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建築結構設計誤區與禁忌實例(簡體書)
滿額折

建築結構設計誤區與禁忌實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筆者針對目前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失誤,展開闡述了錯誤“主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正解”,分七章著力講述了各類混凝土結構,鋼結構與加固改造設計中的失誤與“禁忌”,通過類比與工程實例,深入淺出,力求把復雜的概念設計說深講透。
除此之外,筆者在各章節中,還提供了結構師需要掌握的不同于規范的簡化手算法,和需要記憶的一些經驗數據與其內在規律,以及記憶這些數據的竅門。
本書適用于有豐富或一定工程經驗的結構設計師與剛跨進設計院的年輕結構設計人員以及一些在讀的學生使用。

作者簡介

劉錚 高級工程師,工學碩士,于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從事結構設計工作,曾經擔任全國人民政協加固改建及新建工程(張弦梁和植筋加固),北京大學五道口經濟適用房(框支轉換高層),北京望京A區高層剪力墻住宅,北京經開科技園帶有連體的高層(連體結構的大跨度鋼連橋與連橋的板式橡膠滑動支座),錦州寶地曼哈頓大跨度鋼結構體育館,援建阿富汗醫院醫技樓與門診、病房樓,遠洋新干線高層剪力墻商業及住宅改造,北京印刷學院改擴建鋼結構部分(門式剛架),中科院微電子研究生宿舍多層住宅,青島市委黨校健身中心加層改造(含全部鋼網架)。朗琴園一二期6棟25~28層高層剪力墻住宅、首都大學生體育館改擴建一奧運設計項目等工程的結構負責人和結構設計人,其中朗琴園一二期工程曾獲北京市優秀設計獎。獨立編著圖書《跨進設計院一建筑結構設計快速入門與提高》,曾在建筑結構、施工技術,工業建筑、鋼結構等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SRC鋼骨混凝土框支結構設計及構造》獲北京市科枝進步獎,《多跨連續墻梁中托梁的內力回歸公式》獲省級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目次

前言
第1章 地基與基礎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1.1 未達到持力層的很薄的軟土,不必要作地基處理
1.2 CFG樁復合地基設計中忽視了基礎本身必須具備足夠剛度的要求
1.3 大直徑人工挖孔樁的樁距生搬硬套摩擦樁3d(d為樁徑)的要求,造成布樁困難
1.4 大直徑人工挖孔樁與墩基的界定不清,圖紙中說明籠統
1.5 大直徑人工挖孔樁不應要求作壓樁試驗
1.6 高低標高承臺問的地梁采用平法表達不清,應補畫大樣
1.7 樁身配筋率不宜都采用規范中的較大值,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1.8 樁身忽視箍筋加密區
1.9 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設計過高與鋼筋保護層取值錯誤
1.10 何時該考慮樁水平承載力概念不清
1.11 “望文生義”,對“高樁承臺”與“低樁承臺”的區別概念不清
1.12 設計一柱一樁的大直徑人工挖孔樁時承臺寬度不宜生搬規范中的2倍樁徑的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1.13 機械理解規范中“同一結構單元不宜采用不同基礎形式”的規定
1.14 設計人概念不清,不考慮實際情況,對樁端進人持力層的深度要求過嚴
1.15 設計人對承臺間連系梁的作用概念不清,連系梁尺寸設計過小
1.16 對樁端高差問題何時控制概念不清
1.17 承臺最小配筋率不宜按0.15%構造
1.18 混凝土懸臂墻與筏板連接處計算模型不匹配,筏板配筋和板厚均不足
1.19 設計人概念不清,不會區別和正確采用樁的“單樁承載力設計值尺”,“單樁極限承載力彤”,“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單樁容許承載力心”
1.20 剪力墻局部間距很近時,筏板基礎不必設置明梁甚至暗梁來劃分不規則板塊
1.21 基礎底板在坑邊處,基礎底板鋼筋構造不當
1.22 基礎底板變標高處形成的梁,梁高實為標高差+基礎底板厚產生的確定數值,設計不應不用足該截面
1.23 不必要的厚筏板的中層溫度鋼筋
1.24 基礎梁側腰筋不必機械執行混凝土規范中的0.1%的要求
1.25 筏板基礎的梁、板不必要驗算其裂縫寬度
1.26 筏板基礎的雙向底板厚度,無需驗算受剪承載力
1.27 單獨柱基之間的拉梁設置部位不當和推薦部位
1.28 拉梁箍筋等構造不當,不掌握拉梁的簡化近似算法
1.29 基礎梁內鋼筋錨固的構造不當
1.30 基礎設計中鋼筋和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高低不當
1.31 結構設計(特別是基礎設計時)何時用荷載設計值,何時用標準值
1.32 混淆《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與北京地區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的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起點
1.33 不掌握單獨柱基高度以及底板配筋的經驗確定方法
1.34 不掌握單獨柱基底板配筋的簡化算法
1.35 當單獨柱基根部底板很厚時,仍機械執行最小配筋率控制設計
1.36 不掌握筏基基礎梁的經驗高度和配筋以及基礎底板的經驗厚度
1.37 不掌握筏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1.38 不掌握梁板式筏板基礎中地梁的簡化算法
1.39 傳力體系不明,墻下條形基礎的基礎底板中設計暗地梁的錯誤構造
1.40 不掌握墻下條基各部位尺寸的經驗確定和基礎底板根部厚度的手算確定方法
1.41 不掌握柱間條基各部位尺寸的簡化手算確定方法
1.42 不掌握混凝土墻——柱下混合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1.43 混淆幾個地下水位的用法
1.44 不掌握地下室窗井外墻塑性設計的兩種簡化計算方法
1.45 高層建筑的基礎應優先選擇筏基,而非箱基
第2章 混凝土結構板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2.1 支座兩側板上鐵長度不平衡的設計錯誤
2.2 樓層大板丟失溫度上鐵
2.3 重要板(如嵌固點處板)板厚不夠,且未有拉通鋼筋
2.4 L形、T形板陰角丟放射筋
2.5 挑板陽角丟放射筋
2.6 板配筋不滿足最小配筋率的“雙控”要求
2.7 挑板下鐵配筋過小
2.8 挑板后的鄰板板厚過薄
2.9 挑板的最大懸挑尺寸,機械記憶為1.5m
2.10 與高女兒墻相鄰的屋面板板厚未加厚
2.11 角窗處的樓板厚度過薄
2.12 不掌握板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方法
2.13 板設計只認可彈性計算方法,因擔心開裂排斥塑性計算方法
2.14 不掌握單向板配筋的簡化算法
2.15 不掌握樓梯梯板配筋的簡化算法及經驗配筋
2.16 不掌握雙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方法和不需設次梁最大板塊經驗尺寸
2.17 不掌握異形雙向板等效為規則雙向板的經驗方法
2.18 不掌握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及其經驗配筋
2.19 外走廊、挑檐、女兒墻等外露構件忽視應設置伸縮縫
2.20 衛生間降板處的不合理處理
第3章 混凝土結構梁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3.1 梁主筋配筋率過大,施工難以振搗與澆筑
3.2 梁主筋配筋忽視新規范中下鐵與上鐵面積的最小比值的延性要求
3.3 忽略了梁端縱筋配筋率很大時,箍筋直徑要增大的規定
3.4 梁主筋忽視新規范中限制最大直徑的條款
3.5 不掌握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箍筋間距構造不當
3.6 不掌握梁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方法
3.7 確定梁截面尺寸的誤解
3.8 結構大降板且位置不在柱軸線上,主梁不宜用局部下沉的折梁來處理
3.9 不掌握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梁彎矩的簡化手算法
3.10 不掌握單跨梁和多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3.11 與室外樓梯半層高處的挑梁的相鄰樓面未設置次梁
3.12主次梁相交處吊筋的設計應盡量取消,補償以局部箍筋加密
3.13 有集中力作用于梁上并非一律要局部箍筋加密或加吊筋
3.14 梁箍筋重疊過多
3.15 不區分情況,一律排斥樓層梁支撐于連梁上的做法
第4章 混凝土結構柱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4.1 不掌握柱的縱筋經驗配筋率
4.2 特殊柱箍筋過小,忽視新規范中的對應要求
4.3 不掌握柱截面尺寸的簡化手算方法
4.4 柱軸壓比不滿足時首先增大混凝土強度等級的錯誤做法
4.5 鋼骨混凝土柱設計中輕視箍筋的作用,不注意主筋的構造
4.6 柱箍筋重疊過多
第5章 鋼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5.1 輕鋼雨篷中鋼吊桿不驗算風吸力,造成截面設計過小
5.2 不掌握鋼柱與鋼梁“鉸接”與“剛接”的區別
5.3 柱與梁鉸接時誤用多列螺栓連接
5.4 連體結構(鋼連橋)“偽滑動支座”的錯誤做法和正解
5.5 不了解《荷載規范》與《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程》的風荷載體型系數哪個安全
5.6 不了解《門架規程》的基本風壓為何要乘1.05的系數
5.7 不了解《門架規程》中拉結檁條的拉條如何正確布置
第6章 加固改造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6.1 不區分情況,加固設計中一律采用粘鋼
6.2 原砌體結構承重墻后開門洞,采用粘鋼的錯誤方法
6.3 頭腦中沒有“多與原結構拉結”、對原結構“多保留少破壞”的設計概念和原則
第7章 結構設計常見的誤區
7.1 鋼筋爭奪同一位置而“打架”時,要優先保證誰的位置概念不清
7.2 混合結構未必都可采用——框架結構按抗震設計時,嚴禁采用局部砌體承重之混合形式
7.3 不掌握哪些構件和哪些部位適合直接靜力手算,哪些部位須準確電算
7.4 不掌握初估各種結構構件截面尺寸的方法
7.5 不熟記民用建筑設計荷載
7.6 不熟記各種規格的鋼筋截面積,不掌握助記技巧
7.7 不熟記常用到的不同梁寬單排最多能放置各種規格鋼筋的總根數(包括上下鐵)
7.8 不熟記常用到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不掌握記憶方法
7.9 不會利用計算手冊的結論,提高設計效率
7.10 單筋矩形截面梁彎矩配筋表
7.11 矩形截面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表
7.12 板寬6=1000mm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表
附錄1 深受彎構件承載力表
1.1 深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表
1.2 深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配筋表
附錄2 樓梯
2.1 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配筋表
2.2 現澆鋼筋混凝土梁式樓梯配筋表
附錄3 預埋件
3.1 預埋件受彎剪承載力表
3.2 預埋件受拉彎剪承載力表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2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