8.2 可復制性和可編輯性
2.8.3 媒體集成性和綜合性
2.8.4 數字媒體的商業娛樂性
2.8.5 數字媒體與后現代主義藝術
2.8.6 網絡傳播性、沉浸性和虛擬性
小結
思考題
第3章 數字媒體藝術美學論
3.1 從柏拉圖到海德格爾:走向生活的美學之路
3.1.1 20世紀西方美學的變遷
3.1.2 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杜威的美學啟示
3.2 藝術和媒介:本雅明與麥克盧漢的洞見之明
3.3 博伊斯的時代宣言:沒有人不是藝術家
3.4 卡爾·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想
3.5 托夫勒和尼葛洛龐帝:信息和數字時代的預言
3.6 通俗美學、大眾文化和數字媒體
3.7 20世紀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之路
3.7.1 機器的美學:未來主義藝術
3.7.2 生活即藝術:杜尚與達達主義
3.7.3 生活的回歸:約翰·凱奇與激浪藝術
3.7.4 安迪·沃霍爾和大眾流行文化
3.7.5 波普藝術、拼貼藝術與通俗文化
3.7.6 科技與幻覺:光效應藝術和動力藝術
3.8 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和表現
3.8.1 波普藝術美學與數字媒體藝術
3.8.2 數字媒體藝術的“多樣性”表現形態
3.8.3 數字媒體藝術美學研究的現實意義
小結
思考題
第4章 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歷史
4.1 數學、科學與藝術的對立統一
4.1.1 科學和藝術的共同基礎:創造性和真理性
4.1.2 智者的足跡:科學與藝術的共同體驗
4.1.3 簡潔和邏輯嚴密性:科學理論的美學
4.1.4 左腦和右腦:抽象和形象思維的對立統一
4.1.5 數學與美術:斐波納契數列和黃金分割比
4.1.6 美術中的科學:比例、透視、解剖和光影
4.1.7 分形幾何學:從數學到大自然美學的統一
4.2 科學、藝術與技術的楷模:達·芬奇的啟示
4.2.1 達·芬奇:科學和藝術的典范
4.2.2 達·芬奇藝術精神對新媒體設計師的啟示
4.2.3 左腦畫家埃舍爾的拓撲學藝術
4.2.4 數字信息化時代:科學和藝術的殊途同歸
4.3 攝影和圖片:大眾媒介藝術的開端
4.3.1 攝影術的誕生:一個科技與媒介的奇跡
4.3.2 攝影術與繪畫的興衰
4.3.3 剪輯、合成與拼貼——攝影藝術語言的探索
4.3.4 達達派攝影和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
4.3.5 尤斯曼攝影作品中的“合成美學”
4.3.6 朗靜山、陳復禮和單雄威的“集錦攝影”
4.3.7 數字攝影和PS美學:從現實到荒誕之路
4.4 動畫和電影:大眾娛樂的藝術與技術
4.4.1 電影和動畫的誕生歷史追溯
4.4.2 數字合成技術改變電影美學
4.4.3 數字流媒體和新型觀影模式
4.4.4 先鋒電影、后現代電影與數字科技
4.5 網絡藝術面面觀:新媒體和藝術大眾化
4.5.1 網絡新媒體和藝術信息庫
4.5.2 “共享、自由、平等、開放”的網絡藝術
4.5.3 新媒體網絡藝術特征面面觀
小結
思考題
第5章 數字媒體藝術發展史
5.1 20世紀60年代科技藝術的萌芽
5.2 EAT和大阪世博會:科技藝術的頂峰
5.3 激光和全息藝術
5.4 白南準和錄像藝術發展溯源
5.5 大眾文化與后現代藝術的崛起
5.6 計算機與藝術聯姻的歷史
5.6.1 20世紀60年代:數字藝術的啟蒙時期
5.6.2 20世紀70年代:數字藝術的探索時期
5.6.3 20世紀80年代:數字藝術的普及和興旺時期
5.6.4 20世紀90年代:數字媒體藝術的深入發展時期
5.7 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藝術的搖籃曲
5.7.1 “旋風”計算機與蘇澤蘭的“畫板”
5.7.2 猶他大學——早期計算機圖形學研究的搖籃
5.7.3 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藝術家及其經典作品
5.8 20世紀70年代:數字藝術的成長之路
5.8.1 計算機圖形技術的里程碑
5.8.2 大學實驗室與CG前沿的基礎理論研究
5.8.3 著名的CG電影特效商業公司
5.8.4 數字藝術家及經典作品
5.9 20世紀80年代:星火燎原的10年輝煌
5.9.1 CG電影特效的大本營:PDI和工業光魔(ILM)公司
5.9.2 后起之秀——皮克斯和藍天工作室
5.9.3 Adobe公司與數字桌面出版系統的誕生
5.9.4 數字藝術家及經典作品
5.10 20世紀90年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大眾盛宴
5.10.1 好萊塢10年數字電影編年史:從《終結者2》到《恐龍》的歷程
5.10.2 數字媒體藝術的普及與融合
5.10.3 數字藝術家及經典作品
5.11 21 世紀初的CG動畫
5.12 回顧和展望:多元化的數字媒體藝術
5.12.1 數字藝術發展回顧:三級跳躍成就夢想
5.12.2 數字媒體藝術發展展望:多元化的藝術創新
5.13 中國數字媒體藝術的起步和發展
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參考網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