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楊國榮著作集.孟子的哲學思想(簡體書)
滿額折

楊國榮著作集.孟子的哲學思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7 元
定價
:NT$ 162 元
優惠價
871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中國歷史上,孟子曾長期被視為亞圣,其地位居于孔子之側。與孔子一樣,孟子幾乎成為儒家文化的一種象征,而孔孟并尊,確實也逐漸構成了儒家文化的基本格局。
作為亞圣,孟子的歷史影響首先與儒學聯系在一起。儒學奠基于孔子,在孔子的時代,儒學并沒有取得獨尊的地位,其主張也遠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孔子之后,墨、道、法等學派曾對儒學提出責難和批評。到戰國時代,處士橫議,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趨于高潮,儒家的地位似乎進一步受到了墨、道各家的沖擊,所謂“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便反映了這一歷史狀況。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儒學不能不作出理論上的回應。這種歷史的需要,在某種意義上將孟子推向了時代的前沿。孟子在戰國時代有好辯之名,這種好辯往往帶有論戰性質,它在回應各種挑戰的同時,又從另一個方面展示了儒學的深沉內涵與理論力量,正是通過正面的理論建樹與積極的理論爭鳴,孟子使孔子開創的儒學傳統得到了延續,并進一步維護了其顯學的地位。唐代的韓愈在追溯儒家的道統時,曾認為圣人之道從孔子而傳到了孟子,換言之,孟子有承繼儒家精神命脈的歷史功績。從儒學的衍化看,這一評價并不為過。
孟子的時代,歷史開始進入了大一統的前夜(孟子之后一百余年,秦始皇便完成了統一大業)。作為思想敏銳的哲人,孟子已開始注意到這一時代特征,當梁惠王問他“天下怎樣才能安定”時,孟子的回答便是:惟有歸于一統,才能達到安定。以這種歷史意識為前提,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構想,企望將仁政推行于天下。孟子的仁政主張包含了不少天真的幻想,難免有迂闊之處,但使天下普遍實行王道的理想,畢竟折射了走向大一統的歷史趨勢,而其仁政觀念對于抑制法家的暴力原則,亦有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從孔子的仁道到孟子的仁政,儒家的道德哲學進一步展開為政治哲學,后者在歷史上形成了難以抹去的影響。
文化體系的核心是價值觀念,儒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多地以價值觀念為中介。在孔子那里,儒家的價值系統已具體而微。然而,作為儒學的開創者,孔子的思想還帶有原始的渾樸性,這種渾樸性既使孔子避免了價值取向上的某些片面性,又使其不少觀念未能具體展開。在上承孔子思想的同時,孟子從天與人,主體自由與超驗之命,自我與群體,道德原則與具體境遇,功利與道義,以及人格理想等方面,對原始儒學作了多方面的引申和發揮,并使之進一步系統化。正是在孟子那里,以善的追求為軸心,強調人文價值,崇尚道德自由,注重群體認同,突出理性本質,要求人格完善等儒家的價值觀念取得了更為完備的形式,并趨于成熟和定型。如果說,孔子是儒學的開創者,那末,孟子則從不同方面豐富和深化了儒學。
當然,孟子在展開孔子思想的同時,也凸顯了儒學的某些負面趨向。在天人關系上,以仁為核心的人道原則固然得到高揚,并被賦予更為具體的內涵,但自然的原則不免有所忽視;在名實之辯上,理性環節獲得了較多考察,但感性聞見則未能得到應有的定位;在力命關系上,道德領域的主體自由誠然被視為題中應有之義,但經天緯地的歷史創造則又被淡化;在義利關系上,道義的內在價值一再得到強調,但功利的意識又被過分地抑制。此外,群體原則的提升與個體原則的相對弱化,拒斥異端所蘊含的獨斷趨向,現實的批判意向與往古的理想化之間的糾纏,等等,這些方面使孟子所系統化的儒學又呈現出復雜的意蘊,并相應地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多重影響。
按傳統的看法,儒學以內圣與外王為主題,在孔子那里,二者已開始得到雙重確認。相對而言,孟子對內圣予以了更多的關注。盡管孟子本人并非遠離經世之域,但其價值追求的邏輯歸宿,則是內圣之境。他把自然(天)的人化主要理解為化天性為德性,將人的自由限定于自我的道德選擇,凸出道義的內在價值,強調自我意識(良知)的功能,以求其放心為學問之道,等等,都處處展示了一種內圣的定向。在理想人格的設定上,這一思路表現得更為明顯。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價值目標,在儒家那里,善的追求最后總是指向理想的人格境界,不妨說,正是人格的設定,集中折射了其價值取向。按孟子的看法,完美人格的根本特征,主要體現于其內在德性,自我的實現(從本然的我走向理想的我),首先便以仁、智等內在品格的形成為標志,成人(達到理想人格)的過程則相應地以內在的善端為出發點,并表現為這種善端的自我展開。較之孔子及后起的荀子,孟子更多地向人們展現了一種內圣之境,而儒學的內圣走向,也由此獲得了其歷史的源頭。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諸暨人。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理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國比較哲學雜志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編委。先后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已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其中10部同時出版于海外;在《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多種論著被譯為英、德、韓等文在國外出版與發表。

目次

引論
第一章 生平與時代
一 少年時代
二 在百家爭鳴中重振儒學
三 從奔走列國到潛心于教育
四 知言、養氣及其他
第二章 天人之辯的價值內涵
一 歷史的先導
二 從人文關懷到仁政構想
第三章 主體自由與外在天命的對峙
一 舍我其誰:自我力量的確信
二 天命的預設與自由的限制
第四章 理性原則的重建與強化
一 歷史前提之一:孔子的奠基
二 歷史前提之二:墨子的挑戰
三 歷史前提之三:《老子》的責難
四 回歸理性主義
第五章 自我的完善與群體認同
一 拒楊墨
二 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第六章 義利之辯
一 道義論的發端
二 墨法的崛起:功利原則的強化及其后果
三 惟義所在:道義論的凸出
四 從義利之辯到理欲之辯
第七章 權變的注重與獨斷的趨向
一 理論前導
二 從權變的確認到息邪說:走向獨斷論
第八章 現實與理想的二難:面向往古
一 現實的批判及其歷史意向
二 與農家的分歧:文明社會的特征
三 理想在過去:面向往古
第九 章人格境界
一 仁智統一
二 品格與形象
三 人皆可以為堯舜
四 內圣的走向
第十章 性善說與成人之道
一 從性相近到性本善:提升人格境界的內在根據
二 成人過程與復性:回歸內圣之境
第十一章 歷史中的孟子
一 從儒到圣
二 溶人文化的長河
附錄一 政道與治道
附錄二 孟荀:儒學衍化的二重路向
附錄三 儒學與德性倫理
附錄四 《中庸》釋義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