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一位優秀報告文學作家對社會、民生的真誠責任以及對災區受難者的草根情懷與質樸愛心,以一個作家、軍人、家鄉人獨有的三重身份和超乎想像的視角捕捉到的鮮活生動的細節,從人心的角度,深情而深刻地揭示了汶川特大地震對于人心的震撼與重創,真誠而真實地發掘了地震現場和精神廢墟上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人性之勇、人性之愛及人性之復雜與微妙:厚重而靈動地講述了大地震如何粉碎、歷煉、重構并升華著人心、人性、人情、人緣和人品的諸多感人故事。
作者曾以揮寫中國“航天文學”天馬行空而享譽文壇。大地震發生后,作者三赴災區,獨立思考,獨立寫作。本書的基本思考點是:汶川特大地震對于人的心靈、精神的重創和摧殘,大大超過了物質與肉體,受傷最重的是兒童,兒童受傷最重的是心靈。重建物質家園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廢墟上重建心靈家園和精神大廈則更為重要。本書一大特點是:文學與攝影聯姻,圖文融合,相互輝映,共同敘事。逼真生動的照片直擊人心,滲透淚水的文字令人反省,在報告文學文體上引發了某種新的變革。并將傳統的主流敘事轉化為作家個性化的敘事,為報告文學帶來新的敘事風格:同時作品舉重若輕,另辟蹊徑,對大地震中閃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特有的人性光芒,作了獨具匠心的文學呈現,使作品逼近地震的本原狀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與思考。
在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際推出本書,有其特殊的現實和歷史意義。雖然天崩地裂那一刻已經過去,但災難卻給我們留下了種種深度思索。但愿書中講述的一切,永遠不再發生!
作者曾以揮寫中國“航天文學”天馬行空而享譽文壇。大地震發生后,作者三赴災區,獨立思考,獨立寫作。本書的基本思考點是:汶川特大地震對于人的心靈、精神的重創和摧殘,大大超過了物質與肉體,受傷最重的是兒童,兒童受傷最重的是心靈。重建物質家園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廢墟上重建心靈家園和精神大廈則更為重要。本書一大特點是:文學與攝影聯姻,圖文融合,相互輝映,共同敘事。逼真生動的照片直擊人心,滲透淚水的文字令人反省,在報告文學文體上引發了某種新的變革。并將傳統的主流敘事轉化為作家個性化的敘事,為報告文學帶來新的敘事風格:同時作品舉重若輕,另辟蹊徑,對大地震中閃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特有的人性光芒,作了獨具匠心的文學呈現,使作品逼近地震的本原狀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與思考。
在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際推出本書,有其特殊的現實和歷史意義。雖然天崩地裂那一刻已經過去,但災難卻給我們留下了種種深度思索。但愿書中講述的一切,永遠不再發生!
作者簡介
李鳴生,四川人,居北京。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首席紀實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報告文學“航天六部曲”《飛向太空港》《澳星風險發射》《走出地球村》《風雨“長征號”》《遠征赤道上空》《千古—夢》和《中國863》《國家大事》《全球尋找“北京人”》《與智者聊天》;中篇小說《火箭今夜起飛》《花太陽》:電影記錄片《東方“神舟”》,電視劇《長征號今夜起飛》,電視專題片《血印》《筑起空天長城》《撼天記》(合作)《祖國不會忘記》(合作)《軍旅人生》(合作)。 曾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1990—1991年、1992~1993年兩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首屆中國報告文學大獎,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當代》優秀作品獎,馮牧文學獎,全軍文藝獎,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作品獎等。
目次
序幕 震中不在汶川
第一幕 山崩地裂那一刻
鏡頭1:漢旺鎮的時間
鏡頭2:映秀:一個不會拐彎的人
鏡頭3:北川:一只雪白的乳房
鏡頭4:一座城市和一個聲音
鏡頭5:和尚、尼姑,還在山上
鏡頭6:生命·紙片·炸藥·雷管
第二幕 面對親人的“戰爭”
鏡頭7:是紅白,不是滾白!
鏡頭8:踩著死人救活人
鏡頭9:用鼻子尋找尸體
鏡頭10:替親人下葬,為死人站崗
第三幕 祖國的“花朵”
鏡頭11:廢墟學校的問號
特寫1:奇隆的教學樓
特寫2:穿透胸膛的鋼筋
特寫3:總理撿過的球鞋
特寫4:失去肩膀的書包
特寫5:留在斷壁上的作業
鏡頭12:守望紅領巾的狗
鏡頭13:不再嗚叫的公雞
鏡頭14:北川中學的小花貓
鏡頭15:兒童醫院的眼睛
特寫6:沒有眼淚的小菲菲
特寫7:不敢吃奶的孩子
特寫8:再也不想上學了
特寫9:還有一只腿
特寫10:雄起的小雞雞
特寫11:嬰兒也作秀?
鏡頭16:逃亡路上的逃亡兒
特寫12:長大我要自己蓋房子
特寫13:小鵬鵬和他的小瓦罐
特寫14:7歲女孩與1000架紙飛機
特寫15:13歲了,第一次聽說地震
特寫16:孩子的青川孩子的爸
特寫17:我想有個家
鏡頭17:廢墟上的兒童節
鏡頭18:北川的悲傷二水川的希望
第四幕 死去的與活著的
鏡頭19:精神病人
鏡頭20:天使沒有時間流淚
鏡頭21:人民教師張輝兵
鏡頭22:大山里的小背簍
鏡頭23:啞巴老人和他的老照片
鏡頭24:死亡路上的尋找
鏡頭25:兒子,媽媽在北川等你!
后記:從天上到人問/李鳴生
跋:書寫出地震在人心中的裂度/李炳銀
第一幕 山崩地裂那一刻
鏡頭1:漢旺鎮的時間
鏡頭2:映秀:一個不會拐彎的人
鏡頭3:北川:一只雪白的乳房
鏡頭4:一座城市和一個聲音
鏡頭5:和尚、尼姑,還在山上
鏡頭6:生命·紙片·炸藥·雷管
第二幕 面對親人的“戰爭”
鏡頭7:是紅白,不是滾白!
鏡頭8:踩著死人救活人
鏡頭9:用鼻子尋找尸體
鏡頭10:替親人下葬,為死人站崗
第三幕 祖國的“花朵”
鏡頭11:廢墟學校的問號
特寫1:奇隆的教學樓
特寫2:穿透胸膛的鋼筋
特寫3:總理撿過的球鞋
特寫4:失去肩膀的書包
特寫5:留在斷壁上的作業
鏡頭12:守望紅領巾的狗
鏡頭13:不再嗚叫的公雞
鏡頭14:北川中學的小花貓
鏡頭15:兒童醫院的眼睛
特寫6:沒有眼淚的小菲菲
特寫7:不敢吃奶的孩子
特寫8:再也不想上學了
特寫9:還有一只腿
特寫10:雄起的小雞雞
特寫11:嬰兒也作秀?
鏡頭16:逃亡路上的逃亡兒
特寫12:長大我要自己蓋房子
特寫13:小鵬鵬和他的小瓦罐
特寫14:7歲女孩與1000架紙飛機
特寫15:13歲了,第一次聽說地震
特寫16:孩子的青川孩子的爸
特寫17:我想有個家
鏡頭17:廢墟上的兒童節
鏡頭18:北川的悲傷二水川的希望
第四幕 死去的與活著的
鏡頭19:精神病人
鏡頭20:天使沒有時間流淚
鏡頭21:人民教師張輝兵
鏡頭22:大山里的小背簍
鏡頭23:啞巴老人和他的老照片
鏡頭24:死亡路上的尋找
鏡頭25:兒子,媽媽在北川等你!
后記:從天上到人問/李鳴生
跋:書寫出地震在人心中的裂度/李炳銀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