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築、設計與建構(簡體書)
滿額折

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築、設計與建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數字化技術對社會各方面,包括建筑學專業的影響,一直是專業人士關注的對象。這種關注多集中于具體的技術應用層面,鮮有對專業現狀與走向較為全面的理論探究。有鑒于此,本書對數字化技術與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設計與建造進行較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和總結,從建筑學專業的研究客體——建筑、設計主體——建筑師、設計與表現、設計與建造等主要方面,及各方面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對數字化技術與信息集成下建筑、設計與建造的現狀與走向進行總結、剖析與展望,并在此基礎上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分化、整合與集成等主要特征的來龍去脈。希望能借此對當代建筑行業體系在數字化技術影響下已經和將要發生的變化進行初步研究,為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技術實施提供基礎性資料。

目次

緒論 數字化背景(前景)綜述
 0.1 從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技術與社會的數字化變遷)
 0.2 在科學理性與人文藝術之間
 0.3 從印刷文化到數字化網絡(文化:地區化與全球化)
上篇 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與建筑師
 第1章 從實在到虛無——建筑與空間的概念性轉變
1.1 原子與比特:空間構成的變化
1.1.1 作為原子形態的建筑
1.1.2 建筑的非物質化
1.1.3 比特構筑的空間
1.2 非歐幾何及其他:建筑形態的變化
1.2.1 超越歐幾里德空間
1.2.2 形式與趨向的劃分:兩種形式三種趨向
1.2.3 形式表象與結構的內在邏輯
1.3 新的維度:性質特征的變化
1.3.1 空間認知方式的演變
1.3.2 建筑的即時化
1.3.3 圖底關系的消弭
1.4 作為媒介:建筑內涵的變化
1.4.1 作為媒介的建筑
1.4.2 城市與建筑的結構性重組
1.4.3 在美學和形式之外
 第2章 建筑的數字化與數字化空間
2.1 建筑的數字化
2.1.1 建筑智能環境的創造
2.1.2 虛擬環境與實體建筑的結合
2.2 數字化虛擬空間
2.2.1 數字化虛擬空間的特性
2.2.2 電子娛樂媒體中的虛擬空間
2.2.3 影視作品和網絡媒介中的虛擬空間
2.3 虛擬現實本質所指(技術性延伸與宗教性超越) 
2.3.1 虛擬現實的定義與描述
2.3.2 作為工具的虛擬現實和作為對象的虛擬現實 
2.3.3 對虛擬現實含義的一些思考
2.4 一些新的建筑領域
2.4.1 歷史與傳統的數字化生存
2.4.2 跨越時空——從超文本到超空間
2.4.3 遺傳學算法與虛擬空間的演化
小結 形式的分•化內容的整合
 第3章 作為設計者的角色演變
3.1 起——歷史上的建筑師們
3.2 承——設計者的屬性分類(新老交替、保守與激進)
3.3 轉——建筑師職能的分化與轉換(對象的消解、職能的剝離)
3.4 合——建筑師的回歸與拓展
3.4.1 當代建筑師的角色分化與價值回歸
3.4.2 新的拓展:“虛擬工作室”和虛擬建筑師
3.4.3 針對上述變化,教育界的反應
3.4.4 現狀中的問題
 第4章 建筑師業務的數字化信息集成
4.1 數據庫管理系統對建筑師的影響
4.1.1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組成
4.1.2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應用
4.2 網絡技術的組成及其應用
4.2.1 內部網和外部網
4.2.2 作為信息來源和交流門戶
4.3 數字化技術影響下設計者工作的開展
4.3.1 新的企業文化(人員構成與組織)
4.3.2 新的合作方式
4.3.3 數字化專業標準的建立
4.4 不只是建筑師
4.4.1 設計者VS使用者(從被動的人文關懷到主動的設計參與)
4.4.2 數字化技術與設計參與”
4.4.3 建筑設計的延續——建筑設施管理的數字化(CAFM)
小結 個體的分化•群體的整合
中篇 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設計思維與表現
 第5章 數字化時代的設計與思維
5.1 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建筑領域的階段性劃分
5.1.1 “集體性想像”階段(20世紀70年代之前)
5.1.2 量化增值階段(20世紀70~90年代)
5.1.3 從現在到未來,質變階段
5.1.4 一個尾巴:沒有實現的承諾
5.2 由“人工智能”到“人機共生”(人與計算機在設計中的定位)
5.2.1 “人工智能”(AI,Anificficial Intelligence)
5.2.2 “人機共生”(Human-computer Symbiosis)
5.2.3 設計過程中的定位
5.3 布爾查詢與思維模式
5.3.1 線性思維特征的由來
5.3.2 布爾查詢與思維模式 
5.3.3 思路的轉換——重拾失去的東西
5.4 從圖示思維到數字化思維(一組對比、兩種方向)
5.4.1 一組對比:書寫閱讀和字處理/手繪草圖和CAD 
5.4.2 兩種發展方向:東海岸與西海岸
 第6章 建筑表現的數字化信息集成
6.1 傳統表現的分化(從文字語言中介到圖紙系統)
6.1.1 文字語言媒介
6.1.2 由來已久的二維圖紙系統
6.1.3 建筑的不可畫性
6.2 從圖紙系統到數字化中介
6.2.1 數字化中介——虛擬電子模型
6.2.2 超越視覺形式的表現因素
6.2.3 令人尷尬的一面
6.3 數字化時代的設計表現
6.3.1 肯特拉森(Kent Larson)的回顧
6.3.2 表現與設計的整合
6.3.3 從ArchiCAD到虛擬現實
 第7章 設計與表現的再思考
7.1 器物界面網絡空間
7.1.1 器物和界面
7.1.2 網絡空間與虛擬現實 
7.2 當光線真正成為設計表現工具
7.2.1 建筑與光
7.2.2 用光影建構空間
7.2.3 光線數字化技術的發展
7.3 關于透視畫、照片和電影
7.3.1 關于透視
7.3.2 關于照片
7.3.3 關于電影
7.4 對數字化條件下“真實感”表現的再思考
7.4.1 對照片真實感的質疑
7.4.2 數字化表現的真實感
7.4.3 數字化背景下的新思路
小結 三段論式的螺旋上升背后
下篇 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設計與建造
 第8章 缺失與回歸——問題與現狀概述
8.1 歷史的簡短回顧
8.1.1 工業革命帶來的工業化大生產
8.1.2 工業化時期的建構工藝
8.2 從工業化生產到計算機集成制造(CIMS)
8.2.1 有關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ufacturing System)
8.2.2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主要構成與發展
8.3 計算機集成進入建筑領域——理論與實踐現狀概況
 第9章 材料結構設備領域的數字化信息集成
9.1 材料的生產加工工藝
9.1.1 舊材料新工藝
9.1.2 新型材料構件的開發生產與影響
9.1.3 從傳統的“小件”到現代的“大件”
9.2 結構體系建構與構造節點工藝
9.2.1 結構工藝的三個層次
9.2.2 結構構造的科學計算
9.2.3 來自過程的結構形態
9.3 建筑設備系統工藝
9.3.1 有關設備系統的工藝設計
9.3.2 從“維特魯威模式”到建筑智能化系統
 第10章 施工建造領域的數字化信息集成
10.1 虛擬建造——設計與建造的數字化模擬
10.1.1 有關建筑的數字化模擬
10.1.2 從虛擬建造到現場施工
10.2 現場施工——建筑工程的數字化集成
10.2.1 計算機集成建造(施工)系統的組成
10.2.2 現場施工的組織與管理
10.2.3 工程現場的運輸調配與施工工藝
 第11章 建筑行業(技術)體系的相關影響與發展
11.1 設計與建造的數字化融合
11.2 教育和實踐
11.2.1 “無紙工作室”和可建造性(Construct abmty)的探索
11.2.2 國內建筑教育的反思
11.3 數字化技術下的建筑美學——對技術與文化的再思考
11.3.1 技術變革與建筑文化
11.3.2 數字化技術下工藝美學的復歸
小結 在歷史與未來之間
后記 有關本書的研究性質與寫作
圖表來源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