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優惠價
:87 折 18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城市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是當前形勢下維護和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對城市濕地公園的概念、屬性及分類進行了探討,明晰了我國目前城市濕地資源保護方面的狀況及存在問題,并結合實例論述了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模式和技術應用,同時在濕地公園生態旅游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論探討。《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吸取多學科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案例,圖文并茂,系統性強,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風景園林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城市規劃、旅游規劃、保護區管理等相關專業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王浩,男,1963年出生,江蘇省姜堰人,中共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3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系風景園林專業,獲工學士學位;南京林業大學景觀生態學博士,林業工程博士后。現任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導、風景園林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學位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園林》編委、《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版)》常務編委、《風景園林》編委、《林業科技開發》編委、《建筑教育》編委。先后獲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等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主持完成各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項目百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多部,發表論文數十篇。汪輝,男,1973年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風景園林博士,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講師。2007年至2008年作為交流學者訪問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風景園林系并參與該系設計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包括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城市開放空間規劃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具體負責完成各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項目數十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王勝永,男,山東臨沂人,1960年生;1983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系風景園林專業,獲工學士學位;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博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山東園林學會理事。現任山東建筑大學園林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理論研究,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完成城市規劃及園林設計項目百余項,參與編寫《城市綠地分類標準》,設計項目多次獲建設部及省級獎勵。孫新旺,男,籍貫河南西平。1998年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現為風景園林系講師、在職博士生。主要從事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教學與實踐工作。
目次
1 濕地與城市濕地
1.1 濕地與濕地公約
1.1.1 濕地的定義
1.1.2 濕地公約
1.1.3 濕地的特征與類型
1.1.4 濕地的分類方法
1.1.5 濕地研究的發展歷程
1.2 城市濕地概述
1.2.1 城市濕地的定義
1.2.2 城市濕地的特征
1.2.3 城市濕地的功能
1.2.4 城市濕地目前的狀況
1.2.5 城市濕地研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3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
1.3.1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原則
1.3.2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內容
1.3.3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策略
2 濕地公園與城市濕地公園
2.1 相關概念與定義
2.1.1 公園的解釋
2.1.2 國家公園的概念
2.2 濕地公園概述
2.2.1 濕地公園的定義
2.2.2 濕地公園的界定標準與基本要素
2.2.3 濕地公園與其他濕地景觀區的區別
2.3 城市濕地公園及其分類
2.3.1 城市濕地公園的定義
2.3.2 設立城市濕地公園的要素
2.3.3 城市濕地公園分類
3 城市濕地公園的研究與應用
3.1 城市濕地公園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1.1 完善城市濕地理論體系
3.1.2 解決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實際問題
3.2 國外城市濕地公園概況
3.2.1 國外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
3.2.2 國外濕地公園的分類與實踐
3.2.3 國外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趨勢
3.3 國內城市濕地公園概況
3.3.1 國內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
3.3.2 國內城市濕地公園的立法
3.3.3 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實踐
3.4 城市濕地公園的類型
4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模式
4.1 保護區模式
4.1.1 實例一:香港濕地公園
4.1.2 實例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4.1.3 實例三:上海崇明東灘國際濕地公園
4.2 水體維護模式
4.2.1 實例一:張家港暨陽湖生態園區
4.2.2 實例二:廈門馬鑾灣濕地公園
4.2.3 實例三:蘭州銀灘濕地公園
4.2.4 實例四:東營廣利河濕地生態公園
4.3 休閑公園模式
4.3.1 實例一:南京玄武湖景區
4.3.2 實例二:蘇州太湖濕地公園
4.3.3 實例三:泰安天平湖公園
4.4 廢污回用模式
4.4.1 實例一:成都活水公園
4.4.2 實例二:徐州九里湖濕地公園
5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方法
5.1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原則
5.2 城市濕地公園營建控制要素
5.2.1 功能要素
5.2.2 生態要素
5.2.3 景觀要素
5.2.4 人文要素
5.2.5 交通要素
5.2.6 安全要素
5.3 城市濕地公園的功能分區及景觀特色塑造
5.3.1 城市濕地公園的功能分區
5.3.2 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特色塑造
5.4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技術
5.4.1 濕地公園的選址
5.4.2 保持濕地系統完整性的設計
5.4.3 水體面積及水位控制
5.4.4 土壤改造技術
5.4.5 植物配置
5.4.6 雨水滯留利用
5.4.7 水岸設計
5.4.8 建筑及設施設計
5.4.9 濕地公園的生態管理
6 濕地公園的生態旅游
6.1 生態旅游概述
6.1.1 生態與旅游
6.1.2 生態旅游概念
6.1.3 生態旅游系統
6.2 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
6.2.1 可持續發展理論
6.2.2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
6.3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內涵、特點與一般原則
6.3.1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內涵
6.3.2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特點
6.3.3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一般原則
6.4 基于生態旅游的濕地公園規劃
6.4.1 濕地公園規劃與相關規定
6.4.2 基于生態旅游的濕地公園規劃體系
6.4.3 基于生態旅游的濕地公園規劃理論
7 規劃案例(一)——浙江德清下渚湖濕地公園規劃
7.1 分析與評價
7.1.1 區位評析
7.1.2 現狀分析
7.1.3 生態旅游資源評價
7.1.4 旅游市場分析與預測
7.1.5 生態旅游的SWOT分析
7.2 目標與發展戰略
7.2.1 規劃指導思想
7.2.2 目標與定位
7.2.3 規劃理念
7.2.4 規劃基本原則
7.2.5 旅游主題形象
7.2.6 旅游項目策劃
7.3 支持系統規劃(1)——前提與基礎:下渚湖濕地公園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
7.3.1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1):以生態保護為基礎的功能分區
7.3.2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2):廊道的建立和水陸生態系統的連接
7.3.3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3):水體景觀規劃
7.3.4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4):環境保護
7.3.5 濕地公園物種保護
7.4 支持系統規劃(2)——核心產業:下渚湖濕地公園生態旅游
7.4.1 景觀分區及旅游景點規劃
7.4.2 旅游容量控制
7.4.3 旅游線路組織
7.4.4 旅游設施規劃
7.4.5 基礎設施規劃(道路交通)
7.4.6 基礎設施規劃(其他基礎設施)
7.4.7 安全防災規劃
7.5 支持系統規劃(3)——愿景:下渚湖濕地公園社區的復興與發展
7.5.1 居民社會調控
7.5.2 經濟發展引導
7.6 保障實施
8 規劃案例(二)——浙江湖州長田漾濕地公園規劃
8.1 基地背景分析
8.1.1 城市概況
8.1.2 太湖旅游度假區概況
8.1.3 基地現狀分析
8.1.4 總體分析與評價
8.2 總體規劃思路
8.2.1 規劃主題
8.2.2 規劃依據
8.2.3 規劃理念
8.2.4 規劃原則
8.2.5 規劃技術路線
8.3 規劃布局
8.3.1 總體布局與規劃結構
8.3.2 分區及典型景觀規劃
8.4 基礎設施規劃
8.4.1 道路交通規劃
8.4.2 服務設施規劃
8.5 旅游路線規劃
8.5.1 一般旅游路線
8.5.2 景區內特色旅游路線
8.6 植物景觀規劃
8.6.1 規劃原則
8.6.2 樹種選擇
8.6.3 分區樹種規劃
8.7 游人容量計算
8.8 綜合技術指標
8.9 規劃分期實施
主要參考文獻
1.1 濕地與濕地公約
1.1.1 濕地的定義
1.1.2 濕地公約
1.1.3 濕地的特征與類型
1.1.4 濕地的分類方法
1.1.5 濕地研究的發展歷程
1.2 城市濕地概述
1.2.1 城市濕地的定義
1.2.2 城市濕地的特征
1.2.3 城市濕地的功能
1.2.4 城市濕地目前的狀況
1.2.5 城市濕地研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3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
1.3.1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原則
1.3.2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內容
1.3.3 城市濕地資源保護策略
2 濕地公園與城市濕地公園
2.1 相關概念與定義
2.1.1 公園的解釋
2.1.2 國家公園的概念
2.2 濕地公園概述
2.2.1 濕地公園的定義
2.2.2 濕地公園的界定標準與基本要素
2.2.3 濕地公園與其他濕地景觀區的區別
2.3 城市濕地公園及其分類
2.3.1 城市濕地公園的定義
2.3.2 設立城市濕地公園的要素
2.3.3 城市濕地公園分類
3 城市濕地公園的研究與應用
3.1 城市濕地公園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1.1 完善城市濕地理論體系
3.1.2 解決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實際問題
3.2 國外城市濕地公園概況
3.2.1 國外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
3.2.2 國外濕地公園的分類與實踐
3.2.3 國外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趨勢
3.3 國內城市濕地公園概況
3.3.1 國內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
3.3.2 國內城市濕地公園的立法
3.3.3 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實踐
3.4 城市濕地公園的類型
4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模式
4.1 保護區模式
4.1.1 實例一:香港濕地公園
4.1.2 實例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4.1.3 實例三:上海崇明東灘國際濕地公園
4.2 水體維護模式
4.2.1 實例一:張家港暨陽湖生態園區
4.2.2 實例二:廈門馬鑾灣濕地公園
4.2.3 實例三:蘭州銀灘濕地公園
4.2.4 實例四:東營廣利河濕地生態公園
4.3 休閑公園模式
4.3.1 實例一:南京玄武湖景區
4.3.2 實例二:蘇州太湖濕地公園
4.3.3 實例三:泰安天平湖公園
4.4 廢污回用模式
4.4.1 實例一:成都活水公園
4.4.2 實例二:徐州九里湖濕地公園
5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方法
5.1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原則
5.2 城市濕地公園營建控制要素
5.2.1 功能要素
5.2.2 生態要素
5.2.3 景觀要素
5.2.4 人文要素
5.2.5 交通要素
5.2.6 安全要素
5.3 城市濕地公園的功能分區及景觀特色塑造
5.3.1 城市濕地公園的功能分區
5.3.2 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特色塑造
5.4 城市濕地公園的營建技術
5.4.1 濕地公園的選址
5.4.2 保持濕地系統完整性的設計
5.4.3 水體面積及水位控制
5.4.4 土壤改造技術
5.4.5 植物配置
5.4.6 雨水滯留利用
5.4.7 水岸設計
5.4.8 建筑及設施設計
5.4.9 濕地公園的生態管理
6 濕地公園的生態旅游
6.1 生態旅游概述
6.1.1 生態與旅游
6.1.2 生態旅游概念
6.1.3 生態旅游系統
6.2 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
6.2.1 可持續發展理論
6.2.2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
6.3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內涵、特點與一般原則
6.3.1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內涵
6.3.2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特點
6.3.3 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一般原則
6.4 基于生態旅游的濕地公園規劃
6.4.1 濕地公園規劃與相關規定
6.4.2 基于生態旅游的濕地公園規劃體系
6.4.3 基于生態旅游的濕地公園規劃理論
7 規劃案例(一)——浙江德清下渚湖濕地公園規劃
7.1 分析與評價
7.1.1 區位評析
7.1.2 現狀分析
7.1.3 生態旅游資源評價
7.1.4 旅游市場分析與預測
7.1.5 生態旅游的SWOT分析
7.2 目標與發展戰略
7.2.1 規劃指導思想
7.2.2 目標與定位
7.2.3 規劃理念
7.2.4 規劃基本原則
7.2.5 旅游主題形象
7.2.6 旅游項目策劃
7.3 支持系統規劃(1)——前提與基礎:下渚湖濕地公園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
7.3.1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1):以生態保護為基礎的功能分區
7.3.2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2):廊道的建立和水陸生態系統的連接
7.3.3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3):水體景觀規劃
7.3.4 濕地公園生境恢復與營建(4):環境保護
7.3.5 濕地公園物種保護
7.4 支持系統規劃(2)——核心產業:下渚湖濕地公園生態旅游
7.4.1 景觀分區及旅游景點規劃
7.4.2 旅游容量控制
7.4.3 旅游線路組織
7.4.4 旅游設施規劃
7.4.5 基礎設施規劃(道路交通)
7.4.6 基礎設施規劃(其他基礎設施)
7.4.7 安全防災規劃
7.5 支持系統規劃(3)——愿景:下渚湖濕地公園社區的復興與發展
7.5.1 居民社會調控
7.5.2 經濟發展引導
7.6 保障實施
8 規劃案例(二)——浙江湖州長田漾濕地公園規劃
8.1 基地背景分析
8.1.1 城市概況
8.1.2 太湖旅游度假區概況
8.1.3 基地現狀分析
8.1.4 總體分析與評價
8.2 總體規劃思路
8.2.1 規劃主題
8.2.2 規劃依據
8.2.3 規劃理念
8.2.4 規劃原則
8.2.5 規劃技術路線
8.3 規劃布局
8.3.1 總體布局與規劃結構
8.3.2 分區及典型景觀規劃
8.4 基礎設施規劃
8.4.1 道路交通規劃
8.4.2 服務設施規劃
8.5 旅游路線規劃
8.5.1 一般旅游路線
8.5.2 景區內特色旅游路線
8.6 植物景觀規劃
8.6.1 規劃原則
8.6.2 樹種選擇
8.6.3 分區樹種規劃
8.7 游人容量計算
8.8 綜合技術指標
8.9 規劃分期實施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