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這本論文集從計劃、征稿、稿件修改,至今已經近兩年。云南大學新聞系自1997年獨立建系以來,就把“民族與傳播研究”作為學科建設的一個方向,在2000年申報傳播學碩士點時,“民族傳播”也是其中一個研究方向。這樣一個學科方向,是云南大學新聞系綜合考慮了學校的區位、學科特色以及本系教師的研究興趣和既往研究成果之后確定的,并非空穴來風;在西方傳播研究的學術話語中,并沒有這樣的現成概念,雖然我們不太情愿使用“本土化”的表達,但確實是朝著這個方向的一種努力。這樣的努力,也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傳播研究多元話語的一個方面的呈現。
本論文集的主要作者群是云南大學新聞系教師,也得到了國內目前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吳飛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李春霞博士等的賜稿。2007年5月過世的云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趙仲牧先生待出文集中有一篇文稿,與本論文集主題吻合,在征得趙先生生前授權文稿出版的相關人員的同意后收入本書。2007年7月底到8月初,由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和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共同舉辦的“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高級研習班”在昆明舉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傳播藝術系教授潘忠黨先生等人來昆授課,本次“研習班”的主題是“民族志與傳播研究”,在征得潘忠黨先生本人同意后我們根據他的講課內容錄音整理出一篇文章,收入本論文集。
本論文集的主要作者群是云南大學新聞系教師,也得到了國內目前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吳飛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李春霞博士等的賜稿。2007年5月過世的云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趙仲牧先生待出文集中有一篇文稿,與本論文集主題吻合,在征得趙先生生前授權文稿出版的相關人員的同意后收入本書。2007年7月底到8月初,由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和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共同舉辦的“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高級研習班”在昆明舉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傳播藝術系教授潘忠黨先生等人來昆授課,本次“研習班”的主題是“民族志與傳播研究”,在征得潘忠黨先生本人同意后我們根據他的講課內容錄音整理出一篇文章,收入本論文集。
目次
代序:作為“深描”的民族志
民族電影的符號學解讀
文化適應·發展·跨文化·想象——對民族與傳播研究相關文獻的梳理與提煉
移民報刊與文化適應——讀羅伯特·E.帕克《移民報刊及其控制》
云南傳媒發展歷史與現狀研究報告
傣文報紙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研究
流行音樂吹來中國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音樂流動
“想象力”和傳播學研究
民族志與新聞
傳媒話語權與文化資本
傳播網絡對于少數民族社會變遷的意義
傳播與社區生活變遷——箐口信息傳播調研
田野合作中的互視——怒江茶馬古道上的一次影視紀錄分析
淺析少數民族廣播節目形態——以云南人民廣播電臺民族頻率為例
少數民族健康素養教育的現狀及體系建構——以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艾滋病預防為例
編后記
民族電影的符號學解讀
文化適應·發展·跨文化·想象——對民族與傳播研究相關文獻的梳理與提煉
移民報刊與文化適應——讀羅伯特·E.帕克《移民報刊及其控制》
云南傳媒發展歷史與現狀研究報告
傣文報紙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研究
流行音樂吹來中國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音樂流動
“想象力”和傳播學研究
民族志與新聞
傳媒話語權與文化資本
傳播網絡對于少數民族社會變遷的意義
傳播與社區生活變遷——箐口信息傳播調研
田野合作中的互視——怒江茶馬古道上的一次影視紀錄分析
淺析少數民族廣播節目形態——以云南人民廣播電臺民族頻率為例
少數民族健康素養教育的現狀及體系建構——以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艾滋病預防為例
編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