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力圖解答在北宋“選舉時代”、“王安石之學怎樣生成和演進?”等問題。全書分上下兩編,共七章。上編就王安石學術思想的研究學史略作回顧,強調歷史研究是哲學研究的基礎,并引出本書的總構想:以學術史研究彌補思想史研究。下編透視北宋“選舉社會”和“王氏家族”的互動關系,并借此漸次勾畫出,王安石早年由力主功名的“能吏”志氣,向“保家”、“養親”的“進士”科舉之學轉變的曲線圖。
作者簡介
楊天保,1971生,湖北黃岡人。廣西玉林師范學院副教授。2000年獲廣西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浙江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古籍文獻整理和思想史研究工作。在《史學月刊》、《中州學刊》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曾獲廣西第九屆哲社優秀成果三等獎、廣第四屆青年學術二等獎。
目次
序言一
序言二
上編
第一章 王安石學術思想性質研究述評及其研究轉向
第一節 宋人以來的學術成就
第二節 學路與出路——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理念之發微
第二章 從考察王安石的學術命名開始
第一節 命名與誤讀——基于王安石學術稱謂流變史的語義學發現
第二節 走出“荊公新學”——王安石學術演變形態的再勾勒
第三章 從尋繹學術淵源轉向辨析學術生成的知識背景
第一節 學術史研究的一個老課題——王安石學術淵源考
第二節 走近學術生成的社會知識背景
下編
第四章 “選舉社會”與早年治學觀念
第一節 社會、家族和“舉業”
第二節 王安石早年治學觀念及其變數
第三節 一段插曲——王安石撰寫《馬漢臣墓志銘》時間考
第五章 “舉業”背景下的“王學”生成史(1021—1042)
第一節 “前選舉社會”中國學術的主要生成范式
第二節 “場屋”聲名下的學術網絡
第三節 “舉業”訓練下的學術長成
第六章 任職江南與學術積累(1042—1054)
第一節 宦政與治學
第二節 學術苦旅:由外入內
第三節 道德性命之學的初成
第七章 金陵王學的建成(1054—1067)
第一節 從群牧判官到知制誥(1054—1063)
第二節 金陵講學(1065—1067)
結語
附錄:古本與新版——在王安石詩文集“整理簡史”之后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一
后記二
序言二
上編
第一章 王安石學術思想性質研究述評及其研究轉向
第一節 宋人以來的學術成就
第二節 學路與出路——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理念之發微
第二章 從考察王安石的學術命名開始
第一節 命名與誤讀——基于王安石學術稱謂流變史的語義學發現
第二節 走出“荊公新學”——王安石學術演變形態的再勾勒
第三章 從尋繹學術淵源轉向辨析學術生成的知識背景
第一節 學術史研究的一個老課題——王安石學術淵源考
第二節 走近學術生成的社會知識背景
下編
第四章 “選舉社會”與早年治學觀念
第一節 社會、家族和“舉業”
第二節 王安石早年治學觀念及其變數
第三節 一段插曲——王安石撰寫《馬漢臣墓志銘》時間考
第五章 “舉業”背景下的“王學”生成史(1021—1042)
第一節 “前選舉社會”中國學術的主要生成范式
第二節 “場屋”聲名下的學術網絡
第三節 “舉業”訓練下的學術長成
第六章 任職江南與學術積累(1042—1054)
第一節 宦政與治學
第二節 學術苦旅:由外入內
第三節 道德性命之學的初成
第七章 金陵王學的建成(1054—1067)
第一節 從群牧判官到知制誥(1054—1063)
第二節 金陵講學(1065—1067)
結語
附錄:古本與新版——在王安石詩文集“整理簡史”之后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一
后記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