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針對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經營中存在地力衰退或潛在地力衰退的問題,依照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模型運行所需要的參數,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林齡的落葉松人工林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人工林各組分的單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凋落物儲量、細根生物量、各類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林冠下的光照強度以及針葉的光合作用對光環境的響應等方面的調查,同時利用現有落葉松人工林生態系統的養分輸入、輸出數據資料,對FORECAST模型的相關參數進行修正,在此基礎上實現FORECAST模型對落葉松人工林生態系統功能過程的模擬,由此對人工林幾種經營措施(如輪伐期、林地枯落物的管理、采伐剩余物的處理和施肥措施)的結果進行評價,提出了維持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的經營措施。
本書可供從事林業、生態建設以及生態恢復的科研、教學、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學生參考。
本書可供從事林業、生態建設以及生態恢復的科研、教學、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學生參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1.1 人工林經營與地力衰退
1.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措施
1.2.1 采伐剩余物處理
1.2.2 整地
1.2.3 固氮植物的應用
1.2.4 林地植被管理
1.2.5 間伐
1.2.6 合理施肥
1.2.7 管理凋落物層
1.2.8 長輪伐期
1.3 落葉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概況
1.4 模型在經營措施效果評價中的應用
1.4.1 經營措施效果評價的實驗生態學方法
1.4.2 經營措施效果評價的模型方法
1.5 FORECAST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模型簡介
1.5.1 FORECAST模型的基本原理
1.5.2 FORECAST模型的結構
1.5.3 FORECAST模型的調校
1.5.4 FORECAST模型的運行
1.5.5 FORECAST模型的運行結果
1.6 FORECAST模型在林學和生態學中的應用
1.6.1 FORECAST模型在森林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1.6.2 FORECAST模型在景觀資源評價中的應用
1.6.3 FORECAST模型在干擾生態學中的應用
1.6.4 FORECAST模型在生態系統功能評價中的應用
1.7 研究目的及意義
2 研究地區概況
2.1 研究地區自然概況
2.2 樣地狀況
3 落葉松單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標準木的選取
3.1.2 單木各組分生物量的測定
3.1.3 單木各組分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3.2 結果與分析
3.2.1 落葉松帶皮胸徑和去皮胸徑的關系
3.2.2 落葉松帶皮胸徑和樹高的關系
3.2.3 落葉松生物量各組分之間的關系
3.2.4 落葉松去皮胸徑、樹高與林木各分量干重的關系
3.3 討論
3.4 小結
4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動態的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落葉松林分特征指標的預測
4.2.2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各組分的預測
4.2.3 不同林齡和立地的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各組分的估計
4.3 討論
4.4 小結
5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現存量與年凋落量的研究
5.1 樣地概況
5.2 研究方法
5.2.1 取樣方法
5.2.2 地統計學方法
5.2.3 落葉松人工林的年凋落量
5.3 結果與分析
5.3.1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現存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5.3.2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層重量與林齡的關系
5.3.3 凋落物層重量與分解層次之間的關系
5.3.4 落葉松人工林年凋落量與林齡的關系
5.4 討論
5.4.1 凋落物現存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5.4.2 落葉松人工林年凋落量與林齡的關系
5.4.3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層重量與林齡的關系
5.4.4 凋落物層重量與分解層次之間的關系
5.5 小結
6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生物量及細根生產與周轉的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取樣方法
6.1.2 地統計學方法
6.1.3 常規方法
6.1.4 細根生產計算方法
6.1.5 細根周轉率計算方法
6.2 結果與分析
6.2.1 根系生物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6.2.2 落葉松人工林各類根系生物量的季節動態
6.2.3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生產
6.2.4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周轉
6.3 討論
6.3.1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6.3.2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隨林齡和季節的變化
6.3.3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隨土壤深度的變化
6.3.4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生產
6.3.5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周轉
6.4 小結
7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養分轉移及儲量與釋放規律的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樣品采集
7.1.2 養分分析
7.1.3 計算方法
7.2 結果與分析
7.2.1 葉凋落前的養分轉移量
7.2.2 凋落物層的養分儲量
7.2.3 土壤中的養分儲量
7.2.4 根系死亡后養分釋放的研究
7.2.5 枯葉養分釋放的研究
7.2.6 枯枝養分釋放的研究
7.2.7 樹皮養分釋放的研究
7.3 討論
7.3.1 養分的內循環
7.3.2 凋落物的養分釋放
7.4 小結
8 落葉松光響應曲線特性及林內光照分布的研究
8.1 研究方法
8.1.1 試驗材料
8.1.2 光合測定
8.1.3 光合葉面積測定與計算方法
8.1.4 落葉松光合特性參數的計算
8.1.5 葉面積指數和光照測量點的布設
8.1.6 落葉松人工林葉面積指數的測定
8.1.7 落葉松林冠下光照水平分布狀況的測定
8.1.8 落葉松人工林葉面積指數和光照數據的處理方法
8.2 結果與分析
8.2.1 落葉松陽生葉對光照強度的響應
8.2.2 落葉松陰生葉對光照強度的響應
8.2.3 落葉松陽生葉和陰生葉光合特性的比較
8.2.4 落葉松人工林的葉面積指數
8.2.5 落葉松人工林的光照指數
8.3 討論
8.3.1 落葉松針葉的光合特性
8.3.2 落葉松人工林的葉面積指數
8.4 小結
9 經營措施對落葉松人工林立地長期生產力影響的研究
9.1 研究方法
9.1.1 模型運行所需數據的收集
9.1.2 不同經營措施的模擬
9.2 結果與分析
9.2.1 落葉松不同器官及部位養分含量的比較
9.2.2 未經管理的落葉松人工林多代連栽模擬
9.2.3 施肥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2.4 保留枯落物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2.5 采伐剩余物歸還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3 小結
參考文獻
1 引言
1.1 人工林經營與地力衰退
1.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措施
1.2.1 采伐剩余物處理
1.2.2 整地
1.2.3 固氮植物的應用
1.2.4 林地植被管理
1.2.5 間伐
1.2.6 合理施肥
1.2.7 管理凋落物層
1.2.8 長輪伐期
1.3 落葉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概況
1.4 模型在經營措施效果評價中的應用
1.4.1 經營措施效果評價的實驗生態學方法
1.4.2 經營措施效果評價的模型方法
1.5 FORECAST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模型簡介
1.5.1 FORECAST模型的基本原理
1.5.2 FORECAST模型的結構
1.5.3 FORECAST模型的調校
1.5.4 FORECAST模型的運行
1.5.5 FORECAST模型的運行結果
1.6 FORECAST模型在林學和生態學中的應用
1.6.1 FORECAST模型在森林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1.6.2 FORECAST模型在景觀資源評價中的應用
1.6.3 FORECAST模型在干擾生態學中的應用
1.6.4 FORECAST模型在生態系統功能評價中的應用
1.7 研究目的及意義
2 研究地區概況
2.1 研究地區自然概況
2.2 樣地狀況
3 落葉松單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標準木的選取
3.1.2 單木各組分生物量的測定
3.1.3 單木各組分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3.2 結果與分析
3.2.1 落葉松帶皮胸徑和去皮胸徑的關系
3.2.2 落葉松帶皮胸徑和樹高的關系
3.2.3 落葉松生物量各組分之間的關系
3.2.4 落葉松去皮胸徑、樹高與林木各分量干重的關系
3.3 討論
3.4 小結
4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動態的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落葉松林分特征指標的預測
4.2.2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各組分的預測
4.2.3 不同林齡和立地的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各組分的估計
4.3 討論
4.4 小結
5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現存量與年凋落量的研究
5.1 樣地概況
5.2 研究方法
5.2.1 取樣方法
5.2.2 地統計學方法
5.2.3 落葉松人工林的年凋落量
5.3 結果與分析
5.3.1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現存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5.3.2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層重量與林齡的關系
5.3.3 凋落物層重量與分解層次之間的關系
5.3.4 落葉松人工林年凋落量與林齡的關系
5.4 討論
5.4.1 凋落物現存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5.4.2 落葉松人工林年凋落量與林齡的關系
5.4.3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層重量與林齡的關系
5.4.4 凋落物層重量與分解層次之間的關系
5.5 小結
6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生物量及細根生產與周轉的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取樣方法
6.1.2 地統計學方法
6.1.3 常規方法
6.1.4 細根生產計算方法
6.1.5 細根周轉率計算方法
6.2 結果與分析
6.2.1 根系生物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6.2.2 落葉松人工林各類根系生物量的季節動態
6.2.3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生產
6.2.4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周轉
6.3 討論
6.3.1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地統計學方法估計
6.3.2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隨林齡和季節的變化
6.3.3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隨土壤深度的變化
6.3.4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生產
6.3.5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周轉
6.4 小結
7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養分轉移及儲量與釋放規律的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樣品采集
7.1.2 養分分析
7.1.3 計算方法
7.2 結果與分析
7.2.1 葉凋落前的養分轉移量
7.2.2 凋落物層的養分儲量
7.2.3 土壤中的養分儲量
7.2.4 根系死亡后養分釋放的研究
7.2.5 枯葉養分釋放的研究
7.2.6 枯枝養分釋放的研究
7.2.7 樹皮養分釋放的研究
7.3 討論
7.3.1 養分的內循環
7.3.2 凋落物的養分釋放
7.4 小結
8 落葉松光響應曲線特性及林內光照分布的研究
8.1 研究方法
8.1.1 試驗材料
8.1.2 光合測定
8.1.3 光合葉面積測定與計算方法
8.1.4 落葉松光合特性參數的計算
8.1.5 葉面積指數和光照測量點的布設
8.1.6 落葉松人工林葉面積指數的測定
8.1.7 落葉松林冠下光照水平分布狀況的測定
8.1.8 落葉松人工林葉面積指數和光照數據的處理方法
8.2 結果與分析
8.2.1 落葉松陽生葉對光照強度的響應
8.2.2 落葉松陰生葉對光照強度的響應
8.2.3 落葉松陽生葉和陰生葉光合特性的比較
8.2.4 落葉松人工林的葉面積指數
8.2.5 落葉松人工林的光照指數
8.3 討論
8.3.1 落葉松針葉的光合特性
8.3.2 落葉松人工林的葉面積指數
8.4 小結
9 經營措施對落葉松人工林立地長期生產力影響的研究
9.1 研究方法
9.1.1 模型運行所需數據的收集
9.1.2 不同經營措施的模擬
9.2 結果與分析
9.2.1 落葉松不同器官及部位養分含量的比較
9.2.2 未經管理的落葉松人工林多代連栽模擬
9.2.3 施肥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2.4 保留枯落物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2.5 采伐剩余物歸還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3 小結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