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鋼結構設計方法總論:對鋼結構設計方法的整個理論體系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對鋼框架穩定設計的各種方法及其演化進行闡述和評述,系統總結了多層和高層鋼結構和鋼框架的分類、內力分析方法及其配套的穩定性設計方法,高層鋼結構失穩模式的判定方法。對鋼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要概念和方法進行介紹和評論,介紹了重要的抗震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正在發展中的鋼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特別是對一些重要概念的闡述,對阻尼、后期剛度、二階效 應、多自由度體系等對地震力的影響等進行了介紹。總結和提出了鋼結構的延性地震力計算方法及其配套的抗震設計措施,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發展了梁、柱、板、抗側力結構體系的分類方法,設計了四個結構影響系數表。介紹梁柱連接的各種分類方法,并介紹了五種最常用梁柱連接節點的設計方法。以很大的篇幅研究錨栓柱腳、外包式柱腳和埋入式柱腳的設計技術。 第二部分鋼-混凝土組合梁基本理論及其設計方法:鋼-混凝土組合梁設計方法的變化非常多,有彈性設計與塑性設計、完全組合與非完全組合、自重組合與非自重組合等,本書介紹了考慮滑移影響的組合梁彈性彎曲理論,對栓釘的抗滑移剛度進行論述,介紹簡支組合梁的各種設計方法,對連續組合梁的內力分析模型、彎矩調幅的幅度以及配套的鋼截面寬厚比的限制、正負彎矩區樓板有效寬度等進行了詳細介紹。以相當多的篇幅介紹了組合樓蓋體系的振動舒適度設計。 最后一部分介紹了與鋼結構配套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包括鋼筋桁架樓板技術,嵌套搭接的連續檁條設計方法,上弦可拆卸的三角組合鋼桁架樓蓋結構體系,連續吊車梁的設計方法,以及與鋼結構建筑配套的裝配式剪力墻的設計技術。 本書值得每一位從事結構工程設計的技術人員閱讀參考。本書可作為結構工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作為高等鋼結構設計理論的泛讀教材。書中提出的大量新的公式,具有簡單、可操作的特點,并配有解說和簡單的推導,可供工程技術人員應用參考。
目次
第一篇 鋼結構設計方法總論
第1章 鋼結構設計方法總論
1.1 第l層次的設計方法:安全度的考慮
1.1.1 可靠度問題
1.1.2 荷載組合
1.2 第二層次的分析方法:內力分析方法
1.2.1 各種分析方法簡介
1.2.2 為什么要發展二階分析方法
1.3 第三層次的設計方法:截面和構件的設計
1.3.1 四類截面的定義
1.3.2 四類截面的定量指標
1.3.3 不同類別截面的應用
1.4 各個層次設計方法的配套
1.5 機構控制設計法(能力設計法)
l.6 關于目前廣泛采用的E-P設計法的一個評論
1.7 關于塑性設計方法和彎矩調幅法
1.8 鋼結構采用彎矩調幅法
l.9 關于一階彈性分析和二階彈性分析
1.10 如何看待屈曲分析得到的彈性臨界荷載
1.11 如何看待假想荷載法?
1.12 鋼結構設計中的兩種剛度驗算:長細比與撓度和側移驗算
參考文獻
第2章 框架穩定設計方法的發展
2.1 傳統的計算長度系數法——框架柱穩定性設計的方法
2.2 為什么計算長度系數法能夠應用于框架柱的穩定設計
2.3 框架有側移失穩——一個簡單的判定準則
2.4 同層各柱的相互作用——修正計算長度系數法及其困難
2.5 框架整體屈曲分析方法應用于設計——一種可能被誤用的方法
2.6 層與層的相互作用——三層或二層模型
2.7 基于層整體彈塑性失穩的框架穩定系數
2.8 按照整層失穩模式的穩定性設計建議
2.9 對建議的說明和一個算例
2.10 框架柱無側移失穩與框架層整體有側移失穩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3章 結構和框架的分類及穩定性計算
3.1 框架分類1:強支撐框架和弱支撐框架、純框架
3.2 框架分類2:有側移框架和無側移框架
3.3 支撐架的分類
3.4 結構分類:側移不敏感結構和側移敏感結構
3.5 關于線性分析和二階分析及其穩定性計算
3.6 內力采用線性彈性分析時框架柱的計算長度系數
3.7 強支撐框架的判定準則
3.8 弱支撐框架柱的計算長度系數
3.9 彈塑性非線性分析作為設計工具的規定
3.10 雙重抗側力結構中框架柱穩定算例
3.10.1 剪切型支撐架算例
3.10.2 彎曲型支撐架算例
參考文獻
第4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漫談
4.1 彈性結構對地震的反應及其設計采用的地震力
4.1.1 結構設計采用的地震力
4.1.2 彈性加速度反應譜——單一的設計要求
4.1.3 三水準設防目標——三種地震作用
4.1.4 為什么不按照彈性反應要求對結構進行設計
4.2 結構的彈塑性地震反應及其設計目標
4.2.1 結構的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
4.2.2 對彈塑性結構設計的雙重要求:延性和承載力及其兩者之間的妥協
4.3 國際上兩種地震力理論
4.3.1 小震彈性地震力理論及其背后隱藏的實質
4.3.2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yRE的物理意義及其對延性鋼結構的排斥
4.3.3 延性地震力理論
4.3.4 能力譜方法及其與延性地震力理論的聯系
4.3.5 地震力的社會政治因素
4.3.6 歐美日的結構影響系數中究竟包含了哪些因素?
4.4 對層間側移的限值如何影響結構實際承受的地震力?
4.5 耗能能力——客觀地認識其作用
4.5.1 地震輸入一個結構的能量是一定的嗎?
4.5.2 在地震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耗能能力還是延性?
4.5.3 對歐美日一些強調延性卻不一定強調耗能能力的抗震設計規定的理解
4.6 阻尼、后期剛度、滯回曲線的形狀、二階效應和多自由度等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
4.6.1 阻尼的影響
4.6.2 后期剛度的影響
……
第3章 結構和框架的分類及穩定性計算
第4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漫談
第5章 與抗震設計有關的結構和構件的分類及結構影響系數
第6章 梁柱連接節點的分類與其設計計算
第7章 鋼柱腳錨栓的設計方法
第二篇 鋼--混凝土組合梁基本理論及其設計方法
第8章 考慮組合面滑移影響的鋼--混凝土組合梁彎曲理論
第9章 鋼與混凝土簡支組合梁的設計計算
第10章 鋼與混凝土連續組合梁的設計計算
第11章 樓板和人行天橋自振頻率和舒適度的控制
第12章 連續組合梁算例
第三篇 鋼結構配套新技術與新方法
第13章 自 承式鋼模板系統性能試驗和設計方法研究
第14章 嵌套連接冷彎斜卷邊Z形連續檁條的抗彎性能試驗研究
第15章 大跨度組合桁架樓蓋結構體系
第16章 兩跨連續吊車梁設計應用條件、方法和程序
第17章 鋼框架內嵌帶豎縫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設計
第1章 鋼結構設計方法總論
1.1 第l層次的設計方法:安全度的考慮
1.1.1 可靠度問題
1.1.2 荷載組合
1.2 第二層次的分析方法:內力分析方法
1.2.1 各種分析方法簡介
1.2.2 為什么要發展二階分析方法
1.3 第三層次的設計方法:截面和構件的設計
1.3.1 四類截面的定義
1.3.2 四類截面的定量指標
1.3.3 不同類別截面的應用
1.4 各個層次設計方法的配套
1.5 機構控制設計法(能力設計法)
l.6 關于目前廣泛采用的E-P設計法的一個評論
1.7 關于塑性設計方法和彎矩調幅法
1.8 鋼結構采用彎矩調幅法
l.9 關于一階彈性分析和二階彈性分析
1.10 如何看待屈曲分析得到的彈性臨界荷載
1.11 如何看待假想荷載法?
1.12 鋼結構設計中的兩種剛度驗算:長細比與撓度和側移驗算
參考文獻
第2章 框架穩定設計方法的發展
2.1 傳統的計算長度系數法——框架柱穩定性設計的方法
2.2 為什么計算長度系數法能夠應用于框架柱的穩定設計
2.3 框架有側移失穩——一個簡單的判定準則
2.4 同層各柱的相互作用——修正計算長度系數法及其困難
2.5 框架整體屈曲分析方法應用于設計——一種可能被誤用的方法
2.6 層與層的相互作用——三層或二層模型
2.7 基于層整體彈塑性失穩的框架穩定系數
2.8 按照整層失穩模式的穩定性設計建議
2.9 對建議的說明和一個算例
2.10 框架柱無側移失穩與框架層整體有側移失穩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3章 結構和框架的分類及穩定性計算
3.1 框架分類1:強支撐框架和弱支撐框架、純框架
3.2 框架分類2:有側移框架和無側移框架
3.3 支撐架的分類
3.4 結構分類:側移不敏感結構和側移敏感結構
3.5 關于線性分析和二階分析及其穩定性計算
3.6 內力采用線性彈性分析時框架柱的計算長度系數
3.7 強支撐框架的判定準則
3.8 弱支撐框架柱的計算長度系數
3.9 彈塑性非線性分析作為設計工具的規定
3.10 雙重抗側力結構中框架柱穩定算例
3.10.1 剪切型支撐架算例
3.10.2 彎曲型支撐架算例
參考文獻
第4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漫談
4.1 彈性結構對地震的反應及其設計采用的地震力
4.1.1 結構設計采用的地震力
4.1.2 彈性加速度反應譜——單一的設計要求
4.1.3 三水準設防目標——三種地震作用
4.1.4 為什么不按照彈性反應要求對結構進行設計
4.2 結構的彈塑性地震反應及其設計目標
4.2.1 結構的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
4.2.2 對彈塑性結構設計的雙重要求:延性和承載力及其兩者之間的妥協
4.3 國際上兩種地震力理論
4.3.1 小震彈性地震力理論及其背后隱藏的實質
4.3.2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yRE的物理意義及其對延性鋼結構的排斥
4.3.3 延性地震力理論
4.3.4 能力譜方法及其與延性地震力理論的聯系
4.3.5 地震力的社會政治因素
4.3.6 歐美日的結構影響系數中究竟包含了哪些因素?
4.4 對層間側移的限值如何影響結構實際承受的地震力?
4.5 耗能能力——客觀地認識其作用
4.5.1 地震輸入一個結構的能量是一定的嗎?
4.5.2 在地震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耗能能力還是延性?
4.5.3 對歐美日一些強調延性卻不一定強調耗能能力的抗震設計規定的理解
4.6 阻尼、后期剛度、滯回曲線的形狀、二階效應和多自由度等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
4.6.1 阻尼的影響
4.6.2 后期剛度的影響
……
第3章 結構和框架的分類及穩定性計算
第4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漫談
第5章 與抗震設計有關的結構和構件的分類及結構影響系數
第6章 梁柱連接節點的分類與其設計計算
第7章 鋼柱腳錨栓的設計方法
第二篇 鋼--混凝土組合梁基本理論及其設計方法
第8章 考慮組合面滑移影響的鋼--混凝土組合梁彎曲理論
第9章 鋼與混凝土簡支組合梁的設計計算
第10章 鋼與混凝土連續組合梁的設計計算
第11章 樓板和人行天橋自振頻率和舒適度的控制
第12章 連續組合梁算例
第三篇 鋼結構配套新技術與新方法
第13章 自 承式鋼模板系統性能試驗和設計方法研究
第14章 嵌套連接冷彎斜卷邊Z形連續檁條的抗彎性能試驗研究
第15章 大跨度組合桁架樓蓋結構體系
第16章 兩跨連續吊車梁設計應用條件、方法和程序
第17章 鋼框架內嵌帶豎縫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設計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